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10篇

2018-04-24 2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10篇

  《魔鬼经济学3》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列维特 / [美] 史蒂芬·都伯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一):成为魔鬼式思考

  还记得囚徒困境和独裁者博弈吗?还记得恐怖分子银行账户特点吗?如果忘了,出门右转,去看看我之前分享的两篇文章《【魔鬼经济学01】换副眼镜看世界》和《囚徒困境与独裁者博弈》。之前说过看完《魔鬼经济学03》会来分享的,是的,现在来了。

  魔鬼3并没有像魔鬼1和魔鬼2里那样列举很多的案例全书的写法也变了。这很正常,就像我写魔鬼1和魔鬼2的分享也有区别一样,我们都是在慢慢成长的。

  魔鬼3只讲了一个主题,如何成为魔鬼式思考者。

  如果你看过魔鬼1和魔鬼2,你会被列维特的思维所征服,居然能够在毫不起眼地方发现奥秘,美国犯罪率的下降,竟然是因为几十年前通过的堕胎法案(特朗普上台后似乎废除了这条法案)。马未都在一期节目里谈过为什么要读书,他的观点是,读书学习知识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学习方法。就算你了解了美国犯罪率下降是因为堕胎法案的通过,了解了全球温度暖和二氧化碳关系不大,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有古话是这样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次,列维特就来告诉我们,如何成为魔鬼式思考者。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抛却好恶、盲目的乐观刻薄怀疑

  这样说太飘渺了,具体一点吧,魔鬼式思考需要认清这几点:

  · 动机是现代生活基础

  了解动机、解读动机,是看懂并解决问题关键

  (PS:神探夏洛克403终于播出了,里面夏家三兄妹无情的嘲笑了警察愚蠢的寻找犯罪动机却一直破不了案,而夏洛克仅凭着3张照片就找出了凶手。不算剧透吧?卷福是个神人,靠他的演绎法就行,作为普通人,了解并解读动机还是非有效的。)

  · 懂得要衡量什么、如何去衡量,能使复杂世界变得简单些。

  这个就深奥了些,简单讲,数据是最纯粹的衡量依据

  · 传统认知常常是错误的。

  这是人类的通病,去看看微信辟谣吧。

  · 相关并不等同于因果

  这个点聊过无数次了。还是那个经典的案例:医生多的地区患病者更多,于是希望用除掉医生的办法来减少患病人数。

  承认自己不知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知道三个字是难以启齿的。我们大多数时候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问你一个问题,一根香蕉热量比一块同等大小面包热量高,是吗?三秒钟给我答案

  送你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却无权拥有属于自己的事实。”

  回到那个简单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是或者不是?还是你能告诉自己,我不知道,我要去查资料寻找答案?

  骗子的博弈论

  看过“重金求子”的小广告吗?收到过“我是某某某的后代,有几个亿的资产被冻结,需要你来协助我转走这笔钱,我会拿出30%作为奖励”之类的短信吗?对于这类骗局,你甚至还能看到明显的错别字或者蹩脚普通话。好了,别笑,我们先往下看。

  先提两个名词:“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用一个耳熟能详故事解释吧。两个女人都说是孩子母亲,所罗门王提出把小孩砍成两半,一人一半。孩子真正的母亲乞求不要伤害孩子,把孩子判给另外一个女人吧。于是所罗门王立刻做出了判决,把孩子判给了提出不要伤害孩子的女人。

  当两个女人都吵着说是孩子的母亲时,就处于混同均衡了,你很难分清到底谁才是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分离均衡,比如提出把小孩砍成两半。当出现了分离均衡,形式就会清晰多了。而这种手段,便是博弈论的实践:以推测对手下一步棋的方式来打败对手。

  这个上面的骗局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但是这里需要先提一个概念,叫做假阳性错误。什么是假阳性错误呢?我们用上面的骗局来说吧。假如骗子每发出1万条短信,就会有100人回复,那么这个时候,这100人中就有假阳性错误。他们或许是害怕了,或许是突然聪明了,或许是失去兴趣了,于是放弃了。这种假阳性错误对于骗子来说成本是极高的,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来骗他们,而最终一无所获。所以,为了降低假阳性错误,骗子们会运用到博弈论,把假阳性错误和真正目标用户的“混同均衡”状态变成“分离均衡”状态。他们会故意露出马脚,故意写错别字,故意说荒诞事情等等。这样,就能够自动筛选出最容易被骗的人了。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这是个很实用技巧特别是在我最近喜欢玩的狼人杀游戏中,特别有用。总有一些人,无论你怎样和他们盘逻辑,讲道理,他们都不听,非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或许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你来说服他们。

