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精选

2021-04-30 03:18: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精选

  《蝙蝠侠:黑与白1》是一本由[美] 丹尼斯·奥尼尔 等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一):蝙蝠侠的众生百态

  一、蝙蝠侠和孙悟空

  尼尔盖曼前两天在社交网站发了一条消息,“我心中一直有一个蝙蝠侠的故事想要讲给大家,它已经在那里28年了。它就快完成了……我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尼尔盖曼何许人也?横跨漫画、文学等多个艺术领域的大师,早已著作等身、获奖无数。如此一位大神,仍然用了28年的时间在心中藏了一个蝙蝠侠的故事?为什么?我想,可以这么说,因为蝙蝠侠是每个男孩心中的图腾。如同孙悟空一样,几乎是每个中国男孩的梦想。近年来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穿越、青春、科幻、武打……各种类型电影层出不穷各领风潮一段时间,但有一个题材,一直不曾过时,那就是西游,无论西游的故事和孙悟空的表演者换了多少,当西游记的经典BGM响起的时候,我们依然会热血沸腾。

  尼尔盖曼社交网站消息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二):瞬间的片段恰能成就意外的奇妙

  千人千面

  正所谓一千名读者心中,有一千名哈姆雷特。

  要是被问到,你心中的蝙蝠侠到底是什么模样?

  对于当代世界,心怀英雄梦长大的普通读者来说,黑暗骑士对于他们来说也绝不仅仅是漫画那么简单,哥谭守护者像是一枚烙印颇深的文化符号,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正义之墙”的符文里;

  同样的问题,要是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编剧画师意见的话,他们的回答便是本书。

  孤岛难题

  巧如DC COMIC的天才编辑马克·基亚雷诺在一次漫展后与其他同行同好讨论“孤岛问题”:即“如果被困孤岛与世隔绝,你会希望身边有哪一个完整的漫画系列?”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很“肥宅”(难道不是带个手机么)。但这个看似无厘头的发问确实像星火带来了美漫界燎原般的空前盛会。

  《黑与白》畅想的邀请世界上最为声名卓著的漫画家来共同创作一个自己心目中蝙蝠侠短片故事的想法,就像是第一次在游戏卡带里翻出卡普空大乱斗,亦或是迪士尼宣布轰开次元壁,将各层游戏世界打通的《无敌破坏王》一般,混乱而秩序。 这是拿在手里,情怀能够透过哑光书封渗出来的旷世合辑,它收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漫画编剧画师分别创作的短篇蝙蝠侠故事。虽然这是本铜版纸印刷优良的漫黑白画,但是依旧无法阻止它熠熠生辉。

  在这本微型故事合辑的第一册(共四册)中,各国大家描绘了各自眼中与众不同的黑暗骑士,在不需要考虑篇幅的情况下创作只属于自己内心的杯面。有时候,瞬间的片段恰能成就意外的奇妙。

  《晚安,午夜》是我最喜欢的单篇故事。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三):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作者,唯一的蝙蝠侠

  每每谈到图书精选集,大家都不免引用“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一方面来表达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主题的理解有着本质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代表这读者对于精选集中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观点,而原创类选集大致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同一主题,例如乔治马丁的《战士》,都是讲的如何去战斗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围绕某一事件、人物来进行二次创造。而《蝙蝠侠:黑与白1》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像是两种类型的混合体,既围绕着蝙蝠侠这一漫画人物展开,也围绕着蝙蝠侠和哥谭市这一主题不断拓展思想和画面的边界,所以,相比较其他的精选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更加有趣。

  蝙蝠侠这一漫画形象,从创作之处到形象不断变更、人物环境的不断演变,人物本质一直在伴随着时代变化和发展不断革新。但究其核心一点,蝙蝠侠代表的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以及内心的挣扎是从未改变的(当然,还有父母的双亡~o(∩_∩)o ~设定),而《蝙蝠侠:黑与白1》采用黑白两色来表现蝙蝠侠世界的无限可能再合适不过了,黑白之道既是蝙蝠侠人物基因符号,也是蝙蝠侠漫画作品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黑与白的表现方式最大限度的契合了蝙蝠侠作品的精神内核,真正达到了作品与形式的完整统一。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四):多种方式让你爱上蝙蝠侠

