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诗经的一些思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关于诗经的一些思考

2021-07-29 16:59:31 作者:啊空Utsuki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诗经的一些思考

  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作品,囊括了顶层统治者至底层人民的事迹,反应西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有在怀念或表达对贤能之人的崇敬。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可见诗经在儒家中,对诗学是十分推崇的并受到儒学家的认可和推广。另一方面,在诗经中也蕴含着早期的民本思想的萌芽和发展,对于人民生产生活的描写以及对统治者的进谏中。

  同时对农业生产的场面十分丰富,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在当时社会具有重要地位,有着许多用生产起兴的。在风雅颂三章中皆有田间活动的场面,如《周颂·良耜》。颂是在庙堂之上的,用于祭祀或者是朝廷中的运用,在颂当中出现了至少三首关于农耕秋收的词,足以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诗经的内涵在同时代的世界上的记载当中是比较少见的,其他文明当前突出的以史诗为主,除了古印度同时代有《吠陀》诗集。但总体而言也依然是通过史诗的形式来记载英雄事迹和民族起源轨迹,抑或是因此大多数是描写的是战争、冒险中发现与个人相关的内容,在题材内容上固然有相类似的地方。然而在夏商周时期我们却没有看到长篇叙事诗出现或者是流传下来,。我认为在诗经中也有着史诗存在,在颂和雅当中存在歌颂贤能君王以及贤能之人以及周人的产生。但是为什么当时在中原地区没有产生长篇的史诗?可能是相对稳定的农业文明、史官传统、成熟的历史散文。或者是我们的史诗在经过曾经的口头传颂直接转化到书写记载当中。

  因为希腊主要文学形式是史诗以及通过史诗进行创作的戏剧,其中关于底层人民的生产生活描写和记载是相对较少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面对于戏剧人物的选择曾提到过:“每一类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妇人中有,奴隶中也有,虽然前者可能较为低劣,后者则更是十足的下贱。”(《诗学》第15章)基本上从题材而言,与《诗经》同时期的大都是从历史或史诗神话中取材形成的悲剧。而当然,这也和古希腊戏剧的成熟有关。这并不是说孰优孰劣,仅民本思想的范围而言,我认为在《诗经》中囊括的范围是较大的。

  二、析诗经读民本

  在三章当中,风的生命力是最强的,这是因为它来自于地方人民群众。而不像是颂和雅被置于高堂,颂和雅一是不易更改,二是容易随朝廷动乱而丢失。然而风一章,放到我们今天能够很容易品读,甚至有些能够感同身受。其中的题材,有爱情、赞美和讽刺。风当中没有颂的声乐来祝贺,大抵是田间之舞接近民谣的形式。

  1.从豳风·七月

  在《豳风·七月》当中,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如果说周公是在管仲之变期间所作,那就不应该是在豳的区域,甚至此诗不会出现在风当中。豳,史记周本纪中“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豳风,也就是周人的先祖所在地,即今天的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同时有疑问的地方在一个,周公用这首诗劝诫成王要体恤百姓,我在《尚书》中只能找到周公用先帝好稼穑等事例来劝诫成王,并没有看到七月的出现,只能说有可能。因此我暂时还不能得出他的确切年代。按《毛诗序》中所说:“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和汉书·地理志当中:“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如果是如此,那么应该是在的周的部落时期并且被商所统治的过程形成的,因而才会显得悲苦。最后在书面上被记载下来。

  亦有说法,说此篇是描写奴隶的生活。若此篇是描写奴隶的,那么对于上层而言,可以说关注着下层人民的生活。从文字中看,有许多的农业生产的细节描写,这理应是当地中下层的人们进行创作和收集的。同时,按照奴隶在文化中的话语权,其所产生的文化不会流传下来。因此可以说《豳风·七月》这一篇是劳动人民当中流传组合到一起的,更多是描写不同类型的农业工作者,在一年中的辛酸经历。

  另外,在傅斯年的诗经讲义当中提到七月和周颂的《周颂·采艾》《周颂·丝衣》《周颂·良耜》有相似的地方,除了都是乐和田间农作的内容。他们的内容都是从播种到秋收祭奠,但是七月是更加全面的包含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模式。按照我的解读,如果说七月是周公在朝廷中所提到过的,七月也有可能与这三首颂有所联系。作为一首与农业十分密切的诗,这是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的。

  在文字上,主要采取的是白描手法,直接描写由时间逐渐铺展开农业生产的全景。在前部分,无吃无穿,女子受劫,但是在年末却能够颇有点喜庆的祝贺,酿酒烹食,喝酒共庆。颇有种先苦后甜的意味,但是也是一种遗憾和无奈。我认为这是作诗者认识得非常深的地方,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也要带着韧劲活下去的一种意味。

  2.诗经中的女性:

  虽然封建时代的时候大家们的解读都还会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我认为民本当中应该是包含女性在其中的。令我比较惊讶的是,封建时代给我们的印象中有对女性进行种种的束缚,但是在诗经的风当中却能看到许多以女性为作者,或者可能是以女性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并不少。比如在《鄘风·柏舟》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年轻女子自身想要去突破家庭的束缚,誓死都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也还有氓当中的女子,最后醒悟过来。而在邶风当中的同名诗当中也据说是妇女的悲怨诗,“”。虽然在西周男性的主导地位已经基本巩固了,只能夫妻和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当中窥见一些女性自主独立的影子了。但是这种自主独立似乎仍未脱离家庭,只不过是换了个家庭而已。如《齐风·南山》中也出现了“娶妻之如何?必告父母。” 以及种种,实际上仍旧不会脱离各个集体,这也和中国的集体的传统有关。

  总之,《诗经》是具有独特文学和历史价值的一本书,它显示着古人质朴的智慧和其美好的向往。而且我认为在阅读的时候不应该脱离当时的历史文献,因为笔者先秦历史了解不多,如长篇叙事诗的存在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