  · 与我无关,都是为了你。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当你要说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抱着这种心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说服他。

  · 别以为自己的观点是完美的。

  当你把你的观点表达的完美时,就意味着你要失去信任了。这是人性弱点,极少有人会相信完美的计划和观点,而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往往是不会坚信自己观点的,也就不需要你去说服了。如果你的计划看起来是可行的,同时能够坦诚的指出风险,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时,你会更容易说服其他人。

  · 要肯定对方论点中的合理之处

  如果你看过狼人杀四阶大神申屠的狼人杀发言,你就能非常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找到对方论点中合理的地方,用你的语言和方式来帮他把这些点延展开,最终回归到你的论点上,这样,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 把辱骂留在自己心里吧

  这是禁忌,哪怕你心里一万句草泥马,但凡你还试图去说服他人,忍着吧。哪怕一个辱骂的眼神,也能让你前功尽弃

  · 讲故事

  记住是讲故事,而不是逸事。这是有区别的。如果你试图用自己的一些经历或者身边人的经历来说服别人,那只会被别人当成特例或者个案,效果极差。逸事是最低级的说服手段。故事是什么呢?来,我来给你讲个圣经里的案例。

  大卫王与已婚妇人通奸,为了掩盖罪行,他安排妇人的丈夫战死沙场,并娶了妇人为妻。于是上帝先知告知大卫王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那么,先知是怎样做的呢?

  先知和大卫王讲个了故事。一个什么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富人,他有一个牧群,而他的邻居是个穷人,只有一只羊羔。有一天客人造访富人家,富人想款待客人,又不舍得拿自己的羊,于是偷了穷人家唯一的羊,杀了款待客人。

  大卫王听了故事后发怒说,“这样的人应该去死。”

  先知淡定的说,“那个人,就是你。”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二):绝对真相,其实不重要

  《魔鬼经济学》系列的第三本了,相较于前两本,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副标题所谓的“反常思维”,其实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思考,很简单,又很复杂。

  复杂,是因为影响因素如此之多,我们往往无法建立一个严谨的输入输出模型,去推导结果专家又比小白高明多少呢?

  简单,是因为往往宏观很难解释的现象,聚焦到微观,从人性出发,却又是自然不过的选择

  所以思考,我认为是抽丝剥茧、层层下钻,找到最核心的原因,有点数据分析思维。不要被所谓的假设束缚框架,制约了结论范围,因为假设往往就是错误的。要质疑,而且所谓的假设、公理,仔细算下,有多少是自己好好思考出来的,有多少是被别人引导的?

  我们容易被思维绑架,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思考惰性、三是心理误导,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二点。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分离均衡博弈等方法来解决;用思考找出问题、不合理,也足以来挑战心理误导。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真有绝对的真相吗?真相,无非是人们在特定认知水平下,对现象做出的最合理解释,地心说、日心说,就是那个时代的真相。

  我认为,绝对真相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寻真相的过程。基于已有的信息量、挖掘最核心的问题、推导出最合理的解释,这是逻辑能力;不躺在死理论,不武断,根据新增的信息去优化逻辑体系,这是学习能力;从繁琐到简单,这是理论的本质、是思考的本质,也是生活的本质,这是哲学思考。

  我们追寻真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获得快乐实现意义的过程,至于绝对真相是什么,不重要,而且,我也认为不存在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三):思维

  第三册更像是方法论,前两册描述社会中一些想象独特见解,涉及到一些分析的逻辑与结论,而这本书主要是鼓励读者利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很多问题的解决方式是没有对错、聪明与愚蠢之分的,当今世界需要更为高效、富有创造性理智的方式来思考。遇事转换思维,换一种角度、换一系列机制甚至是换一份期待去思考,放下好恶等会影响自身判断偏见理性地思考。

  承认自己不知道有时候需要莫大的勇气,通常情况下,许多事实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而大千世界的纷纭繁复也不是我们所能一一知晓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最宽广胸怀

