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探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错探者》是一本由岳勇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错探者》读后感(一):瞒瞒瞒难难难错错错莫莫莫(剧透慎入)
我试着以不剧透的方法来写这篇书评,结果发现我无能为力,所以在开篇就强调一下,本文涉及严重剧透,还没看此书或还没看完此书者莫入! 看完这本小说之后,脑子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是陆游和唐婉的那两首词《钗头凤》,这两首词估计大家都能搜得出来,我就不在这儿占篇幅了,我觉得这两首词最后的12个字很能说明我的观感。我以主线故事《少女之死》来谈一谈本书精巧的结构和对世态人心的解剖。 一、瞒瞒瞒 这是一个系列案件,第一件:一个少女跳楼自杀 第二件:一个小区毫无关联的一男一女被杀,女子身边还死了一条狗。 第三件:一个直播博主被杀。 第四件:一栋小楼起火,小诊所父子两个被害。 第五件:一个失智的妈妈死去。 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一个“瞒”。 小诊所医生的儿子治死了人,嫁祸路人,这路人是个女孩子,想隐瞒这件事情,从此落入医生之子的魔爪。最后这女孩子自杀身亡。这就是第一起案件中的死者。 如果当初女孩子想的不是隐瞒,而是主动投案自首,事情水落石出,也许就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恶性案件。 二、难难难 小恶引发了大恶。女孩子其实可以不死的。解救她的消防员,只差最后一个环节就可以解救女孩。 可是正如封面你看到的,周围人的取笑、恶意让女孩子生无可恋。 有人在那里催她快点跳下来,甚至有人开了直播,在这生死关头,下流地打赌她内裤的颜色,女孩子终于忍无可忍,拒绝生机,选择死亡。 三、错错错 前4个案子的死者,都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最终滚雪球滚成了死亡。最后一个案子的死者是这一系列事情的余波。 女孩子是企图隐瞒自己所谓的过失杀人,最终被人勒索,生无可恋。 女孩子求死的过程之中,那个直播推波助澜,那一男一女口出恶言,这些都让差一点救下女孩子的消防员无论如何都过不去心中的那个坎儿,做了心中正义的黑使者,复仇的黑天使。 女孩子的父亲查出了勒索女孩子的人是医生之子,所以采用祖传的手段不在场杀人,为了掩盖杀人的手段,他制造了一场火灾,没想到火势超出了他的预想。 本来以为医生是被牵连致死,没想到医生身上别负另一起命案,女孩子的男朋友在找医生之子算账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医生是自己的旧仇人,出手复仇。 出手复仇的小伙子知道自己肯定有一天要受法律的制裁,为了不让失智的妈妈独自留在人间受苦,小伙子毒杀了自己的母亲。 四、莫莫莫 向天空扔出来的石头,最终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满怀着恶意的看客,最终也成为复仇的对象。 如果这世间多一点爱,如果冰冷的看客或者起哄的看客少一点,这些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小说写的相当不错,构思非常的精巧,做案的手段选择的也非常的别致,有出人意料之感。
《错探者》读后感(二):渐入佳境的阅读体验
渐入佳境的阅读体验
国产探案小说我看的也不少了,岳强老师这本《错探者》算是我读过他的第二本书了。
“错探”这个名字起的很有寓意,通读全篇之后也会发现“错”这个字不仅仅指代的是男主角。
小说的导语是“那些只灌输给女性的恐惧,那些平静日常下的杀机!”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本探讨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为主题的,也是吸引我去阅读的第一动力。不过冲着这个来的读者可能要失望了,因为全篇,包括小说开局的案子,都和“女性的恐惧”没有一毛钱关系。而受害者之所以被选中,也和这“平静日常下的杀机!”没有什么关系。这一点让我在阅读小说前三分之一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期待与实际不符的冲突感。
再说说男主角“错警探”,小说主打的是说这是一本“养成类”的探案集,需要我们看着菜鸟(废柴)警官从毫无责任心到最后成为破案小能手的一步一步的成长轨迹,从而视线读者和人物的共同成长!
