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漂青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北漂青年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7 05:0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漂青年经典读后感10篇

  《北漂青年》是一本由钟华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3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漂青年》读后感(一):生命里,该有的种种体验

  生命里,该有的种种体验

  书名:北漂青年

  作者:钟华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3月第1版

  读家:刘伊

  有机会读了钟华的《北漂青年》。这是一部描写北漂青年的小说,其实北漂这个词早已不新鲜。而且在这个开放式的年代人员流动已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漂,已经不算是一个背井离乡的苦词。有能力的人,才有本事天南海北折腾

  小说描写了一对青梅竹马男女,萧坤和女友筱悦。萧坤为了和女友过上幸福的生活离开城市,踏上了闯荡北京的道路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未必是平坦的,大都市更象一个充满诱惑的万花筒,你不小心的转啊转啊,也许就转了一个眼花缭乱生活中充斥着诸多诱惑,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他们的爱情能否经得起考验

  不管是北漂也好南漂、横漂也罢(横店是影视基地,好多战争题材影视剧都在那里拍摄。在那里工作人们,多半被戏称为横漂),总之,这是一个有能力就应该去施展的世界。钟华原先是写剧本的,难怪小说语言凝炼,难看废话。直接就拉你进入剧情当中。

  他的小说里最开始写的是医药代表,这个词并不陌生,早期我表哥同学就在北京做医药代表,后来据说做的很大,在望京和石家庄都置下房产。现在倒没有消息了,据说后来不是太好做了,好象药品医院还出了点事。

  我理解的北漂,应该是没有固定住所,或租平房地下室,半地下还好,全地下整天见不到阳光。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依然挡不住北漂者的梦想。有梦想的人生,才活的有力量吧?就象这个小说里描写的。他们来北京的目的是挣了钱结婚,可挣到钱以后,还想继续多挣钱,当欲望比先前还要膨胀的时候,或许,离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了。

  更大的欲望,让他们分开。萧坤总想挣更多的钱再结婚。而筱悦几次试探无果以后,和本公司经理结了婚。女人要的就是安全感,没有谁愿意就这样跟你一直同居下去。筱悦离开以后,萧坤的医药代表依旧做着。

  在这本书里,我不得不着重提一下欧阳。他是一个很有良心男人,虽然笔墨并不是很多,后来又死于绝症。萧坤当初来京就是投奔他来的,欧阳最初也是医药代表,但他挣不了这种黑心钱。医药链的可悲,让他在高提成面前说不,于是开了小饭店,去挣辛苦钱。并在萧坤正春风得意的时候把他的钱借过来,谎称自己开店用,其实是为他存起来,在萧坤经济困难的时候,把钱再还给他。他似乎也早预知了一个行业高潮也会有低谷

  再后来,萧坤依然做销售,卖玻璃,跑工地。种种辛苦,与人打着心理战。最终为的还是那个字:钱。可钱能买来什么?如果他们最开始就结婚,也许不会有分手?可他们不是各自的新郎新娘,最后筱悦离婚了,是因为她不能生育

  男女主人公当初是为了挣点结婚的钱,才来到北京。为了挣钱,他们多年不曾回老家,这一次他们去火车站打算一起回老家。男主角牵住了女主角的手,或许,他们的故事还会有续集

  2013-3-25

  《北漂青年》读后感(二):他们,都曾是北漂青年

  他们,都曾是北漂青年!