  许多复杂的问题,归其根本也许真相就在问题的根源处,我们如孩子一样思考,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也许更能触及问题的真实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四):“诱因”才是理解人心之道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一套四本80万字,只有引用了一小部分浅显的经济学词汇;虽然大量引用数据,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也没有。作者写作手法,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被我们忽略甚至完全误解的“经济学原理”,内容通俗文笔易懂,所以读起来很流畅很轻松

  第一册是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副标题为“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作者通过几个颠覆性的话题引来热议,比如“教师和相扑选手为何要作弊?”、“毒贩为何还跟母亲住一起”等,每个话题都写得比较深入,数据详实。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莫过于“90年代开始美国犯罪率下降,源于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

  第二册是“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全书仍然注重用数据说话,告诉大家:酒后走回家比酒后驾车回家更危险、医生洗手概率远低于“规定”、妓女减少主要是因为婚前性行为增加儿童安全座椅并没那么“安全”、死于恐怖袭击的概率是自杀的五百多倍......至于书标题所描述的“清晰思维”,我个人理解是“经济利己主义”,绝大部分的“利他”从本质上都能找到“利己”的根源。

  第三册“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我个人提炼作者所指的“反常思维”就是指“诱因思维”,或者说是“动机导向思维”。英国统治印度时期,为了减少眼镜蛇颁布蛇皮换钱的法令,结果反而催生了一大批养蛇人;很多城市限号以后,汽车保有量反而猛增;在写有保护提示的标志牌前,石化木反而被偷的更多。如何正确利用诱因呢,我想有以下几点:找到人们真正关心什么,而非口头;给对方你能承受的更多价值诱因;注意人们对不同诱因的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永远不要臆测人们会因为“这样做正确”而去做某事。

  第四册“用有色眼镜看世界”,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博客文集,集成了作者在成名后开的博客的各种内容,这是全套书最厚的一本,却也是最没有营养的一本。不仅缺少主题、杂乱无章,内容也缺少深度

  整套书看完,可能不得不承认,书里的许多内容确实都很“新鲜”,但其许多观点我个人并不认同,比如90年代美国犯罪率下降的原因,我个人觉得监控摄像头的普及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些吧。但我确实要承认,作为一套老百姓看得懂的“经济学”著作,它能帮助大众培养经济学“大脑”,用经济学的视角更清晰的看待世界,用反常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值得为之点个赞。

  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学者在做类似的“经济学”大众化推广,我个人最推崇的还是北大的薛兆丰教授,他的许多文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胜于本套书的作者列维特。综上,我给这套书打7.8分罢。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五):换个角度看问题,所有结果依赖数据,而不是空想和灵感

  本书主题思想:换个角度看问题,所有结果依赖数据,而不是空想和灵感。

  颠覆传统的思想:

  1、学会承认不知道:很多专家都是不懂装懂,儿童注意力分散,没有学过套路,不容易被魔术蒙蔽,不会想太多想复杂,能提出好问题,过了21岁,人们开始伪装结合工作和面试,承认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优秀在短期之内可以找到答案,并结合以往这类的事情的成功案例。

  2、无法怪罪他人导致抑郁:穷人可以怪社会反而不会抑郁,知识分子知道事情本来面貌,无处归咎反而造成抑郁。结合武志红的巨婴论,人都是自恋的,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的。

  3、学习需要反馈:知行合一,需要实践检验。结合万维钢说到很多经典心理学实验无法重复,比如笑脸实验,人们用嘴夹着筷子,嘴角做出上扬的动作,大脑会以为人们很开心,做出开心的判断。不能以实验重复后无效来否定实验结论,很多因素导致实验不可重复,最重要一点就是这是广为人知的实验,就影响了实验参与者本身心理上的微妙判断。

  4、多数人找答案时“偷懒”:趋向于表面的、习惯性的、或者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以道德为出发点的答案,往往隐藏了真相。

  5、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小问题开始:复杂的大问题也是由小问题组成的,小问题往往被忽视,想得太大显得空洞(同房产中介广告),小问题可以带来解决可能性。爱因斯坦说过一切越简单越好。万维钢说引发人们消费的更重要因素是购买过程更简单,而不是增加宣传力度。对于本身没有太大消费意愿的人来说,增大广告是无用的。结合工作习惯,非常认可从小着手,改变整个氛围的人文做法。而很多企业家都忽略了小产生的变量,只看到机会和资本的大。