但是实际上……我丝毫看不到这个主角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男主开场一出场,直呼未婚女警上司为“老女人”,给同事起绰号,自恋问小女生是不是喜欢自己,同时在处理警民关系的时候非常自以为是!知错不改还振振有词……
这些都让我一个女性读者在开始时候充满了各种意义上的不适。
而作者的本意其实也是通过男主前期的非常不讨喜,来让我们逐步的看到他的成长轨迹,可是到最后,男主破案走的每一步关键都是依靠外力。依靠女同事,依靠扫地僧!我是说我到最后看到最后一页,也丝毫看不到这个人比起开卷有任何成长,也看不到他身上有人物弧光。
……
不过如果挺过这前三分之一的部分,那么后半段,真的是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完全停不下来!
作者回归到了自己写刑侦小说的老本行,行文干脆利落,而且对于整本小说的格式布局也非常的有特点。其中关于后三个案子以及“纸扎大王”的过往,描写的非常到位,对于气氛的烘托也做足了打算。
我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在身临其境的看一部电影!不得不说这个阅读体验真的很好!
而且小说不是单纯的“他追他跑他插翅难逃”那种固定套路。
中期警方确实有些被牵着鼻子走,处处碰壁。但是看的时候却不会焦躁;后半段双案并行,一心复仇的老父亲和年轻勇敢的青年警探之间,看似割裂,但是却有一种无形的纽带把双方都紧紧绑在了一起!
而凶手也是这个时候才浮出水面,其实我中期就猜到了凶手是谁,但是没想到作者关于受害者男女的伏笔早在剧情开始就铺垫好了!这草蛇灰线的伏笔真的让人感慨!
总的来说还是推荐大家去阅读的,喜欢刑侦小说的各位不容错过!
《错探者》读后感(三):与众不同的主角和临近结尾的诡计
有没有这样一本推理小说,它的主角自主做出的推理全部是错误的,破案全部靠把别人的逻辑推理或者对案件的分析挪为己用来完成?单独看以上的条件,似乎这个角色不应该是主角,最多是负责提供伪解答的配角,例如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国外经典推理小说中需要借助侦探的推理才能侦破案件的警察角色。当然还有一种搞笑推理小说,它的主角也无法做出正确的推理,作者借助主角做出的错误推理和真相之间的落差来制造喜剧效果,国内最著名的该类推理小说可能是亮亮的《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系列。但第一主角完完全全挪用他人的推理来解决案件的推理小说,我还真的很少见到,而岳勇的新作《错探者》系列第一部恰恰是这样的推理小说。
书腰、书签和本体
这部推理小说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主角欧阳错几乎没有推理能力,办案马虎鲁莽、工作态度极差、能偷懒的时候绝对不勤奋,放在其他小说里面就是一个“没路用”的废材角色,连小说的第二章的题目就叫做“废材刑警”,但偏偏这样的一个角色被作者塑造成了主角,而最重要的是直到本书的最后他仍旧没有多大的进步。但你要说他真的一无是处吧,作者又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写他内心善良、写他有小聪明、写他对自己的错误能有清醒的认识,似乎作者希望在第一部中埋下一些今后他能真正成长的伏笔。
但仅仅针对本系列第一部中欧阳错的所作所为来说,的确是依靠其他人的帮衬来树立了他的正面形象。这种写法其实更适用于幽默推理,因为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着黑色幽默的感觉。但如果从《错探者》这部小说的风格来说,应该归类为社会派推理,其中揭示的网络主播不辩善恶只追求出名、戒除网瘾中心对“病人”的非人道待遇、鲁迅笔下就已经存在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看客等等社会现象都是让读者感到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这就造成了整部作品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和主角设定之间的违和感。虽然作者在小说中经常利用欧阳错和其他人的互动开一些玩笑,调节一下气氛,但在故事的最后读者会发现,由于欧阳错在小说开始阶段办案不严谨、对案件不重视才产生了后续的一些案件,连作者都无法再用戏谑的手法来进行创作了。这也是本书前期轻松后期沉重的原因。
还是说到人物的塑造,除了主角欧阳错最容易让读者记住之外,还有两个人物的塑造也给我留下了印象。其中一个是给欧阳错提供推理的警察局“扫地僧”于老头于立人,这个人物能给我留下印象还是因为他发挥的作用,这个角色实际上就是本书的侦探,而他在书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过往相信会成为作者整个《错探者》系列的最大伏笔。另一个则是自杀的少女甄珠的父亲甄富贵,他独自坚持扎纸人这一将近失传的传统技艺,孤身寻找女儿自杀背后的真相,以及为女儿所做的一切,虽然稍微有点浮于表面,但在本书中已经算是立得起来的一个角色了。
