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手影的魔法》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手影的魔法》的读后感大全

2021-08-14 00:48: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手影的魔法》的读后感大全

  《手影的魔法》是一本由[法] 黑手指著作,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一):手指与光影的碰撞|手影的魔法

  小时候家里停电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点着蜡烛就在房顶上玩手影游戏,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特别好玩儿,不过那会只会孔雀、小鹿、鸽子,其他的就不怎么会了。

  首先手影的道具不需要很复杂,很好准备。只需要一双手、一个灯光即可。晚上把家里的灯光关掉,打开手电筒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二):欢迎来到这个手影的魔法世界

  《手影的魔法》这本书出版了。我当然很高兴。最开始我没有打算写点什么,毕竟一本给小孩子的书,哪里需要大人们的啰嗦。想来想去,不如借这个机会回顾一下翻译这本书时的心路历程吧。

  2019年秋末初冬的时候,我接到了这本书。作为我人生中第一本翻译给小孩子的书,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网上店铺介绍这本书的时候,提到译者是自由职业者。Freeter是我很羡慕、也很向往的职业,我偶尔也会这样对外声称,但其实不是的。我白天有自己的工作,也常常要加班。为了错开北京4号线的晚高峰,我总是会在办公室待到很晚。就是在那一个又一个晚上,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合上书页,关上灯和门,站在西单的天桥上,万家灯火,车水马龙。这个场景出现在很多小说和影视里,闭上眼就可以想象出这个画面。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忍不住问,小时候晚上睡不着,借着月光在房间里用双手比划蝴蝶、兔子、猫咪的那个自己,会憧憬以后的模样吗?在哪个城市?从事什么工作?快不快乐、开不开心呢?或许,她也曾天真地以为自己会和妈妈一样,过着早八晚五、拥有寒暑假的生活吧。

  完成初稿后没几天是我的生日。我趁那个星期休了工作后的第一个年假。短短5天,再加上两个周末,也不过勉强拼凑出9天而已,连半个寒假都不及。我先在广州吃了很多美食,然后我把厚厚的外套放进了行李箱飞到了柬埔寨。落地后还没有出机场,暹粒的阳光蓝天和白云让我一瞬间回到学生时代的夏天。我走在城中心,打卡着咖啡馆和餐厅。外圈、小圈、大圈,经典的3日游路线。我在洞里萨湖和巴肯山看了两次完美日落。我早早起来去吴哥窟等日出,尽管出现了光影变化,但还不是特别壮丽的景象。带着“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的心情,结束了我的短暂旅行。

  没有人会预料到2020年初发生的事情。也因为此,我度过了工作后在家里待的最长时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房间。我利用春节假期完成了最后一次校对。我想象着,如果我是一个小孩,当我读到我翻译的文字时,我能不能看明白?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把最终的译稿发给了编辑。和每次一样,我都会拜托编辑,后面就交给你了。一本书的出版,译者和编辑都是必不可少的。今年我在国外,没有办法看到样书,但是通过网上的一些试读页,我发现编辑做了很多改动,我是有点不好意思。对于每一次翻译,特别是工作后用休息时间做的翻译,我都无比珍惜,也很认真对待。仿佛这就是我和校园时光的一点点联结,而这种错觉也会让我感到少那么一点点遗憾。

  常常,我会想起从前读书时的晚上,在操场绕圈的画面,走在回家马路上的记忆,站在小区花园和好朋友说话的场景,路灯很亮,影子被拉的好长。工作以后,加班结束走出大门,看到的是灵境胡同的斑驳树影;冬天戏剧散场后,发现王府井的酒店也换上了圣诞装扮;和朋友约好去东边吃饭,深夜坐在出租车里,两旁建筑的影子缓缓后退。黑夜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小时候拼命想要长大,现在捧起童书却爱不释手。翻译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世界的某个角落,会有一个小孩子,根据书上的介绍,在黑暗中练习手影,那就足够了。手影陪他/她度过了孤单的、害怕的或者美好的夜晚。其实大人们也不妨试一试,某个夜深人静的片刻,暂时逃离生活的一地鸡毛,来到这个手影的魔法世界。希望你们都可以喜欢这本书。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三):相信童话,因为手间有魔法

  童年的手影表演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觉得新奇而有趣:一块白色的幕布,固定的几个北京,一双或两双灵巧的手便可以勾勒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曾经和即兴作画的沙画一样是我非常想学习的游戏。沙画的学习应该需要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吧,那么先跟随着《手影的魔法》学习手影吧。

