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考的技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摘抄

2021-05-03 04:3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摘抄

  《思考的技术》是一本由大前研一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一):麦肯锡的思考法

  所谓大前研一的思考法其实就是麦肯锡的思考法和理性思考法。

  理性思考法的内容是采集数据/信息/现象→归纳分析→提出建设→实地验证假设→判断→解决;

  精神是批判性思考,即不盲从不轻信;

  表现形式是金字塔结构法;

  练习方式是“学而时习之”和回顾自省;

  判断的方法是辩论、“冲突对抗(韦尔奇)”、良师益友指正;

  培养孩子思维方式的经验是“当全班25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时才是最棒的”和“学校没有教答案的权利,支持孩子思考的权利才是学校的功能。”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二):科学的思考,科学的建议

  1,凡事不要过早下结论,要有充分的考察和科学的思考。

  2,不要盲目相信权威,多问自己:是这样么?为什么?

  3,给别人提建议时使用科学的方法,让人更容易采纳。

  4,企业之所以要找咨询公司或者高薪挖墙脚是因为企业内部很难做到对事不对人,每个部门会以自己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5,好的足球队像一只动物,乐器,合奏,训练自己掌握节奏的能力。

  6,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避免思维固化,不管新世界还是老世界,懒于求知没有生存空间。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三):思考的技术读书笔记

  

第一章

1. 最重要的是在各种现象中找到现象的本质,决不能列举了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

  2.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为印证假设不辞辛苦的行动力

  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法:

  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你会怎么做?

  当脑子习惯思考之后,思考速度自然会加快

  练习:你认为你们公司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但是你的公司为什么不这么做?请列举出公司不那么做的三个理由,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你会如何去克服?

第二章 逻辑打动人心

  打动人心的要点:不是自己说的顺序,而是别人能理解的顺序

  会发生某种现象,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根据现象做判断,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绝对不会是正确的

  思考就是对自己提出疑问

  对知识懈怠的人,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你若想过这样的人生也可以,如此一来,这本书对你的意义就不大了。

  一个更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拥有一个可以互相打击的朋友

  寻找有效对话的对象,即可以互相挑战对方假设的人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四):咏春拳理与麦肯锡思维

  电影《师父》开头,耿良辰坐咖啡馆跟手下败将讲拳理:比武的秘诀是——头不躲。人的头快不过人的手。 是咏春要义。他的师父是咏春高手,南洋浪荡十三年,北上博名。照武行规矩,博名需要三年。他取巧了,只用一年。 因咏春是刺客技,速成,可以取巧。 刺客为防人一眼给盯上,得是体弱之人——少年,老者,病患。体弱之人,遭遇突发事件,和人交手,不能拼抡胳膊斗恨,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外行话。勇者往往自取灭亡。 制胜之道,应是智者之道。 拳法的智,在于思维。求拳理比练功夫重要。不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找到人体的本能弱点,并克服它。 见拳头打来,立马拳头接过去,或者躲头。是人之本能,不刻意练习,再有意识也改不了。 一般常识,判断强弱,看人上半身。膀大腰圆为强,臂细肩窄为弱。其实不是,实战中,下半身比上半身管用。脚是发力点,为功夫根本。 一失足成千古恨。挪挪脚,是生死事。 以上所讲,不是理所当然之功夫见解。铺展开,岂止拳法的智在于思维。万事皆然。诸法纷呈的时代,转化思路,方能制胜。 转化思路的关键,是洞悉本质。 真理总是赤裸裸的,钱钟书先生的笑谈。事实是,真理好似皇帝的新衣,纵然赤裸,我们站台下,睁眼看,看不清。 某商品的销售业绩不佳,CEO认为,原因是营业人员士气低落、产品质量不佳、价格过高等等。 他的结论对吗,若交于你手,如何分析? 运用思考力,洞悉本质——即看清问题真正的原因,并导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真实原因往往被现象掩盖。现象不是原因,人们总误以为两者等同。商品残次,价格高昂,人员萎靡,是销售不佳的现象,不是原因。 原因如何找?从现象出发,提出假设,一步步寻出证据,并证明它。 搜集证据的过程,亦是逻辑思考的过程,同时是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 大前研一说,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他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在日的总经理,原是应用化学系的一个科员,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高位,依赖的是思维能力。 照徐皓峰的谬论,他练武的话,必是高手。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五):用逻辑思维去思考

