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评精选
《四》是一部由伊利亚·科赞诺夫斯基执导,Shavkat Abdusalamov / 阿纳托利·阿道斯金 / Aleksei Khvosten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影评(一):争执
前30分钟也许还不错。火车上的一些内容说不定算精彩。。。
之后,我睡着了。大概是文化的差异,我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隐喻可能。
不过,导演确实逃不了故弄玄虚之罪,奖项是多麽无聊。
《四》影评(二):魔幻俄国流
我相信我至少看懂了两段。第一段是三个陌生人在深夜的酒吧邂逅,于是瞎扯,一扯就是30分钟。第二段是乳房长得像南瓜的那个妓女下了火车后不声不响地走路,她穿过铁路穿过草地穿过树林穿过教堂穿过垃圾站穿过铁丝网穿过断壁残垣穿过一路的狗叫声,在怪异莫名的背景音乐里走了7分钟,千里迢迢地回乡奔丧。在她的家乡,满世界都是老太太们咀嚼面包和猪肉的长满皱纹的嘴和狗叫声。
如果这个电影改名叫《5》,我就给它五颗星。
《四》影评(三):强迫症
整部片子让人找不到主线,因此导演不停的让画面出现4这个概念,片头的4条狗,4个钻地的机器,4个人躺在床上持身裸体,4把大提琴,4盏灯,4只鱼缸,4头圆猪,4辆产土车,4个娃娃。。。。。可为什么导演只讲了3个人的故事哪,有可能第4个指的是导演自己,也有可能看片儿的观众就是那第4位。。。。。
导演像个患有强迫症的疯子,反复强迫观众去数出现在画面中的4件相同的事物。。。
无论这部影片好坏,我想说,导演成功的将他荒诞怪异的理念强加与我,使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部没有结尾,或者说结尾莫名其妙的电影。
《四》影评(四):珍惜生命,远离装逼犯
看过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网上找这部电影的评论,想看看那些不是一边快进一边丢他老母的观众是如何对待这部电影的。
我买的DVD封面不是这个,而是一只丰满的乳房,加上一个“4”,颇能引起好奇心。但是看完酒吧那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或许这部电影有其艺术含量,但估计不是我所能认同、也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那种(比如,人家也得过几个国际大奖啊),电影后面的关于复制克隆等等,完全纠缠于理念的东西,没有故事。这在我的词典里基本上就是以艺术为名的装逼犯了,不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俄罗斯装逼犯(从感情上来讲,我觉得一个俄国艺术家基本不用装)。
看这样的电影,完全没有看电影的快感(而且时间巨长),没有意思,味同嚼蜡。
珍惜生命,远离装逼犯。
《四》影评(五):虚无主义的复兴
很诡异的俄罗斯电影。找遍了中国的论坛和网站,相当另类而且偏门的电影呢。于是找到了俄罗斯网站和英文论坛,去寻找关于这部电影的细节。和我所想一样,导演是虚无主义的支持者。影片用牵强的幽默与大段大段的白描甚至是与现实共时拍摄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空虚的社会。画面背景常常是阴仄的街道,疯跑的四条狗,荒废的起重机和停工的工地。有很强的批判性质,无论是对人性的恶还是对社会的灰暗都带着反讽的味道。只是为什么叫做四,我看到的影评中都没有写到。的确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四的意象,但的确没有太多关联。我想,大约意味着四本身就代表虚无吧。四不是任何社会的数字图腾,而影片中凡是四的意象出现时都是一个新的空虚出现的预警。猜测而已,也许那个先锋派导演本身就没有想让这个题目充满隐喻的意图。
极端不推荐,似乎很多外国人在看这部电影时都睡着了。
《四》影评(六):俄国人
不知道不喜欢这部片子的有没有东北人~~
东北,与俄罗斯或者说苏联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这是我从东北出来后才意识到的。
泥泞的土地,高要的皮靴,萧瑟的寒风,荒凉的垃圾场,与人同等地位的猪、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膜,高度烈性的白酒以及对严酷自气候的敬畏与喜爱。
说实话,我对影片中的故事不太感兴趣,甚至没有看大明白,克隆,是这部片子的主题么?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反光镜,折射出俄国民众当今面临的困境。
欧美文化当道的今日,俄国思想已离中国人越来越远,生在边境的我也是如此,但是,同样气候生长出来的人,总会有些无法磨灭的相似性,片子中的情节如此怪异,但摄影机拍出的画面在我看来却如此的真实。席间一个女孩对着呕吐的同伴说,俄罗斯的女孩都能喝一升白酒的,没有牙齿的奶奶们也一口口的抿入杯中混浊的白酒,放肆着已经远去的青春。
看俄国的影片,看到的都是满幕的苦难,笑声后面的苦难。人间的苦难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显得如此渺小,如此不堪一击,如同玩笑,如此正常。
片中的故事不是我家乡的生活状态,却似我想象中本该如此的生活。
《四》影评(七):有人还醒着吗?