  蝙蝠侠黑与白,在看这本之前,已经很久没有能让我提起兴趣反复观看的书了(上一本是《守望者》)。所以看完黑与白,第一感觉就是久违的惊喜,第二感觉——再看一遍! 千人千面蝙蝠侠,不同人的眼中,蝙蝠侠可能是行走于黑夜的骑士,可能是那个世界顶级的侦探,但也可能那个内心柔软的布鲁斯韦恩。于是,私以为这本漫画便成了一个特别私人的作品,因为不同的漫画家将自己所想的,自己所认同的蝙蝠侠形象展示给了读者,这其实是一件特别私密的事情。而令人欣慰的是,每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精彩。 首先是第一个故事永恒的哀悼,看完了才猛然想起,蝙蝠侠最初是本侦探漫画啊!在这位作者的眼中,蝙蝠侠只是一个为死者说话的富有正义感的侦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回归初心吧!天生一对则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在这篇漫画中,蝙蝠侠成了一个配角(疯狂的爱:我没有我不是),漫画讲述了哈维登特重新变回双面人,故事中哈维的心理转变尤其牵动人心,看完后不禁细想:心理医生的双胞胎姐妹能想到她如此下场吗?再加上Q版的画风(疯狂的爱:我不是我没有),更是给这篇漫画增色不少。恶魔的小号也是一篇独特的漫画,将蝙蝠侠的故事融入传说之中,颇有几分都市怪谈的味道。道别一篇结合了布鲁斯的童年进行展开,看的我心酸不已。弯折的幼枝将蝙蝠侠变成一个理解孩子的家长,对家长大谈教育问题,不得不说,这个蝙蝠侠真的很另类(笑)。再往后的一些短篇,既有描写黑帮冲突,也有着力于描绘悲惨的社会,都给人以思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尼尔盖曼的黑白世界和大友克洋的第三张面具。尼尔盖曼的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好,睡魔构筑的幻想世界让我深深喜欢上了尼尔盖曼。而黑白世界就又是他的脑洞产物,蝙蝠侠与小丑都变成了演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取悦观众(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这样),角色之外,他们仍然需要过自己艰苦的生活,发人深省!而大友克洋的短篇就是不明觉厉了,它的新奇之处在于,用一种东方的视角去观察蝙蝠侠。 以上繁多的故事构成了一个多样的蝙蝠侠。看过的读者再看一遍,甚至是许多遍都能体会到新的东西,对于新读者,本书也提供了多种方式让你爱上蝙蝠侠。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五):单调的黑与白却绘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初闻《蝙蝠侠:黑与白》还以为这是一部着重讲述黑暗与光明的漫画(本人入美漫坑一年,但不懂的还是太多),直到看见封面为黑白,又想该不会里面的内容也都是黑白的吧(之前也从未听说过这本书),就像日漫那样。在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书中的画面证实了我的想法。这本书是由许多短篇漫画合起来的,本来还以为是一部长篇……(心中还是有一点小失望,毕竟长篇的书评好写一点)但是当我欣赏完这部漫画的时候心里的失望感荡然无存。这部不走美漫寻常路的书,单单靠黑与白征服了众多读者。

  这是一本充满了大胆想法的美漫,这个想法出自DC漫画编辑马克·基亚雷诺,聘请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用黑白漫画的形式展现蝙蝠侠。所以当你看这本书的封底时上面都列满了各位大咖的名字。这些大咖们的作品并没有被黑与白束缚,相反,他们在蝙蝠侠这位黑暗骑士的披风下得到了升华。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众多不一样的剧情,欣赏到各具特色的画风。你可以从许多编剧独特的角度走进蝙蝠侠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是如何来展示他们心目中的蝙蝠侠或者是另一个世界中的蝙蝠侠。