  《思考的技术》这本书购买比较偶然,是大前研一、思考和书店的推荐三个因素吸引了我。

  如同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的,日本、中国在传统教育上对逻辑思维的训练是存在缺失的,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缺乏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本人也是如此。此外,大前认为,在当今社会和世界,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越发重要,是在这个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两个观点,我也非常认同,于是读完了这本书。

  但是,从另外一面来看,这本书在逻辑思维的方法论方面并未深入、细致、系统地阐述,而是以大前研一自身作为咨询顾问的案例出发,说明逻辑思维在当今世界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应用场景以及刻意练习的方法。同时,利用逻辑思维,面对未来的机遇,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把握先机。

  在中国的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中,逻辑思维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训练,所以导致很多在大前看来理所应当的思路,很多人无法意识到。所谓思考的技术,即逻辑思维的方法论,或者解决问题的SOP。一旦通过练习,把这种思维模式固化在头脑中,那么遇到问题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是,如同大前研一在书中多次强调的,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只是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这个方案实施落地,这个难度更大。方案实施,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执行力,也可能需要通过逻辑分析,来有效说服方案的实施者。实施的过程,是对方案的验证,一旦结果与方案的假设存在冲突,就需要推翻此前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析、形成新的方案。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

  这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大前研一在书的开始就提过,就是逻辑思维或者科学研究的模式,只是很多人有缺失,需要补上这一课。具备这种能力后,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大小问题,都可以套用分析和解决。

  当然,仅仅靠这本书,要快速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通过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日常的刻意练习以及执行力,方可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无论何时开始练习,都不晚。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六):读书笔记

  《思考的技术》2015年10月中信版

  能够看出来不是新书,但出版日期比我想的要晚一些。大概可以分三部分:

  1.讲逻辑思维

  这部分有个大前提:新世界需要新思维。什么样的新世界?实体经济、无国界经济、互联网经济、倍率经济。这样的新世界其实对有能力的人是个机会,可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而不是仅靠年功序列。

  如果认为这是干货部分,相对来说有点少,基本分布于每个部分的开头,从第一章就能看出来和《金字塔原理》一书一样,是明显的麦肯锡方式。

  麦肯锡“不测试知识,而测试思维方式”,“我”绝不会问“举出5代历任首相名字”的问题,这种只要上网搜索就有答案根本不值一问,当不熟悉的案子上门,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思维路径是最重要的,比如“公司明天派你到坦桑尼亚出差半年只能携带一个背包,你会装什么”。

  假设和结论、现象和原因不能混为一谈。假设更重要、原因更重要。

  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

  一个建议就够了。 “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这个最好也修正一番”这些话可以出自评论家之口,但绝不是经营管理顾问该说的话。如果总裁什么都想要,我会当场回绝。

  提案的构成:

  业界的动向→其他竞争公司的动向→客户公司的状况分析→改善条件→解决方案→建议→计划步骤

  2.作者的个人经历

  这部分虽然不算干货,但真实经历还是很好看的,比如5万美金一场的演讲出场费,包括简单生活的生活哲学,比如预约一年的美甲沙龙,定做63件款式相同颜色不同的衬衫。

  以及个人工作成功的一个过程,看起来像是歪打正着,也绝对是天赋和努力使然。

  说明思考重要性的个人实例:

  麻省理工博士学位考题:在月球上造一个虚拟的原子炉,如果插入一根和地球上同样构造的镉控制棒,当其停止上下运动时,炉心得温度上升了几度,这种温度安全么?