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作者采取了双线并行的结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欧阳错和甄富贵这两条线中的案件并没有交叉。小说在第二十二章之前欧阳错这条线侦破的是黑车司机、金屋藏娇等围观者的被杀案件,而甄富贵这条线一直在搜寻的是女儿甄珠的自杀之谜。而两条线相汇的时候欧阳错原先在办的案件已经结案,是因为一起新的案件把两人联结在了一起。实际上小说中使用的双线结构在最终并没有形成合力,我认为这样的结构只能称之为“伪双线结构”,也就是说没有必要使用这种写作技巧。在我看来,这是本书文本结构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然,作为一本推理小说,本书中还是有着一定数量的诡计的。细究前文中两起围观者被杀事件,作者故意抛出一些嫌疑人,让主角能够进行错误推理,但在诡计方面并没有花太多心思,所以读者非常容易就能锁定这系列案件的凶手究竟是谁,特别是在网红主播遇刺案件中作者几乎明示了登场人物中谁是凶手。
而本书中最大的一个诡计是在欧阳错解决围观者被杀事件后才出现的,这时候基本已经到了小说的结尾阶段。但这个诡计的解答我并不满意,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公平性。诡计依靠的是一种类似于设定系的推理来完成的,在小说中以传说的形式把相关重要设定告知给读者。但这时候已经是在解答篇里了,相当于作者突然抛出了一个新的设定来解答自己提出的谜题,完全没有公平性可言。细细想来,这也许是由于谜题出现的时机实在太晚了,全书结尾部分才出现新的谜题,虽然作者在前文中有着一些暗示,但那些暗示的文字没有一丝一毫提到相关传说,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前文的暗示猜到诡计的破解手法。这也是我对本书最为诟病的一点。
本书封底的上架建议是“悬疑小说”,作者介绍里也把作者当成“悬疑作家”。好吧,悬疑小说本来就不太看重公平性,但我还是希望岳勇能在《错探者》第二部中设计更好的诡计,毕竟本书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的类别还是用了“推理小说”这一类别的。
《错探者》读后感(四):人性是因果 生死不无常
由19岁女孩甄珠跳楼引起的一系列连环杀人案件,牵扯出不同家庭和复杂关系背后的真相,每一件事件背后的巧合和计谋,都是因为不同的作案目的和隐情。
这本岳勇所著的《错探者·少女之死》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警方经过多重搜索、分析后得到真相的连环凶杀破案故事。
消防员池名前一个月解救了正要在百货大楼轻生的女孩甄珠,一个月后在美容院的楼顶再次看见她,这一次,他没有救下这个女孩。
在女孩一跃而下绝望地松开他的手后,一个年轻的生命消失在了这个世界。池名想起同样因为跳楼殒命的妹妹,情绪崩溃,在做为消防员即将退役的最后一个任务中,他没有救下女孩。退役后,进入精神病院休养。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里开始的。
警员的角色特点
警员欧阳错与康佳佳是一对搭档,原本梦想是摇滚歌手的欧阳错为了遵循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夙愿,误打误撞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警察。
做为并不是自己梦想的职业,他也没有太多热情贡献在工作岗位上,相比较他的吊儿郎当,偷奸耍滑。搭档康佳佳更加敬业认真。或许是习惯于利索、严谨、迅速这样的词语加冠给警察这一职业。
有时看到欧阳错的小聪明和懒散,以及不分青红皂白的毛躁和急于求成的结案完成任务,再加上作者并没有赋予他超脱的智商与逻辑,共情起来难免会感到闹心。
在欧阳错口中“老女人”的中队长严政时不时地火冒三丈也就情有可原。
警员的角色十分接地气,摇滚梦想混吃等死的欧阳错、心思缜密,情绪冷静地严政、敬业细心有些犹豫的康佳佳、以及身边有着多年刑警经验的大师哥,案子就是在这些人共通寻找线索遇到瓶颈再次找到突破到又一次陷入死角后继续迂回的过程中渐渐露出了真相。
案件疑点一 不缺钱的女儿为什么行窃,为什么跳楼
做为甄珠的父亲甄富贵,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女儿的死亡只是因为抑郁症这一说法,他在警方的调查中得知,甄珠在所在美容院进行过两次偷窃。
做为学徒的甄珠一个月有1500的收入,平时爱好漫画,时常回家照顾父亲,很少有其他社交,按理说,不缺钱花,
第一次因为金额数较小,被老板娘放过,第二次因为偷拿收银台里的8000元被同事发现,告知老板娘。
在第二次偷窃后不久,甄珠从美容院楼顶一跃而下。
跳楼的当天,引来了数人围观,一度引来交通瘫痪。
在消防员池名极力的劝说下,甄珠原本情绪已得到稍许的缓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还是让这个少女毅然决然地放弃生命?