  在《轻度犯罪》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另一个蝙蝠侠,一直以来这位自称公民道德的人以自己残忍的方式去伸张“正义”。然而他打击的不是罪犯,而是一些举止不妥当的公民。显然,他的方法太过激烈。蝙蝠侠打击的是无恶不作的罪犯,他却用犯罪去应对社会文明的崩塌。但是公民道德心中却也还是有良知的存在,至少他是一个“敢于站出来的人”,至少他身边人的权利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不会选择沉默,他也想像蝙蝠侠一样去改变哥谭,只是他太极端了……

  上文有言,本书汇集众多画风,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肯特·威廉姆斯的《死去男孩的双眼》,我不得不说这画风实在是太奇葩了。他的画中只有细线条,而且给人一种凌乱不堪的感觉,像是课堂上无聊时随便画出来的东西。但是他就用奇葩的画风展现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故事。同样以父母被枪杀的剧情开始,不同的是小男孩也被枪杀了,从开头就能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当布鲁斯不是小男孩而是蝙蝠侠时故事会怎样?当蝙蝠侠经历这场景后他的人生仿佛开始了另一个轮回,他获得了重生,就在他目睹了自己小时候那难忘的夜晚之后……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六):从黑白世界到蝙蝠侠的哲学

  如果你像我一样掉入美漫坑多年,或许当第一眼看到这本《蝙蝠侠:黑与白》会感到一丝奇怪。没错,正是这种渗入每一页的黑白复古风,被IGN评为最值得读的25本蝙蝠侠漫画之一,融汇了包括吉姆•李、弗兰克•米勒、大友克洋和丹尼斯•奥尼尔在内的40多位世界级漫画家为蝙蝠侠创作短篇。因为无色,才有更多想象空间。蝙蝠侠,或许是最适合黑白基调的人物刻画了。而相较熟悉的现代全彩漫画中激烈打斗带来的紧张刺激,我倒认为《蝙蝠侠:黑与白》里每个短篇都更能引发一些更深的思考。

  要是你刚开始喜欢蝙蝠侠不久,面对无数蝙蝠侠漫画系列无从下手,我就更推荐你从《黑与白》起步了。每个短篇不过几页,根本无需太多背景知识,但却能让你快速走近这位DC最最著名的侦探大师。相信我,翻开它的第一页,你就会爱上它的。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短篇集的好处就在于,在仅仅一本书里你就能看到不同人对蝙蝠侠各自的诠释。不单单是蝙蝠侠,其他角色也在一个个短篇中变得立体起来,而不像是连载漫画合订本那样,在单一时间线叙事下构建的平面框架。

  对整本书我还能就这样夸上一天,但我更想说说其中最吸引我的几个短篇。看到第一篇我就知道,马克•基亚雷洛找对人了。说实话,之前我只知道泰德•麦基弗是个非“主流”派的画家兼作家,其余都知之甚少。但就是这么个“非主流”却抓住了Batman的精髓:蝙蝠侠在被大众“宠爱”之前,早在这个角色诞生之际,他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超级英雄,而只是一个detective,相应的,漫画也叫做侦探漫画。基亚雷洛的这篇《永恒的哀悼》呈现的就是作为一个侦探的蝙蝠侠,一个较之即将上映的《正义联盟》里那个superhero更为真实的蝙蝠侠。本篇或许根本不能叫做一个完整的故事,读完它你不会看到Wayne家族多么有钱,也不会有看打斗戏般酣畅淋漓的快感,但却一定会改变你对蝙蝠侠的看法:原来他也只是个凡人,看到尸体也会为其感到不幸,也会哀悼,也会像常人一样,猜测她生前的故事。蝙蝠侠并非遥不可及,他就在我们中间;或许你就是蝙蝠侠,或许,他就是你。

  更凡人化的设定在本书中出现次数不少,尼尔•盖曼的《黑白世界》就又是一例。Batman和Joker,他们不再是生死冤家,而是开始彼此同病相怜起来。人们常常说天才与疯子仅一步之遥,而蝙蝠侠与小丑又未尝不是呢?又有谁能说得清,究竟是小丑创造了这位哥谭市的英雄,还是蝙蝠侠造就了小丑呢?