  大前研一“上升了2.8度”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没有通过答辩,回答是“你的数字是对的,但是对思考的过程,并没有明确的说明,这对一个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拥有可以互相否定打击对方的朋友”其实说的是拥有能在一个水平沟通互相促进的朋友,而不是指进行内容复制,“把电视上或是报纸的信息说给对方听,而对方也看到或听到同样的东西,就回答自己也知道,两个人就这么展开彼此对话,之后再互相确认彼此看到的内容中结束攀谈,完全没有经过逻辑思考”。

  3.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

  这部分主要以日本现状为主,比如:邮政三事业的民营化等经济问题,所以不是看得特别懂。

  作者对日本教育现状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上加上汤汁变成新闻,这种像极了做拉面的新闻报道方式也认为是缺乏逻辑和不能轻信的。

  书中也有很多关于中国的部分,一方面研究经济不能规避中国,另一方面作者在中国比较火,也曾经来考察,每次来都去足底……

  知识型累积:

  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获利的自由现金流量的8倍。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彼此独立 互无遗漏

  M2M machine to machine

  U型管和J型管现象

  信息沿着U型管传达的结果是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跨部门沟通的重要性。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七):跟上时代的步伐,逻辑思维方式的运用

  本质是透过现象表现出来,如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是发现问题的关键,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不论你什么出身,都可以通过锻炼而拥有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前根据客户所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 ,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访谈,做有计划的试验来证实假设,假设成立,从而导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进行提案。

  简单来说, 就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确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说是一个论题,不要妄想同时提出多个问题一并解决,逻辑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指望你推导出来的方案,可以一次性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贪多嚼不烂!

  分析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列出各种现象,还有数据统计,当然对于数据的来源要确保可参考性,19世纪中叶英国首相狄斯累曾说过谎言有三种,谎言,见鬼的谎言和统计数字,可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多么令人质疑,逻辑思维的根本就是要忠于事实 。提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假设,然后收集信息,对结果进行验证,如果仍然无法证明假设的成立,就需要对假设进行改进,必要时重新做假设,直到坚信假设成立。所谓假设就是没有经过证实的观点,重要的不是假设,而是结论,假设没有证据的支撑,就不能作为结论。

  解决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就找到了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也就抓到了问题的本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勿谈空话,要拿出具体的方法。同时注意逆转现象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这个月业绩不好,那就下个月搞高业绩;客户不认同我,那就让客户认同我;员工积极性不高,那就提高积极性等等诸如此类。

  对于大前一些观点的思考,也颇有收获。不找出真正的原因,你就别期望解决问题。我是从事钢材贸易行业的,如果报价单没有成交,我需要思考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报价过高,二是客户不认可所报的产地(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事先询问)三是客户对我不认可(不认可的原因也有很多)。每一个原因都是假设,可以再细分下去不断验证,不再叙述。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的,重新做假设,再次出发就行了。发生一些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相关问题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的时候,我们可以重新归零,生活还得继续,无法改变既成事实,着眼于当下和未来,重新开始新生活。

  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法就是让大脑习惯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物和人都可以作为思考的对象。还有一些可以固化的事情就固定化和规律化,让大脑去思考应该思考的事情。比如可以整理出做钢材贸易会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有哪些,并写出应对方法;如果我是宝德(原打工单位)的老板,我会如何经营公司?如何消除客户潜意识中的疑点?阅读时已做训练,不在此处赘述。

  企业当中有业绩好的业员务,也有业绩差的业务员,业绩差的业务员总是把原因商品质量不行,行情不好等原因,而没有看到好的业务员是怎么做出业绩来的。有些钢贸企业干的风生水起,你就不能把自己公司业绩差的原因归咎于钢材行业日落西山等原因上面去。

  逻辑思维方法不会过时,区别于物理学知识之外的经济学知识会过时,大千世界,最终也只是一个世界,在互联网地球村的冲击下,经济是无国界的,世界各国文化也在趋向于同一性,我们在互联想使用搜索引擎的同时,相当于在同时使用一个图书馆。

  总之,在新的时代,懒于求知的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八):当我们在谈论思考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少华最近看了日本大前研一老师关于思考的书《思考的技术》,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虽然通篇都在讲政治经济世界大格局的问题,这些方面文盲的少华看的不是太懂啊,还是受益匪浅的。因为我把这些大格局的东东全部翻译为整理啊,生活啊,婚姻啊,个人成长啊,都是一个道理的。

  简单讲讲这本书给我的一些启发吧,还是有不少的。

  1.当我们停止思考的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坏了

  或者可以反过来说,当我们不断思考的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好。

  最近少华重新投入工作,这个过程我发现了好多以前在工作里会遇到的问题。比方说,上班的规矩好多很不舒服,然后工作过程里遇到很多问题让人不爽诸如此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换作以前年轻幼稚任性不懂事的我,也许就会很任性地想,如果上司老板同事不能帮我搞定/适应这些问题的话,老子就不干了,换公司了,或者再回去自由职业者算了。。。好吧,少华真是一个天生懒散不羁放纵爱自由的人啊。。。

