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4-03 03:08: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经典读后感有感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是一本由吴钩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四色锁线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6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一):评价字数不够,写这里了,就是略水。

  刚刚看完市政部分,说实话蛮失望的,知道作者一本宋朝相关的书获奖了,就买了这本新书,没想到踩雷了:从内容上完全看不到关于“变革”的思考,很多只是素材的简单罗列,没有起始、发展结束的相关串联讲解,感觉只是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的科普介绍水平。语言十分口水化,啰嗦但没什么层次逻辑,以消防那节为例,写了半页望火楼置于哪个坊,却连个图都懒得给,一个望火楼能负责多少范围失火的响应时间这种信息更是没有;体育文娱方面列出了很多名人名单,但这些人有什么著名事件达到某些影响也没有说,哪怕举个代表人物说一下产生哪些明星效应呢?duang duang给出俩名单实在不知意义在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只有《水浒传》。置于消防那节,先说了不同地区失火以钟声频次几声一停表示失火区域,然后写某租界失火是“当,当”,某租界失火是“当当,当当”,某租界失火是“当当当,当当当”,这放在小学生写作文上老师都会觉得啰嗦的程度,写评论豆瓣都嫌我字数多让我写长评。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二):漫游宋朝

  全书内容丰富,作者从市政、人文、经济、政治和司法五个方面重现了“宋潮”风貌,并帮助读者初步感知,中国早在宋朝时就表现出了近代化的特征。

  拿到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是装帧精美,图文结合,比较全面、详尽地向历史小白介绍了宋朝文化。书中每个章节是独立的,可以按照兴趣选择阅读顺序,也便于日后快捷的查阅相关资料;但是,书中文言文过多,给大多数读者带来很大的阅读难度,虽然作者在附录中表达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希望今天的读者都能无障碍地阅读文言文,但显然,作者高估了读者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下面我主要描写宋朝文明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点:

  瓦舍勾栏 从民之欲

  瓦舍是宋时遍布天下的市民娱乐中心。瓦舍之内设有酒肆、茶坊、食店、摊铺、勾栏、看棚,勾栏是商业性演出的舞台,每天都会表演杂剧、滑稽戏、歌舞、皮影戏、蹴鞠、相扑等节目。由此可见,宋人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最让我惊讶的是瓦舍勾栏还是宋朝政府的一项市政工程,这是何等开明的统治才会如此支持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宋仁宗说“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仁宗皇帝认为官家不可纵情享乐,却应该为民间创造享乐的机会。这是何等高尚、为民的情怀啊。

  然而,明王朝建立后,开始严厉限制市民娱乐,导致娱乐业迅速衰落,等到中晚明才恢复繁华,但瓦舍勾栏的建制则再未复活。

  良贱制度的瓦解 自由包容的宋代

  唐诗的浪漫以及太多有关于“大唐盛世”影视剧的出现,唐朝在后人眼里就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自由的形象。然后,这本书中帮助大家认识了一个更真实的唐宋。原来,唐朝政府将全国人口分成两大类别:良民和贱民。良民在法律上的身份是自由民,需要履行国民的义务(比如纳税、服役),同时也拥有国民的权利(比如财产权、人身权、参加科举的政治权利)。贱民,在法律上的身份是不具国民资格的低等人口,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丧失了人身自由,必须依附于主家(这个主家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政府部门)。良贱之间,界限分明,壁垒森严,不可逾越。如此看来,唐朝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开放包容。

  这套良贱制度到了宋代才消亡。宋朝的奴婢和唐朝的奴婢有着本质不同,唐朝的奴婢没有人身权,与主家是人身依附关系;宋朝的奴婢是自由民,与主家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过“所有进步的运动,到此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由此可见,这也是宋朝较于唐明显进步的一点。

  无论是良贱制度的瓦解,还是两宋优伶谏语占优语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朝代,诸多史料都陈述了一个事实:宋代是一个自由、包容、开放的朝代。

  阅读本书不仅帮助我们感受宋朝的文化文明,也让我们更近一步了解了一些耳熟的宋人,例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等等。阅读是一件奇遇,获得本书的知识是一种收获,由本书引起的关于历史的兴趣却创造了一份尚且还未知的意义。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三):万万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宋朝

  倘若有选择穿越到哪个朝代的机会,那你读完这本《宋潮》,可能会有点心动,按照作者史料分析的情况看,我们现代人去宋朝,会比较好适应。

  如果你对宋朝的印象主要来自“积贫积弱”,那这本书同样会让你有所改观,《清明上河图》绘制的盛景的背后是有超强的国家实力。

  传统的就是一片黑暗?过去的总是落后?吴钩在这本《宋潮》里给我们讲述了宋朝的美好。

  “潮”即潮流,既代表了宋代流行什么,又有引领时尚、走在前沿之意。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而造极于赵宋之世。”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引入了海外学者“宋代近世论”的提法,分了市政篇、人文篇、经济篇、政治篇、司法篇等五个篇目,展现了当时宋朝最有活力的制度,仔细考察了诸多极具近代化特征表现。

