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雪国》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雪国》观后感摘抄

2021-05-07 23:05: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雪国》观后感摘抄

  《雪国》是一部由大庭秀雄执导,岩下志麻 / 木村功 / 加贺まり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国》观后感(一):某次晚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至今还没有去过雪国,所有关于雪国的印象,或是听朋友描述,或是自己所臆测 所以一直向往 书里面,最吸引人的应该是篇章开始时,火车玻璃窗上倒映的叶子的印迹,以至于后来都忘了,原来驹子才是川端康成想要刻画的那个形象 爱恨分明,一直期待着,一直失望着

  人最不应该坚持的,就是回忆。最折磨人的不是别离,而是感动的回忆,让人更容易,留在原地,以为还回得去

  无法描述更多,希望驹子的雪国,也有春暖花开,也有桃之夭夭

  也希望自己在成长的路上,能和中意的人,看到更多的风景

  《雪国》观后感(二):雪国

  看书的时候想象着驹子应该是个稍微胖些的女孩,有着红扑扑的脸庞,并不是那么的漂亮,方能显现出雪国之地人民的质朴。而电影挑了个漂亮MM,一看感觉就不是农村出来的。

  同情驹子的遭遇,也感受到她无力的抗争,一面是尽责任的赚钱为“未婚夫”治病,却也想离开这样的生活境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像是一个痴痴守候妓女,只等那个人一年嫖自己一次。岛村只是个衣冠禽兽罢了,表面上礼义廉耻,可并不想为驹子做一些什么。驹子只是她旅途之中的一点调剂和附属。如果叶子也对他的工作有兴趣的话,大抵也会是他身下之人。

  在叶子跳入大火中之后,故事便结束了,书中也不曾告诉人们岛村和驹子是否还有过联系,而那个雪国是否也依然银装素裹。

  《雪国》观后感(三):向往的雪国

  由于日语不到家,只能看翻译一般的中字了。

  大致两年前看过《雪国》这篇小说,可能自己当时的心境和阅历不够,我没能读明白小说讲述的故事,也失去了读第二遍的兴趣。同样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古都》和《伊豆的舞女》,我却有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看过电影版《古都》后,我在小说的基础上对作者所热爱的日本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也慢慢在心中激起了要去日本看看的想法。

  最早读的是《伊豆的舞女》,书中少年对舞女朦胧的爱,正是当时的我经历的。其中对日本美丽的风景,善良的人的描写形成了我日本美好一面的想象。

  《古都》里两位日本女子,真诚地爱着他们的亲人和爱人。我依然记得风在竹林中扫过的声音,和近代的《挪威的森林》中描述的一样让人难忘。

  也许只有对爱情有了解的人才能看懂《雪国》。欲罢不能的爱情,让人忘却了现实。一位雪国里极好的女子和一个一年只能见一次的东京人。分明地知道互相间的鸿沟无法跨越,却迟迟不敢面对,只是将分开的日子一天一天的往后拖。

  雪国里的人有自己真诚的生活。如今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真诚地活着的人们,心怀着责任认真地生活着。在责任面前,往往选择放下不可能的爱情,过正常的生活。

  年少读《伊豆的舞女》时,我会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带她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看《雪国》,我也会像他一样,离开雪国,让生活平静下来。

  有些东西只能向往!

  《雪国》观后感(四):没用的事

  中学时代看过川端康成小说《雪国》,情节已经不记得了,昨晚看了电影。

  依稀记得他小说中写的冬日温泉旅馆,旅途中遇到的女人,真是非常美妙的经历。

  但我已经忘了雪国的悲伤,大概那时候并不了解爱一个人的柔肠寸断和等待的绝望。

  一个喜欢看星星的艺妓,大概注定了悲惨的命运吧。她望着夜空说:星星很漂亮啊!

  其实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又怎样的心灵,不是他喜欢什么,而是他能够喜欢什么。

  岛村想:在这个女人的内心,不知道在为什么哭泣。

  他为什么要说不知道呢?驹子反复地说:已经一年了,你是一年来一次的人。

  在寒冷的雪国,对一个人的思念和期待,不论他是不是也想着她,也是一种温暖吧。

  她总是说“我很难过”。有一次,她难过地跑到了夜晚的雪地上。

  她终于跳舞了,微微的舞蹈的手势,像是要将心中所有的凄苦都埋葬在雪地里似的。

  对她来说,等待是她活下去的动力;而对他来说,她的深情只是一种困扰,一份负担而已。

  你能有什么期待呢?在自己的愿望里有对一个人的期待,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可是如果期待有所回应,又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

