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2021-05-09 01:1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是一本由王觉仁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2015-7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一):写科普类书籍可以没有参考文献目录吗?

  易懂浅显,废话略多,甚至有点土味哲学的感觉,不过土味就土味吧还是能看的,作者写得还算真诚,极尽全力引经据典。读到陆九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也是非常澎湃。宋朝读书人读着四书五经考科举在“皇家”程朱理学的压制下能强调自我的主体性那是很酷的呀。问题是这么多引经据典的论据,佛家,基督,伊斯兰,科学,哲学,心理学,作者都没有参考文献列表耶,写出版书籍,科普书籍可以这么写吗?可信度一下子下降了一半,看着这些论据感觉就像在看中老年人朋友圈的论点论据,写书真的可以这么写吗....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二):修炼强大内心,激发正能量

  阳明心学不是简单的主观唯心主义,而是一套将主体与客体、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人与天地万物都视为整体的心物统一哲学,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具有强大的实践品格。 阳明心学的落脚点是“致良知”,良知是一种识别善恶的能力,而致良知其实就是体认、扩散和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在阳明先生看来,良知是自心本具的,只要一念反观,自省自察,成圣成贤的潜能和动能一直都内在于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什么样”和“应该什么样”是高度统一的,知行是一体的。因而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的天赋权利,人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就在这个修行的过程中强势生发出来。 阳明心学是一门发现心灵智慧和修炼强大内心学问,是一把开启正能量的钥匙,五百多年来滋养了无数英豪的事业和人生。王觉仁老师的这本书旁引心理学、佛教禅宗、西方哲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对阳明心学进行了类比解读,虽显有些凌乱,但准确阐释了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核,不失为《传习录》的入门佳作。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三):4(57)王阳明心学

  本书与一般解读传统文化的书籍有很大不同,通俗而不庸俗、浅显而不浅薄、深刻而不晦涩、兼收并蓄而不混乱芜杂。在对阳明心学进行解析时,引用了诸多知识系统和价值理念,如佛教禅宗、西方哲学、心理学、量子力学等,通过古今中外不同智慧的比较和相互印证,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心学。究竟而言,不仅是想替宋明理学和阳明心学遭遇的百年沉冤昭雪,更是想让今天的中国人在更多智慧的启迪下活得幸福。

  一、阳明心学是一种哲学。 哲学与其他学问最显著的区别是:一般学问研究的大多是局部的、个别的事物,而哲学则是研究整体的、根本的事物。思考并研究宇宙和生命的来源,就构成了哲学的本体论(或称宇宙论);反思人的认识能力,研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构成了认识论(或称知识论);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的意义,从而安排人生、安顿心灵,就构成了哲学中的人生论。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人生论其实就是完善人格、成圣成贤的学问。

  二、本体论:在王阳明看来,理是自心本具、不假外求的,只要一念反观,当下体认这个心,便会发现,成圣成贤的潜能和动能一直都内在于我的生命之中。因此,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便是我与生俱来的责任,同时又是我的天赋权利。而人主体性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高扬,也就在这里显露无遗并强势生发了。 这,就是阳明心学最核心的精神价值,也是王阳明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三、认识论:认识论的作用在于,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建构一种更有意见的生活。根据唯物论和常识的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只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所以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意识存在,无论有没有人去认识和观察,物质始终是客观存在的。然而,20世纪初量子力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同于唯物论的全新的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常识性看法,即把客体看作是与我们的观察无关的‘在那里’确实存在的东西,这种看法在量子论面前完全站不住脚了。量子论已促使很多物理学家宣称,世上根本不存在‘客观的’实在。那唯一的实在便是通过我们的观察而揭示出来的实在。实在的确切性质,要等到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参与之后才能确定。如此这样,还能说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吗?所以,既非唯心论,也非唯物论,而是一种即心即物、心物不二的整体论。

  四、功夫论。“致良知”是心学的无上心印,是其一生修学与智慧的结晶,由致良知可见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一切圣贤学问,归根究底,都在于体认内心本具的良知;一切道德践履,也无非是在心上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并把这种功夫扩充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推至万事万物。

  五、境界论。普通人用做加法的方式追求快乐,是因为生命有一种匮乏感,所以必须用外物来填充;心学人用做减法的方式得到快乐,是因为体验到了内心的自足,所以无须依赖外在条件。要想获得这种自足的快乐,最简易直截的方法,无非还是王阳明一再强调的体认本心、致良知。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四):强烈推荐本书!阳明心学与现代中国人~

  art1:荐言

  用两周时间读完了王觉仁先生的这部《王阳明心学》,收益良多,再此也强烈推荐给各位书友,原因如下:

  1.阳明心学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自成一派的哲学体系,不仅仅继承了孔孟儒学、程朱理学的成熟之处,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参悟进行了进一步的衍进和发扬,教导人们从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开始,不断强健人格提升精神,最终认知和体用的完整统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王觉仁先生在本书中,不仅仅是对阳明心学原始文献(《传习录》、《王阳明全集》)做出了简单的译注,同时还旁征博引地方式运用佛教禅宗、西方哲学、心理学、量子力学等其他理论体系进行相互印证和比较,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和具象地理解和吸收;

  3.读史论今方面,王觉仁先生以诙谐幽默地方式多次让王阳明“穿越”至今,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古人优秀的思想与现代社会展现出来的人文社会问题直截了当地相撞,用心学思想解释和指导现代人的精神理念,可谓耐心雕琢、良苦用心;

  因此,强烈推荐给喜欢研读阳明心学的朋友,希望能够共度共进,共修人心。

  art2:阳明心学与现代中国人

  首先,读罢之后牢牢记住的几句话:

  【心即理,天理即人心】

  【存天理,去人欲】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再说,阳明心学,这支中国传统哲学团队中的优秀代表。

  近年来,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知行合一”理念,这无疑是在多年之后为阳明心学这一哲学理论做出的明确肯定和认可,百年来阳明心学受到的误会和屈辱终于可以洗刷清静,国人在的带领下可以重读阳明心学的奥义。

  重新提起阳明心学,有些人仍旧对这一体系保持警惕和抵制,周边经常会听到诸如:

  “这是要复辟落后迂腐的封建思想!”,“刚刚进入文明世界,难道还要回去做臭老九吗?”

  本人对如上言论深表遗憾,病入膏肓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病而不自知之人,用现代的话说:没文化真可怕!

  批判也好,推崇也罢,首先要了解一个事物、一个理论体系的真实本质,而不能张口即吠,非君子所为。

  阳明心学作为儒家哲学衍生的哲学理论,在孔孟儒学和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和衍进,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教导人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进一步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无论对错与否,对于人生本源和宇宙真理这样的哲学思考是当代中国人极其欠缺的。众做周知,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国情所限),除少数国人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外,大多数中国人被问及信仰问题是往往茫然无措。其实信仰并非局限于形式,世界上几大宗教的教义、历史背景和核心人物均有不同,但是宣扬的终极教义以及对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体系是大体相同的。最可怕的事情其实是没有信仰。一个人没有了信仰,便如同丧尸电影中的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精神和灵魂,终日被食、色这类动物性的自然欲望以及名、利之类的功利欲望所左右,那么一个人的人格和精神无法必将无法强健,甚至会衰退回野兽一般。那么,如何建设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便是非常之重要的社会任务。

  第二,阳明心学对于人自身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既非有些人误解的“主观唯心主义”,也不是建国初期我国从马恩那边泊来的“客观唯物主义”。阳明心学提出心即理,即天理即人心;又提出知行合一,认知和执行是密不可分不可割裂的统一整体。物质的存在和演变离不开人意识和心理的变化,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修行不能凌空思考,必须依托于实实在在的物质才能落地。因此,阳明心学提出的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型理论。让我们再次回顾历史,哲学思想的发展往往建立在科学理论进步的基础上,从最初的机械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无一不是建立在西方科学界对科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基础上;近代量子力学研究的成果,从客观上已经证实了客观世界的展现离不开观察者“我”的观察,也就是说客观存在并非如同我们小时候书本和课堂上讲到的那种“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量子力学研究的成果有力地支撑了阳明心学等一系列哲学理论的论点,从而使人们对于我们自身以及世界本源的理解和认知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脚步(而非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是退步)。中国古人在几百年前通过思考和研究就能提出现今几百年后前沿科学才能论证的理论体系,无疑应当令国人骄傲和推崇的。

  第三,中国社会的怪现状。当代的中国社会中,巨大的社会变革给我们带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文化的断层又导致传统智慧至今仍然遭受严重的误解或曲解,急功近利和僵化落后的教育体制又没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以及人为何活着,光怪陆离和浅薄低俗的流行文化又天天在诱惑或摧残着我们日益脆弱的神经,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和畸形的社会风气又时时刻刻在扭曲我们的人格、残害我们的良知。

  举几个赤裸裸的例子:

  “女大学生为买最新Iphone投身裸贷”、“各地女星为博眼球不惜各种出位”、“政府官员包养136情妇,并给希望从政的儿子书信传授当官秘籍”、“笑贫不笑娼”。。。

  以上各种实例,即使放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是能够让社会惊叹人心黯然,然而在我堂堂,人们对此类事情都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没有道德批判与羞愧,剩下的只有像娱乐新闻一般的阅后一笑。官员笑、百姓笑、党员笑、青少年也跟着笑,殊不知这样畸形的社会现象未来能够造就的只是一群畸形的人,或者“躯壳”!