  文恒一/文

  这里,有最阴暗的阴暗,最光明的光明;

  这里,有最残酷现实,最绚烂的梦想;

  这里,可以让你痛哭着微笑,也可以让你微笑着痛哭;

  这里,湮没了多少人的希望,也承载着多少人的未来

  这里,是北京。

  就像《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这部集锥心爱情、真正奋斗、人性命运、职场暗战、医药界内幕工程潜规则一体的超好看小说所描绘的那样,北京,既充满机遇,又遍地陷阱,既卧虎藏龙,又藏污纳垢。想在这里争得一席之地自然少不了激烈挑战竞争,多少人胸怀冲天壮志而来,却满心失落铩羽而归;又有多少人,历尽艰辛,淘尽黄沙,终于让自己发出了金子光芒

  要让梦想照进现实,不经历一番磨砺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信请看,他们,都曾是一无所有的北漂青年。

  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受“五四”的召唤来到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了文学梦想,他真正是“呕心沥血”——曾有一段时间,他咳出的血都染红了胸前的衣襟和稿纸。饥寒交迫,没钱吃饭时,郁达夫的五元救助让他没齿难忘。多年后,他写出了千古绝唱边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他,是沈从文。

  他走出大学校园的时候恰逢动荡时期,找工作坎坎坷坷,一波三折经历了多年漂在北京的浮萍生活,还曾一度被疾病和现实折磨得对人生产生了绝望。那些年,他和新婚妻子租房而居,搬家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年,他们竟然辗转搬了六次家!他们的孩子就是在搬家过程中孕育的。披荆斩棘之后,路终于被闯开了。如今,他成了金牌媒体人。他,是白岩松

  他高中年级辍学后,曾经摆地摊、烤羊肉串、做小生意、销售电脑配件等等,但从没忘记自学,也一直坚持文学创作。靠着偏执狂的韧劲,他没有被复杂险恶的世界所吞没,而是成为了新东方的一名杰出教师,接着成为网络著名人士,接着又创办了在知识分子、媒体人、文学青年和大学生影响巨大的牛博网。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是罗永浩。

  他的歌声充满了北漂青年的沧桑忧伤,因为他也曾北漂过,也曾深刻体会过那种漂泊无依、茫然四顾的日子。他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了歌词喉咙里,唱出了无数北漂青年的心声,打动了每一个走在路上的漂泊者。他,是许巍。

  北漂时期,他住过桥洞,挨过饿,流过泪,甚至老婆都当过东西。一个大雪之夜,他骑自行车回通州的出租屋,车坏了,他只好冒着刀子般的寒风,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回到住处时,已是深夜。他,是郭德纲。

  他和她的北漂生活是从地下室开始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更重要的是身边有个心爱的人互相支持风雨同舟、有难同当之后,他们比翼双飞、有福同享。他,是张国立;她,是邓婕。

  她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四川一家报社记者,这样的工作已让无数人羡慕,但她的目标高远。于是她鼓起勇气离开工作了六年的报社,一个人闯荡京城。刚到北京的时候,她住地下室,吃路边摊。后来,她成为央视的当家花旦。她,是王小丫。

  他没什么学历,曾做过油漆匠、搬运工等十几种苦力活,而第一份工资3天的报酬才2.6元,但艰辛的生活阻挡不了他唱歌的梦想。终于,他成为中央歌舞舞蹈队的一个歌手。再后来,他成了内地歌坛一哥。他,是孙楠。

  他8岁时进入少林寺习武,14岁开始闯荡北京。在闯荡初期,他靠着腿脚功夫混进剧组,干些替身群众演员的零活,在人群中连一个背影都找不到,每月收入几百元不定。后来,他被冯小刚相中成了“傻根儿”,又成了“许三多”,红遍了大江南北。他,是王宝强。

  还有潘石屹、姚晨、范冰冰、那英、羽泉、朱军、周迅、杨坤,等等,等等,他们都曾是北漂青年,都曾经历过无数艰辛和挫折……

  当然,这并非说只要是北漂青年,只要一味努力,就能成就自己的梦想。但如果你有梦想,有激情,有干劲,并且相信自己的力量,那么,不妨趁着青春年华大胆去追一追!哪怕失败,至少拼搏过,奋斗过,不会留下虚度一生遗憾

  梦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幻想的。

  最后,用钟华的《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这部可以用“生吞活剥”来形容的现实力作中的一段话,来与大家共勉——