  ——这世界,在不断地改变。死去的幸雄,说过将来要去大陆,日本太小了。他经常这么说,说些大理想,现在在后山的坟墓,只是一座小坟而已。只是一些没用的梦想。

  ——但是,你为了他,才成为艺妓的,更加的没用。

  ——没错,大家都做些没用的事。和你这样子,是其中最没用的事。

  有些人,一生都在做着没用的事情。只有没用的事情才能让心灵真的充实和快乐。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遍白茫茫。”终于,他来不来都一样了。

  《雪国》观后感(五):冰冷世界的美学

  《雪国》应该算是川端康成笔下最为成功的作品,作品体现了日本式的川端式的美学,这种美是一种物哀的美,一丝压抑和愁绪,事实上,用镜头语言的写实去表达这种虚像,难度是相当大的,电影基本忠实了原注,且花了大力气表现日本式的美,因此,电影的画面和构图实在是太过考究了,如果拉片,每一个画面都是可以入画的……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因为川端只是记录了一些往事和遐想,一点哀愁和苦闷,主人公如同川端本人,他们信奉的是虚无主义,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这势必会造成女主人公的悲剧,因为男主人公将他们的露水之欢之作一个微末的小事,电影在中断的一丝对谈,透露了时代背景,这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年代,而男主人公的游手好闲,一方面反映了川端的精英思维,一方面也是在对战争的一种软抵抗,因为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么战争的意义自然也很难诠释……影片结尾,对少女的死也是轻蔑的,男主人公的心是冷的,与之对应的,除了叶子的热情外,导演让她一直穿着红色的衣服,也是对她热的写照,而最终,她也宣告了死亡,或许川端,又或是导演在这里的处理也是一种反战的宣言,对那些执迷于现实的狂热分子而言,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无论如何,都将面临死亡,因此虚无也在在所难免……因为时代背景,导演处理画面处理的很干净,色情丝毫没有外漏,这就多靠女主角的生动演出,她将内心纠葛的一个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驹子是善良的,但是现实是如此残酷,她是友情的,但身边的人又是如此冷血,于是,她掩藏起善良和多情,将内心的欲望和痛苦压抑,她一位男主人公是自己的光,却慢慢懂得,这是自己的臆想,无论如何,她都生活在一个雪国,这里一切都是冰冷的,而她要做的是活下去……非常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中文翻译的十分糟糕,错误百出,如果不熟悉原著,看翻译的电影基本是看不懂的……

  《雪国》观后感(六):与原小说的距离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1965年的《雪国》,演驹子的女演员就选错了,任何女演员扮演驹子都是对美的玷污。驹子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已然是理想美的化身。然而按照最新发现的观点,雪是否带有一种罪孽的喻意呢?按照物极必反的定律来说,极端的美的反面就是极端的丑恶,假如此理正确,可见川端康成内心理想美与现实恶之间的距离有多么大,由此也不难解释其文学中理想成分浓郁的原因了。他发现了现实中深藏的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在作品中则努力将那种缺陷弥补起来。驹子本是一位艺妓,其生活可想而知,川端康成在其形象塑造上,却雕琢得如玉般无瑕,人物间的对话也如幻如梦。

  电影扮演驹子的女演员,一落入视野,则让人大感失望,这怕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了吧。不过同样按正反悖律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正是女演员过于俗气的面容,才把沉陷文学描述不可自拔的读者拉出来,得以反观过去的小说。

  车站、站台、候车室、汽笛,这些场景充斥在电影里,说明着当时人们的分分离离,说明着现实环境与人们的期待有多远。而电影本来也就是对小说场面的直观呈现,要完全把握作者意图几乎是不可能的。艺术本身即是对现实的意象性表达,作者要能直接说出来,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对于原著小说意图,再创造的作品只能是去接近靠近和猜测。

  《雪国》观后感(七):你输给了骄矜

  岛村以一个不入流舞蹈评论介绍者为生,东京出生,有家室儿女。在去温泉乡(雪国)度假期间,认识驹子。驹子,港市人,年少被卖,后被赎身(主家未知)。受托于一舞蹈老师,后老师死或病,因其儿子行男病,为赚医疗费而做艺伎。二人相识后,岛村每年去一次,多见驹子,驹子亦甚有意于他。二次去见驹子时,机缘巧合,屡见钟情于行男女子叶子,有感于其美貌而印象颇佳。 驹子为他送行时,正逢行男死去。三次见驹子,大火燃遍了雪国。

