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俄战争全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俄战争全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5-11 00:58: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俄战争全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俄战争全史》是一本由查攸吟著作,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80元,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俄战争全史》精选点评:

  ●细节翔实,文笔一般。对马海战开始前,东乡平八郎座舰“三笠”号挂出“Z”字旗,意为“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员须更奋发努力!”对双方而言都是如此:日本赌赢了,旭日真正开始笼罩了远东;俄国赌输了,日俄战争成了沙俄崩溃的开始,从中孕育而出的红色帝国又在四十年后埋葬了旭日帝国,历史不是轮回却又何尝相似

  ●这样好书,为啥不给满分?

  ●看到第70页,出现多次配图下的注解会在正文中再出现一遍的情况。前面说过的内容,后两段又会再次提及,感觉应再重新编辑下会更好。在京东买的书不会是盗版吧。

  ●3.5星的作品,陆战部分太过于简略了,辽阳和沙河会战甚至连一张地图都没有,而且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对乃木希典的评价基本上还是非常传统的,似乎并未考虑到一些新发现。

  ●回想起去旅顺的时候,因为梅德韦杰夫访华的原因,没去成苏军烈士陵园。系统的看完了日俄战争,过往的历史终究无法改变。现在的俄海军太平洋舰队依旧羸弱,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在满洲的山岗上,一切都已消逝,但谁都不能忘却。而整个东北俄日苏的痕迹,总能让人回味历史的偶然和必然。

  ●查的作品,没啥问题

  ●碎片通勤时间阅,叙述详尽。战役配图丰富点会更好

  ●“民众热衷于任何庞大的东西,从摩天大楼到钢铁巨舰,对他们来说巨大等同于伟大,代表着力量和安全。”

  ●写的很不错,关于日俄战争这场历史的描写可以堪称经典之作。

  ●仅作为事件发生的了解,那这本书是可以的。而其间的评论和观点,因为是中国人所写,所以思考和出发点的角度不同,很多观点与真实事件的不同。此书只能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参考。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一):很多地方文字和照片都不符合,配属错误。

  书总体还行,但是出现了多处图片和文字配属错误的情况,比如大山岩的照片,照片上明明是奥保巩,文字却说是大山岩。还有前面,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的图片文字也标注反了,希望能够校对认真一点。另外,很多陆地战役最好能够有比较直观的作战示意图,这样以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个空间认识,比如对战斗过程的示意图,日军兵力的配置,俄军要塞堡垒的示意图等等,这点可以参考日文原版的《图说日露战争》这本书。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二):果断差评没商量

  出版质量奇差,低级错误奇多,出版社的人对广大读者是有多敷衍?!

  居然把奉天会战和辽阳会战的地图都能搞混!(参见原书523页)居然把山县有朋的照片错认成加藤高明,又把伊藤博文的照片错认成山县有朋!(参见原书102页)

  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其他豆瓣网友在书评里列出了不少,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质量这么烂的书,居然有那么多人还能给出4星、5星也是醉了!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三):校对实在不给力!

  书是好书,毁在错字有点儿多了!出版前的三审有没有做到啊?如果做到了,只能说校对老师您的眼神实在让人堪忧啊!

  再版的时候作者自己校对一遍吧,有些事还是不能完全托付给陌生人。

  喜欢里面的各种小传和穿插的历史拾遗,非常好的延伸了阅读和知识面。

  前两天看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看到作者的访谈,他很谦虚地说自己是军事发烧友!努努力吧,你真的能成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

  太羡慕作者掌握的那些老照片了,对着纪录片里的画面各种流口水。我也在各方收集,但还是太少了点儿!

  有哪位朋友有图片渠道呀?好想分享一下!

  可能因为我是沈阳人的缘故,这座城市经历了日俄战争又经历了九一八。国难不能忘,可日俄战争更让我铭心刻骨,那种耻辱太深刻,今天,即便到了今天,依然不能忘,更不该忘!

  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尽快把这本书的影响扩散开去吧,有些书放在书架上,更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读到,这本书就是!

