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象》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象》经典影评集

2022-05-18 02:08: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象》经典影评集

  《大象》是一部由阿兰·克拉克执导,Michael Liebman / Gary Walker / Bill Hamilton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象》精选点评:

  ●影厂的空包弹快过期了... 清仓处理...

  ●van sant“偷”的也太多了吧。

  ●如果shit算一句台词,那全片就四句话。

  ●一个钟头后不怕惊不到你。

  ●无休止的杀戮

  ●2.5。中戏跑步机初体验&跑步机第一片;行进时刻可谓4D;结尾有别之前的站好被杀&死在画外有意思,但没兴致往深想了。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

  ●这些杀手真太冷。

  ●固定远景开场,定点旋转镜头衔接,跟拍镜头浸入,手枪特写展现,死亡尸体被迫中景凝视,此种剪接组合方式,在层层叠叠的谋杀事件的结合中,向外的使观影者的情绪从感官震惊-死亡麻木-生命思索渐次推进。在事件内部,静止凝视到稳定运动,再突然的由枪声为节点切入特写,再转而中景固定,使氛围,爆发与消逝衔接的无比精巧。没有本片也就没有格斯·范·桑特的那座金棕榈,重复事件的叠加震撼也转化为了那部片子的多线叙事搭建的世界展现,没有消失的是斯坦尼康带来的那种涌动中的宏大。自76年《洛奇》中史泰龙的台阶登顶斯坦尼康初次运用,到80年的《闪灵》中的人物所处环境展现,再到本片中的斯坦尼康塑造的上帝视角,斯坦尼康不光改进的电影技法,还制造了另外的电影浸入方式。

  ●震撼。

  《大象》影评(一):大师与导演之间

  我总能梦见自己在飞。有时候是自己在飞,有时候,是驾驶着飞行器。

  《大象2003》里的行走,让我们疑惑到,为什么观众会沉迷观看电影中人的行走,并可以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即便这些蛛丝马迹与最后的屠杀并无关联。人们想知道,这些死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原本的人生轨迹是什么,又是怎么被打断的。于是行走中的真实感,凸显出来。观影者,通过行走与交谈,了解了这些人的人生。于是最后一刻,心满意足。

  抛开交谈,1989年的《大象》全片都是行走。

  1989年的《大象》与2003中的大象,是大师与导演之间的区别。

  《大象》影评(二):一部以摄影机为主角的电影

  描述这部电影很简单,无非就是不停地行走然后杀人,这是一部冷酷无情的电影,我却被它的“优雅”之处吸引,而它的优雅就是通过摄影机流畅地展现出来的 1.跟拍 通过摄影机紧跟着主人公来使观众成为这一桩桩谋杀的见证者,营造一种强烈的纪实感,我们就这样跟在角色后面,等待着事情的发生。 2.固定镜头 影片虽以运动镜头为主,但是每当谋杀过后就通通用固定镜头来展现尸体,在这里摄影机似乎成了杀人者的帮凶,有一种“你来杀人我来验尸的感觉” 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固定镜头却是发生在谋杀之前,我们注视着那个人下车上楼进屋,而摄影机却像是被卡在了屋外突然静止不动,在停顿了五秒之后凶手出现摄影机跟随凶手进屋啪啪两枪一气呵成 3.摄影机的不确定性 同样吸引我的还有影片的不确定性,你无法分清此时摄影机呈现给你的人物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者,记得有一场在停车场的戏还进行了视点的转换,我们先是跟着受害者行走突然镜头一摇凶手从车上下来掏出了枪。 除了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外,摄影机的取景也营造了一种不安的未知的气氛 全片不是在阴郁的笼罩着雾气的白天就是在漆黑的夜晚,记得在足球场那个段落凶手一步步走近两个正在踢足球的孩子,我们看着他走进禁区,可他并没有急于掏枪杀人而是和孩子踢起了足球,这时摄影机切到了近景只表现两个孩子而把凶手置于画框之外,于是观众只好被动地等待着凶手开枪,一种未知的不确定性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我更不喜欢格斯范桑特的翻拍,虽然他的拍摄技巧和本片不相上下,但是他添加了多线索的叙事,人物的对话,对主角们的关怀以后让我觉得观感总不如这部来的这么直接强烈