  但现在我爱思考了,我会停下来认真地想——

  这些安排是否合理?别人是怎么做过来的?我是否一定要百分百按照这些规矩来,会不会有改善的空间?我自己能不能通过一些主动的调整,令这些问题的消极影响减弱?最重要的问题来了,我来这家公司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当初最欣赏这家公司的地方是什么?我是否已经达到了我来工作的终极目的?目前达到目的的几成?预计要花多长时间达到?在达到之前遇到的任何障碍能否忍耐?balalbalbalbalablbalbalbalbala……

  于是我又开始调整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安排。不断调整不断调整。一步步走上轨道。思考其实是一件挺反人类的事情,但亲爱的,千万不要让自己在熟悉的工作环境里生锈。懒于改变的人没有生存空间。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思考。

  2.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看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

  大前先生喜欢拿日本的一些政治事件来讨论,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是一个整理师,我喜欢拿整理来说事,比方说,好多人会有人和我说,我家里那么乱一直搞不好,是因为我懒。

  懒和难都不应该是借口。

  我是一直都不认同的。因此,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整理师,我觉得问题是在于整理方法不够简单粗暴。于是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更简单粗暴的整理方法。不停地写不停地讲课不停地分享。有好多小伙伴一学就上手了,一上手就搞定了。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但后来我发现,还是有好些人没有办法搞得定的,即使我手把手的示范,手把手地陪伴。

  那这些人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随着他们的信任和自我暴露,我了解到了,无法整理的小伙伴背后有好多个人的心理因素和家庭因素在里面不断拉拉扯扯。摇摇摆摆。无法安宁。一个人的心无法安定的话,有好多事情都很难进行。简单粗暴的整理术可以缓解一下矛盾,但终极矛盾大BOSS没解决,混乱就一直都在。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还需要不断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而我,也因此开始一步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像整理衣柜那样整理我们的[焦虑]

  3.拿到第一手资料,是解锁问题的基础

  讲真话,说实话,对于矜持内敛爱面子怕丢人的国人来讲,是一种挺难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打哈哈。说好听的。同样,在日本也是。所以大前老师坚持,所有的提案都要基于真实而扎实的现场调研,这样数据才真实,才能用。每个案子,大前老师会在跑到现场里真实地去观察,发现好多偷懒不敬业的业务员,想法多变讨厌及时补给系统的家庭主妇客户,以及各种各样使用电子钱包的态度和方式。

  这让少华想起我的来访者们,他们也会撒谎。明明很介意,他们会假装自己很大方,会原谅对方,不追究过往。明明背后有很大的家庭危机,却不提,只是和我斤斤计较眼前的小吵小闹。还好,我不会上当。我会不断提问不断提问,直到他们自己招了,直到他们接纳承认自己软弱自己无能并没有什么。

  只有跌到真实的谷底,真实地着陆了,我们才有可能反弹和重生。讲大话,对大家一点好处都没有,没有人可以在虚假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真诚的交流,有效的提案,更不要提重生。

  4.越问越难过越问越心痛的自省术

  真实是会让人疼痛的。而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所有的社会大改革,都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改变也是。

  大前老师提倡的逻辑思考方法,和零秒思考、苏格拉底助产婆式的提问方法,其实都差不多。就是不停地问不停地问不停地问,问到事情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自我的尽头。就好像《生活的哲学》里提到的一种哲学态度,人活着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连讨论“人活着没有意义”这件事情,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有关于人生,关于意义的思考到了最后,都会变成虚无。

  零秒思考&思维导图:[最简单粗暴]的思维整理术

  有生于无。无中又可以生有。

  那为什么我的小伙伴会越问越伤心越问越难过的呢?通则不痛痛则不痛。两年前的我一想到关于未来的思考,就会头痛就会逃避就会无休止的焦虑。我想,如果亲你也有这样的焦虑,我想你也是时候要好好整理了,也许你的生活也会像少华那样重启——