  再说多就剧透了,对短篇的个人理解也该到此为止了。对于书名,我想“黑与白”确实不错,简明扼要又不失神韵。但我更倾向于叫它“Batman’s philosophy”, 因为相比其他爆米花漫画书(我猜你一般不会把漫画书看第二遍~),《蝙蝠侠:黑与白》好像多了些哲学的味道。我的书架上有不下几十本漫画,而《黑与白》或许是我唯一愿意每年看一遍的。隐藏在蝙蝠侠里的哲学,值得用一生去领悟。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七):一千个大师笔下就有一千个Batman:在黑与白的哥谭城市边缘捍卫最后的正义

  这绝对是一本超级英雄漫画狂热粉丝们的福利——蝙蝠侠经典短篇故事的集合。相当老派、经典的超级英雄式故事,带着一种经典年代侦探故事的味道。本身这本合集最早出版于1996年,它的目的是作为一个黑白漫选集,专门收集经典的蝙蝠侠的黑白短篇漫画。所以它的收藏价值对一个漫画迷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在一片黑与白的对比中最能突出哥谭市黑暗中潜在的、正在四处涌动的危机感,与之对比的是蝙蝠侠正义的化身,勇敢无畏的象征。除此之外,黑白线条构造的图画在讲述故事时总是自带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不仅来自早期漫画形式的独特魅力,以及黑色留白部分那延伸出来的是无限的意味:黑暗势力、邪恶、腐败、死亡。这一点在各个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尽管都是黑白漫画,但是你可以看出每个漫画家对它的运用和把握都是独一无二的。 至于我对这本蝙蝠侠经典短篇合集的感觉,故事是其次,最最令人惊喜的便是各位漫画大师笔下的画风了。超级英雄漫画从来就不是一位漫画家的独家专属,不同的漫画家的笔下蝙蝠侠有着不一样的风格。每页都是一个美漫粉丝的狂喜,深深沉醉在黑白线条的美感之中。果然漫画行业的资深大师就是大师,尽管有些故事看起来只有画面,没有过多的情节。但画面看起来已经足够吸引人,作者把那种画面的张力用简单的线条,肃杀的氛围就传达得淋漓尽致。抛开故事,这本合集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展示了各位漫画大师笔下的蝙蝠侠的形象。 这些短篇漫画呈现的也是一个早期的蝙蝠侠形象。蝙蝠侠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DC旗下的《侦探漫画》上,一身黑色的披风和神秘的黑色套头面具成了蝙蝠侠的标志性象征。那时候蝙蝠侠是超级英雄家族中首位没有超能力的成员,蝙蝠侠漫画走的是打击犯罪的硬汉风格的路线,与其说他是英雄,不如说他是侦探。这一点可以在这本合集的一些漫画中看出来,蝙蝠侠为正义挺身,打击邪恶势力。在之后的漫画中,蝙蝠侠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蝙蝠侠的紧身衣也有了腰带等配件。本合集中的蝙蝠侠形象都是九十年代中已经定型后的形象。不仅各种画风令人惊艳,在各种风格中蝙蝠侠游刃自如。 论风格我最喜欢的是克劳斯·詹森的《晚安,午夜》,这也是他的首次个人完全编绘作品。还有凯文·诺兰与詹·斯特纳的《壁橱中的怪物》,只有黑与白的对比,更多了一份现实派的纯粹。还有马特·瓦格纳的黑白波点风格的《劫案》,更具时尚设计感,尤其是在表达光的显现以及阴影的运用上令人惊艳。布鲁斯·蒂姆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风,都相当老派成熟。还有肯特·威廉姆斯的画风,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幅现实主义派的画作。丹麦漫画家泰迪·克里斯蒂安森的画风透露着浓浓的北欧气息,而西蒙·比斯利与科幻现实主义大师尼尔·盖曼的合作依就从来不会让人失望,这样有爆发力的画面是诠释尼尔·盖曼笔下的故事的最好方式。 每个故事篇幅都不多,有的短小却精悍,有的情节十分老派,经典。有的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套路化了。但作为合集来说,把重点放在每个漫画家对蝙蝠侠的诠释上,每一页的画风都点燃了一个粉丝所有的热血。如果多放上一些海报我会觉得更加完美。最后几页的海报看得不过瘾,除了领略到各种不同的风格,蝙蝠侠作为一个英雄永远不停奔碌在哥谭市的每一个角落,黑与白的剩下三本继续收藏中,期待系列的第二部。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八):老爷迷弟大荟萃