面对案子推进的缓慢和警察的困顿,甄富贵一边继续纸扎店的工作,一边开始了独自案件侦探。
案件疑点二 刘世诚和赵雅淇的死与甄珠有什么关系
在少女甄珠跳楼案件后不久的7.27-8.11分别又发生了两起他杀案件,死者为黑车司机刘世诚和被某银行行长包养的小三赵雅淇。
这两次的作案手法一致,作案工具一致,两人现场死亡原因都是一把水果刀当场致命。但在作案现场难以找到具体的凶手特征与线索,作案者手法老道,令警方察觉遇到了难题。
案件调查中,社会舆论四起,媒体捕风捉影,不仅加大了办案的难度,更考验着警方的抗压能力。
在调取监控的过程中,银行行长聂全国、其妻子宋敏,丁州市“电器大王”的儿子郭进、同一个小区因为宠物发生矛盾的邻居。
家庭出轨、第三者上位,寻找杀手、包养后的外遇、一段谎言开始的感情。
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人心中,这些具有明显杀人动机的“凶手”都有着充分的不在场证明。那么真正的凶手又是谁呢?
感觉终于水落石出的瞬间,真相又被冲刷进了瀑布里,消失了踪迹。
案件疑点三 路山的出现和照片中的黑发男孩
警方在调查的同时,甄珠的父亲甄富贵同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搜集证据,先是通过手机朋友圈发现女儿与前妻的会面,在与前妻的面谈中了解到女孩恋爱的消息。
再次找到女儿生前交好的同事进行询问,得知男朋友路山和弟弟路海的存在。
两个孩子恋爱时已见过男方的妈妈,在看到路山母亲家中二人的合照时,甄富贵将矛头对准了女儿的这个男朋友。
通过恐吓个逼问,甄富贵得知女儿身亡前已和男孩断绝了关系,原因是路海发现她和另一个男生在街角亲吻并拍下了照片。
熟知女儿性格的父亲深知,偷窃和亲吻都不可能出自女儿的本意,更是通过照片发现女儿正在被强迫进行亲密接触。
那么照片里这个强吻女儿的男孩又是谁?她和女儿的死有什么关系?
结尾
由一件看似是自杀案引起的社会性他杀事件背后是人性的丑陋的揭露和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的体现。
旁观自杀的嘲弄者,毫无道德秉性的直播up主,企图毒死宠物却在妻子孕期嫖娼被抓的邻居。因为发明电击疗法杀人而躲避的野医生,因为让儿子戒掉网瘾却失去孩子的母亲......
这无数的悲剧和巧合把他们彼此联系在了一起,常听老人说,各有因果,各与命搏,大抵这世间所有的爱与恨皆由贪嗔痴慢所造成。
守护身边最重要的人,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保护喜欢漫画的哥哥平安、保护学业优异的妹妹不要受到侵犯,保护一个女孩不要去放弃生命。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撤回键,所有的鲜血和失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归根结底,善人想要惩治恶人,必须得遵守法律,否则,也会和恶人一样。
可谁又在乎呢,良心与道德从不绝对与法律相伴。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不论对错,守护心中的光和已逝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