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去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2021-04-25 03:2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老去的勇气》是一本由[日]岸见一郎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一):《老去的勇气》你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的,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

  让年轻人有勇气面对衰老的到来,让老年人有勇气去感受与年轻时不同的喜悦——题记 今天读的是[日]岸见一郎的《老去的勇气》,作为哈弗心理导师的他,还有另一本著作广为人知《被讨厌的勇气》。 相比谈论衰老,大家更喜欢谈论未来。但无论是谁,年龄都会增长。每一年,都会实实在在地增长一岁。 你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的,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父母“老了”? 01.正视衰老。 变老的感觉就是——年轻时,某些变化让我们感觉到成长,但随着年龄渐长,不知何时起,这些变化却让我们感觉到衰老。 年轻时,我们拼命蹬着脚踏板,同时背负了太多的东西——梦想、目标、野心、焦虑……如今,如果能卸下肩上的重担,开始享受人生,后半生将会变得完全不同。 我们无法阻止衰老的最终结果,但可以影响老去的速度和过程。一直保持身体和头脑的活跃。 正视衰老,不惧怕,不回避。 02.发挥余热。 很多事情,我们都打着变老的幌子而放弃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退休,退休后表现为——无法适应,坐立难安,失落难忍,寂寞孤单,茶饭无味,夜里难眠,身心俱疲,积郁成疾,诸多症状,如果无法排解,最后病情加重,住进医院,健康水平急剧下降。 退休这种环境给人的暗示就是我真的老了。退休老人的口头禅通常是——“自从不工作后,什么都没了”,以前在职场如鱼得水,可现在连做家务时也帮不上忙。 我们习惯于根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作者认为,老人们应该摆脱“生产率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尽力去做当下自己能做到的事,无论自己状态如何,只要是存在着,活着,都能对他人有所贡献。如果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是衰老还是疾病,都不再可怕。 不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物,直面眼前可以改变的事物。安享晚年的秘密就在于此。 03.从五十岁开始学哲学。 在中国,女性五十岁就可以拿社保,刚刚五十岁,就以一种老人的心态自居,觉得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了,什么都不用想了,想要封闭而安稳的环境。 很多老人觉得年纪大了再去学习,压根儿就不现实。事实上,上了年纪智力并不会下降,反而,因为年纪和经验的积累,在很多深奥的问题上,比年轻时理解的更为透彻。年岁愈长,对事物的理解愈深。 还没开始就认定自己做不到,要么是因为无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要么就是压根儿不想接纳。 学习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和适应性,只需要稍具挑战精神,所以人人皆可做到。 04.阿尔兹海默症。 假如父母忘记了自己拥有孩子,那就当作初次相见,保持这份新鲜感,然后努力和父母建立新的良好关系,这也很可贵吧。假如妻子忘记了我,那就再和妻子恋爱一次又何尝不可——如果能这样看待问题,就不会畏惧遗忘了吧。 活在“此时、此地”。 父母只记住重要的事情,那么作为家人,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便是——珍惜父母记住的东西,努力去体察其中的含义。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从年轻的时候就畏惧衰老,也没有必要觉得等待着老年人的只有痛苦。我们无法躲避衰老,也不明白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只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老年时光。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二):丰富岁月 做好自己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年老本身就是一种获得,不必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恐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能不断的感知,不断的丰富,才会让衰老变成一种沉淀。

变老其实很容易。

在有些工作体系中,人们宁愿去相信一个老成油腻但身无所长的人,也不愿意去重用一个有才却年轻的人。原因只是因为看起来老就觉得靠谱,而年轻好像代表着某些原罪。

我承认,年纪的增长代表着经验的积累,代表着情感的丰富,很多经验通过间接经验无法获得。

但这种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经验是自然而然就有了的。

如果这样,是不是耐着性子,等着皱纹慢慢爬上脸,沉沉稳稳的变老就好了。

也许这就是人们总说,在某些体系里工作就是熬着就可以了。

但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给岁月加点料,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如果我们不去在和他人一样限定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去尝试、去突破,甘愿当个默默无声的卧底,我们成长和变老的乐趣又何在呢?