  “前面等着我的,仍旧是一座满是绝壁高山

  我明白,翻过这座,山那边,还是山,一座连着一座。

  我不知道会翻过几座,但我知道,只要活着,我就不能停止攀登。

  无论等待着我的,是什么命运。”

  《北漂青年》读后感(三):北漂青年中的善者欧阳(李成义/文)

  北漂青年中的善者欧阳

  李成义/文

  他宁可让老乡去工地干重体力活,也不引荐到自己公司坐办公室;他事实上不缺钱,但将老乡的钱借过来自己存着。钟华所著的《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中的欧阳,就是这样一个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正面男性人物,是一个在贪婪虚伪群体中力求体面尊严的北漂人物。作为一个北漂者读北漂人(钟华)写的“北漂”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许多人沦落时还有一个叫欧阳的北漂青年,他是黑幕中难得的一米阳光。

  当然,欧阳也有“原罪”的。刚开始,他是一家药品公司的业务员,向一些医院推荐药品,而推销药品常常少不了阴暗手段,就是给医生回扣和送东西,或者请医生到洗浴城“娱乐”。对善良的欧阳来说,这是一件折磨心灵的事,虽然挣的工资不算少。正是这样的背景,欧阳起初是一副“冰冷心肠”,宁可让老乡萧坤去工地干重体力活,也不引荐到自己的公司做药品业务销售。或许,在欧阳看来自己已经上了贼船,再不能拉好哥们上贼船了。欧阳曾对萧坤说:“你觉得我们这活儿光明吗?”“我觉得,这比偷和抢还***缺德。”

  作为一个北漂者,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我们身边一些人总是不给亲人朋友帮忙推荐工作,本来你的一句话亲朋就可以留在你的单位,可你总觉得单位“不干净”,不想让“脏”连累亲朋,便不愿给老板说一句引荐的话。问题是,这个城市哪有那么多“干净”的单位?

  这个城市还真没那么多的“干净”单位,至少萧坤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这样。他给一个工地累死累活干了三四天,却是一分钱没挣上。萧坤和女友筱悦的生活近乎潦倒。欧阳这才不忍心不帮忙,他便将萧坤介绍到自己的药品公司。

  就在萧坤干得风生水起时,欧阳决定辞职开个小吃店。说来他很早想离开黑幕重重的药品公司,之所以拖了很久,主要是还养着一个不上班的女友婷婷,生怕草率辞职断了两人的生活来源。不过,话又说回来,欧阳开饭店也是为婷婷好,就是想让她动起来利于身体健康

  萧坤推销药品还真是一个行家,收入水涨船高,但他的手段无非是给医生回扣和请着“娱乐”。萧坤有了些钱,开始飘飘然,他先是出轨,女友筱悦与他分手,后来他经常打麻将

  萧坤得意时,欧阳却“失意”着,想开一个火锅店,可是钱不够用。他向萧坤借钱:“两万吧,如果紧的话,一万也行。”萧坤答应借两万元。至于还钱,欧阳笑着说:“如果顺利,我三两个月就能把钱还你,如果不顺的话……”萧坤大气回答,如果不顺,钱就不要了。就是这次借钱时,萧坤发现欧阳已不喝茶,而是喝白开水,他要吃药,说是肠胃不好

  萧坤的得意转瞬是过眼烟云,他打麻将输的钱越来越多,对工作越来越没有热情。一次,他和江河、陈建国和小平头打麻将,识破三人在合伙蒙骗他,于是大打出手结果四人被警察抓进局子。萧坤是公司老总项军拿一万元赎出来的,但随之被开除了。这时萧坤已是来北京近四年,除了卡里不到两千块钱和一个马上要付房租的二居室,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

  欧阳出面了,他说:“如果你做生意的话,我会尽快把两万块钱还给你。”萧坤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是再想找份工作。欧阳于是改变主意,只给萧坤还了五千元,说是先花着,不够了再随时过来拿。萧坤接着找了份做玻璃销售的工作,尽管从零起步,可他信心满满。