  驹子善良温婉,是个骄矜知进知退的女子,这也是被岛村喜欢的原因,但是在岛村提出做朋友时她的气愤,失望可见身处淤泥而不染,有着那样一份自尊自傲,有着强烈的道德认知,明敏果敢,直至把自己交托给岛村时也说着,不是我不好,是你不好,是你输了。可以看见,强烈的自尊心是驹子十分看重的,她一直为了对岛村的爱而自我束缚,纠结伤怀,无法自拔,最终敌不过对这个男子的爱慕而放下了视之生命的尊严。因此一直无法认同驹子是为了为老师的儿子筹取医药费而当艺妓的话,而悻悻地觉着是为了一直痴痴地等着男主一年一次的短暂停留,而前面的理由只是为自尊心作祟,口是心非罢了。越是在深爱的男人面前,他对自己的尊敬看重越是重要,不可估量。而当岛村第三次见驹子时,她为了岛村说自己是个善良的好女子时而频频落泪,正是因为岛村的话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的赞许只会让如此处境的她更觉难堪,自惭形秽,因为现在的自己配不上岛村心里的自己,这样一个自傲几近决绝的女子怎能容许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本想老师的去世可以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命运,可是自己父母的拖累又让驹子只能苟且残活着,再多的磨难都没有让这个女子退缩,而只能看见的惟有两次驹子撕心裂肺得难受都是为了眼前这个让自己欲罢不能的男人,她终究是输给了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没心没肺地苟延残喘地活着,而因自己的个性也不愿意去拖累深爱的人,所以爱的男人只能忘记,自傲骄矜的那个自己只能抛弃,留下的只有无尽绵延如雪般的淡淡哀愁,辗转缱绻的孤独的夜晚。。。

  《雪国》观后感(八):爱的徒劳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把川端康成的《雪国》看完了。这个从村上春树笔下流露出无限敬意与喜欢才被我得知的日本作家,原来是这样一个笔感细腻、温柔忧伤的老人。他的作品与村上完全不同,村上只是描述一个故事,对白有很多;而川端康成的字里行间都显露出自身的文学功底,他真的是在描写一个故事!于是《雪国》的感觉就如“雪”一样美丽纯净。

  《雪国》从头到尾谱写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旋律:岛村,一个靠吃遗产过活的二流作家,一次旅行来到雪国,认识了当时还不是做艺妓的驹子。可能是寂寞,也可能是无聊,岛村与驹子之间产生了似有若无的爱情。可是岛村只是一个旅人,偶尔的情况下来到雪国,稍作停留后便又会起身赶赴下一个城市,这样留下的情可靠吗?长久吗?一年一次的相遇,无论怎样美好,也只能是爱的徒劳吧?

  这爱,如雪,静静地降落,静静地积累,静静地融化。寒冷、纯白,阳光后,不留一抹痕迹。岛村就这样默默欣赏着驹子的美,然后淡漠地定时给家中妻子寄去明信片…他对驹子的爱不抗拒、不约束,到点就准时离开,不作更多的停留。而驹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爱的徒劳、一次时间的浪费、一段难以愈合的伤口。她,除了作为他旅行的一部分新鲜感之外,便不再具有意义。可是她还在等待!岛村用他短促的热情“爱上”驹子,然后迅速的将她遗忘。他把这假日恋情看得太透彻,概括的太精炼。事实上,他“认真”的玩弄了她的爱情。她对他说“请带我去东京吧”,他说“对不起,我不能为你做任何事”……驹子用女人特有的幻想爱着一个虚无的男人,构建一座希望中的爱之殿堂,让人看来是这般单纯无辜。她的行为是徒劳的,希望是模糊的,爱是不切实际的。她把所有寄托放在了一个根本无法自救的男人身上啊!

  驹子,从一名酒店招待变成一名艺妓,在日日笙歌、纸醉金迷中,将像任何一个普通艺妓一样年华老去,最后被这寒冷国域所抛弃、淡忘,就像故事最后那一场熊熊大火,让人震撼过、惊慌过、无措过,但最终还是被扑灭了。

  宿命中,爱情遇上了不对的人,无论怎麽留恋仍然会走向末路。岛村看见银河向他这边倾泻而来,那是他未曾见过也不曾企及的美丽。他奔跑着,虚妄地追逐,但终归是一场徒劳。

  《雪国》观后感(九):《雪国》春雪融尽情亦逝

  题记:

  在男性世界里真正做得到怜香惜玉的很少,太多的逢场作戏让彼此失去了忠贞的勇气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heatmovie.com/bbs/UploadFile/Mon_0611/27_72904.gif

  来自东京的舞蹈研究者岛村去北国山村度假和写作,闲着无聊的他寂寞难耐,告诉旅店老板娘要找一个艺妓陪酒,因此和美丽的19岁艺妓驹子相识,驹子仰慕他的才情,岛村喜欢她的美貌,一下子就如胶似漆了,她虽然知道岛村在东京有家室,但她希望爱情能够让岛村让岛村为她倾心,可,对于岛村而言,驹子只是在寂寞的山村解闷的伴而已,他更无意打破现实的平衡,就这样一晃三年,短暂的相距伴随的是漫长相思的苦痛,守望着下一次见面的的驹子渐渐明白这样的恋情只是镜花水月的单相思,她决意要和岛村分手过新的生活,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加速了他们关系的改变……

  此片可以让我们了解川端康成一代日本人的情爱观,朦胧而虚无的爱情就像雪国的冰雪,最终就像冰凌融化消失得无影无踪,导演在影片里几次将镜头停留在冰凌之上,时间和情感的流逝无声而凄楚。驹子在相思和哀婉的背后是男性对于女性世界的独占,就像岛村游刃有余周旋在妻子和情人之间,而作为女人和卑微艺妓的她无法要求男人做什么,她只能收藏起思念和期待被动接受命运给与的一切,从现今的观点看,这种凄美和苦情是建立在为取悦男性世界的基点上的,这是时代局限性造成的。直到最后她还是对这份恋情难舍难分。文学改编片其实很难拍好,特别是心理描写的视觉呈现需要演员靠形体和眼神表达,这需要演员的修养和对于角色的理解,川端康成的原小说细腻描写了两个不同背景的人在温泉旅舍邂逅,电影是以忠于原著的态度拍摄的,大段的人物对话有些沉闷,虽然主演岩下志麻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艺妓驹子这个角色,细微传达了一个19岁的艺妓从羞涩到习惯这种生活的过程。不过,从电影语言本身而言室内剧形式给导演的空间不大,也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年轻人。

  电影里有两场戏和文人岛村的舞蹈画册有关,驹子对于知识分子的由衷羡慕和另一个艺伎的粗俗形成强烈反差,对比更让人对于地位低下却内心纯净的驹子产生同情,影片传递了原著悲哀和颓伤的情绪,观众从驹子在车站苦等岛村的落寞情绪里感受她的内心哀婉之情,车站始终在灰暗的色调里对应着主人公的心境,只有那熊熊炉火的特写反映着她内心的相思和期盼,驹子独坐在候车室而不愿进站台的细节将她内心渴望岛村留下的心情充分显示,可是,这种被社会原则所不看好的恋情只能是自酿的一坛苦酒。等待被夸大成仪式化的凄美,在乌祭的夜里驹子在提灯孩子们身边孤单穿行,充满感伤的画面的孤单却掩盖了前提的错误,在旧时代的日本文艺里女性对于女人的服从是高于她们自身的,这样的恋情本身就是注定的悲剧。对于岛村的形象导演以他在雪原上的被太阳拉伸的影子说明了他客居的姿态,本片比较有价值的是日本民俗以及艺妓文化的展现,特别是依靠移门和拉窗将景物内外景分出几个层次,这种方法对于日本电影美学的间离性和借景起到了极大作用,它让画面产生梦幻般的效果,这是日本电影重要特征之一。

  【附录:影片资料】

  《雪国》1965日本

  导演:大庭秀雄

  演员:岩下志麻、木村功、加賀真理子

  片长:113分钟

  个人评论:艺术性5.5,欣赏性5(文学影片)

  昨夜过济南,无言暗中 回到云间

  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17分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雪国》观后感(十):似非而是的国度

  2011-07-25 20:55:12   来自: 伽蘭

  故事简介:岛村以一个不入流舞蹈评论介绍者为生,东京出生,有家室儿女。在去温泉乡(雪国)度假期间,认识驹子。驹子,港市人,年少被卖,后被赎身(主家未知)。受托于一舞蹈老师,后老师死或病,因其儿子行男病,为赚医疗费而做艺伎。二人相识后,岛村每年去一次,多见驹子,驹子亦甚有意于他。二次去见驹子时,机缘巧合,屡见钟情于行男女子叶子,有感于其美貌而印象颇佳。

  (情节还真不是一般的乱,思绪似乎整理不顺当)

