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1000字

2021-04-25 03:2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1000字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是一本由现代出版社著作,45出版的36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一):经典就是经典

  不要总是感慨人心不古啦,看看这套书,你会感到古风犹在,先生们的精神魅力永在,这也许就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值得珍惜的东西 吧。在实体书越来越不受重视的今天,有些书就是要买回家细细地揣摩才能体会其中深意。当然,电子书也好,只要你看了,你懂了,就是收获。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二):越是大师,越是知道自己只是个学生!

  向先生们致敬!

  聆听先生们教导的一代人都已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栋梁!很多先生们已离我们而去,痛心。但自然的法则无法更改。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想开辟一片静谧的心灵家园,不被左右,不为人惑,再次以先生们的思想作为精神食粮,就得靠这本书了。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三):看得非常感慨

  看得非常感慨,每个人都应该读读大师们的故事,来了解一下自己国家的文明。《先生们》记录了活跃于当代中国人文与科技领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汪曾祺、杨绛、周有光、黄永玉,科技泰斗钱学森、袁隆平、欧阳自远、屠呦呦、丁肇中等。 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华文明气脉所在。记录这些中华文明泰斗级人物的人生历程,展示他们让人充满敬意......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四):爱你们

  人无德不立,中国需要更多的你们,更多更多不是人物的人物,来净化现在社会的文明,五十九亿人类应该珍惜我们生活的地球,《先生们》记录了活跃于当代中国人文与科技领域的59位巨匠,包括人文泰斗季羡林、饶宗颐、任继愈、汪曾祺、杨绛、周有光、黄永玉,科技泰斗钱学森、袁隆平、欧阳自远、屠呦呦、丁肇中等。

  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华文明气脉所在。记录这些中华文明泰斗级人物的人生历程,展示他们让人充满敬意的品格、言行和成就。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

  周有光:我们相信哲学家的一句话“不要生气”!许多人问我们长寿之道,我们想不出什么道理,课时我们相信不要生气。因为,“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徐中玉 :老人仍然每天晚上11点半以后才睡觉,早上6点钟就起床。“我的秘诀就是走路,每天要走一个多钟头。散步健身,工作健脑。Keeping walking, Keeping working!”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六):一代人的热血 一国人的先生们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 可以有做很多事 先生们之所以被称为先生 便是因为同样是人 同样是中国人 他们做了一般人没做的选择 让人崇敬 给人感动 他们做了一般人没做的事 让人敬仰 给人启迪

  他们是让我生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人 他们是我以为离我很远读完这本书却让我觉得离得很近的人 他们告诉我 作为一个人 一个中国人 唯坚持而 唯傲骨而 唯不屈而 唯不弃而 唯清醒而 唯去做而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热血 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先生们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七):先生们的文章,当代经典!

  先生们的文章,有记乡土人情,有写凡人小事,有谈花鸟鱼虫,娓娓道来,即兴偶感。

  先生们的文字离不开平常生活,又满溢着文人的雅趣和情调,于漫不经心、不刻意中妙笔传神,成就了当代经典。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自由自在,自适自然,足见大师功力。

  文中那一幕幕浮世悲欢,看得人平静欣喜,又会有淡淡的惆怅。

  《先生们(《环球人物》10周年典藏书系)》读后感(八):大先生,小情趣

  ◇莫言说,其实他根本无法做一个纯粹的城市人,因为一直根深蒂固地怀念着土地和乡村。于是,他在客厅和书房里摆上各种植物,阳台的花盆里还种上了葱和蒜,这是山东农民最爱的食物。

  ◇“老顽童”是很多人给黄永玉戴的“高帽子”。对于这个称呼,黄永玉并不认可。他说:“我的这一生没有好好玩过,生活中除了受苦就是工作。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黄永玉说,平时他身边总是放着几个小本,以便随时记下一些想法和灵感。“别人说我是‘顽童’,是因为对我的认识太表面化!”

  ◇2014 年2 月,吴清源去观看日本棋圣战决赛。当时正值第五局,执黑的山下敬吾落在下风,许多人认为山下敬吾悬了。吴清源当场不动声色,临走时说:“白棋输了。”结果,山下敬吾真的赢了。众人感慨:百岁棋圣,宝刀不老。

  ◇如果不是2014 年的一张“布鞋院士照”,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形容消瘦、衣着朴素,在课堂上光脚穿双布鞋的老头,竟然是中科院院士、中国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急公好义的古道热肠,漠视礼法、洒脱不羁的性格,传说每天喝两斤二锅头的酒量……这样一位真性情、无羁绊的“老顽童”学者去世后,被许许多多人追忆、悼念。人们追念的,除了李小文个人,或许更有对本真人性的期许。

  ◇“金钱”是世人描述吴冠中作品时的关键词。吴冠中作为“中国最值钱艺术家”的地位从来不曾被撼动。据雅昌艺术网统计,吴冠中画作总成交额达20.4 亿元,在国内在世画家中排名第一。然而,他却极其厌恶谈及画价。一次伦敦拍卖会上,他的某幅作品被拍出数千万元,记者朋友从现场打电话报喜,他却道:“这是拍卖市场的心电图不准确!”相比金钱,他更愿意作品由历史来定价。

  ◇在清华大学待了两年后,陈志华鼓起勇气找到梁思成家中。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用午餐,陈志华非常紧张地表达了他要求转系的愿望。“梁先生问我对建筑学有什么看法,我把在校庆展览会上想到的结结巴巴地全说了。梁先生听了很高兴,立即说:好,好,太好了,建筑系欢迎你。”于是,陈志华放弃了在社会学系两年的学历,成了梁思成的“半路弟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