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力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活力读后感100字

2021-06-23 00:2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力读后感100字

  《活力》是一本由埃德蒙·费尔普斯 / 莱彻·博吉洛夫 / 云天德 / 吉尔维·索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340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力》读后感(一):推动民众创新在于普及个人创业价值观

  本书的作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继《大繁荣》论述大众创新的重要意义之后,本书聚焦于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地位,探究如何提升社会活力,如何让创新因素充分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在作者看来,西方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皆是由于来自社会普罗大众的创新不足导致。本书作为一本严谨的经济学读物,采用了计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阅读难度较高,部分章节需要数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计量基础。

  本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国家的创新率估计,包括从时间对比和跨国对比,论述了自主创新和熊彼特式创新的区别。第二个部分对创新的益处和根源进行论述,以冰岛的4家创新企业为例,宏观上分析了文化、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创新的作用,微观上分析了个人的价值观、热情、欲望、能力和创造性对创新的影响。冰岛作为曾经的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体,国民受教育的意愿较高,同时社会文化崇尚冒险,法律法规简单,融资条件便利,人们对彼此存在信任,且权力距离较低,因此给予了良好的创新土壤。

  本书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机器人短期内会使得就业率下降和工资下跌,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资本存量依旧会上升到新的稳定位置,就业和工资也会有所恢复。同时,作者还分析了机器人带来的劳动增加和劳动增倍的区别,劳动增加市值机器人的劳动与工人的劳动简单相加,而劳动增倍是指工人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后者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大。简而言之,机器人、人工智能会帮助人类获得更高的工资。

  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意义的工作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数量锐减,工作时间无限延长,从996、007再到715,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员工的被剥夺感愈发强烈,工资是工作的唯一回报,人们对工作满意度还是会不断下降,从而幸福感不断降低,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创新。如何推动社会民众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强教育,鼓励艺术类、创造类课程进入校园,在学生时代普及个人创业价值观,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以创新避开上班不自由的困境,同时也要对现有的创业公司予以激励,提供一定的融资渠道和经济扶持。

  《活力》读后感(二):万众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并推动国家繁荣?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知道现在极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可是,科学技术与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呢?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的这本《活力》,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疑答惑。

  本书是探索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一部论文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于不同国家的创新率进行了估计,并区分了创新的不同形式;第二部分探讨不同国家价值观体系之下创新的根源,并论证了工作满意度和劳动参与率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研究机器人在劳动中的引入对于工资和就业的影响,以及机器人对于创新率的作用。

  作者发现,近一半的经济增长不能被资本和劳动等基础投入要素所解释,所以提出创新对于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因社会创新水平的降低,导致了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的放缓,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地创伤。利用统计学证据支持了以下观点:大众创新、经济增长和工作满意度与社会所信奉的价值观有关。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独立、主动性、成就感和接受竞争,在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国家有较强影响。一个民族的现代主义指数几乎可以解释近几十年来各国生产率增长一半的差异。

  而目前,西方国家存在着超乎寻常的不满和分裂情绪,人们表达了对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巨大疏离感和不满。经济衰退可以归因于科学进步的减少。创新的减少导致了投资总量的降低,进而放慢了工资增长的速度,部分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低于上一代人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自主创新在西方世界的严重衰落,导致了部分西方国家居民的疏离感和愤怒感,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光明,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工作机会可能减少的忧虑。工作机会的减少还导致人们对于生活缺乏满足感,增加了社会走向崩溃的可能性。

  对于人工智能可能给就业带来的冲击,为了保护工人群体不因机器人而失去工作,作者指出:若创新带来的资本节约超过因自动化造成的劳动力节约,则社会将成为赢家;政府可以补贴工资降低的工人,从而不降低工人的购买力。

  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可以促进经济绩效,而传统主义的价值观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反垄断政策的重新引入可以促进社会活力的增加,使得有新想法的人可以更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大部分创新者都是从草根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工作的普通人,却愿意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做事情和如何做更好的事情。作者还强调了教育、自由理念、信任、企业家精神、主动意识等因素对于创新力的贡献。