  《大象》影评(三):故作高深的暴力游戏

  无缘由的暴力自然比有缘由的暴力恐怖得多,你不知道这样的暴力会降临到谁头上,可能下一秒你就成了受害者,如片中人物一般,被擦肩而过的路人一枪射死,又有可能下一秒你就成了加害者,在空空的走廊里四处游荡捏着藏在兜里的枪寻找目标。对比格斯·范·桑特与阿兰·克拉克的两部片名相同、表现手法也基本一致的长短片,后者自然是无缘由的暴力,而前者相比之下则应是有缘由的暴力。在这两部作品中,导演让摄影机模拟第三视角(观众视角),长镜头不急不缓跟随着画框中的主角,进入暴力现场,让观众与主角体验了一场场杀戮。在长片《大象》中,爆发的能量在压抑的氛围中不断隐藏,枪杀不是能量的释放反而是其的积累,到最后电影在一个后推位镜头中戛然而止,积累的暴力负能量却无发泄之处,如毒气一般在观众心中蔓延开来。而在这部短片《大象》中,导演隐去了凶手的作案动机,以无缘由的恶意代之。

  从“无缘由的恶意”这一点说来,短片《大象》似乎是要更加冰冷无情的,然而导演实际上偏离了“无缘恶意”的母题而倾向到了长镜头对屠杀的猎奇展示上,这对观众当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刺激、震撼、吸引力,可刺激了震撼了之后,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呢?以空洞的方式推动发展,疲软的长镜头走到划定点再用枪声颓然一击,属于暴力的力量也因为铺垫的缺失消失在僵硬的影像之中,还有不少开枪特写、短镜头人物游荡(多是凶手逃离)的片段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而我作为一个观众,除了导演赤裸裸呈现出来的,仪式般的死亡外什么也没感知到。

  “真实事件改编“这个附加属性无疑给短片本身再添上了一层恐怖的阴霾,我没有去了解本片的故事背景,也不能断定说“这世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杀人”,但在导演的处理下,真实事件改编似乎与长镜头一样,只是用来抵达其猎奇目的的手段而已,而且无论导演是不是有意为之,它都不经意间滑向了俗套的善恶对立,而现实可复杂多了。这样的表达,似乎不可避免的有几分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特别是导演还忍不住要在杀人后给尸体一个“悲悯凝视”(即尸体的俯视镜头),这或许是想体现几分人道主义精神,表达对枉死之人的同情,但本片的情感基调毕竟还是冷峻的,这样的暖表达哪怕只有一点,不到五秒钟,也足以割裂了其情绪与形式,最终沦为一场无病呻吟、故作高深的暴力游戏。

  《大象》影评(四):他对斯坦尼康镜头的发掘与运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名不经传的英国导演阿兰·克拉克 (Alan Clarke)在这部遗作里将独创的行走拍摄风格推向极致,并就此启发了日后众多导演,也引领了日后无数电影作品中风靡一时的潮流。他对斯坦尼康镜头(steadycam)的发掘与运用算得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在80年代拍摄的多部作品(《英国制造》《克莉丝汀》《道路》等)都是以角色行走作为开场,通常没有对白,镜头紧跟着人物背后,让角色带领着观众逐渐进入到情节之中。