  蝙蝠侠之于美漫,可以说相当于福尔摩斯之于推理。正如一个非侦探迷可以不知道杜宾、波洛或奎因,但不清楚老福是何方神圣,就像身为中国人不知道安徽江西等省份一样,并不意味着阳春白雪目无下尘,纯粹只是孤陋寡闻到了一定境界而已。

  在推理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名侦探有着老福的荣誉:不停被改编与翻拍的电影电视动漫,和数量庞大的同人文。当然,在网络发达、人人可以当作家的时代,有着诸多同人本子的侦探其实算不了什么,但有着尼尔·盖曼 、 史蒂芬·金等业界执牛耳者作为迷弟并甘愿化身华生,又被江户川乱步、程小青等亚洲侦探小说先驱各种致敬的侦探,放眼望去,可只有这么一位。

  而老爷作为美漫界领军人物,其战绩也毫不逊色。与酷爱小提琴与可卡因、术业有专攻的英国绅士老福同志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蝙蝠侠可谓同样获取了一票业界大佬们的心。而这部《黑与白》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这本合集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尼尔·盖曼 、 阿奇·古德温 、 弗兰克·米勒 、大友克洋等东西方大佬们对老爷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解读,还可以一本感受动作片、悬疑片、恐怖片、科幻片、剧情片、教育片……的区别与各自的魅力,以及各种传统、先锋、法式、北欧式、日式……的绘画特色。

  在美漫没有大量引进的时代,自小看的漫画几乎都是黑白的。也许有年轻的漫友并不习惯,但就我而言,除去怀旧感(并没有),恐怖、悬疑的氛围用黑白来表现是最有张力的。而剔除了繁复色彩的画稿,更能让人注意到画师们线稿的细节与特点。

  说到编剧与画师,平常将日漫和美漫分开来阅读时并未太注意,但在这部中,和其他日漫画家一样,编画一体的大友克洋《第三张面具》,很明显剧情与画稿更契合,画面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与对话结合得非常自然,极具镜头感。而大多数美漫,画面与对话/旁白完全可以分开来看。大约这就是类于“好莱坞大片”与“日本大片”的区别?[托腮]

  这二十余部短小精悍的短篇中,最别具一格的当属尼尔·盖曼了。只有他一人用类似《苏菲的世界》的结构解读了老爷和他一帮伙计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盒子”外面空间的样貌。这倒是让我想起数年前风靡的韩国《血型漫画》,不知盖曼是不是AB型人。

  阿奇·古德温《恶魔的小号》是非常典型的老式恐怖漫画。其中小号召唤出来的恶魔形象颇有点克苏鲁的味道——都是黏糊糊一大坨的玩意儿。最后的结局真是给人会心一击——好讨厌的感觉啊,随便用小号从事不那么正直的活动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九):“每一个漫画家都想画蝙蝠侠”

  每一个漫画家都有一个想要不断去画的最爱角色。有些会想要画超人的故事,有些从小就想画蜘蛛侠。奇怪的是,每一个漫画家都想画蝙蝠侠。——马克基亚雷洛

在月考完后的一周内,由于作业比较少,便在屯了一堆的美漫中随便选了一本带去学校以解无聊,本以为会需要几周才能看完,但在看了第一期第一个故事后,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尽管这周的作业出奇的有点多,仍旧挤出了时间在一周内将其阅读完。

30多为业内大佬,20个短篇,4期内容,还有4份来自马克基亚雷洛的草稿和评论组成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在看完它的第一遍,它就已然成为了我心目中的美漫作品中top10之一,这种惊喜感是我至今为止阅读过的美漫作品中从未有过的。

