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读后感1000字
《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是一本由杨逢彬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精选点评:
●聽聰明又肯用功的人聊天,真是一種享受。況且他還知道那麼多獨門八卦。
●98.
●看完很感慨文字形义学的出版历程,可惜55年的定本下落不明,无法见到后半部的真容了。另外杨先生的日记至今未能出版实在可惜,尤其是留日期间的日记纸质不佳,恐再不利用就要毁坏了。书中提到了很多有特点的人物,几篇谈论韩国相关的文章很有意思,看的我都想学韩语了,似乎懂上海话挺有优势。
●间有精义微言,颇多杂事秘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阅讫于宁乡梅家田,时天末同云暗四垂也。
●有关建国后的杨家的典故随笔结集,外加一些个人求学历程,有些在夏日的散步闲聊中听杨先生提起,不过还是吃饭散步时讲的掌故多,跟这种超级学三代在一起进步快,杨老师本人也是儒雅味道很浓,一看就是名人之后。
●2020.3.17 20:01于家中。207页载井冈山民谣“朱老总背米过坳,XXX茨坪打炮。”后来被改了。这样的史料得保存呐
●前半部分好。后半部分感觉像掺水。薄一点儿没什么。
●读而不买
●最长的那篇最好,越到后面越寡味
●原来杨逢彬先生“好大言”有家学渊源……
《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读后感(一):不是书评,是乱感
叔本华在论写作的时候,指出一本书的价值要么在于其题材,要么在于其对题材的思考。前者因为其内容的独特性使读者获益,比如说回忆录式的传记,因为作者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或细节。后者因为其思考的内容而具有价值。
作者的这本书,是叔本华所说的两个价值的集合。前两章是关于杨树达先生及杨家的回忆,当然不用说,有史料价值,后几章是作者的一些思考,可能是我觉得没有价值所以不太喜欢,如果可以我只要这本书的前部分。
我觉得有三件事情给我印象深刻
1、朱自清不是不食美国面粉饿死的,是胃出血死的。让我再一次对我们的教科书怀有深深的恶意,从小都是这么跟我教育的,这是什么情况?
2、毛泽东对简体字改革的意见我第一次看见:割断历史,制造文盲。我一直误以为毛是支持的。
3、国民党士兵晚上抓毛泽东等人,毛就躲在旁边的草丛,听得到士兵讲话,建国后回忆到这一幕,毛说这些士兵“蠢的要死”。很有画面感的毛爷爷啊。
《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读后感(二):白话文挽联
七伯德豫先生于2013年元月23日中午去世,我不善为文,只好以此拙劣文字纪念他。在武汉他的灵堂,我献上了一副不甚工整对仗的挽联:“童稚逞才情,少壮贬洞庭,老来译笔惊天下;谨严的法度,轻盈的舞步,神韵要和原作同。”上联总括他的一生,下联化用他一篇谈英诗汉译的论文,是他译诗的主张。怀念七伯杨德豫
许地山在去世后,香港有学者送上挽联:如果有人喊,,救救孩子;最好叫他去,学学先生。 (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北大中文系要我代系里拟一副挽联。林先生是一位新诗人,他劝我用写旧诗的精力去写新诗,师母的墓碑上他的题辞便是两句新诗。所以,我拟挽联应当用白话,用新诗体,这虽然不合乎挽联的体例,但一定合乎林先生的心意。挽联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那太阳照亮了人的心智;银色的网织成月亮,那月亮抚慰着人的灵魂。上下联的开头用了林先生自己的诗句,后面表达我们对他的谢意。(袁行霈《谢谢您,林庚先生》)
《杨树达先生之后的杨家》读后感(三):关于易祖洛和太太朱运
《易祖洛文集》是海南出版社出的,硬精装,属于一号多书。I S B N:7544302083,在豆瓣搜出来的是:《同一首歌 不同的故事》。
《仪屈轩诗文集》(1990),16开油印本,签名钤印分赠友好。
《仪屈轩诗文联语賸稿》(1998)手稿影印签赠本。
这三本书在孔网上都有。
易祖洛先生曾任薛岳的秘书,所以称呼薛岳总是伯陵将军。写有《我所知道的薛伯陵将军》一文,载《易祖洛文集·仪屈轩文集·卷一·传记十七篇之十二》。
朱运和易祖洛自由恋爱,诗词唱和,鹣鲽情深。
易祖洛的岳母,也就是朱运的母亲,和我(杨逢彬)的祖母张家祓是朱剑凡创办的周南女子师范的同学,所以张家祓先生1979年去世,易祖洛先生的挽联是:佐先师总绝代离辞,斯为盛事;与外姑乃同窗好友,我荷高情。见本书156—158页。舅姑是公公婆婆,外舅外姑,就是岳父岳母。《大词典》:《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释名·释亲属》:“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來,谓至己家为归,故反以此义称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婿谓妇之父曰外舅,妇之母曰外姑。”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妻之父》:“案汪氏尧峰曰:‘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为姑,我亦从而姑之,惧其同于父党也,故别曰外姑。——周南女子师范的情况,见本书222页。
朱运的祖父是朱德裳。曾是摄政王的秘书,实际是革命党的卧底。当时营救过汪精卫。见本书156页。
朱运有《祖父朱德裳其人其事》的文章。
朱运把朱德裳和易祖洛的文稿都捐给了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