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漫长的告白》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漫长的告白》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1-10-18 08:31: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漫长的告白》经典观后感有感

  《漫长告白》是一部由张律执导,倪妮 / 张鲁一 / 辛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告白》观后感(一):平静恬淡下的暗流涌动!

  当柳川唱完歌,拿了一杯酒,坐到立春跟立冬兄弟对面,随口说了一句“来了”的时候,我就确定,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气质。

  要知道立春立冬跟柳川20年没见了,可是三个人多年后在异国他乡再见面却没有生分没有隔阂,这是导演给电影的留白,是对张鲁一饰演的立冬足够长情的最好诠释。

  你相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慕会在20年不见面的时间里始终念念不忘吗?不管你之前信不信,看完《漫长的告白》,你一定会相信,因为柳川足够美,而立冬又足够深情。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电影开头,立冬没有拿到自己的诊断结果,他会不会跟立春有这样一趟告白之旅?但我想即便不是这个理由,他也总会找一个契机去找她。

  张鲁一饰演的立冬是个怪人吗?起码在他哥眼里是这样的,立春无数次说想把他送到安定医院看看脑子,虽然引来了全场的笑声,但这不正说明他和哥哥的不同,所以才能在二十年的漫长时光里持续爱着一个人。电影中的酒馆老板娘说:哥哥更招女孩子喜欢,但弟弟更让女孩子心疼~对,就是心疼,不止是女孩子,所有观众对于立冬的心疼,从影片开始的第一秒持续到最后一刻。

  倪妮太符合柳川的形象了,漂亮、洒脱,骨子里还有那么一股不可名状的不羁。她的过往充满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但其实她一直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女孩,20年的时光好像一切都变了,可在重逢之后却发现两个人依然在原点。我记得你的冷笑话,记得那晚又大又圆的月亮,记得曾经的我们。

  《漫长的告白》的摄影很美,但你并不会沉溺于风景之美,这部电影表面看上去情感很淡,可是当你看着眼下的故事,回想20年的情感,你就会发现,这情感一点都不淡,相反,这份深情,非常人能及。

  当坐在自行车后座,柳川跟立冬说“你再这样,我当真了啊”的时候,立冬的内心该是无比的疼痛吧?

  《漫长的告白》观后感(二):暗恋是一种礼貌,令人心疼的漫长的告白

  “暗恋是一种礼貌,仿佛在暗地里修一座城堡。” 这是在看完《漫长的告白》之后,脑海里浮出的一句话。或许它不能完全概括影片所表达的内核,但却能比较恰当地映照主人公立冬的内心世界。 我很喜欢这部看似平静淡然实则暗流涌动的作品,但不知为什么,看完之后内心感到一种难过:为倪妮叙说的那只“无助的乌鸦”,为那个内心敏感细腻的人,更为那句没有说出口的喜欢。 作为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开幕影片,《漫长的告白》得到了大量影迷的关注。该片由导演张律执导,倪妮、张鲁一、辛柏青领衔主演,是一部描绘情感主题的作品。影片不仅描绘了男女间的情感关系,更勾勒出了一个内心敏感的人颇具悲情色彩的情感经历。 显然,导演张律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带着淡雅与清新的画面构图与用光,让整部电影流淌着美感。好些个画面看起来都很美,无论是拍摄人物的画面还是风景的画面,在构图、用光、运镜与色彩方面都呈现出了美的效果。柳川的河流,天空,树枝,酒馆,房屋,游乐场,骑车的女人,划船的男人,几乎都能带来美的享受。 但在我看来,张律导演更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创作者。他很懂那种细腻敏感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情绪,于是在这部最新作品里,片中的每个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 辛柏青饰演的哥哥立春,性格外放,有着不羁的个性与不让人太反感的“油腻”,甚至很多时候给影片带来了令人笑出声的喜感。演员辛柏青的表演十分到位,他的整个表演状态都很松弛,很好地刻画出了立春那种“不负责任的随便”的个性。 倪妮饰演的柳川,兼具独立与随意的个性,对待任何事物似乎都能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定。她那清新纯美的形象释放着引人注目的魅力,她的个性同样能让身边的男性倾注情感,但她本身的成长过程中有受到家庭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得她的性格里有着一种捉摸不定的飘忽感。倪妮的表演是合格的,并且她很适合这样的角色。她跳舞那一段估计会让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张鲁一饰演的立冬或许最能走进观众内心。我总觉得,这个角色太让人心疼了,一如片中那位酒馆老板娘所说的那样,辛柏青饰演的立春或许招人喜欢,但张鲁一饰演的立冬却让人心疼。 立冬是一个性格隐忍内向的人,平静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敏感细腻的心。他在年少时就对倪妮饰演的“川儿”心生情愫,但越是喜欢越是小心翼翼反而一直无法开口告白。 当阿川问出“是新娘,还是伴娘?”这样的问句时,我想他心里一定很动容。他的爱总是以近乎默默付出的方式流淌着,他对女主的深情常常藏在一些陪伴、关怀、用心铭记以及不那么明显的醋意里。他的喜欢坚持了很多年,甚至为了这份坚持而没再将这种情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就会觉得心疼又感动。 演员张鲁一通过细腻准确地表演,将这个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他在形象上就赋予了角色一种相对“孱弱”的感觉,眼神忧郁、说话温柔、走路缓慢,睡觉的时候喜欢蜷缩着身体,通过表情与肢体的演绎,准确地建立了人物性格。 而在传递人物内心情感的时候,张鲁一用一种“内收”的方式传递着他对人物内心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节奏的把握上,恰到好处地展现了“立冬”的内心活动。比如在船上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内心悲伤地向女主提出疑问的那个转头微笑的细节。比如走到女主的房间门口,举在空中却最终又放下的敲门的手。这些细微的表演都让角色变得丰满且立体。 舒缓的叙事节奏、淡雅的情感表达、优美的画面呈现,是《漫长的告白》带给我的直观感受。但在看完之后,内心会对“立冬”这个角色惦念许久许久。仔细回味倪妮流着泪讲述的那个关于“无助的乌鸦”的故事,再结合立冬的整个情感经历,我们就会更能懂得《漫长的告白》所要表达的主旨。 希望生活中的告白都不要太漫长,希望每个人的爱意都不要藏得太深太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漫长的告白》观后感(三):从《秋柳》说起

