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阳明名句欣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阳明名句欣赏

2020-04-14 07:3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阳明名句欣赏

  1、赭山的海拨实在太低
那么多人爬上山顶
也只能让高度加一两米

来过的思想者站成了绝壁
苏轼王阳明黄仲则黄鲁直
他们的经历,如飞鸟无痕
慢慢拔高了后人的仰视 ----徐春芳

  2、《中秋》
明·王阳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3、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王阳明

  4、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提升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方式劝善。 ----度阴山

  5、王守仁认为,人的主观精神,亦即其所谓的心乃是宇宙的本原与本体天地万物归根到底由心所派生出来的,天下无心外之物。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一把菜刀
有善有恶意之动~菜刀可以切菜,可以砍人。
知善知恶是良知~识别菜刀的用途依照一定的规律,伤人为恶,切菜为善。
为善去恶是格物~用菜刀切菜不砍人。
物尽其用了~

  7、儒学“内圣”学说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说贯穿始终;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修学次序;以王阳明心学“格心之物”和“致良知”为修学根本。凡修学圣贤之道,求作圣贤者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8、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王阳明

  9、《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10、知行合一,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道理与在现实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王守仁

  11、中丞不解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王阳明

  12、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传习录
平常修身养性的工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王阳明

  13、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凡夫也;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罗汉也;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如来也。

  14、什么叫“自尊无畏”呢?其实,“自尊”,就是王阳明心学所讲的“人人皆可为圣人”,只要是自己实践得出的认知,就不必妄自菲薄;“无畏”,就是遇事不必因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而慌张无措,要知道真正的做事的方式,是“知行合一”,先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体察并获得“知”,“知”与“行”再循环往复,互相促进,事情终能成功。

  15、不是你所处的环境决定你的命运,而是你所做的决定决定你的命运

  16、今日于们当却学,未必不为过年一日于们当得。 ----钟阳明

  17、王阳明也承认,道德虽然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可有些人的道德被多年来时间的俗气所污染,已不能自动自发地流露,所以必须要树立道德楷模,让道德楷模唤醒他们内心正要睡死过去的善良。 他的办法是老办法,但老办法往往是最管用的。他恢复了设立于朱元璋时代,早已名存实亡的申明亭和旌善亭“两亭”制度。他要求庐陵县所管辖的各乡村都要设立这“两亭”。旌善亭是光荣榜:凡是热心于公益事业、乐于助人、为国家和地方做了贡献的人,在该亭张榜表彰,树立榜样。这是存天理;申明亭是黑榜:凡是当地的偷盗、斗殴或被官府定罪的人,名字都在此亭中公布,目的是警戒他人。这是去人欲。 ----度阴山

  18、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9、素养和知识的差别,容许我窃取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那么“知”和“行”是不是两回事呢?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就是“知行的本体”。王阳明用来解释“知行的本体”的这四个字很能表达我对“人文素养”的认识:真诚恻怛。 ----龙应台

  20、王阳明认为,“知”要靠自己的“行”去获得。否则,即便那“知”是孔子所留下的,对自己也未必对;相反,如果是自己在“行”中体会出来的,即便那“知”再怎么显得稀松平庸,也不能说它是错的。

  21、你样樵看是色将说依依,打人物指陆门石是带作微。
料的楚云台上客,久悬秋种去待君归。 ----翁阳明

  22、不能致良知的两种表现:懒得致,不能致 ----王阳明

  23、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皆消灭了,光光只
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传习录》
假如你对财、色、名、利等的想法,都像你不想做盗贼一样消失了,完全只有心这个本体,那样你还会有闲思杂虑这些东西吗?这就是内心寂然不动的境界,也就是各种情绪还没有发生时的中和状态,就是心中一片廓然、毫无私心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心自然就会对各种事物有感而应,通达其理,各种情绪表现出来,自然会合于节度,自然就能顺应规律去处理事情。 ----王阳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阳明名句欣赏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