第一期的封面也是整本书的封面,由吉姆李和斯科特威廉姆斯所画,与现代的老爷形象可能会更接近。 第一个故事名为《永恒的哀悼》,个人认为说是全书中最棒的一个故事也不为过。以一位无名女尸开篇,通过对女尸尸体的检查推断凶手,强烈的侦探气息扑面而来;在检查尸体的过程中,对老爷的内心刻画充分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这位”阿卡姆骑士“的另外一面——”一个承载着失去躯壳的亡者的容器“——他爱着他的城市,爱着她的人民,即便在他们肉体死去后,仍旧会同他们的灵魂交流,铭记和悼念着黑暗中逝去的人民,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时不时穿插的托马斯韦恩与玛莎的舞蹈,既为全篇的故事营造出了悲哀的气氛,也暗含老爷对父母发悼念,尤以玛莎的离去作结,更令人耐人寻味。 《天生一对》和《恶魔的小号》中蝙蝠侠都不是主角,后面很多短篇也是如此,所以这样看来,整本书所讲述的似乎是一个关于哥谭的故事,而并非老爷的独角戏。 《天生一对》讲述的是双面人的故事,标题《Two of a Kind》,即可以用来指哈维丹特与双面人,也可以用来指玛丽莲和玛德琳,两位一体,耐人寻味;唯独结尾处有个疑问,蝙蝠侠明明看到双面人很可能会因玛丽莲的死亡而去追杀玛德琳,却并未及时出手阻止,算是一个bug? 《恶魔的小号》中的“去蝙蝠化”更为严重,在最后一页才出现了老爷的影子,要不是其中一度提到哥谭,我甚至以为是书出错了;莱斯法瑞尔因追求得过高、沉迷的太深(甚至为此不惜杀人)而引来了“恶魔”蝙蝠侠,是否也在暗示着蝙蝠侠便是哥谭中专门惩治犯罪的恶魔呢;结尾和开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模式,使整篇故事更具神秘色彩,也不禁让人联想,或许这为老人才是真正的恶魔吧。 《轻度犯罪》的立足点很高,以反派自称“公民道德”,以道德之名谋杀不遵守道德的人民,从而也引出了两个具有哲学性质的观点:若任由那些没有道德的人在社会横行,不加以制止,便是认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在崩塌,因此必须把他们赶尽杀绝;我们从小生活在父母家庭学校的保护下,被教育要有道德,但进入了社会后发现一切并非如此美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道德,而事实是“世界在运转,生活在改变,过往美好的时光只是被柔化的回忆产生的幻觉罢了”(小本本记下来,写作文说不定能用),“这个世界便是非黑即白的”,从一开始便是如此,人类社会从一开始便是以这样一个状态并发展到了现在,在这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自己的文明,建立的逐步完善的法律体系,那些没有道德的人本身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不应由“轻度犯罪”便被判处死刑。结尾是这位“公民道德”身穿天使的服装,也是耐人寻味。可惜的是限于篇幅,这个故事本可以更精彩。 与其他四篇相比,《狩猎》就显得有点普通的了,但德古拉式的蝙蝠侠,也的确是让人眼前一亮。 (时间关系,下周继续)

  《蝙蝠侠:黑与白1》读后感(十):“每一个漫画家,都想画蝙蝠侠。”

  “每一个漫画家,都想画蝙蝠侠。”

  《黑与白》,40位业界最知名的艺术家、恒星创作者:尼尔·盖曼、弗兰克·米勒·、吉姆·李、布鲁斯·蒂姆、丹尼斯·奥尼尔、大友克洋、莫比斯、阿奇·古德温……

  不是每一个伟大的超级英雄都有幸能出这样一个专属系列。而作为DC的三巨头之一、旗舰角色(“DC是靠蝙蝠侠才活到今天的”——乐高蝙蝠侠如是说),也只有蝙蝠侠有这个傲娇的资本。

  本书的创意来自马克.基亚雷洛,在一次“孤岛”问题(被困在孤岛上与文明社会断绝往来,你希望身边有哪一个完整的漫画系列?)的讨论后,他萌生了为蝙蝠侠创作一个《惊异怪谈》这种经典的集众多优秀的艺术家最棒的作品于一个出版物系列的想法。

  这是个冒险的计划。幸运的是,它成功了。

  随着中文版的引进,于是像做梦一样,我们终于有幸在一套书中,看到如此多变的蝙蝠侠,幽默的、瘆人的、伤感的、恐怖的......

