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百世荣,农民企业家的坚守
虽是初中毕业,却有鸿鹄之志
学历的高低不能评判一个人的智商,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评判一个人的认知。就目前活跃大众视野的公司董事长、白领们哪个不是名校毕业,海外留学经验。似乎学历的高低成为评判成功的标准,在今天很难想象一个合作社董事长竟然是初中学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毕业的农村人最好的出路是什么?外出打工,像是电视剧《外来妹》那样,顺应大趋势,成为背井离乡打工人中的一员,看着身边的同伴一个个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瞿世荣一时间没了主意,他不甘心就这样做一个打工人,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此时的永靖县陈井镇大多数农民没有放弃传统的农业,依旧种植各种农作物、中草药等。种植户虽多,但是每家每户就几亩地,并不是每家人都会种植中药,再加上村子距离县城远,几乎所有厂区的采购不愿意为了几百斤中药下乡。村民要想卖个好价钱,就带自己送上门,可是量少价钱又不好谈,只能卖个最低价,卖掉中药的钱去掉化肥、人工、种子一年忙到头的种植户几乎赚不到多少钱。
瞿世荣敏锐地看到散户与商家供求不对等的商机,正值青年的他也不愿意一辈子只为别人打工,想着趁这次机会,自己有所建树。
那么,做什么呢?做生意总要有实际生产,生产什么?这个问题让这个朴实的庄稼人一下子难住了,什么东西大家都会需要,而且保质期时间还要长,不能放几天就烂在自己手里。
百合!百合的营养价值极高,它不仅有润肺止咳安神催眠的功效,还可以防癌抗癌保护胃黏膜。说到这里,在采访的时候,瞿世荣还满满自豪的说起兰州百合的缘由“传说明朝时期陕西的一位高中状元到兰州视察,到兰州发现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偏湿十分适合百合生长,便将百合的种子留下。”经过一季一季的收获百合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
种植百合对于这个面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事,但是如果把百合作为事业,考虑的就不止种植了。百合的种植周期长达9年,这九年这块种植百合的土地将不会带来任何收入,但又不能放任不管,要除草、施肥。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购买肥料、种子等都是一大笔花销。就算熬到了收获,销售怎么办,厂子收购的有限,如果小面积种植收益和成本几乎相同,大面积种植销售是个问题。
一时间这个创业的构思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瞿世荣对美好未来满怀期望,又担心销路会坏了他的大计。
“想这么多干嘛,干呗!”时至今天,面对采访时年近花甲的瞿世荣笑得一脸褶子中气十足的说到:“当年年轻气盛的,想着先把百合种上,如果9年都不能把几十亩百合销售的问题解决,那自己就是打工的命。”瞿世荣笑的很坦荡,带有农村人的朴实。瞿世荣和百合的缘分便从这里结下,谁也想不到到今天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种植百合对着这个地道的农民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熟悉与自然,但是对于销售他一定是一个门外汉,起初,种植的百合收获后只经过简单的装袋便送往各个厂子。瞿世荣逐渐不满足这种生产原材料的模式,他认为这样的自己相比于种植一两亩地的散户没什么区别。瞿世荣要的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自己的原材料,自己加工,自己卖到用户手中。
这是一场对原有销售模式的改革,又是一场底层思维认知的改革。在创业的初期,没有对百合加工的技术,没有加工的机器,也没有成品销售的渠道。这一切似乎又成了一个难题,困扰着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
自己不懂得加工百合的技术那就高价请当地有经验的工人,没有设备就一家厂子一家厂子调查,总会找到合适的那个,问题逐渐一一解决,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最重要的是销售渠道问题还没有眉目,瞿世荣知道做成品百合成也销售渠道败也销售渠道,可是怎么打开百合的销售市场,一时间瞿世荣为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厂子要跑、田里要跑、各大超市也要跑,每天白花花的钱一点一点流出,可是不见任何进账,一时间耳边响起了流言蜚语。流言虽弱,可是却在一点一点瓦解亲朋好友的信心与期待,自己的底气也慢慢瓦解。就算所有人都以为一切都成定局的时候一群经销商的出现扭转了局面,真可谓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资金流转问题,经销商拿到成品百合后不能立即付钱,只有把货卖掉才能付钱。现在不仅是销路的问题了,还有信任的问题。上世纪虽然没有碰瓷,敲诈等信任危机的案例,但是几十包成品百合对于当时的瞿世荣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瞿世荣决定放手一搏,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下定决心的,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的,只有在旷达的百合田里一抹微偻的身影、只有一缕缕飞散的烟雾知道这个决定是经过多么强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来的。