就像书里作者说的他的母亲在去世前都在试着学习外语,如果皱纹里填进的都是空洞的时间,而没有思考的加持和奋斗的伤痕,这种变老未免显得太过容易、太过无聊。

年轻的面孔令人羡慕,不仅在于他们靓丽的外貌,而更多的是他们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如果手里有大把的时间而不去充分利用,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埋葬,到衰老的时候只是空留一身疲惫。

其实衰老本身并不值得害怕。

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节奏里起舞,没有试着与时间较劲赛跑;令人害怕的是在拥有时间的时候却不自知,等到回头才发现身无所长;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画卷里描绘自己想要的图景。

在时间里奋斗才能永远年轻。

看到网上很多感慨岁月流逝的话题,多少年弹指一挥,既老了容颜,也没了当初的精气神。

但那些只是简单的熬过混过的岁月实在没有什么可值得感慨和感动的。

如果放弃了太多在时间里起舞的机会,生活就会变得无趣且碌碌无为,真正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只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三):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灌些鸡汤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的确非常偶然,其实准确来说,我选择看什么类型书的概率都是不定的,没有任何规律,大概是跟心情有关,手上拿到一本,先从封面开始挑刺,觉得封面OK,然后翻前几页看看,觉得能看的下去,就能继续,看不下去的,就直接扔了开始吐槽(比如上一本连记录都懒得记录的《不急不吼做妈妈》通篇只是单指妈妈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看着就心烦)。

  而对于这一本,其实我看的是电子版,是当当云阅读根据我上一本推荐的,对,就是那本《不急不吼做妈妈》,所以我第一反应就是,得,又来一本灌鸡汤的,众所周知,霓虹人民是最喜欢灌鸡汤了,嘴炮永远都是最强战斗力。不过,考虑到难得当当愿意送我几天会员免费看书,不看白不看,捏着鼻子我也要先翻看几页再说。

  但是当我翻看前几页过后,我发现,咦,这种文笔和节奏感觉还挺舒适的,而灌的鸡汤,似乎也挺适合我,尤其是开篇第一句“当我们存活于世时,死亡尚未到来;而当死亡降临时,我们也早已不复存在。”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哇,这种丧丧的感觉,我喜欢,毕竟我可是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自己退休时间了。

  不过才看一会儿,我就看到了让个人感觉心烦的内容,关于幸福的讨论,作者认为对他人有所贡献,和幸福有深切相关,对于这一观点,因为我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我特别的讨厌讲那种一味付出型,不过我不反对,毕竟能够时刻想到为他人做贡献的,的确非常伟大,所以我所持的态度是钦佩但不赞成。

  不过,除此之外,作者大部分的内容,我还是赞成的。

  另外,关于此文,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讨论死亡那一章节中,作者提出了“死亡绝非小事,但也不应该是讲述某个人的人生的唯一谈资。”之所以会对这句话感触颇深,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时候,恰好看到了关于翼装女生失联,并最终确认已去世的消息,对于这个消息,网上众所纷纭,甚至都不需要认真去搜索,都能看到大把大把的人把这件意外认定为寻求刺激死亡。我承认,在刚开始看到新闻标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把其归类到当初复旦十八驴那种恶劣事件。不过在看完新闻内容之后,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定性为安全事故加意外,死者的确追求极限运动,但这是她个人爱好,与其他无关。

  第二点是第六卷和第七卷,作者专门列出来的两卷用来讨论如何照顾父母,与父母相处的。养老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独生子女一代,虽然我父母很早就表明以后不需要我管,他们要去养老院,要抱团养老,之前还觉得父母思想挺先进的,但是在经历了疫情,尤其是看到国外那么多养老院接连出事之后,忽然就感到害怕了,所以我是抱着为以后照顾父母的态度去认真学习这一卷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说很多人躺在病床上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拖累了家人,这一现象在网上也经常看到,所谓的“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作者却让大家对换立场,这才发现,原来只要活着,对于那些一直在照顾你的亲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安慰。我觉得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可以考虑看一下。