  个人偏爱其中的几篇:尼尔·盖曼的《黑白世界》、阿奇·古德温的《英雄们》、沃特·西蒙森的《传奇》,以及《弯折的幼枝》、《晚安午夜》等。捡其中一二来说吧。

  在《黑白世界》中,尼尔·盖曼继续了他一贯荒诞、讽刺而略带伤感的风格。像是跟随狗仔队偷拍,我们来到了华纳公司的摄影棚——这个故事里的主角蝙蝠侠和小丑是真的成为了娱乐业的棋子,他们是演员,他们对台词,他们自嘲,对编剧和导演吐槽......不再是不共戴天的对手,而成了惺惺相惜的难兄难弟,保住饭碗、不失业几乎成了他们的奋斗目标。急冻人的演员甚至在领救济金、靠贫民粮票过日子。而即使荒诞如此,蝙蝠侠依然冷峻、寡言,小丑的笑话仍然深刻讽刺。两人的性格严格的向正统漫画的设定致敬,就像小丑对蝙蝠侠的吐槽:“这就是娱乐业。当我告诉妈妈我在考虑成为一个漫画角色时,她朝着我大吼大叫......我对她说,妈妈,你知道吗?这是我的梦想。”而拍戏时,蝙蝠侠那个经典的破墙而入(在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和电影《BVS》中都有这个特写)的画面,也让小丑羡慕:“嘿,你那个镜头酷毙了,我就从来都拿不到那样的镜头”——这种戏里戏外的刻画,在致敬的同时,又充满庄周梦蝶的哲学意味。

  《晚安午夜》的叙事令人惊叹。整个故事里蝙蝠侠没有说一句话,实际上,这个故事的文字部分安排颇具匠心:前半部分是收音机的画外音,后面是父亲写给布鲁斯的一封信,这封信充满深情,同样也是画外音,而全篇唯一的对白就在两者中间,阿尔弗雷德说的一句“晚安,午夜”——而他本来想说的却是“生日快乐”......蝙蝠侠无声的行侠仗义,与父亲的信中寄言如蒙太奇镜头一般淡入淡出,完美映照。

  在短评看到有读者提到翻译问题。

  漫迷对漫画尤其是经典作品的翻译与审美一样挑剔,前日世图美漫群就即将出版的一本美队的书名“过时的人”还是“过时之人”辩论的不亦乐乎,斟字酌句到了近于“偏执”的程度(只要能平和交流,这种偏执还是可爱乃至可敬的,蝙蝠侠又何尝不是一个可爱至极的偏执狂呢)。《黑与白 1》我连读了两遍,可能是沉浸于故事的魅力中难以自拔的缘故,我并没有注意到翻译问题——或许难免有瑕疵,至少没有影响到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所谓饱暖思淫欲,读过原版的高阶漫迷理解自然更深,对翻译有自己的见解和批评也是正常。

  聊天时有群友提到,因为是短篇集,编剧和画师水准不一,只怕有滥竽充数之作,甚至有的看似创作者拿来练手的作品。我相信这同样是审美的众口难调问题。DC策划如此庞大的项目,准入门槛自不会低,尼尔盖曼、大友克洋这些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罗列出来,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品质保证,冲其中任何一个也值得买本书了。

  如果你是蝙蝠侠的粉丝,自然不会放过这本独特的黑白世界中的蝙蝠侠,如果你不幸不是老爷粉,而是蜘蛛侠、超人的粉丝,这本书同样不可错过,要知道,每个漫画家都有一个想要不断去画的最爱角色,有些会想要画超人的故事,有些从小就想画蜘蛛侠。奇怪的是,每一个漫画家,都想画蝙蝠侠——黑与白版本的蝙蝠侠,真的非常完美。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