  五千年文明历史之后的中国如果再不进行彻彻底底的精神重塑和人格塑造,不仅对不起长埋尘土的列祖列宗,更是赤裸裸地践踏我们心中的忠、孝、仁、德、礼、义、真、善、美。

  第四,中国当代教育误区。“启发还是灌输,引导还是压制?”教育不仅仅是国之根本,更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正确的教育是要尊重个性,实现天性。一个竹园的竹子只要枝节差不多,就是在大的方面实现了一致。如果一定要求每根竹子枝枝节节高低大小都一样,就不能体现自然的妙手和美韵。

  说到教育,自然不能不说到高考。首先要肯定的是,高考的存在有其积极意义,他实现了庶民阶层向上攀登的一条通途,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但是也不得不说,中国的高考存在一些众所周知的弊端。举例来说,近年来网上盛传的一些“高考零分作文”,无论从立意从文笔,客观的讲能够跻身上乘,可以恰恰是由于说出了太多真话实话,与当前社会形态以及大众意识相悖,因此考官的大笔只能无情一挥,而更多熟悉套路而写出考官所希望所期待的文字的学生则更容易得到高分。语文老师会要求学生读罢文章后回答“你最喜欢的人是谁?”,问题结果竟然要求必须统一答案。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的教育和考试虽存在于现代文明社会,用的是简体中文普通话,但其骨子里的东西也许比我们一致声讨的八股文还要死板教条。

  书中很好的为我们列举了中国高考作文vs法国高考作文,大家可以观而学习之:

  中国:

  某H省:一幅图片加上四句话,图片上是一只伸出的手,四句话分别是: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

  某T直辖市:鱼在水中游,问水质如何,小鱼曰:“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要求从生活中这样的小事体现出大道理。

  法国:

  文科

  1.人们在工作中到底获得了什么?

  2.是否所有的信仰都是与理性相悖的?

  3.点评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一段关于“国家”的论述。

  理科

  1.没有国家(政府)我们是否会更自由?

  2.我们是否有责任追求真理?

  3.点评卢梭《爱弥儿》中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

  经济社会科

  1.与生俱来(无法抑制)的欲望是否存在?

  2.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做个有用的人吗?

  3.点评伯克利在《论消极服从》中关于“公权力”的一段论述。

  以上,两国选拔人才的国家级考试的题目,水平高下从命题上可见一斑。与我们的小温馨小感悟相比,法国高考题目相当沉重甚至霸气侧漏,像信仰、自由、理性、真理、欲望、工作、责任、国家、政府、公权力这些字眼,都是相当大的议题。相信这些题目列举在我国已经工作10年以上的公民面前,未必能够有多少人头脑中能够展现清晰的思路和应对吧?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继续进步,真正的公民教育,人格教育和哲学、信仰的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培养出能够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和强大创造力的国民,才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努力了真正方向,才是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范围长久屹立之基石。

  以上,是笔者对本书的浅谈。读罢,深感惭愧,平白活了30多年的时光,文章越读越觉无知,见识越广越觉短视,国富则民强,先有国后有家,然不可忽视的是没有自由灵魂的个体,胡乱拼凑起来一个丧尸国度又有什么积极意义?

  最后,以《大学》中的八条目作为结尾,敦促自己,进步始于足下。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评,与各位共勉!期待我中华民族日新月异、长久自强!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读后感(五):书摘

  所谓动心是指一个人因外在的遭遇而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又让这种情绪左右了心态。

  不动心,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都要保持内心的淡定,永远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和情绪的主宰者。

  如果你要教育你的孩子认真读书,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强加给他,然后告诉他读书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实现那个。要学习发现孩子内心真正的期望,或者通过真诚而有效的沟通,帮助她设定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然后鼓励他去实现。

  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是我与生俱来的责任,又是我的天赋权利。

  人欲指的是人超出合理范围,违背正常原则的欲望。

  被给予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囚笼,而主动寻求并建构的,这个过程获得的力量和智慧以及最终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是无法比拟的。

  天理和良知本身并不等于善,只是一种辨别善恶的能力,他们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镜子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它具有照出善恶,辨别善恶的能力。

  存天理的意思就是发现选择坚守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用自己的道德的能力去控制,疏导,并转化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从而保持内心世界的光明与纯净。做自己的主人。