  第三点是最后一卷涉及到教育子女方面,当然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应该是孙辈了,作者提出了一个观念“本来,我们就不可能培育他人,我们能做的是助孩子成长一臂之力,创造一个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我觉得也挺有启发意义。

  总而言之,如果用四个字来总结这本书的话,应该就是“活在当下”,书中提到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当然也有从老年人的角度提出的新颖观念。并非是必须看的那一类,不过确实是大家可以用些零散时间看完的书。

  《老去的勇气》读后感(四):老去的勇气

  

虽然自觉内心还是个孩子,被同龄朋友嘲笑这么大年纪了没有一点成熟稳重,但年龄数据还是真实的告诉自己快要奔四了。身处互联网这个对于年龄最不友好的行业之一,无时无刻不被年龄焦虑所包围,自认自己还算平静,但这平静还没经过真实世界的捶打(至少目前为止还没经历过失业找不到工作、或者交不上房租),还算不得数。处于当下唯有在顺风的时候多做准备,才能在逆风的时候,不求安然无恙,但求不那么痛苦。所以在专业类书籍读累了,就选了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成熟的定义。人生很多的烦恼和痛苦都来源于不成熟。

◆ “成熟”的三个条件

>> 第一,自己认可自身的价值。

一个人对于自身价值的判断,依次来源于陌生人、亲戚朋友、父母子女、自己。这个价值来源越底层,你对外界的依赖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大。我的一个好朋友,没有建立起自我价值的评价体系,所以经常会被周围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所影响,纠结于别人是如何想他?如何看他?不但自己不开心,周围的人也比较痛苦。我自己的话自认这点做得还可以,很少会在意别人的评价,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少了这方面的痛苦。

>> 第二,对于那些必须要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自己作决定。

这点问题也不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书中读到的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一份工作的选择、一端婚姻是否存续、甚至生命是否继续。现在的我正直壮年,希望到我年逾古稀,还保有现在的洒脱,有面对选择放弃的勇气。

>> 摆脱自我中心性

这个对我来说是最难的吧,容忍度比较低,特别是对于不喜欢的人和事儿。所以,加油吧~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早上听闻前公司有个同事选择了自杀,虽然并未共事过,但离开前司只有一年,还有很多朋友在那里,这件事带来的刺激是那么的真实。现在的人生活富足了很多,但精神却极其的匮乏,太缺少勇气,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勇气,在渡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渡别人。

经典语句摘录:

◆ 不靠减法,靠加法去生活

>> 不靠减法,靠加法去生活

◆ 当母亲躺在病床上时,她说:“我想学德语。”

>> 人们习惯于无论什么事情都从“生产率”和“剩余时间的长短”来考虑。总是烦恼着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和家务,让自己的内心忙碌个不停。

◆ 如何活好当下

>> 幸福是“质”的,是独创的;与此相对,成功是“量”的,是一般化的

◆ “成熟”的三个条件

>> 第一,自己认可自身的价值。

>> 第二,对于那些必须要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自己作决定。

>> 摆脱自我中心性

◆ 年老昏聩其实是一种过滤器

>> 年老昏聩是一个过滤器:经历身体机能的衰退之后,才会更加相信留存在内心的人和事

◆ 做不到的时候,大方承认“无能为力”

>> 只要不单纯从“生产率”来判断自身的价值,就不会是一无是处的

◆ 叔叔婶婶心理学

>> 阿德勒心理学的要点在于——相处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互相插手对方的事情

◆ 不要认为现在是过去的延续

>> “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在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 不要插手他人的人生

>> “宽容”指的是接受持有与自己不同思维和价值观的人。

>> 只要我们想和他人构建彼此信赖的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人。选择相信他人也需要勇气。很多人因为担心对方可能背叛自己,所以无法信任对方。但如果因为害怕背叛而无法相信他人,那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和别人拥有深厚的情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