  这种独特的开场手法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就拿这部《大象》来说,影片开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闯入一栋建筑物,起初并不知道是游泳馆,当我们跟随着他急躁的脚步游历了一阵,感觉到他目的是要找人,但几乎翻遍了整个游泳场也没见到人影。最后在一个杂物房找到了那人,他掏出手枪果断地击毙,随后迅速逃之夭夭。镜头最后切回到受害者的死亡现场,静默无声的画面,用最冷静的方式维持着观众刚才的诧异与震惊情绪。这个时候观众或许已猜想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杀人案件,却无法得知杀人者与受害者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如是反复呈现的谋杀案件构成了这部30分钟的影片。无论是日间还是夜晚,不同的场所(便利店、足球场、废弃工厂、私人住宅等),没有任何对白,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情节让人愈发感到压抑与震惊。导演运用斯坦尼康镜头紧密跟随着杀人犯,让观众目睹着每一个杀人犯的行走轨迹,不断嗅到即将引爆的的暴力,直至每一次开枪前,压抑紧张的气氛已上升至顶点。阿兰·克拉克这种营造悬疑氛围的手法为日后众多导演吸收利用,并成为其风格里的一部分,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王家卫,在《堕落天使》里黎明饰演的杀手在麻将馆厮杀的几场戏便留下深刻的印记,而王家卫更用上广角镜,令杀人场面呈现出更为乖戾和血腥的效果。另一个例子则是英国的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他在《谍影重重》系列影片里,全程使用斯坦尼康镜头,紧随着马特达蒙饰演的特工跟对手搏斗,同样营造出身历其境而紧张刺激的观影效果。

  再回到这部经典的《大象》,导演之所以采用这种暴力场面叠加呈现的形式,据说剧本是根据当年北爱尔兰警方提供的犯罪案件编写而成。在我看来,与其说导演是用超然冷静的手法重现罪案,倒不如说导演用极端实验的方式质疑暴力对我们与社会带来的隐忧与破坏,无论是视听感官上,还是道德意义上都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可惜的是导演在拍完这部影片没多久后便离世,而可幸地,在他逝世十多年后,美国导演格斯范桑特用一部同名的电影作品向他给予崇高的致敬,并一举拿下当年的金棕榈大奖。在格斯范桑特版本的《大象》里,依然遵循采纳斯坦尼康镜头的美学风格,继续用客观冷静的口吻探讨暴力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大象》影评(五):反復讓人麻木

  不是影評 只是一些 零星的記錄 和瑣碎的感受

  01:15 繞著泳池走了一圈 回來那圈 有一格裏正有人把衣服往門上放 他沒看見 走了

  21:26 下樓梯的時候 店鋪上正好寫著 Butcher

  有的人恐懼 有的人鎮定 有的人還來不及反應

  好像 沒頭沒尾 毫無緣由 又好像很確定 不用思考 不用懷疑

  沒有問題 沒有答案 沒人阻止 沒人反抗 不分晝夜 難以逃脫

  好像變成一種定式 好像 螢幕前的你 只需要接受就好

  有了心理預期 漸漸變得麻木

  人從哪裡來 再回到哪裡去 兜完一圈 誰害了人 誰送了命 孰是孰非 無從判斷

  殺了人的人 走出去 或者跑出去 把槍收起來的他們 看起來與常人無異

  大部份都發生在室內 即便是戶外 也沒有人群 沒有圍觀 沒有慌亂

  僅有的旁觀者 是螢幕前的你和我

  每個人死後都無人問津 好像世界靜得出奇 或者是 被嚇到的人 頭也不回的跑開去

  在加油站 站在車尾的男人被槍殺後 便利店里也沒人探頭出來看

  在足球場 跑不開的人倒下了 頭也不回跑開的人 是曾經的朋友?

  逃走了的 好像就此避開 拿槍的人 也不會追上去

  追 有意義嗎?

  中文字

  有趣的是「大象」中的「象」與「世間萬象」可以是同一個字 同一種意義

  不過 不想 有意義的也沒有意義 想 沒意義的也可以變得有些什麽意義

  想起以前的一個夢 夢裡的自己 一邊傷害 一邊同情

  -------------------------------------------------------------

  Alan Clarke's Elephant 1989

  由 trip2themoon 提供

  Ida Aareva1 年前

  The final killing is like a tragedy and comedy in the same picture.

  imon Treves1 年前的留言

  Disagree with the uploader. This could be a Monty Python sketch. Except it's so tedious.

  Gus van Sant's 'Elephant' is a hundred times more interesting.

  dizzyflores1 年前回覆Simon Treves

  It's not meant to be exciting, that's the whole point.

  Iwonderwotsfordinner3 年前

  I liked the part where the guy shot that other guy.

  -------------------------------------------------------------

  你的沉默 是在對我說什麼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