  娱乐生活方面,蹴鞠运动的黄金时代是宋朝,瓦舍勾栏(类似于今人的艺术表演、酒吧等消费场所)是宋代特有的城市文化建制;政府公共职能方面,宋代有完备的城市公共租赁房制度以及诸多贫民福利,几乎可以说管到生老病死,这也是两宋三百余年,从未爆发全局性民变的重要原因;公民平等方面,奴婢贱口制度逐渐消亡,女性同样有财产权;人文教育方面,宋代不只有先进的学分制,还有私人小报传递新闻;经济方面,宋代是重商主义的最早实践,政府对经济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诞生于北宋时期的四川;政治方面,宋代有环形文官系统,繁杂而灵活的官制等等。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太庙碑上刻下了要求子孙后代都要遵守的誓言:一是北宋皇帝不得对柴氏子孙用刑,二是后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三是如果有人违背了前两条,必然收到老天爷的惩罚。就这三条誓言,使得整个宋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宽容时代。这在本书里也充分体现。比如讽政环境,宋朝优伶直接可在滑稽戏里讽刺当朝宰相;比如在“国家立法期与新法试点期,宋朝的平民都有机会向政府提出法律修订建议书。”元丰党人与元祐党人相争,更多是在执政理念领域的分歧,还未像后世一样逐渐演变为私人恩怨;历代君主也都比较注意“从民欲”,尊重庶民娱乐享受的需求,朝廷崇尚“异论相搅”,鼓励台谏直言无讳。

  最让人唏嘘的是,宋代许多先进制度,在后代不仅没有流传下来,而是逐渐消失。经济从开放的海外贸易到闭关锁国,从重商到抑商;对民众的娱乐方式愈加限制,勾舍瓦栏消失;别说在戏剧中讽刺当朝宰相,“文字狱”就足以让知识分子们闭嘴。某种方面看,是开放走向封闭的一环,这也是作者试图说明的“中国的历史并非单纯的线性发展,而是既有文明的积累与演进,又有传统的断裂与接续。”

  作者对宋朝是“厚爱”很多分的,这本书用较为平实的语言和大量的真实史料,佐证了“宋代近世论”的观点。但另一方面,也颇带主观感情。比如宋代最令人诟病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作者则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完善发展,承担越来越多职能的结果,有其积极性,却忽略了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率的问题。同时,作者虽然在后序中提出了自己为什么要大量引用文言文,但分布几页的表格引用了诸多例子只为了证明同一件事,让人有注水之感,文言文还是有点太考验读者,有时候通俗平白的语言,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四):“近代化”的宋朝

  常规的历史教科书讲到近代化的时候,会提到明末清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通过与西方的路径接轨来呈现帝制时代中国的近代化。跳出教科书以外,各种近代化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宋朝也是被提及的时段之一。比如京都学派认为唐宋变革以后进入近世,已经开始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形成了资本主义。

  商业发达是宋朝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与儒家法家为建国根基的大多数的朝代不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帝制时代的皇权国家,“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甚至到明清的时候,连海外贸易都禁止,实行闭关锁国。在宋朝的时候,商业却是繁华的高峰。正如我们在《清明上河图》上所见到的繁华都市景象。在《宋潮》一书中,吴钩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更为繁华的宋世代。国家机构在为商业创造极佳环境,他们创建了瓦舍勾栏,提供也市民活动和消费。在市场拥有较为明确的区域划分和活动之外,制度上也是提供了精准的保障。冗官的宋代在重商主义的下的官职配置也是跟上商业繁荣的步伐,配备各种经济部门和监当官。宋代的经济类官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司、院、所、库、仓、局、场、监、务。这些官职看起来繁杂冗余,其实涵盖了公共物资负责部门,民用消费品部门,金融部门,商税部门。也正是因为这些分门别类的部门的支持下,能够维持整个宋潮的经济的繁荣,不至于整体公共服务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宋潮能够带动商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当属于货币流通的升级。交子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交易的成本,让商业跨域贸易更为简单。印发纸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是当下的中国或者美国,都有在印钞上面的难题,因为一不小心就陷入通货膨胀的陷阱。以我们今日的眼光回看,当初宋朝的官员们,执念于发行钞票需要有兑换的本钱,这一点,就已经算是我们所谓的“近代化”了。

  宋朝“近代化”的过程面对着内忧外患,内部的政治改革并不太顺利,外部连年对抗周边敌国。即便如此,宋朝依然保持着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性化“。在我们印象中,帝国时代的征兵更多如同《石壕吏》一般的描写,却没有想到,作者吴钩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自愿参与的募兵。在兵源本身短缺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强制征兵的方式来快速补足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宋朝的政府能够保持一定的克制,在朱元璋等同行的衬托下,近似于圣人的作为。

  宋朝除了保持自己的兵力抗外敌,内部的市井防备也有着专业的救火员,专门用于民用住宅区和商区的救火。帝国时代主要以民间力量,或者士绅力量组织来救灾的情况下,宋朝有着自己的专业的救火队伍,这算是一种奇葩的存在。

  更让人惊喜的是宋代的法制让人觉得世界走得太慢,以至于当先进的理念到来时,他们还无法理解。宋朝的立法已经出现了较为专业化的立法机构,与很多朝代沿用前朝法典修修补补不同,宋朝一部法典改来改去,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修订和适应时代的需要。无论对财产合理的保护,还是缓刑制度的建立,都体现出宋朝的法制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至于法律人才,算不算专业,那就各说各话,一花各表。

  当然,即便我们没有真正了解过宋朝的任何东西,我们也能够预想到,没有哪个朝代是完美无缺的。吴钩似乎在通过对宋朝正面的描写来提醒我们,宋朝的近代化其实已经发生。恰如历史不过是各说各话,用一半的优美唱赞歌,并不能掩盖瑕疵的存在。帝制时代的林林种种,变法与战争下的生灵涂炭,这些也一并发生在宋朝。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读到另一本《宋潮》,那股潮水充满的是血腥与酸臭。但愿,我们都不被一种声音所覆盖,那不属于一个正常的社会。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五):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读后感(六):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