  《首映的魔法》开篇介绍手影的来源,练习手影所需要的条件(一面墙,一束光),如何练习手指的灵巧程度,接下来把手影造型大致分为动物手影和人物手影,第三部分则设计了十六个常见的场景--当然,可以在这些场景的基础上设计你喜欢的,便捷的场景;最后一部分则绘制了一些手影道具。可以说《首映的魔法》全方位地介绍了如何来进行手影这一互动小游戏,是非常实用的使用指南。

  讲解可以说是非常详细了

  在接触《手影的魔法》之前,虽然对手影也感兴趣,但是依然有个固有印象:普通人能够摆出的手影非常少,灵活的变换是专业演员才能做到的。而当翻开这本书,不得不为“黑手指”组合充满童趣和诗意的创造力所折服:经过练习的手指既可以憨态可掬,也可以变换不同职业的人,甚至扮作外星生物。如果说想象力是孩子的翅膀,那么手影就是双翼上瑰丽的长羽。

  在翻阅绘本时也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拥有各式各样的、逼真的玩具,相比我小时候所拥有的,现在的玩具可谓是栩栩如生(曾经就差点被小侄子的大号霸王龙吓一跳)这是制作水平上的进步。但是是否越具体的事物越让孩子失去了想象这些事物的兴趣?或者换个角度,家长购买精美的玩具后放手让小孩自己玩,是否会降低和小孩一起的互动性?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有一些玩具或者课堂上(主要是数学)的教具都是爸爸做的,比如立方体的展开图是用略硬的试卷封皮,翻过来就是雪白的底封,用铅笔描好然后仔细剪下来;同样的还有用橡皮切开的立方体,看电视剧看到一半做半个晚上的九连环--那会家里还没有电脑,爸爸记九连环的样子还是二十多年前自己童年里的模糊样子,把铁丝折来折去敲敲打打了大半夜,成了我之后好几年都没玩腻的玩具--虽然在集市上最便宜的两块钱一个。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如果从小就让孩子觉得:想要什么玩具都需要花钱去购买,越喜欢的,越精细的所需要的花费越多,什么重要会从模糊到清晰形成一个概念。但如果从小变力所能及地把游戏,玩具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边角料制作出,或者进一步和孩子一起享受制造,游戏的乐趣,对于儿童性格的形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应该不言而喻。

  回到手影。这是一种既抽象又充满想象力的表演艺术,也是充满幻想的童话。生活中有魔法吗?当然有,就在你的手指间。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四):《手影的魔法》:体验不同的亲子关系

  家有神兽,是不是每次出远门都要带上一大包玩具?

  晚上哄娃睡觉,看着黑漆漆的前面,孩子是不是总觉得有点害怕?

  如果有以上情况,建议和孩子玩下手影游戏,既可以让孩子找到生活的乐趣,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为什么手影游戏有这么大的好处呢,原因有几个:

  1、简单多变

  家里的孩子玩过乐高之类的拼搭文具吧,通过几个积木可以搭出不同的形状,手影和其有共同之处,但是它不需要额外的场景及复杂的道具,只需要一束光,一双手,就能表演出各种动物形状和人物形状,道具也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比如纸板之类的。

  所以无形中启发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上手快

  正是因为其入门简单,所以上手也很快,最简单的就是双手比划,通过一束光就可以做出鸽子飞翔的动作。在表演上,孩子比大人有优势,它们的手指灵活性更好一些,所以学着玩手影,很大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自信。

  3、老少皆宜

  由于其简单上手快,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我父母玩过,我奶奶也玩过,手影成了老少皆宜的游戏,在玩的时候很多人会不自主的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总喜欢多说点什么,有了共同话题自然和孩子的交流就多了。

  说了手影游戏的好处,大家不要以为手影游戏只是一个游戏,其实手影早在很久之前就成为一个表演的项目了,著名的手影表演家“黑手指”组合也因手影表演响誉全球。

  现在它们将自己的经验融合在《手影的魔法》中,书中有75个手影造型,每个手影造型都会标注难度系数,是否需要同步协助及需要的道具,你可以和孩子共同表演出各种动物形状、人物形状,对于比较困难的手影造型,作者还配有相应的视频教程,方便我们学习。

  书中的内容包括手影的发展史、热身训练、手影造型指导、手影所需要的的道具和布景等内容,手影造型也由易到难,越来越丰富。

  看了《手影的魔法》才知道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知识,在热身训练阶段,刚开始觉得手指太僵硬了,比如这个动作都做的很困难,后来根据书中的指示:每根手指热身训练最好重复5次以上,先做一只手,再换另一只手。连续做几天就会了。

  另外不要看上面的动作简单,其实想要呈现好的表演效果,是需要不断的观察影子改进手指的姿势,比如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书中最好玩的就是和同伴配合,过程总是很欢乐,在玩表演狼蛛的时候,孩子拿着线,几次都穿帮了,后来不断的调整角度才得以成功,孩子也说:看来没什么事情是容易的。