  去年八月在上海看了小河的寻谣计划演出,唱到了片中出现多次的《秋柳》。当时第一次听,很惊讶,这哪里是童谣?

  《秋柳》寻谣计划·杭州站 live版 - 小河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163.com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

  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

  想当日绿茵茵春光好

  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

  风凄凄雨凄凄

  君不见

  眼前景

  已全非

  眼前景

  已全非

  一思量

  一回首

  不胜悲

  当年竟教小孩这样悲壮的歌。

  记得小河说采集到这首童谣时很惊喜,美国民歌的旋律如何在近一百年前来到中国,又是什么机缘让弘一法师填了词,其中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

  《秋柳》放在这部电影里,自然契合。眼前景,已全非,立春也好,立冬也好,阿川也好,都是活在过去的人,九斤老太似地老把二十年前和人心不古挂在嘴上,听着像调侃,心里也认真。所以在二十年后重遇时竟像隔了二十分钟再见那么自然,所以在街头起舞也得那么恣意而郑重。

  片中的柳川简直不像真实存在的,更像一个真空地带,想回到过去和活在过去的人在这里聚集,相遇,那些房间陈设不变的人,说话方式也不变的人。哪怕口音变了,声音也没变。他们幻梦般地度过这段其实并不漫长的时光。

  阿川在石窟酒吧里两次唱起《秋柳》,截然不同的情绪和呈现。和经营酒馆的老太太聊天之后,她好像放下了曾经对那只受伤乌鸦的视而不见,即使她们语言不通,情感传达却毫无阻碍。和四人先前对话的强力介入和语言障碍的中止截然不同。但回到北京,她推开门,看到立冬的房间空空荡荡,床那么小,又是不胜悲。

  立冬总是一个人,就算和哥哥在一起聊天也是一个人,三个人时也还是来来回回蹬着自行车的一个人。只有在柳川和阿川泛舟时的短暂笑谈是有来有往的二人状态。如果说立春和阿川总是不禁回到过去的习惯里,立冬则从来就没走出来过。去到柳川,兄弟二人加上阿川变成三人行,再加上民宿主人,发展成四角关系,却一点不热闹,清冷得很,还都是一个一个的人。

  不禁感慨这部开幕片多么适合平遥以及平遥电影展。昨天和观影的小伙伴在平遥街头闲逛,惊讶于空落落的商铺和街道,以及到处贴着的招租二字。而刚刚开幕的平遥电影节也和片中的柳川一样笼罩着乌托邦式的聚会气氛。

  片中有一幕,立冬在柳川街头摆出随口胡说的模样:有些东西,来不及扔,就烧了。其实哪止于东西而已呢?片中人物的背景和足迹遍及中日韩英,背叛的父亲,出走投靠远亲的女儿,看着不相像的兄弟,她和他的故乡同名,隐藏着的亚洲乃至世界的图景和深处的历史线索偶尔隐隐发光。

  这告别漫长吗?也就两个小时。片中的人们希望它是漫长的,既然前方无处可去(立冬)或者只能回去(立春)或者一无所知(阿川),除了告别,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要坐船,可以慢点,再慢点,可以在俯身穿过桥洞的一片漆黑里,唱一支短歌。

  映后张律导演说自己十年没拍华语片,诚惶诚恐,拘谨小心地鞠躬感谢大家。还说到电影不是全明白了再去拍,而是为了明白去拍的。

  记得小河说过,《秋柳》也有欣的一面,无常也是一种好事。弘一法师的绝笔,四个大字,悲欣交集。欣在悲的后面。立冬在酒馆说起那个冷到结冰的日本笑话时,素不相识的老大爷笑得前仰后合。

  看完这部电影走出小城之春,怅恍中打开群消息,看到的是科长在开幕式领衔的大型蹦迪现场,不禁不合时宜地哈哈笑了几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