  三次去见驹子时,行男已死,并其师或师母。驹子彻底为艺伎,并因其灵巧活泼而大受人们欢迎。叶子眷恋行男,每日去扫墓,甚是和驹子不相合。叶子因给驹子传纸条和岛村见,聊起去东京事,其想冲脱现实生活。电影院着火时,岛村与驹子围观,结尾处叶子因火中救童受伤,驹子悲痛不已结束。(结尾很诗意,诗意的看不懂。)

  感:1935--1947年本就不是个宁静的岁月,当时的日本在亚洲甚至美洲刮起一股强劲的军国主义潮,侵略朝鲜、俄罗斯、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夏威夷等多个国家。以弱小岛国之力而行此类大举,并在中国台湾及满洲有着长期统治,不可谓不丧心病狂。但如此时代背景下,岛村类人何以逃脱军人职责?文人身份还是作为幕后身份?并以度假消遣为观,整个社会还是有着某种程度的逃避倾向?抑或作者并不想去冲突当时的军国主义狂潮,以一种不干事的姿态描述艺伎的生活? 可是艺伎的生活状态时逃脱不了时代背景的浸染的,驹子为什么非要做艺伎不可?从文章来看,当时的日本人口并不多的,更以山村为甚。即山村的经济模式和时代背景造就了驹子想选择个其他的生活途径较为困难,工业方面或许有需求,但忍受不了,因为羁绊的缘故,到了行男的家乡。作为一名女子,作为一名山村女子,为了高昂的医药负担,驹子在做自己能做的。可是其并不想把行男作为自己的负担来扛,只是不得不扛而已。这里有着某种程度的善良和义无反顾,为了他人对自己的恩情,为了没有出路的出路,为了在自己看来不可不帮的困难,她选择了做艺伎。而同时,作为在此情况中生活着的驹子,也有着其强烈的反抗面,她很好的利用着自己的优势,并不懈的学习三弦琴,还保留了记日记的习惯,她不服输,但又深深的感到逃脱不了这种生活。满眼看不到希望,却又不忍心放下哪怕一点光亮,这里也就是岛村的存在。岛村给她带来的或许不是希望,或许不是别的,尽管她也有所期待,但她能做的大概只是对于现状生活的打破,对于不满意的牵绕的反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自己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憧憬什么,这在她和岛村的接触中明白的表露无遗。

  而回到岛村,其作为一个每年来一次的嫖客。这个设定很有意思,他对驹子有着很深的情感吗?我想怕是没有的,但若说连感动也没有则就是不属实之辞了。这不是说他对于驹子的感情没有那么深,而是他本身的一种对生活的无望感。这点我也很犹豫该怎么讲,做个猜测的话,他大概对家庭、责任什么的也没有太深的执着。尽管他已经结婚,已经有了孩子,有着一份雅闲的工作。但他的生活态度让他对一切不抱有太高的期望。他或许对驹子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幻想着认识了解叶子,甚至想好好的尽一下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但他面对不了。他不敢去追寻,不敢做出对于现状具有破坏性的承诺。在我想,如果换个作家,这部作品大概会变的面目全非,岛村在驹子和叶子之间做出了抉择,在家庭和桃杏之间做出抉择。是的,那样写起来或许也会很好看,但绝对不会像我们眼前看到的文字那样流着那样深的惆怅和无力。在我们急切的做着种种猜测的时候,我们就被迷惑住了,疏忽了本应细心欣赏的眼前的美感。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人物之中,我们更欣赏驹子甚或没有太多笔墨的叶子。为什么?因为掩卷后我们可以看到驹子的蓬勃有力,无论是身为艺伎还是作为自己感情的支配者,她似乎无处不在渲泄着自己的力量,试图救行男于病情,救叶子于那带着病态的怀念,救自己于这种不规矩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也不要拖累别人。她的生命绽放着特有的异彩,但在岛村面前,在那个时代面前,在她的地位和羁绊面前,她的期望或努力都变成了一种徒劳。她没有能力救行男于病情,因为他已行将寝木;也没有能力救叶子于那环境,因叶子也有着其性格中固有的执着。这种执着在驹子看来或许有点痴狂厌恶,因为那种钟情是她不具有的。她所认知到的是艺伎生活中认识到的“利用”?别人利用着她,她也试图利用别人达到自己期望的生活---逃离温泉乡,逃离自己的桎梏,逃离自己苦命的身境?而在驹子和叶子之间,相互存在的是同情?一如她们自己所言,希望对方过好的生活,同时又在心底嫉妒着对方,不想输给对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