  像整理焦虑那样整理衣柜

  5.每个个体都渴望被关注,更多元的世界因此诞生

  如果每个人都投入更深刻的思考,那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主流生活态度就会慢慢瓦解。(《第四消费时代》: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加,拥有无数个人物品之后转移到个人存在的深入关注。)

  每个人都更关注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想过怎么样的生活,想成为怎么样的人的时候——他们都会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满足,自己的存在被关注,成为一个个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个体。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各种各样非主流小清新洗剪吹的文学音乐理想追求都逐步被满足,巨星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被各种各样的分析拥戴的IP。

  同性恋开始被理解,合则聚不合则散的离婚也越来越流行,世界的模式在不断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更多选择更多欢笑的多元世界让人非常期待。

  6.教育者的意义

  很有趣的是,大前老师很关注教育者的未来。他相信老师[教学]这个功能,很快会被那些更优秀更会讲课更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视频教学取代。因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老师重复这些低效率的事情。而老师,应该回归到原本应该做的事情——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并从生活、精神两方面对学生的人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顺利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说实话,少华也很期待这样的教育改革。育人,远远比备课讲课改作业重要得多得多。心智的成熟,也远比高分高薪高成就要重要得多得多。

  作为一个婚姻情感咨询师,处理过好多案子,我真的真的很想吐槽,大学里高中里就要教大家好好认识自己,好好管理情绪嘛!!!什么都不会,就硬生生地投入到婚姻里,不头破血流才怪了呢!!还有发展规划人生规划什么的,根本就木有系统地教大家嘛,哎,这样的教育体系不行啊,啥时候才能改革啊!!!!

  7.世界会变成一个更流动和变通的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地球真的就成为了地球村了。互联网,电子货币,比特币,共享经济等等等等,让国与国之间的界限渐渐模糊。无国界经济也在冉冉升起。

  这是一个任何事物均能跨越国界而自由来往的空间,所有的企业无国籍化,得以跨越国界自由从事企业活动,金钱、人和物也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通,而且这个无国界空间的居民不会受局限于国家国民的框架中。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九):现代的年轻人,拿什么与别人竞争?

  在新经济时代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总需要些什么。在遇到困难不得解决的时候,能做到的仅仅是“百度一下”、“问问有经验的人”。这不尝试一种好办法,甚至从小到大的学习中也教导我们这样去解决问题。

  会思考的人都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面的两种办法并不是万能的,若他们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放弃?躲避?还是换一个问题?

  俗话说的好“懒于求知的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 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便是以他三十多年的经验提出一种新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还可以导出合乎逻辑,而且绝对正确的解答,对任何性质的工作都是有效的。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金融时报》评为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思考的技术 思考力决定竞争力》以大前研一工作中的事例为引导,

  从比较现代人思考方式和他提出的思考方式之间的区别,到如何让决策者接受思考,随后便是实践教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考方法。前四章是大前研一最为重要的思考理念解读,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一、科学地思考,学会运用逻辑思维

  在遇到问题时,必须不断重复假设、验证、实验。

  在中国有一种教育方式叫“填鸭式”教育: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各类知识以及答案,而不是去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日本同样也有这种情况,大家考试前把所有的知识都铭记于心,考试后把知识都还给老师。

  有人调侃这种教育——“一生中文化巅峰是在高中。那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无所不能,高中结束后,又变成了一天了的开心的‘傻孩子’”。

  在现实社会中,只要拥有逻辑思考能力,答案随时都会出现。这种思考方法最初会让“填鸭”的孩子很不适,因为这没有答案。只能通过不断的总结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推翻假设建立新的假设一步步走来,最终求得真知。

  大前研一就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去“假设”才一步步走到管理学的地位,如果他没有这样去思考和验证,估计至今还是个因为石油“枯竭”而研究核能的技术员。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印证假设不辞辛劳的行动力,也可以说是为获得绝对正确的答案而努力动脑的深层思考力。很多人都会在出现问题时提出假设,但也仅此而已,他们会认为假设便是自己正确的答案。

  举个例子:一个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能发现的仅限于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天生就不善交往,却不去验证自己是否正确,盲目地去接受这个结果。