  顺便也得到了一个讲述道理的机会: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会成功的,比如现在玩的手影,以前谁会想到玩这个可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呢。

  在练习过程中,我不再是父母,他也不再是孩子,我们彼此好像是对方的朋友一样,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我之前梦寐以求的,没想到通过手影游戏实现了。

  一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它带来的知识,而是能让人感受不同的体验,《手影的魔法》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五):一双手,一束光,连接几代人的记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即使相隔再远,也能通过鸿雁传书,可是现在,即使各种社交软件能快速响应到对方的信息,我们却难以说出我想你。亲子关系也如此,看着在沙发上面用平板玩游戏的孩子,我们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取沟通,想着以前没有这些电子产品,我们是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的:玩泥巴、爬树摸鱼、跳绳、踩影子、手影等,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生活过得好像比现在的孩子更鲜活一些。

  ,

  晚上和孩子站在路灯下等爸爸归来,影子拉的老长了,孩子没有带平板,我也没有带手机,双方都不说话,整个氛围很尴尬,好久没有这样的独处了,孩子低着头看着地面,我看着影子想起了小时候父母教过的手影游戏,于是用两手 比划出一个鸽子展翅的形状,孩子的眼光慢慢的被吸引住,我说你也可以来试试,就这样漫长的等待变成了亲子游戏时间,我慢慢得和其诉说自己的童年时光,孩子也听的认真,直到晚上回到家,孩子依然很兴奋。

  前段时间带孩子回老家,父亲大概有2年没见到孩子,很想上前抱抱,可是毕竟孩子大了,又怕其不愿意,于是抬起的手又放下了,然后把买的一堆吃的塞进孩子怀里,生怕孩子饿着了,吃完饭后躺在沙发上,孩子看着电视,父母在旁和其聊天,也基本上热脸贴冷屁股,有一搭没一搭。我看出父母的局促,于是对着孩子说:之前我玩的手影游戏是姥姥姥爷教的,他们玩的比我更好。孩子的眼光从电视上转移过来:真的吗,姥爷你教教我其他的,妈妈就会玩几个。接下来,父母和孩子在房间玩闹,看着墙上一个个影子,总能听到一阵欢笑,第二天孩子跑过来说:你知道吗,姥爷小时候也从树上掉下来过,就是家门前的那棵树。我笑着说:你怎么知道的?孩子特别骄傲的说:当然是姥爷给我讲的,还讲了他们小时候很多有趣的事情......

  后来遇到《手影的魔法》这本书,没想到平时玩的手影也能成为一项表演,,翻看第一页,看见各种闪亮的点点,就让我想起晚上的星空,在这样星星漫天的夜晚,一双手表演出各种可爱的动物,不知不觉表演的人和看表演的人的距离拉近了。

  《手影的魔法》是由法国原版引进,里面的手影游戏设计皆是出自知名组合“黑手指”,书中的内容包含了手影的发展史、热身训练、手影造型指导、手影所需要的的道具和布景等内容,为了让学习的更加方便,每个手影造型都会标注难度系数,是否需要同步协助及需要的道具等,还配上了讲解的文字介绍和图片样式,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还配上视频教程,

  我和孩子在热身训练阶段就爆笑不止,自己的手指太僵硬,很多动作做得很滑稽,孩子反倒表现的很不错,手指特别灵活,于是一直在旁说:妈妈,你这太难看了。

  看着里面一个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孩子表演的越来越起劲,时不时的让我拍下视频,说要给姥爷看看谁厉害一些。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也讲述光线的原理,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学习了光线的传播和近大远小的知识。更难得是,让其知道每个表演都是需要不断打磨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呈现最好的效果,比如,在表演书中44页的雄鹿,孩子就折腾了四十分钟,总觉得表演的不够形象,不断的观察影子改进手指的姿势。

  父母看到孩子表演的视频,也很欢喜,没想到一双手一束光还能表演出这么多形状,不断的夸赞孩子,双方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我也加入了谈话中。

  在悠悠夏日里,孩子经常和其小伙伴在门前的大树底下玩手影游戏,其他妈妈说:没想到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也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谁说不是呢,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总觉得掌握最新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可是却忘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科技只是冷冰冰工具,它们更需要有温度的陪伴。

  手影如同仙女手中的魔法棒,通过一双手一束光变化出各种形状,带来各种独特的视觉享受,同样,它也让几代人有了共同的话题,不管什么年龄层级都可以通过它为媒介进入各自的时代记忆中,然后让彼此的记忆相互连接在一起,让关系更加亲密一些,这也正是手影游戏的魅力所在。