  6、工作兴趣导致成功:因为喜欢,投入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加大。

  7、道德诱因的适得其反:不许践踏草坪的标识,引起践踏草坪;禁烟广告使吸烟的青少人人数上升;车辆限行,人们想出其他办法开车,比如购买2辆车。

  8、诱因失败的原因:建立在群体思维不变的情况下、建立在认为思维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新政策的产生,诱因改变,群体思维改变,产生不同行为变化。

  9、尼日利亚骗局:结合经常受到的短信骗局,朋友圈经常发的可笑的骗子短信。这类看起来荒诞的众所周知的骗术,就是为了排除不会上当的人群,而不是为了让你上当。

  10、说服他人的技巧:比起说服,要用暗示和诱导。领会对方思维模式、承认自己弊端、肯定对方想法、讲一个故事增加参与感。

  11、适当放弃:当考虑沉没成本,也就是人们已投入的成本,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甚至越走越偏。当眼光放在实际成本,而不是机会成本,思维方式是停滞的。既然没有证据证明放弃会带来幸福,也不能证明放弃来带不幸,那么放弃就没有绝对对和错。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六):学会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知易行难

  20170217《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

  通过《魔鬼经济学3》,你将学会用反常思维进行魔鬼式思考:

  首先,抛下你的道德指南针---假如你已经决定了处理方式便很难看清问题。

  学会说“我不知道”---你若不愿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便学不到你所需要的知识。

  像孩子一样思考---你能因此想到更好的主意,问出更好的问题。

  上一堂关于诱因的大师课---不论如何,诱因控制着整个世界。

  学会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观点正确是远远不够的。

  学会欣赏放弃的美---你若不愿抛下今天的烂摊子,便解决不了明天的问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 001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 021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 055

  第四章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 075

  第五章 像孩子一样思考 // 101

  第六章 爱吃糖的孩子 // 123

  第七章 所罗门王和大卫•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 157

  第八章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 189

  第九章 放弃的好处 // 213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七):这是四本中最好的一本

  相比之前出的《魔鬼经济学1》和《魔鬼经济学2》,这第三部阅读起来舒服了很多,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的看完的。因为整部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条,就是关于如何才能拥有魔鬼经济学的类似的魔鬼思维方式的。作品的思维导图是一层一层的递进关系,整个逻辑完全没有问题,且用了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案例来做论证,看完之后,不得赞叹一声,好书!书中讲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思维方式者,一旦拥有了魔鬼思维方式,那就会被旁人觉着你是个异类,这点极其的同意。很多时候,我对于身边的很多问题的思考方式,就有别于常人,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关于矿泉水的销售卖点提炼的时候,很多人都顿时感悟我说的是对的,只是平日里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关注点,这或许就是魔鬼思维方式在我自己身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吧。如果是第一部和第二部更多的是探讨一些在美国常见的经济学细小的问题的话,那么这一部,完全担得起整个系列丛书最成功的一部,因为很赞!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八):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观点,却无权拥有属于自己的事实。” —— 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

  先读的1,甚是有趣,分析案例的角度非常诡异,看的欲罢不能。2未读完,3不重在分析案例而是教大家如何思考,这层次又高了呐! 但我更爱1。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运动员点球决胜负的关键时刻,射哪个方向成功的概率更高?数据显示球门中心。但却少有人这么做。why? 惧怕羞辱。就是失败后的代价太高了。

  我们很容易被政治、知识等偏见蒙住双眼,还习惯从众,以至于无暇重新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

  例:英国首相卡梅伦 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捍卫 。 终身免费的医疗保障系统是多少其他国家公民羡慕的福利,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也会存在弊端。 然作者却指出,人们若不自掏腰包,资源便通常得不到有效利用。人们会比按单付费消耗更多医疗资源。的确,就如吃自助餐,永远比单点吃的多一样。

  承认自己不知道 各个国家相信魔鬼存在的人数对比;对911恐怖袭击的认知——我们自认为的知道,很有可能纯粹是被政治或宗教观念所左右的。 (谬论开发者:为提升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传输信仰的政治、商业和宗教领袖)

  专家对未来的预测,最终也只有极小概率是准确的——高回报的诱惑太大,而假装知道未来的代价几乎为0 “道德指南针” “无处归咎责任”自杀理论——生活很糟,但无处发泄,没有抱怨的对象,最终选择死亡。 就是为什么生活质量较高的人群中,自杀行为更为常见。 盲人复明后更容易自杀 ··· ···