资金没有回流,但是百合田里的开销却不会因此减小,人工拔草要一天一结、肥料、农药等都是开销,公司账上没有钱,就自己掏钱,自己没钱了,就向新朋好友借,说到这,瞿世荣叹了口气苦涩的笑笑。记者问道,那几年是不是您过的最难过的几年。瞿世荣明显不想回答,只是拜拜手眼睛注向远方平淡地说道:“都过去了,不想再提了。”好在天道酬勤,经销商把货物卖出去了,解了瞿世荣的燃眉之急。
一切都走上正轨,瞿世荣的百合也逐渐得到认可。此时互联网电商时代轰然兴起,许多不良奸商也嗅到美容养身这一块的商机,他们以次充好,压低市场价,花费大价格宣传品牌。起初网民们对网上购物比较新奇,防备心较少,随着伪劣品花天铺地的宣传从手机中袭来,网民们形成销量高就是货好的思想。在奸商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像瞿世荣这样实干家的产品一一落入低谷。在金钱的长期诱惑下,不少实干商人逐渐违背了自己的本心,他们慢慢开始选择低价的商品、减少加工步骤、增加一些化学药品……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到这些商人的作为的时候,瞿世荣总是痛心疾首的说道:“不把产品做好,这样的企业是走不长的。”
好在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科普节目的产生,在使用劣质产品的用户发生后,网民们都意识到不该盲目跟风,还是要选择用心做产品的企业。瞿世荣又一次赢了,赢得这场比赛,没有高超的技巧、也没有丰富的知识,只是简单的做到一个食品企业家因该做的而已。
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你还记得你为什么而出发吗?
提到初心这个词少年人会淡淡嗤笑,中年人会黯然失意,老年人会陷入沉思。不知何时大家在面对初心这个词时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变成后来的闪躲不定。
在被记者问道自己即将退休之际,什么是最珍贵的时候瞿世荣面对记者提出的选项健康、家人、友谊做出否定,又一次提出自己是个庄稼人的身份,瞿世荣坚定地说是那片土地,在那片土地上工作了三十年,将来自己不会退休,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忙就忘了烦恼于忧愁,一闲每天总是忧心忡忡的像是缺了什么似的。记者又问道:“那么种植百合是您的初心吗?”瞿世荣听吧爽朗的拜拜手憨笑道:“我不懂得什么叫初心,我只知道起初只是想种好百合,后来看村里的人种地一年也没有多少收成,我每年地里拔草能给乡亲们带来一份收入,再后来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老人没有能力种那么多地,慢慢的地都荒了,心疼啊,作为一个庄稼人,看到地里长满了杂草心里实在是心疼,于是就把地包了过来。”
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瞿世荣的合作社也多少收到影响,疫情期间不能开工,但是工人的工资要付,武汉情况危急,虽然瞿世荣自己也赔了几十万,但是依旧捐给武汉近二十箱成品百合。瞿世荣不太会说话,但是一直都在做对的是,他说自己的合作社最艰难的时候是国家给予帮助,如今国家遇到困难,自己也要尽一份绵薄之力。
回望这三十年,从一开始的种植百合,但后来自己做经销商送到大厂,在到后来成立合作社从种植百合到加工然后发往全国各地,这一路走来经历过干旱、天灾、资金危机。但是都一一化解走了过来,瞿世荣说自己的初心就是百合做好,销售到每一个用户手中,带动自己周边村镇的经济发展。
结语:
新时代的互联网带给大家便捷的同时,也不约而同的带来许多焦虑,许多人看着短视频中的所谓成功学大师们时而动力十足时而垂头丧气,到最后麻木不仁。许多年轻人的工作几个月一换,甚至扬言公司让我不开心我就换了这家公司。九零后、零零后被称为跟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相比六零后对工作职位的尊敬与热爱,这两代人在快节奏中很难想象三十年做同样一件事是怎样的一种情怀,瞿世荣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不懂得用文绉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怀,只知道百合是中药中的一种,普通人吃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热爱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种植百合既能给他自己和周围的村民带来收入又能让自己工作在那片土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