  而实质他是因为语言表达和个人形象导致人际出现问题,这个答案可能他一直都想不到。

二、使用逻辑说服他人

  倘若你是为他人解决问题,给予他人的建议需要拥有完整且足以让人信服的逻辑,并且记住只要一个建议就足够了,过多的建议会使决策者盲目不幸信服。

  其实说服他人的逻辑思路,就像一篇说明文,先讲述结论,随后举例1、2、3事实来证明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所发现的问题反过来说,当做是给他人的建议。

  例如:“老师讲课内容过于平淡,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应该让老师丰富自己的教案和课程内容。”这样的建议叙述的仅仅是事实的表面,

  但怎样丰富教案应增加哪些内容?以提高互动互动?要怎样互动?这些内容才是真正的建议。同样,在自己面对此类问题上不去深刻思考草草了事,是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

  这里提出一个金字塔结构法(MECE)——从众多数据中找到结论,再把这个结论当作寻找下一个结论的证据,层层积累变成了金字塔,具体分为五个步骤:

查看资料及背景,将导出的结论、主张列成一张表。把表上的结论、主张根据主题的类似性分类。将同一类的结论、主张按顺序区分。讨论同一级别中的共通结论、主张,将从中导出的结论、主张放在上一段的位置。反复重复以上的作业,知道所欲的主张都出现了金字塔结构。

  通过这五步将会整合现有信息并得到最终结论,这样严密的结构在处理事物面前是非常有分量的。

三、非线性思考,变接受为疑问

  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套用公式,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答案的直线性思维方式。但是在非线性以及复杂系理论的世界里,只要初级条件有些许不同,结果就也许会变得无法预测。

  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对任何人所说的话不抱以“就是这样”的想法,所有的话都要自己去验证真伪。

  当有人与你说“天空是蓝色的”,你要学会质疑,而不是去接受事实。

  其实若乘坐超音速客机,所看到的天空反而是黑色的。

  这样的思维也许会让你很累,因为会有数之不尽的问题要思考,但它不仅锻炼了你的逻辑思维,更有助于你的学习新知。

  大前研一还调侃道:再倘若思考每个问题是加以“现在得不到答案便会死”的紧迫感,思考的马达就会转的更迅速。

四、放飞大脑,畅游脑洞

让自己时常保持好奇心,一个拥有好奇心的人不只是思考别人所给予的题目,而且会获得更多报纸网络所无法提供的有趣的信息。

  人类是懒惰的动物,一旦用脑的方式模式化后变很难用别的方式刺激。

  在记录笔记时,尝试从左下方往左上方记录的书写方式,不仅便于使用金字塔结构得到结论,而且是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刺激大脑。

  《思考的技术》中还有更多的实例来讲述他的思考技术,想学精通的读者们可以再次阅读学习。就拿我来说,在以前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当了解到大前的思考方式后,着实让我摆脱了对问题无从下手的尴尬,虽然前几次并没有解决问题,但是我向着正确答案做了思考,若再多思考一些内容,多收集一些资料,答案便呼之欲出。

  这种逻辑思考能力是宝贵的,是当代人所缺失的,更多的人一会一味的最求答案,而不去思考答案是如何获得的。

  思考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技能,当你学会它,便比别人多了一个优势。

  《思考的技术》不断提醒着读者们,要想富先思考!

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把它用的得心应手。比别人多花两倍的时间思考的人,就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入;比别人多花三倍的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但在思考上的追求是相同的、在求知的路上是相同的。只有在根本上改变既有的思考模式,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竞争中多一份把握和优势。

  再简单回顾一下大前研一的思考模式:

  一、你想说什么?

  二、你有什么根据你有什么证据?

  三、你知道怎么做才能验证这个假设?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十):思考的技术

  思考的技术

  导读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大量训练逻辑思考能力并且运用它,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套结论可以反复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是一个思考力差距的时代

  懒于求知的人没有生存空间

  作者通过7个章节阐述思考的意义

  转换思路

  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思考,为什么要思考,很多人自以为在思考其实不是

  逻辑打动人心

  学会了正确的逻辑思考方法以后,如何运用

  洞悉本质的过程

  如何从现象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的本质

  非线性思维的建议

  很多开放的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

  让构想大量涌现

  平时多做白日梦,思考之时如有神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掌握了整套思考方法以后,自己去寸照问题来思考,形成预知未来的能力