  有趣的品酒案例。对价值高低的葡萄酒进行盲品,便宜和贵的口感,其实人们根本品不出。

  你的问题是什么 由关于教育关键因素的问题,引入日本大胃王 小林尊的故事。 这个身材瘦小、长相清秀的小伙子竟蝉联6年冠军。(2014年上过《大学生了没》,够帅有型,关键是身材还好,8块腹肌)。 把大胃王比赛当成是一场体育赛事,有针对的训练并重新定义问题。比赛不在于吃多少热狗,而是如何吃?怎么才能让热狗更好下咽?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美国暴力犯罪率浮动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通过的堕胎合法化法案。

  德国不同城镇居民生活状况大有不同。—— 宗教改革,信仰的区域划分。

  黑人心脏病患者明显较多。—— 殖民时期贩卖的黑人奴隶对盐高度敏感(这样更容易在漫长航程中存活),而盐敏感性的遗传可能性很大,后代患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更大。

  溃疡的原因 —— 遗传?心理压力?辛辣食品? 其实来源于幽门螺杆菌。

  灌肠- 灌溏 简书 有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除了拉稀,只有灌肠能让我GC》-深夜观察家徐老湿

  像孩子一样思考

  浅显的思考,问小问题 不惧惯俗 追求乐趣

  爱吃糖的孩子

  人们会对诱因做出反应。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法》Good Samaritan Laws —— 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施救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条文。

  白间龙 Brian Mullaney 慈善家,组建了“微笑列车” 。了解诸多为慈善捐款的诱因,启发他做了不同尝试。在给募捐者的募款信中,提出了“一次了结”,并让募捐者有所选择。

  改变了慈善机构和捐款者的关系框架。

  (微笑列车,卖的是悲情故事,捐款者在购一个快乐结局。)

  中美间的“乒乓外交”; 美捷步Zappos的卖鞋网站

  所罗门王和大卫·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所罗门王建立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在判决两个妓女争夺小孩的案件中,提出将小孩一分为二来试探。

  大卫·李·罗斯,在巡演合同后附53页附文。特别指出M&M豆绝对不要棕色,以此来考察主办方是否认真看过合同。也为此冠上耍大牌的恶评。

  中世纪的欧洲,法庭无法判定的案子移交给天主教神父(前提人们都信奉)用手臂能否被沸水烫伤来裁定。虽简单粗暴,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有用。 不可避免也会有冤假错案。

  谢家华 的管理之道;尼日利亚的骗子;犹太的秘密子弹加工厂。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讲故事的方式。

  放弃的好处

  要坚持,也要勇于放弃。当机会成本远远大于沉没成本时。

  总的来说,III 看起来不费劲,有案例穿插着,方法论显的没那么枯燥。

  用文中的句子总结“什么是魔鬼式思考”:抹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对与错、聪明与愚蠢、红与蓝之分的观念。当今世界需要我们以更有效、更具创造力、更理智的方式来思考。我们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系列机制、换一份期待去思考。思考时要抛却好恶、盲目的乐观或刻薄的怀疑。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九):读《魔鬼经济学3》有感

  《魔鬼经济学3》可以说是前两部的升华,它直接从思维方式上阐述的,秉承了一贯的故事论述,特别是以“换屎”为治疗方式的那个医学史故事,一定让你大跌眼镜。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现实性和趣味性的书。魔鬼思维模式就是要让你更加理性的去思考问题,找到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掺加了杂质,它是一种纯粹的思考。比如最后一部分是论述放弃的重要性,作者谈到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数据或者实验论证,但是两位作者还是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了大家,作者从摇滚乐队再到纽约时报记者再辞职自己写书,经历真的让人敬佩不已,人生原来真的可以这样的精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度文化体系中,我们时常生活在他人的评头论足中,固步自封;也常常在和别人的比较中,自我满足或自怨自艾,这就是精神不够独立,思维上不够纯粹。最后附上本书的主要观点:

  动机是现代生活的基础。了解动机,或者解读动机,是看懂并解决问题的关键。

  传统认知常常是错误的。盲目接纳这些观点会导致粗糙、破败甚至危险的后果。

  相关并不等同于因果。当两者同时出现时,人们很容易猜测二者存在着因果关系。例如,调查显示,已婚人士比单身人士更快乐。但这是否证明婚姻能带来快乐呢?不见得。还有数据显示,快乐的人本就更有可能结婚。一名研究者说得好:“你若脾气暴躁,谁愿意和你结婚呢?”一个原因是:人们很容易被政治、知识等偏见蒙住双眼。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即便是最聪明的人也习惯于寻找能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而不是去发现能使其看清事实的新信息。

  人们还习惯于从众。即便是面对一天中最重要的决定,我们也通常会采纳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意见。从某个层面来讲,这么做也有它的道理:和家人、朋友保持一致比寻找新的家人和朋友要容易多了!不过,从众行为意味着人们会快速接受现状,不愿改变想法,又过于依赖别人思考。

  大多数人都太忙了,以至于无暇重新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甚至连进行任何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你上一次抽出一个小时坐下来纯粹地思考是在什么时候?若像大多数人一样,那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难道这只是快节奏时代才有的现象?或许不是。才华卓绝的萧伯纳是世界一流作家,也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创始人,他在多年前便注意到了这种思考贫乏的现象。据报道,萧伯纳曾说:“人们一年最多思考两三次,而我每周思考一两次便享誉国际了。”

  《魔鬼经济学3》读后感(十):8.3 魔鬼经济学3

  在经历了最开始的新鲜感和适应期后,

  我对爱丁堡这个地方已经感到有点厌倦

  逐渐又开始有了大把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用零碎的公车时间看了一遍之后

  发现还是完整时间认真看效率会更好一点。

  最近接收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

  以至于忘记了如何思考。

  那就利用这本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吧。

  1.AB成绩出来后,有些人得到的分数并不如愿,他们认为是打分老师太严格不公平还有个别用很难听的语言来辱骂他们觉得的那个打分老师(学生并不明确知道)

  一开始听到这个辱骂言论(种族)我其实比较震惊,因为我无法想象这话来自于一个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人之口。我能理解他们是由于愤怒,但是我不能接受他们这种行为。站在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成绩分数低可能的原因是自己没努力,敷衍;老师教学水平不行;打分老师确实很严格。但是这个班表现出来的只有最后一个原因。所以可能他们确实觉得自己老师很棒,自己也熬夜写论文到两三点,所以他们才一致的同意是老师比较严格。但后来的传闻是,负责人告诉他们Mark并不是由一个老师给的,如果传闻是真的,我就很鄙视那些用种族来辱骂老师的人的人品。并不会因为你需要B学校就会给你B。

  是不是因为我得了A我才能如此淡定的分析?如果是我觉得我的分数不满意的话,我会怎么做呢?我会觉得委屈和焦虑(如果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的话),担心我会fail这门课程,好几天心情都不好,想知道是谁给我的Mark,特别如果班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想法的话我会有从众心理,但是知道后呢,我会辱骂TA吗?

  2.二手车行

  上周六去二手车市场转了一圈,接待我的是一个TOUGH GUY。和中国做法明显不一样的是,他没有留下我的联系方式,没有过两天就打电话问我考虑的怎么样,也没有车险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买。不仅仅是车行,所有其他的健身中心,花店,所有在国内不敢留手机号的地方,在这里操作方式都不一样。如果商店在下午五点就关门的解释是因为赚钱不那么重要和家人的团聚或者自己的私人时间更为重要的话,那这个的解释是。。。?销售不按提成?不想打扰潜在客户而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基本工资很高不care提成?

  3.权力的游戏

  这个被无数人写过的点。南方公园应景的连推了两三集来对应当时的血色婚礼。上课的时候不想写论文,在纸上画了画最近看过得那几集,分析了一下美人龙母,得出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因为没有实际使用需要还是继续在这码字LOL。然后又分析了一下stark家族,目前看到了第四季,发现目前为止家族命运不怎么样。stark爸爸的惨死知乎小将告诉我是因为他不合时宜的坚持自己高尚的政治观点。在礼崩乐坏的社会你也得同流合污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我当时看的时候很没出息的就同意了,(因为我自己想不出原因),现在回头想想,总感觉哪里不对。

  不过对于政治观点的喜恶作者倒是表现的挺明确的,比如女王的解放奴隶,囧的和野人和平共处等等。亏我昨天还在想啊女王长得美丽政治还超正确。。。

  4.下周考完试就可以出去浪了!这两周考试周但是有艺术节还是要天天出去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