看这部电影就像做智商测试题一样,一开始劲头挺足,玩的津津有味,中场刚过就觉得有点无聊,又不想轻易放弃,只好硬着头皮马马虎虎的对付着走,但是越做到后面越不好玩,弯弯绕绕弯弯,恼了,正想拍屁股走人之际,NND,final了。
一开始看得很舒服,酒吧的戏很精彩,似乎有无数可能性——脑袋里转着各种念头,揣测着故事的进行,发现他怎么就没完了——难道要玩俄版的梦想照进现实?迷汤渐渐发作,导演在暗地里笑着:“小样,俗了吧?IQ卡爆了吧?爷今儿个不玩麦基,好莱坞算个屁啊?徐大妈是who?老子今儿个是继承斯基斯坦老前辈们的遗志,玩的就是艺术!”
于是,偶们马上就被扔进了牛粪猪粪加小哈便便和成的特制俄罗斯稀泥巴里。噢,象征!噢,象征主义!复制人的恐怖传说,3号死后只能做得面目可憎的面包娃娃,钢琴调律师去做炮灰,肉贩飙车撞车,巨乳妹在3号坟头上放的那把火……
这些还不够。于是这位老兄又加上了古怪的听觉效果和“明显”的手持摄影,当那个蓝衣服老太婆第二次呼啸着到处乱窜的时候,让人有一种杀人的冲动。故意乱晃真的是很好的催眠曲,在集中精神的前半部分让人疲劳之后,被晃的眯眼两次……
行啦,只要让人睡着啦,你丫就是艺术家啦!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影片结构完整,叙事清晰流畅,风格化的音响和运镜都说明斯基斯坦们的徒子徒孙们不是吃干饭的。听说法国导演Maurice Pialat曾经在戛纳电影节被观众嘘,他挥着拳头说:你们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你们!法国佬的片子完全让我一边快进一边丢他老母,这个俄国老兄还能让人看下去嘛...创作多不容易,创作真正的艺术品更不容易,大家对年轻人能不能宽容一点呢?
偶惊奇地发现偶是骑墙派双重人格...
《四》影评(八):这的确是一部科幻电影
我不能对此点评啥因为观赏这部影片是我的一个作业,但是我会把我们的讨论发在这里以供后人参考。
距离讨论过去了一个礼拜所以可回忆的部分有限。
影片从地下冷库开始,引出3个角色分别以不同的篇幅描述他们的故事。妓女离开了社会场所,这部分意在用裸体的展示来体现人的单调性,又映射了苏联社会的千篇一律。她先去酒吧听了一堆胡扯的故事(其中关于克隆人的故事也就是4的由来,而又因为这都是骗人的,从根本上又给这整个主题增加了荒谬性),一路回到她的村落,被自己噎死的姐姐Zoya和她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对姐弟,总共4人,又因为她们没有怀孕过,让人更对认为她们是克隆人的偏向。女孩哭着说她不能再在这里待上一秒,而村庄的荒凉和诡异也让人们好奇,马丽娜当初是如何走出这个村的?
面包是苏联目标的象征,而村里的奶奶们嚼着面包吐出来做娃娃,这种浪费和奇特的用法已经展示了以面包为代表的模式不再能运作下去,动物般的吃相和血腥的场景同时暗示着人血馒头正在被制成。
走出酒吧去蹦迪的哥们周围围绕着长得相似的双胞胎。这位演员是摇滚明星,他后来去碰到的洗鱼缸的男人是另一位俄罗斯摇滚明星,而就在后者说完“人难定义,因为人永远在进步。半小时后的你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称呼了。”于是他走出去就被抓,成了劳改犯。影片的后面将他们都送去打仗,尤其强调了广播中空洞的意义和不明不白的目的。
关于狗在电影里的关系,教授还提到了莫斯科曾经有非常多的狗,而且他们靠自己学会了如何坐地铁去各个地方。
以上,关于人和畜牲的无差别甚至是长时间的强调,最终让人认为原来他们和畜牲没有什么不同;对苏联的讽刺也就同样不言而喻。
《四》影评(九):扯淡。未完。
说未完,因为我没看完。没看完,因为我太困。把before sunset放在它前面看,耗了我不少力气。
这样的状况下看,觉得片子大半是闷的。基本是演一阵,说一阵,演一阵,说一阵。用20多分钟粗略交待了各人的背景,才让他们在酒吧遇见,聊聊喝喝,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一边努力撑着睡眼,一边琢磨,他们仨是不是就要这么一直胡侃到底了?
