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末聊聊数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周末聊聊数学

2021-08-08 21:00:14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周末聊聊数学

  我先问一个问题:系安全带究竟有没有用?

  我想,你的答案多半是认为有用,安全带可以极大地维护司机和乘客的生命。你会告诉我说,这是个常识来的。那我想问你第二个问题:

  系安全带的比例高么?

  这下你会怎么回答我吃不准。也许你会根据生活经验说,自己周围看到的人都系,或者说自己周围的人很多都不系。但你可能也会认为,比例应该相当高,因为摄像头经常抓拍,大家都怕被扣分,这是交通法律来的。假设你认为比例很高,超过90%的人都系安全带,那我现在问你第三个问题:

  既然大部分人都系安全带,那么每年因为车祸而死的人里,想必大多数人都系安全带。问题就来了:因车祸死亡的人,大部分都系了安全带,但是最终还是死了,是不是说明安全带没什么用?

  我有一种预感,觉得你会说我是狡辩,因为我这一步步推导下来,结果和你的直觉完全相反。不错,我就是在挖坑,我自己也知道这个结论是错的。假设100%的人都系安全带,那么因为车祸而死的人里,就会是100%都系了安全带。但是,这并不能推断出安全带没有用。你很清楚地知道,不是这种算法。

  正确的算法是把人群分开,比如说各选100人,分成两个组。统计系安全带的这一组人里,有几个人因为车祸而死,比如说2个,那就是2%;统计不系安全带的一组人,假设死亡10个,那就是10%。比较这两个数据,我们很自然就能得出系安全带比不系安全5倍。用这样的方法比较才有意义,才能看出安全带的真实效果。

  但是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就会误导人。比如说1000个人开车上路,系安全带的比例是95%,也就是说有950个人。前面说了,死亡率是2%,那就是19个人。不系安全带的人比例是5%,也就是说有50个人,根据前面10%的死亡率,那就是5个人。19个人对5个人,看起来由于系安全带反而死人更多,接近不系安全带死亡人数的四倍。

  现在,或许你已经有所觉察,这大概是个人群构成问题。你把人群分为两组,相互做对照,分别计算比例,那么谁高谁低就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如果你把人群合并为一个大组,系安全带的人因为比例非常高,其中出车祸而死的人绝对数量也就很高,这样直接比较就会很“吃亏”。单凭死亡人数对比,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我想,看到这里你已经完全弄明白了这件事情。如果你头脑灵活,性子又急,估计很早就想打断我的话,直接跑去留言区写答案,觉得那么简单的事情你和菜头怎么就弄不明白,还理科生呢,我呸!且不忙着留言,麻烦回答我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问题:

  既然道理那么简单,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看到新闻说某地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里,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接种过疫苗的人,于是就立即质疑疫苗的有效性呢?如果这里要质疑疫苗的有效性,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同样质疑安全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和刚才我们讨论的安全带问题,有什么区别么?作为小学应用题的一种,题设中把安全带改为疫苗,解题方法和结论就会完全不一样么?豆腐一块是豆腐,一块豆腐就不是豆腐了?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网上有许多文章,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篇余向东写的《疫苗的有效率该怎么计算》,以及万精油写的《辛普森悖论之疫苗效率篇》。然后想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一个公式都没有,一个概念都没提,而且是从安全带讲起,满屏都是中文,貌似聊天,究竟算不算是聊数学?

  这,就是儒雅随和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周末聊聊数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