  一个国家的高自主创新水平并不是取决于少数企业家,而是来自于人民的活力,即大众对于创新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由千万普通人共同推动,他们有自由的权利去构思、开发和推广新产品与新工艺。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物质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的美好生活。

  《活力》读后感(三):《活力》:大众创新

  如果光看书名的话,让读者有感觉有点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是呢,但你看完了本书的序,以及前言,导论,你会发现本身的价值非同一般,那种分量、含金量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本书是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和其他三位合作的力作,不仅非常得耐读,而且深入浅出,丝毫不晦涩,实为大家风范。

  尽管全球经济高度发达,物质匮乏得年代已经远去。但现代社会仍然遭遇经济波动,人们的社会经济安全感、满意度并没有太多的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而那些理论界的先知们更是早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思考和解决,并且尝试在经济理论上首先解决这类问题。

  而本书《活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尝试塑造全新的经济指导理论。

  我对本书表达的核心观点99%以上的赞同。本书主要探讨的是有别于标准经济利润的新经济模型。现在社会生产力超级发达,经济创新已经不仅仅是尖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主流。简单来说现在社会的重要的创新,并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家科学家,而是更多了来自于普通庶民。经济的创新不一定涉及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突破,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很可能是由消费者喜好驱动的。

  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发达,人们温饱冷热已经彻底解决了,一些新的经济需求诞生了,那就是个人的欲望和满足感,而传统的“新古典”标准经济理论对这些视而不见。而本书《活力》真正正视这些经济需求点,从基于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理论问题的经济模型转变到以人为本,在不断的变化的经济需求上建立新的经济理论,提出“活力”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从理论变革的角度上来说,本书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书一些基本观点和中国当下的一些经济政策相吻合,最典型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本书作者费尔普斯也获得了2014年度中 国 政 府“友谊奖”得主。

  目前西方国家几乎存在着超乎寻常的不满和分裂情绪,表达了对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巨大疏离和不满。本书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诠释这些变化后背后的一个原因。

  本书极其严谨,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且是列出了很多的、历史上的经济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都非常有说服力,而且也很严谨。

  我觉得本书的很多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好多观点都是基于事实,并不是依赖于单纯的思辨和玄学,这也是这本书能成为好书的一个关键的原因。本书中利用统计学证据支持了这么几个观点,大众创新,经济增长和工作满意度与社会所信奉的价值观有关,现代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独立主动性,成就感和接受竞争,在自主创新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着较强的影响。

  读完本书,个人感慨良多。本书有很多细节体现了大师风范,在正文之前有足足有30多页的前言和导论,让读者充分来了解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并做出了提炼和概要。一般的读物甚至一个目录都没有,更不要说前言和导论了。这种著书立书的做法和态度非常值得这个敬佩和尊敬。非常的细致,非常的有耐心,不仅体现了的一个敬畏、虔诚、负责的著书态度,而且对读者也是莫大的尊重,表现了一个大家风范。

  此外书中每一章都有一个结论小结,帮助自己作者和读者进行消化,这也是非常棒的,一般现在的好书都会具有这样的特点。

  近代西方科技、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不是没有原因的。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将,西方每一次大的进步和变革(包括经济、社会、科技等),都是以理论为先导,为先声,而后又在不断的实践提炼、更新、升华理论,本书《活力》就是一个例子。正因为有了先进的理论指导,他们始终能够成为地球上的排头兵。当我们国 内还曾经在美国六五十年代的经济理论研究中,西方的一些先哲已经探索未来二十年之后的经济模型和理论了。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也需要建设先进的理论体系。正视差距,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领先。

  本书好多的结论和观点都是基于事实和依据,这样得出来的理论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所应该持有的一个态度。

  本书翻译质量尚可,没有明显词不达意的地方。

  本书达到了教科书级别,非常精彩,虽然涉及众多经济学观点和论述,但丝毫不枯燥。可以常读常新。

  《活力》读后感(四):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长期衰退、增长和繁荣的消失?