  《手影的魔法》读后感(六):一束光 一面墙 一出戏

  “妈妈,妈妈,这个是小兔子,这个是小鸟……”孩子兴奋的叫着,自信满满的猜着。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睡前玩的游戏。关上灯,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射在白白的墙壁上,仅仅那一束光,开始了我们的亲子演出。我用我的双手做出不同的动作,墙壁就是我们的“舞台”,而通过这个光,照出来的影子,就是我们所表演的一手影。

  那什么是手影呢?它是杭州民间传统的儿童游戏。手影游戏十分简便,且历史悠久。《都城纪胜》记杭州瓦舍众伎“杂手艺”中就有“手影戏”一项。手影戏不要复杂设备,只要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

  通常我们容易混淆皮影戏和手影戏。手影戏是一项通过双手的投影变换出不同形象的艺术。只需一束光、一面白色的屏幕或者一堵白墙就可以满足表演的条件了。至于皮影戏,它起源于一种更早的舞台表演形式:一个或者多个人用拉杆来控制裁剪后的皮影造型,这些皮影造型的关节大多数是能动的,再加上一束光,把皮影的影子投射到屏幕上。和手影戏相比,也是有截然不同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怎么玩好手影,怎么展示我们的双手魔法呢?给大家推荐一本《手影的魔法》。这本书由知名组合“黑手指”设计或者改编的。这对法国双人组合享誉全球,有可能你在哪里看过他们的表演呢!他们的表演巧妙地融合了诗意与幽默,多次获得评论界的称赞,已经是世界级的手影表演者了。

  满的猜着。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睡前玩的游戏。关上灯,打开手电筒,

  让光照射在白白的墙壁上,仅仅那一束光,开始了我们的亲子演出。我用我的双手做出不同的动作,墙壁就是我们的“舞台”,而通过这个光,照出来的影子,就是我们所表演的一手影。 那什么是手影呢?它是杭州民间传统的儿童

  游戏。手影游戏十分简便,且历史悠久。《都城纪胜》记杭州瓦舍众伎“杂手艺”中就有“手影戏”一项。手影戏不要复杂设备,只要一烛或一灯,甚至一轮明月,就可以展开巧思,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  通常我们容易混淆皮影戏

  和手影戏。手影戏是一项通过双手的投影变换出不同形象的艺术。只需一束光、一面白色的屏幕或者一堵白墙就可以满足表演的条件了。至于皮影戏,它起源于一种更早的舞台表演形式:一个或者多个人用拉杆来控制裁剪后的皮影造型,这些皮影造型的关节大多数是能动的,再加上一束光,把皮影的影子投射到屏幕上。和手影戏相比,也是有截然不同的。  说了这

  么多,我们怎么玩好手影,怎么展示我们的双手魔法呢?给大家推荐一本《手影的魔法》。这本书由知名组合“黑手指”设计或者改编的。这对法国双人组合享誉全球,有可能你在哪里看过他们的表演呢!他们的表演巧妙地融合了诗意与幽默,多次获得评论界的称赞,已经是世界级的手影表演者了。 

  《手影的魔法》这本书图文并茂,由易到难,还搭配了二维码应用程序,观看视频。作者也是十分用心,考虑的也是非常周到。专门为手影戏小白打造,让你从一个手影初学者成为手影大师!

  接下来就是实地操作了。你只需要一束光,一面干净的墙,还有一个昏暗的房间,然后就开始你的手影表演。在此之前,你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避免穿袖子肥大的衣服,也不要佩戴手部饰品,不然它们可能会出现在你的手影里。

  2.坐在光源和屏幕之间,通过调整你的位置来改变手影的大小和清晰程度。

  3.多关注屏幕上的手影而不是你的双手,这样才能保证细节的准确。

  4.每次表演开始时,可以做一些手指热身,让手指更加快速灵活。

  手影戏的乐趣是老少皆宜。这本书就以动物、人物两大主题为亮点。动物是孩子最喜欢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

  还记得孩子第一个学的就是鸽子,难易度一颗星。她自己通过看文字和图片的介绍,左右手的运动方向提示,都可以表演的非常出色,也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还一起做了猴子,通过手影戏我们还改编了故事,增加了很多有趣的元素,亲子活动必备啊!

  至于人物类的,很多角色需要一些模版或者道具。用心的地方就是本书给提供了一些布景和道具。有了它们使得手影戏更丰富,更灵动,更逼真。

  从最简单的开始,让我们的双手动起来。充分锻炼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项动手动脑的益智游戏。

  因为有趣,因为简单,可以充分让孩子产生对手影戏的兴趣,锻炼手部灵活操作,也是很不错的一项亲子游戏。跟着《手影的魔法》领略双手与光影的魔力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