《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精选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一本由孙衍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一):我真不应该对豆瓣作者抱有期待的
我是查这句子,想看看是谁说的。然后百度展示这本书,乍一时我还有点小兴奋,被伪装文艺驱逐文艺的豆瓣居然还有能写散文的人。
百度可以阅读,我就下载了APP,一章没翻完我就读不下去了。这种水平《萌芽》杂志都进不去。介绍一个人,写一点生活片段,然后胡乱发点感慨。全是这个套路,关键写的一点都不美。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二):◖|´⌣`*|◗·˳♪⁎˚♫
冲着作者的颜值买得,之后觉得书也挺好的,好喜欢其中的几篇。偷书得那篇让我想到了自己。初一时的暑假,我突然爱上钓鱼,从家里偷个盆,路边找个竹竿,小店里买一块钱的鱼钩,挖了蚯蚓后就在池塘边待一下午…… 那个夏天的午后我用钓鱼代替了抓知了和蜻蜓。 我小时候不去偷人家的水果,因为我奶奶家种了各种果树,不过我去偷鸡蛋,偷蔬菜,偷小瓜,偷草莓苗,偷洋姜花、金银菜花……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三):不是家鄉變了,而是自己。
“成熟就是開始接受自己的殘缺和不完美,原諒身邊的人和事,坦然面對庸常而瑣碎的生活。”
”若習慣放棄,世界憑甚麼溫柔待你?“
“能說的,都不是最深的孤獨。”
沒有期待中的內容,故事平淡,最後那幾頁才是精華。排版跟照片挺美的,可惜故事皆無法打動我,略無味。
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也讓我們築起了圍牆,防著別人,無法愛,也不願接受。
我也是這樣嗎?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四):这个大叔不适合写书
为什么说这个大叔不适合写书。主要有三点:
首先,这本书里的图太少,字太多了!特别浪费作者的颜值。
作者孙衍在豆瓣广播常发的照片是这样的,你感受一下。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五):从前
我曾依靠鸡汤文给予自己力量,可鸡汤却只让自己越陷越深,因为里面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其中有的只是既得利益者对自己不断的输出,令自己在思想里埋下了一个炸弹。
我从不反对鸡汤,而今却开始避免鸡汤,即便文字里的抒发可以透到自己的面前来,那也无法改变自己遭遇的任何事情。情绪还是那个情绪,因为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鸡汤文似乎就是一个人,走着走着有着自己的时间和想法,就写了出来。我写过许多,但文字里藏着太多的自我。
慢慢的不爱感动,开始理解了老一辈那种精神。他们没有那么多矫情,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强盛。矫情似乎只是见不到问题,却察觉到问题,拥有了许多,却感受不到许多的必然。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六):单纯觉得这种行为很Low
本来看到书名好感动上升,再加上阿Sam和宋小君背书,于是拿来读一读。读前面的内容我都很喜欢,直到这句话,看着就让人不舒服,本来还算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可是在一本正式的书里面夹杂着这种话,真的很没礼貌。
并不是谁的粉,单纯觉得随意评判别人尤其是外貌的人,真的很low,好感度瞬间直线下降,后面都跳读了,也取关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七):心疼买书的那七块钱!
花了七块钱在kindle上买了这本书!真是烂到家!我强忍着看了三分之二,前三分之一是认真看的,中间三分之一是快速浏览的,最后三分之一直接不看,直接彻底删除了!心疼我那七块钱!
另外,这本书也总算是让我看透了“好妹妹等网络红人大力推荐”这种推荐语!现在真的是一个快时代、肤浅时代,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想起《挪威的森林》中永泽说的那句,“作者死了没超过三十年的书,都是不值得看的”,现在这种,别说作者还没死,甚至作者的年纪都还不到三十岁,真是够烂的!
想起网上经常有写手说自己坚持日更,坚持了一年半出了一本书……想起过去古人写文章,有的构思了好几年才写出一篇文章,流传了千百年。奉劝那些自认为喜爱写作的人,写文章,不在于量,而在于质!你莫说坚持日更,你就是小时更、分钟更、秒更,你就是一个月出版一本书,不过就是制造了一些厕纸罢了!