  剩下来的一万五千元,欧阳还得比较快的。一次萧坤去欧阳的饭店,两人闲聊中得知彼此都有了新爱的人:萧坤有了女友,是现在玻璃公司的会计珊珊;欧阳因婷婷背着他不务正业,转而与自己饭店里的服务员宁玉洁相好,并打算国庆节结婚。萧坤离开饭店时,欧阳拿出一沓钱:“这是一万,你先拿着,剩下的五千我会尽快还。”

  第二次还钱是在萧坤给欧阳的饭店送一块桌面玻璃时。欧阳先是付了玻璃钱,然后又递过来一沓钱——最后的五千元。欧阳舒了口气:“终于还清了。”

  而就在这时,欧阳突然表情痛苦,他捂着肚子,豆大的汗珠额头上冒出来,接着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萧坤和宁玉洁赶紧将欧阳送到医院,几天后查出结果:肝癌晚期。

  生命的弥留之际,欧阳向萧坤吐露了一个实情。他咬了咬牙说:“其实,我当初开饭店钱是够的,没想找你借。”“看你当初很得志,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花钱也是大手大脚,我就想着能从你那儿要点钱存着,等将来你用的时候再给你。”原来欧阳从萧坤那儿拿走的钱,他一直放着没动,只想等着萧坤哪天真的用着钱,他再还过去应个急。欧阳第一次还萧坤五千元,就是萧坤打麻将被抓后又被公司开除,正是需要应急时。

  萧坤听了实情,想起以往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胡吃海喝的日子,他心里一阵难受。

  而作为《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的读者,我读到这里则是强烈的感动:欧阳不是一般的哥们,而是一个父母的角色——生活中大概只有父母瞒着淘气孩子为他们存些钱以备将来应急所用,而欧阳就默默地承担了这一角色。我很少将一本书读两遍,而钟华的《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就是连读两遍,第二次读到欧阳这吐露实情的话时,我还是禁不住的感动,并放下书本思索上一番:对于朋友萧坤,他太像是一个用心良苦的父母。

  欧阳当初“借”萧坤的两万元时,他是这样说的:“如果顺利,我三两个月就能把钱还你,如果不顺的话……”现在回头再想想,欧阳是话里有话:什么是顺利?那就是看你萧坤的表现,如果你浪子回头就是“顺利”,我就将钱还给你;如果你还跟不三不四的人瞎混,那就是“不顺”,还上你的钱就遥遥无期……

  《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揭黑小说:医疗界工程界的回扣乱像,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娱乐场合的荒淫无耻……钟华用他那锐利的笔锋将一个个黑幕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就是真实的当下,真实的北漂生活。尽管小说中黑幕重重,但让人读不出绝望感来,因为还有一个欧阳——一个内心保持良知的北漂青年。欧阳一如他的名字,正是群体沦落黑暗中难得的一米阳光。

  本文只是一篇读后感,两千字远不能还原出最真实最善意的欧阳,因为本人没有将小说中的一个个黑幕展开来,而缺少了大背景的铺陈欧阳的形象描述就难以特别鲜明。你要真切地认识北漂青年欧阳,就得通读钟华的《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只有你翻过一座又一座叫黑幕的山,才能感到突袭而来的阳光是那么金灿灿的珍贵。

  (《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钟华著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

  《北漂青年》读后感(四):北漂青年 行走在路上

  1、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三年前,写的其实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不敢写太近的,近了,还没沉淀,不好下笔;

  2、北漂这个词,开始我不喜欢,觉得它有歧视,后来也就习惯了,吊丝都可以叫,北漂算客气的;

  3、这本书,有我的经历,也有周围很朋友的经历,请别对号入座,那我就真惨了;