忽然我就乐了。
一个人说你们知道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吗?
中国!中国是未来的希望。
因为中国有6亿人口。
6亿。
女人觉得这个数字夸大了。这人表示,自己为政府工作,还是某个特殊部门,所以这数字是确凿的。但他拒绝承认自己是部门的要员,也否认自己是保安,而是送水的,确切的说,是管送水的老板。其实呢,他是个有钱的肉贩。
当然女人也不是不扯淡的。看前面的背景,她是个妓女,看后面的情节,她应该是个高级妓女。不过她说自己是推销员,卖一种日本的发明,接上电源,产生电流,就可以改变空气的成分,让人心情好起来。
男人问她日本人心情怎么样,女人说你知道他们睡着时也在哭的。
男人问她卖了多少,她说大概1500个吧。
男人就问她要了电话号码。
另一个男人呢,说自己也在那个特殊部门呆过,但因为跟政府秘密培育的克隆人喝酒瞎逗被扫地出门,说实话这是最长的一段瞎话,而且是跟女人的命运相关的一段瞎话。
但忽然这时我又没有了兴趣。
女人开始不停的走啊走啊,走到那个全是口水面包娃娃的村子。镜头摇晃着,我也快被晃着了。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就等今晚再看了。
《四》影评(十):撕开你的面具
“凌晨三点,喝一杯伏特加还是血。”三个陌生人在昏昏欲睡的酒保面前抽烟、喝酒、聊天。他们用流利的语言虚构自己的职业,肉贩成了政府的行政人员,一个月见2次总统;妓女成了日本高科技产品的销售人员;钢琴调音师成了克隆科技的研究人员,他虚构了一个关于克隆人“4”的故事,并持续的一直在说,直到肉贩拂袖而去。三个人各自结账后,各自走回生活。
一分钟后会变成一块抹布还是一条狗。一个老人边来回玩弄着四个鱼缸里不同的水生动物,边安静的说。外面冰冷,路上堆着厚厚的积雪,铲雪车在夜色里轰然而过,一群狗尖叫的逃窜。
陌生人的疏离被扭曲扩大,交谈的无谓、空白,糅合着声音、表情拉开了一个故事荒唐的序幕。
肉贩的父亲过分卑微的伺候着自己的儿子,跪在地上帮儿子脱鞋,然后抱住儿子的腿。他神经质的给儿子做着一成不变的食物,一个劲的嘟囔别折磨我了。
调音师在街上走着被警察带走,他是个看起来很无辜的罪犯。
女孩做火车去参加姐妹优亚的葬礼。下了火车她走了很长的路,走过有高压电的树林,走过荒地,走过垃圾山,走过教堂,走过村庄,走过残檐断壁,走过一大片栅栏,终于赶上了葬礼,一群老女人围在一起哭泣着,在十字架上的那张照片竟然是她的,因为她和优亚是四胞胎中的两个。她们是四胞胎姐妹,长的非常像。
在她们的小村庄里,一群老女人都依赖着已经死去的优亚做玩偶养活着。玩偶挂在房屋的顶上,到处都是胳膊和腿,老女人们非常的神经质,随时都在尖叫,声音嗡嗡的,交互交错在一起无法分辨。
优亚的丈夫是唯一的男人,他总是神经质的寻找在面具,他干枯的脸,眼睛里充满惶恐。他在女人中间被回来的推打着,不停的自言自语。
四胞胎死了一个,剩下的三个女孩拥有着同样的神态,表情。抽烟、走路的姿势也是一样的。她们象是戴着同样面具的三个人,面对着相同的脸,相互交谈。
一群女人快乐的分食一直烤全猪,用刀切开整个的猪肉,大块的吃着,喝着酒。老女人喝醉了,脱下自己的衣服,相互摸着对方干瘪下垂的胸,大笑着。
女孩在第二天一把火烧了所有玩偶,在优亚的墓前,包括十字架和自己的照片一起烧了。然后按原路走了回去。
调音师被充军。肉贩在打手机开车时撞车死了。调音师看见跑过去摘下他的金表,然后逃跑了,一只狗跟在他的后面。
俄罗斯电影《4》随时随地都在揭露些什么,现实的冰冷和变态就是面具下隐藏的那些真相。晃动的镜头后人们总用无辜的眼神掩饰自己的罪恶,所有的都是四个,包括四个圆猪,四条狗、四个鱼缸、克隆人4、四个姐妹。4像是一个现实的写照,忽视的、掩饰的、逃避的、放任的、都应该暴露在阳光下,露出你面具下的那张脸,丑陋与否都不再重要,只要还能够看见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