  这段历史,应该,更理应被铭记!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四):没有国民的俄国怎么打得过全民动员的日本

  本书适合军事迷,书中详述了日俄战争的由来,各阶段走向,部队编制,历次军事部署与行动等。我虽不是军事迷,但仍然读这本书,因为想知道为什么日本能够打败俄国。尽管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势力并不是最强,可好歹也是欧洲强国,反观日本,虽然经过了三四十年的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的胜利,底子薄的黄猴子怎么敢挑战俄国熊?

  除去战前准备不足,运输补给线长,运气差(舰队司令两次在战初即殉职或负伤)等因素外,决定战争走向的是日俄两国间的制度差异。

  沙俄虽然吸收了西欧国家的议会制度,但骨子里还是专制制度,国民对于国家的参与感并不强。参战士兵要么是被强行征调,要么是兵痞流氓。参战军官的情况文中如此描述,“在俄军的疯狂增编中,这些前来蒙事的军官们往往一步登天,往往无需任何考核便当上了团长、旅长,甚至是师长。然而其中许多人常年担任文职,对作战和带兵全无经验。部分甚至夸张到了连军用地图都看不懂的程度。这些新任的长官们不约而同地对准备作战毫不关心,而是想方设法地压榨士兵为自己谋利”。因此,日俄战争对参战将士而言,并不是一场他们的战争,而是沙皇的战争。

  日本则延续了甲午战争后的国民总动员精神,上至天皇,下至百姓,纷纷出钱出力参与战争。书中介绍了一个在中国工作并提倡大东亚主义的日本人,因为没有入选军队而自杀;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战死沙场,但依然坚持对旅顺口要塞的围攻。虽然可以说,这些是对天皇或者大日本帝国的狂热愚忠表现,是将来日本疯狂走向中日战争的根源,但若没有这份对天皇或国家的挚爱,日本在列强环绕之下又何谈崛起?正如十年前的甲午战争,清国败在了“以李鸿章一己之力抵抗全日本国民”,此次日俄战争俄国还是败在了没有“国民支持”。

  《日俄战争全史》读后感(五):日俄战争的几个层面

  1、战前准备。沙俄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战争供给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远东可调动全面进攻的力量不足;日本已做到全国总动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畴内完成了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准备,事实证明即便如此仍远远不能支撑日本打一场持久战,只能豪赌俄国先撑不住,将对手逼回谈判桌。

  2、战略。沙俄虽在整体兵力上占优,但由于要保证南满的各个据点安全,势必要分兵据守,导致守军被日军整体分割为旅顺一带和奉天一带。沙俄的整体战略思想实际上是消极防御的,陆上作战中,在辽阳和奉天会战中,除了有限的几次向日军两翼的进攻,大部分时刻都是被动挨打的。海上作战中,除了一次突围战,旅顺的舰队一直龟缩在港湾内,直至最后被二百三高地上的炮火轰沉。海参崴的舰队出击是骚扰,而波罗的海舰队的长途远征更像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捞回面子的无奈之举,而最终被以逸待劳的联合舰队歼灭在对马海峡。反观兵力较少的日军,除了在旅顺啃硬骨头的第三军,基本上将兵力集中和机动进攻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有多场进攻还带有极强的赌徒心态,最终还是赌赢了。

  3、战术。客观讲,沙俄的旅顺防守、海参崴舰队骚扰等局部战术还是成功的,但整体战略的消极完全掩盖了个别战术的成功。如库罗帕特金之类的指挥官对敌判断屡屡失准,从而导致部署失当,会战的关键时刻最为机动的哥萨克骑兵也未充分发挥作用。日陆军的战术整体上较为呆板,大部分陆上战斗都是惨胜,尤以攻占二百三高地为甚。海军战术层面确实技高一筹,联合舰队完胜俄国海军。

  4、国运。 正如《坂上之云》所演绎的那样,初生的少年之国虽然还很弱小,但战争期间表现出了全民的朝气和蒸蒸日上的国运,军队士气旺盛,时常创造战场上的奇迹。专制的沙俄国运在持续走低,前线屡吃败仗,军心涣散,再加上因矛盾重重而风起云涌的内乱,士气越发低迷。双方国运的此消彼长,也为战争的最终走势做了明显的注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