我发誓以后这种烂标题的书,免费送都不要!我嫌浪费我下载书花的流量!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八):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有些人记住TA只需要一眼,正如这本书的目录,只看一眼就入手了,期待ing~~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给很多年后 一去不复返的自己
1、愿大雨浇不灭你的热情,愿这世界温柔待你
2、是谁在杀死文艺青年
3、不要用所谓的生活经验,去复制身边的另一个你
4、自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5、不是高冷,是脸盲
6、蹭吃这条不归路
7、你唾弃的,往往是别人想拥有的
我们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的爱过
1、如今我们天各一方,生活得像周围人一样
2、和火车有关的记忆
3、路痴的少年
4、少年锦时
5、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6、两个偷书的男孩
7、十天,十年
给所有的故事一个温暖的结局
1、不是所有看似美好的爱情,都会有完美结局
2、当爱已成习惯,当我们在人群中走散
3、谁不是把悲喜在尝,看一段人世风光
4、所谓爱情,不过分泌
5、天堂来信
6、一场名叫“报应”的爱情
7、无处安放的爱情
8、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心中常住着一个少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2、我的战友赵赵
3、那些时光里游走的人,是我们再也遇不见的自己
4、月光下的瘸子外公
5、有多少离乡背井,就有多少牵肠挂肚
6、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7、只要想起一生中美好的事,梨花就开满了南山
你只要站成一棵树就够了
1、在灾难和意外面前,我们都命如草芥
2、每次出去看风景,都能看到许多爱情
3、当昔日仰慕的人物,纷纷坐到了你的对面
4、过年了,空出来的地方都是异乡
5、军人病
6、海魂衫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九):奋斗与年龄无关——《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书评
家,是温暖的地方,也是出走半生依旧会想起来的地方所在!
曾经幻想过无数次,长大以后要闯出一片天,可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成长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梦想,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默默无闻的写在日记本里。
不知道是因为社会的压力和烦恼的与日俱增,自己竟然和当初设定的目标背道而驰,无助的感觉如影随形。
努力是21世纪使用最多的一种词语,但真正经历过努力、失败、彷徨之后,才明白古人云的一句话: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真正含义。
不论最后成功与否,家仍旧没有抛弃我们每个人,它仍眷恋着你我,呵护着你我的世界,归来吧,少年!
青春里有着太多的难舍难分,太多的感怀往事,但人生就是这样,一分一秒都得自己亲身感受和体会。
本书《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青年作者:孙衍,本名孙建兵,豆瓣认证作者,热门书、影评人,犀牛app力推作者。代表作有吴念真导演的《特别的一天》,陈庆港的《冈底斯遗书》等等优秀作品!
本书分为五个篇章,通过亲人、朋友、同学、爱人的视角,来为我们阐释青春的活力和朝气,永不服输是作者一贯的风格。
励志的书籍看过很多,但本书《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却让我耳目一新,短练文章不失伤感气息的同时,又从社会角度出发,使我们认可青春。
书的内容穿插了多幅精美插图,可以一面欣赏文学的魅力,一面欣赏风景亮丽的风景图片。
谁都有怀念少年时的过往的那一天,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那时的我们懂得珍惜彼此,那时的我们畅想未来,那时的我们拥抱约定xx年再相聚,可岁月蹉跎、时间短促,如今xx年已然成为过去,我们仍未相聚!
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时的模样和朝气,永不言败!
正如好妹妹乐队所说:我记得你的模样、你说永远都不改变、你曾是个少年!
:)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十):不过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十年后,我就是孙衍现在的年龄了。
十岁的时候,我对二十岁的自己从没有什么期待,所想不过是能够顺理成章的进入大学。
二十岁时,我对三十的憧憬是能够在所在的城市立足,有一份喜欢的工作,结婚生子,然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我没有想过四十岁,或者说害怕去想四十岁,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以后了。
看了孙衍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个星期,我一直在想自己渐渐在失去的“少女心”。比起每年增长的年龄,这是我更加害怕的事。至少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我从没有担心过会丢失掉自己的天真,可最近的各种“权衡”、“对比”、“考虑”,让我觉得很累,且不快乐。以前那种没心没肺的快乐,不计较,变得很珍贵。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对孙衍说得“给很多年后一去不复返的自己”有了更多的体会。
中秋那晚,我躺在床上,看着孙衍写在首页的字,“记住,我们都是姐姐家的,姐姐家的都是好的。”莫名其妙就哭得稀里哗啦的,乐天逗比性格也没能拯救到我,越想越多,越多越觉得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妈妈对我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我的妈妈真是好啊,就算已经看不到我有任何一飞冲天的可能性了,她还是坚定的相信我是与众不同的孩子,别人对我的不理解,她会安慰我说要坚持自己,因为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不知道我究竟和别人是否真的不一样,但每次情绪不稳定时,想到妈妈对我的信心与支持,我就特别想大哭一场。而这两个月,我已经哭了好几场,这也是这段时间来,基本没有写文章的原因。我除了告诉自己必须挺过去,别无他法。
我想啊,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多么大的祝福,在“出走”与“归来”之间有着太多太多的挣扎,没踏脚的人不相信不理解,归来的人不过多言语煽情,埋在心里,可对正在经历的人,简直是一场炼狱。生活真的很难,这是我二十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明白的事情。以前只觉得穆旦先生说:“我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是谦虚,现在知晓那是真相。可除了自己挺过去,你真的没办法与别人说的。
遇见能理解的朋友,遇见说出心声的书,在艰难的道路上行走着,便觉得有些欣慰,即便路还是得自己走。谢谢孙衍,谢谢《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我们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