  《活力》引言

  埃德蒙·费尔普斯/文

  当前主要形成于20世纪的经济理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现在很多人已经感觉到,这一体系尚不能完整地解释现代世界很多重要发展背后的作用力和作用渠道。经济学界也开始意识到,要想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就有必要对这一体系的一些错误进行修正。

  一些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已经(有些甚至在很早之前)指出,人类的欲望和满足感在标准经济理论中被忽略或有意排除掉了,比如尼采的跨越障碍、柏格森的生命力和个人成长、凡勃伦的工艺的本能、森的能力的发展、与奈特不确定性相一致的弗里德曼的预测、罗布的“就事论事的行动”,以及我本人在创造的愉悦方面的研究。

  然而直到今天,用于处理公共事务或解决理论问题的经济学模型仍然对这些欲望和满足感视而不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标准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前提对这些欲望和满足感的漠视,而这两个前提都与工作方面的事务有关。

  前提之一是工作的唯一回报是工资,然而对此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在美国,工作对于有意义的人生来说显然处于核心地位,这一点在电影《原野奇侠》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在一生中有所成就” 的希望可以最好地诠释很多人心中的“美国梦”。在电影《一个明星的诞生》中,这种希望实现了;而在电影《码头风云》中,这种希望破灭了。

  在这样一个经济背景下,构思新的事物或方法,想象未被发现的可能,探索未知的领域,很可能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体验。当很多这样的体验在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工作中消失时,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工作的一部分意义也随之消失了。

  几个跨越了较长时间的态度调查证明了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当被益普索—雷德问到是否享受他们的工作以至“很难把工作放在一边”时,51%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55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当被罗珀问到“工作最重要……还是休闲最重要”时,86%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75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工作”。当被盖洛普问到对他们的工作或所从事的事业感到“满意还是不满意”时,86%的受访者在最早于1966年进行的调查中回答“满意”。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美国人在过去和现在是怎样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的调查显示了工作满意度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000年前后出现了急剧的下降。(综合社会调查发现,生活满意度自1990年就呈下降趋势,尽管家庭收入在上升。)这一点必须得到解释。可以想象的是,这种下降至少部分原因在于年度创新总量大幅缩减。但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这就为我们指出了标准理论的另一个存有疑问的遗漏。

  标准理论的另一个前提是创新的唯一来源是科学家。从这一观点出发,经济进步就是有远见且幸运地将科学发现应用于商业,这被归功于博识多闻的企业家。这也就意味着于19世纪早期迅速兴起,至末期传播到几乎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始于 20世纪70年代并在西方世界蔓延至今的经济增长的减速,都只是科学进步速度快慢的结果。

  的确,经济中某些行业的企业可能设有研发部门去搜寻和筛选具有设计和营销潜力的商业应用,从而帮助企业决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和工艺。但是这些部门不再是经济持续进步的来源,正如投资也不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来源一样。

  也的确,硅谷曾经创造出了一批依赖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步的成功的创业企业。但是除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小段时间外,这些企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都是微乎其微的,尽管它们拥有强大的宣传机器。随着《大繁荣》一书在8年前出版,一种关于创新的竞争性假说诞生了。在一些国家,拥有不同企业背景、对各自企业有深入了解的普通民众开始有能力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去构思更好的方法和新的事物。进一步地,如果这样的国家拥有必要的现代价值观,这些人就会有将那些方法和事物实践出来的愿望,从而只要市场力量允许, 就能产生自主创新。这就是创新活力——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和能力。而从事这种创新性活动是现代生活的核心。对工作的高满意度、对新的可能性的兴奋,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进步,都是由此产生的结果。

  本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检验这一现代主义的理论,它是与由外生科学发现驱动的标准理论相对的,继而考虑检验的结果对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些问题具有怎样的启示。

  《大繁荣》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19世纪生产率在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快速和持续的增长,以及随之为这些国家带来的“兴盛”——有意义的工作、自我表现和个人成长。它还解释了过去半个世纪国家繁荣和人民兴盛在这些国家接二连三的消亡。这些解释暗含了现代价值观的兴起和衰落。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旧有的观点是否在某些方面仍有其优势?经济学不会为我们指出我们需要选择的道路,而且假如我们误解了创新的根源,它还可能把我们带上歧途。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对价值观进行了直接的测量,并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它们的影响。通过这些检验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期衰退、增长和繁荣的消失。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西方社会普遍感受到的空虚感问题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活力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