  4、书中人物的故事,我会继续写下去的,您想看英雄,恐怕这本书不适合您,我讲的都是平常人,平常事;

  5、很遗憾,这本书中,最早是一个引号也没有的,包括说话也没有,但是出版的时候出版商都给加上了,还不是我加的,唉,阅读的快感恐怕打了折扣;

  6、网上有一些,不全,想看的朋友,可以在淘宝上搜一下,有近五折的销售价,希望您不要骂得太狠。

  《北漂青年》读后感(五):生活是一把刻刀,无情而锋利(傅奇男/文)

  生活是一把刻刀,无情而锋利

  ——读钟华《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

  傅奇男

  一

  如果说漂泊是人生最无奈和沉重的话题,那么描写北漂生活,对于讲述当代青年境遇的小说来讲,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天安门,故宫,北海,北大,清华……这些有关北京的关键词,恐怕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北京无疑是个好地方,这一点,毋庸置疑。

  事实上,看到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并无多大兴趣。当前社会上弥漫的浮躁之气,已催生了许多类似名称的小说,这些标榜所谓成功和奋斗的书,无一不充斥着虚荣、造作,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营养。以至于看到书名时,给我带来一丝错觉,我有点担心,这本书会不会像那些作品一样,又是一部跟风之作。

  正因如此,文章的开头,我基本上是怀着抵触的心理读完的。

  令人惊喜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因为被架在“奋斗”这面高高的旗帜上而下不来。相反,这本书相当接地气。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普通打工仔初来乍到的辛酸,工作的无奈,对于未来生活的彷徨以及繁荣大都市背后人性的迷失。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一阵阵感慨。于是,小说成了一块魔石,吸引着我一路读下去。

  像许多北漂青年一样,主人公的茫然和纠结让我感到揪心。

  无论如何,在人吃人的世界,生存才显得尤为重要。

  就像是作者的疑问:究竟是这个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因为这个社会而改变了什么?那些最初一直坚守的信仰,那些不断憧憬的梦想,他们被谁掠走了?

  二

  不得不说,作者是理智而节制的,没有在文中过多地感情渲染,而是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的北漂生活——虽然平铺直叙,但因其独具的生活质感,拥有了强大的感染力。如果说之前看的某些都市小说是五彩斑斓的油画,那么,这部小说,便是一幅黑白相间的木刻板画,深沉,有力,有一种直刺人心的力量。而那刻刀,便是生活本身。

  有人说,小说是否好看的具体体现,在于故事的可读性。

  而我认为,任何一个好的故事,都离不开自己的切身体会,都离不开对生活对社会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反之,则会失去其真实性,从而变得一文不值。所以,作者所坚持的写作风格在此时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生活才是小说的原本,背叛真实,无疑等同于背叛生活。

  再回到作品。

  无论从题材的设定,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我都很喜欢。简单说两点。

  第一,对于行外人来说,医药和玻璃都不是我所了解的东西,至少可以说不熟悉。对于小说创作,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去写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跨界到不擅长的领域,此等做法愚蠢至极。这一点看来,作者相当聪明;

  其二,一些行业间的内幕,不堪的行为,为人不齿的做法在文中被大量披露。于人于事,人性的可悲之处被很好地诠释,不禁让我又怜又恨,同时佩服作者的勇气。

  三

  小说结尾,看似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那只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实际上,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每一个明天,又何尝不是崭新的?

  就如Alfred D’Souza所说的:“幸福只是一个旅程,从不是终点站。所以,投入地工作吧,就像你根本不需要钱;尽情去爱吧,就像你从未被伤害过;纵情地起舞吧,就像根本无人围观。”

  也许,这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也许,从《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开始,应该认真思索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奋斗”。

  那些已经或正准备踏上漂泊之路的,那些以青春的名义在城市里追求梦想的朋友,谨以此书评,祝福你们,在寻梦之旅中,登得更高,走得更远。

  傅奇男

  2013年3月29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