  开拓者的思维

  果断向旧世界发起挑战

  最重要的体会

  经常动动歪脑筋、做做白日梦

  日积月累地训练你的思考力

  DAY 1

  学会归零

  如何发现自己是错的,就应该重新作出假设

  科学的思考

  思考的三大误区

  思考≠一时的想法

  思考是有套路有流程的,而不是灵机一动

  容易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一个前提在没有被证明之前,其实就是一个假设

  如果假设为真,我们退出来的结论也是对的

  假设失真,刚才的推演都是胡扯

  现象经过推断可以提出假设,假设经过证明才可以到处结论

  搞不清楚现象和原因的区别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其他的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

  能不能追本溯源找到本质的原因

  只有抓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釜底抽薪

  证明你的假设

  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

  实地地去访谈

  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逻辑思考力

  实地访谈以及有计划地实验,不断循环这个过程指导确认无误,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随便找一个可能很捂脸的问题进行思考

  DAY 2

  逻辑打动人心

  一

  讲得有道理、有条理、有逻辑、有证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有”逻辑做背书的思路“

  只要所提出的建议完整且足以让人信服的逻辑结构,就具有说服力

  所谓的说服力就是:能够充分考虑对手的心理状态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让对方采信自己的方法论

  必须和对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说要做到的目标 并且强调后续的一切讨论要围绕这个目标

  之后,给出建议也是一样,一个建议就够了

  只需要提炼一个最核心的建议

  三

  提出建议的时候要考虑的几个细节

  考虑对方个人或者团队的主观感情因素

  要注意结构清晰

  在一开始就要提到自己ide整体结论,并且明示自己做了多少的证据搜集工作,以免对方先入为主觉得你在胡扯

  四

  讲道理的时候顺序很重要,不能以”自己想说的顺序“来说,而要以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一开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后来会比较容易说服对方

  不可仅凭想象做判断

  现象不等于原因,而是由原因导致的

  必须把演示文稿熟记于心

  第一个不要看稿子

  随机抽调中间的一页稿子,看能否连贯地说完

  金字塔结构法,为基本的逻辑构成支持

  DAY 3

  洞悉本质的过程

  人之所以会对逻辑思维感到棘手,和我们的心智模式有关

  逻辑思维的基础在于积累事实,但是大多数人是不忠于事实的

  人性都有根深蒂固的利己性,还少会有人保持客观的态度去调查和尊重事实

  要学会逻辑思维并洞察问题本质,第一步就是要忠实事实

  让自己站在没有偏见的立场上,不管自己的情绪如何,虚心接受呈现的事实

  如果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属于你的责任,那么说服别人采用你的方案就是你的义务

  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同类人构成的群体时,就会失去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让团队内部保持想法的多元化

  陷入死循环的时候,只是双方都没有据理力争

  设法让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举手发言

  DAY 4

  保持怀疑

  线性思维

  就是套用公式,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答案的直线性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考方式,就是保持怀疑,质疑一切

  科学思维不分文理科

  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改变,应该去考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他们的知识

  学会方法比背下公式要重要得多

  让构想大量涌现

  构想就是通过不断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找到问题解决方法而产生的

  保持疑问就是解决问题的源头,每天做白日梦去进行一些胡思乱想其实也是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

  试着接触不同的东西

  在锻炼大脑的过程中,最好能给自己一点压力和紧迫感

  DAY 5

  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对未来能有一个准确的预判

  马云:做企业一定不能看一年以后什么事情会赚钱,而要看十年以后什么事情会赚钱,马上能赚钱的生意,根本轮不到你来做。

  预知性是通过理性思维来产生的

  许多人工智能软件的主要功能就是做预测,而预测的背后就是一个算法模型

  我们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验证,来归纳出一些规律

  没有能力总结一些特殊专业的规律时候,我们需要参考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定要小心,要抱有怀疑的态度,不能盲目相信政府、开发商、学术权威或者媒体之类所说的话

  开拓者的思维

  一些新的想法和技术,很可能会让一些庞大的巨头企业瞬间崩塌

  在这个时代,企业界人士必须具备突破现有价值观的思维能力,换句话就是:具备在商场上的突破能力与开拓者的逻辑

  我们批判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常常思考他是否符合两个标准

  从无到有,本来做不到的事情,有了这个产品就可以做到了

  大大提升效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