  只怕你镜子不明亮,不怕物来不能照。说到底就是你要担心的只是你的镜子不够亮,不用担心事物的变化无法应对。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的都是次要的。

  你的灵魂是否得到了提升,在于你能够找回多少曾经属于你自己的更美好的天性,真正的修行必然要在油盐酱醋的生活中进行,也必然要在混乱扰攘的尘世中完成。

  不要把心灵变成一个拥挤不堪的垃圾回收站,不要千般计较生活中的各种得失利害,结果把人生变成了一份枯燥无味的财务报表。。

  如果你的心是一座火山的话,你怎能指望会从你的手里开出一朵花呢——纪伯伦。

  一个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她马上就能进入完全的宁静。

  当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好恶、欲望,并且屏除厉害,计算和患得患失之心,以纯然的理性来面对事物,就可以称为专注一个天理,从而我们的内心就有了一个强大的主宰。

  做事动脑,做人动心。

  不把任何事情视为手段,发现每件事情本身的乐趣和价值。

  人生是一个具体的,有着丰富内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和结果。

  培养自己一种更宽广,更智慧,更具兼容性的生活态度。

  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被赋予某种意义,已坦然地积极的心态去承担。

  减少这些事情给我们造成的压力,痛苦和伤害,用一种理性的智慧的方式去面对和承担。

  把无意义接受下来,来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做人就要论成色(内在的人格),不要论斤两(外在的事功)。

  成功,本来只是人的内在品质自然向外流溢所产生的结果。虽以物质为表彰蛋都是以精神为奇来源。

  人是什么要比人有什么重要的多,也比他人的评价重要的多。

  众生皆有佛性,宇宙万物悉皆平等。

  看上去好像静止不动,但是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叫静中有动。后来日理万机,唔识不动,但是他内心的天理没有丝毫变化,这就叫动中有静。

  一个人活着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品质,其次才是积累更多的外部生活的资料。

  最终生活质量取决于内心的感受和评定。我们说一个人要为自己负责,意思是要为自己的内心,品质负责,除了自己之外,没人帮得了你。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能感到宁静,充实,满足,那基本上就能断定这个人拥有比较独立的精神生活,拥有相对健康的内在品质,也就是一个能够自主主宰的人。

  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同样的痛苦,对善者是证实、洗礼,净化对,恶者是诅咒浩劫毁灭。

  世俗的祸福,在善者都可转化为一种精神价值,在恶者都会成为一种惩罚。

  上帝真正的宠儿是最大限度实现了人性的美好可能性的人。

  你占有了,唔,但失去的却是自己。

  存在主义有一句话叫,拥有就是被拥有。

  禅宗的真精神,是做减法,具体而言就是消除占有欲,打破一切功利性的思维,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着。

  把习惯向外看的眼睛转回来,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你的解脱不在深山老林,而在当下的滚滚红尘中。

  犹太人每人每年读书64本,俄罗斯55本,日本40本。美国21本,法国14本,韩国11.9本中国4.35本。

  犹太格言:1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取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2假使父亲与教师同时坐牢而幼稚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该先保,是教师。

  意识之流,或者说是一种能量之流。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恒常的就是无常。

  在合理正当的前提下你可以尽情去欣赏,体验享受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但要尽量淡化对任何事物的占有欲。

  只要是值得你该做的事情,你都要尽分,但是尽分的同时,你还要随缘。慎求完美。

  一个演员既要入互其内,那把自己当成那个角色,又要出乎体外,时刻谨记自己是在演戏。

  真正的大修行人,就是那种从不失去婴儿般本真之心的人。

  婴儿的状态就是全然活在当下的状态,是充满存在的喜悦,享受生命本身固有的单纯,完整和富足,并且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和创造性。

  当我们能够冷静地观察内心某种激烈的情绪和强烈的意念时,这种情绪和意念所具有的能量就会在短时间内转移或消失。

  对于内心种种的思想观念,情绪感受,念头,都不必去抗拒迎合,也不要去分别,执着,只要用你的良知,去觉照就行了。

  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认识自己的心,让我们能够更快乐,更自在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更不是要扼杀自己的人性。

  不快乐是一切身心疾病的唯一根源,而快乐则是唯一药方。快乐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大部分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切的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一定的物质基础加上一定的闲暇,最有助于一个人找到心灵的快乐。

  圣贤的快乐是恢复心灵本来的状态,是心灵成长与人格完善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由内而外自然生发的。而平常人的快乐是绝大多数建立在外物的基础上,必须得到了外物,满足了欲望之后才能感到快乐。二者不同。

  一个人只要愿意向内求,给自己的心灵输送营养,他必定会给你提供源源不绝的快乐。

  一个人的心灵与人格越健康,他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各种快乐才会越长久,越没有副作用。

  定期的,以良好,清洁,有力,积极的精神思想充实心灵。

  我们的心总是不由自主的被他人和外部环境所控制,让外面的事情决定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让我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有二:1本来于我们个人完全无关的事件,我们却要让自己对号入座。二,对于那些不能掌控的事情,我们潜意识里老是想掌控。

  能给我们制造不快乐的,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我们的观念想法和态度,以及我们自己的心。

  我绝不能让外界决定我的情绪,也不能让别人把我变得不快乐。

  在别人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你挽救的不仅是现在的他,也有可能是未来的你自己。

  即使你做过的这些小小善举,都没有人表示感谢,甚至都没有人知道,但是你自己的良知知道。

  良知具有两层含义:1他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2他是内在与人却又超越万物的宇宙本源。

  当你越是排斥和抗拒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越有可能对你形成另一种意义上的束缚,当你在抗拒某种东西的同时,就是让这种东西进入你的内心,你越是抗拒他对你的束缚就越深。

  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生活,绝不等于要对这个世界采取厌离和弃绝的姿态。

  听从内心的声音和良知的召唤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外在的一切荣辱毁誉都可以在所不计。

  阳明的格物就是格心中之物,也就是把我们心中种种错误和不良的欲望,情绪,观念,意识,思想等全都改正过来。

  在阳明看来,所谓格物,就是为善去恶。所谓致知,就是把这种为善去恶的功夫做到极致,让良知彻底显露。

  时时反观自己在每件事情上的意念,如果意念是善的,就坚持;一年是恶的,就去除。

  成就是天道,就是宇宙法则,在人生中努力实现。诚,就是做人之道,就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诚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意思;道,就是自己引导自己,以自己为人生导师的意思。

  在人生中努力实现城成也可以称为宇宙法则,宇宙能量,绝对精神,终极实在等等。

  当一个人凡事只为良心而干,不为别的,他就已经是在致良知了,同时就等于开启了强大的正能量。

  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存,因而修行也就必然不可能在深山老林中进行。

  不能因为对方言语无礼,就起恼怒之心;不能因为对方措辞婉转,就起欢喜之心;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委托说情就存心整他;不能因为对方的哀告求情,就宽容他。处理工作与审理案件,无不是实实在在的修行。

  所有正当的日常劳动和世俗工作,都可以被赋予神圣而超越的意义。

  在稻盛和夫看来,所谓精进,就是拼命努力,心无旁骛,埋头眼前的工作,他认为这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是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把工作视为修行,把职业当成信仰,倾尽你全部的心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即使这份工作对你确实毫无意义,但仍然有最后一个意义,锻炼你的忍耐力。承受力,意志力,提高你的逆商。

  人因工作而高贵,人也因工作体现着人的价值,只要你心灵健全,那么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在工作中修行。

  人活着总有过于苛求的诋毁和意想不到的赞扬。

  要提高情商,你就必须在情绪发动的时候修;要提升逆商,你就必须在逆境和挫折中修。

  如果别人已经伤害了你,而你又在自己心里燃起一把愤恨的火焰,那你就是在无意中成了那个施害者的同谋,对自己造成了二次伤害。

  憎恨别人,就像是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自己的房子,但耗子还不一定能逮到。

  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让怒气掌控你。

  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是取决于上帝发给你一副什么样的牌,而是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玩儿这副牌。

  圣人教育人不是束缚他按一个模式,修行狂者就从狂处成就他。

  真正的教育,非但不会抹杀个性和扼杀个性,反而尊重个性,保护天性,进而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能。

  一园的竹子,只要枝节差不多就是在大的方面实现了一致。如果一定要每根竹子的枝枝节节高低大小都一样,就不能体现自然的妙手了。你们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相同,有其他不同处也无妨。

  一个人从事着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工作就是所谓的成功,幸福和快乐。

  天命是指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能够互相结合的境界。

  内化的理解力就是认识自己,深刻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天性。

  所谓致良知,就是开启你身上那个宽带上网的端口,从而与宇宙能量互联网接通,进而源源不断地获取你所需要的宇宙能量。

  只有让自己与宇宙万物一体相连,你才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能量。

  我们怎么看待世界就会怎么看待自己。同理,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就会向我们呈现什么样子。

  禅,就是默契,就是心领神会,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们唯一的心灵导师就住在我们心里,作自己的心灵导师,

  自助者,天助之。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读书就是要体贴到身上去完善自己的人格。

  �Th'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