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2021-10-21 05:45:04 作者: 来源:庆推荐 阅读:载入中…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

  新闻杂谈(73)-在下觉得吧,总书记和核心应是统一体。“三位一体”不可分!

  宪法、党章都摆在那里,再不能有“铁帽子王”出现吧?!

  2021-10-20 9:52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4年02月24日10:47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原标题: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2013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丰功伟绩,为成功开辟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做出的杰出贡献,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永远彪炳史册。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可以从以下五大坐标来审视。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坐标来审视

  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恰好是马列主义面临新挑战新机遇的时代。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反抗。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殖民地、瓜分势力范围的斗争,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另一方面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新觉醒,孕育着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由于时代变迁,这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解放运动,已不再必然地同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相联系,而是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同盟军。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如何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纳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体系,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逐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一成功,为广大民族独立国家树立了榜样,也使马列主义有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成功实践,并且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这一探索,并非一帆风顺,遭遇了党内把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把马列主义理论教条化的严重阻碍。因而,毛泽东的探索过程,既是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实践、独立自主地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的过程,也是从各种思想僵化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不但以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认知。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在于运用、关键在于实践的思想。实践出真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论家时说过:我们所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

  二是马克思主义要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从1930年5月写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开始,就强调要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道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在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又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思想不但影响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三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还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也要放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上述新认识,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反复得到的,由此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因此而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辟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中三个活的灵魂的奠基人。

  社区首页 > 发展论坛

  何事让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作者: 于 2014-02-20 16:33 发表

  来源:人民网

  当邓小平女婿贺平(邓榕丈夫)在粉碎“四人帮”之次日“飞车”赶到邓家报告这一特大喜讯时,邓小平及全家都无比兴奋,邓向他们解释了“厚重少文”的周勃、陈平的典故,说华(即华国锋)这人好,选对了,并感叹地说,“_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本文原载于《红广角》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华国锋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同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领导人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叶剑英真心诚意地把华国锋誉为“英明领袖”介绍给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邓小平复出了

  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据叶剑英侄子叶选基在《叶剑英力促邓小平复出》一文中讲,当邓小平女婿贺平(邓榕丈夫)在粉碎“四人帮”之次日“飞车”赶到邓家报告这一特大喜讯时,邓小平及全家都无比兴奋,邓向他们解释了“厚重少文”的周勃、陈平的典故,说华(即华国锋)这人好,选对了,并感叹地说,“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10月10日,还处于软禁中的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自己对于粉碎“四人帮”的拥护和激动心情。有人责备华国锋,对邓的信没有立刻作出反应。

  也有人说,叶剑英在为邓小平的复出尽力,而华国锋却阻挠邓的复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毛泽东生前下的决心,华国锋怎么能在毛泽东逝世刚满一个月就宣布停止批邓、恢复邓小平的一切职务?毋庸讳言,华国锋当时在对待邓的问题上是持非常慎重的态度的。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对解决邓小平问题有他自己的步骤:

  197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允许邓小平看文件。

  1976年12月25日,华国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讲话,谈到1977年的任务时没有再提“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977年初,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社论,也没有再提“批邓”。

  1976年12月初,邓小平前列腺病发,到301医院治疗。当邓小平还在301医院疗养之际,叶剑英在玉泉山九号楼就不止一次地向华国锋提出,要邓小平重新工作,华均未反对,只表示,“要做党内外转弯工作,水到渠成。”为邓出院后的住处安排,华提出为了安全,安排在靠近叶的住处,住进西山二十五号楼。可见,华对邓还是善意和关怀的。

  在1977年3月10日至22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天安门事件”和邓小平复出成为争论的话题。3月14日,华国锋在会上公开表态:经过五个多月揭批“四人帮”,解决邓小平同志问题,条件逐步成熟。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华国锋继续说,“经过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正式作出决定,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这样做比较适当。”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中共中央,他在信中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同年5月3日,经华国锋批准,以中共中央名义,将邓小平4月10日的这封信连同他在1976年10月10日写给华国锋的信一起转发给全党。

  这应该说是华国锋为邓小平复出创造的最有利的条件,也是所作的最好的准备。至于邓小平没有马上复出而等待了一段时间,很明显,是华国锋和中央高层的策略考虑。

  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在其口述历史中讲,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帮”之后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宣布了三条:第一条是请邓小平出来工作;第二条是要在中央会议上堂堂正正地出来;第三条是要为邓小平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

  1977年7月16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恢复了邓小平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6724 个阅览者

  1 楼:

  楼主太有才了,写出这么好的帖子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6724 个阅览者

  总书记这番话断了多少人的后路?

  参加审议现场图.jpg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9日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郭文叁代表谈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2014,3,9“新华网”《:不能把国资改革变谋暴利机会》)

  新华社“新华视点”的微博报道很短,但就其中总书记一句“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份量已经足够。不但是警告,而且口气严厉之极。

  什么叫“国资改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一些国有的卖给私人老板,即为股份制改革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只不过一个卖、一个买,但其实不然。因为在卖与买中,可以有许多“玄机”发生。不然,总书记为什么要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这样的话?不说明那个“细则”的制订和执行至关重要?

  有专家说,“这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这是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不是设立几家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所能解决的,它是涉及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巨大国有资产‘存量’的功能转换、市场主体再建设等牵动全局的变革,涉及诸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是一场攻坚战”。依此而言,不说明事关大局?不然,总书记何以如此重视和关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着墨不多,但首次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显然,这几句话对国资国企改革,具有方向性意义。但于我看来,“具有方向性意义”,不等于具体操作者就一定会、一定能朝这个方向前进。因为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所以并非本文所能够解决。正因为如此,我所关注的,是总书记为啥要用如此严厉的口气,给某些人提神醒脑?且更重要的是,他究竟在警告啥?

  第一、总书记“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这样的话,本身就是一种警告,而且是一种直言不讳的警告。说明中央对于过去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那些足以令人痛心的教训,已经十分清楚,不允许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第二、总书记“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这样的话,更是一种警告,而且是严厉的警告。那是警告某些人不要以改革为名“拉大旗作虎皮”,别想用混水摸鱼之类的种种邪招来谋取私利;别想以牺牲国有资产为代价,用“暴利”中饱私囊。而其中的“暴利”二字,可谓一针见血。

  第三、总书记“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这样的话,同样是一种警告,而且是一种明确的警告。如果说过去国企改革中有惨痛的教训发生,那么其中的要害之一,莫过于是有人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利用手中权力一手遮天,或互相串通贱卖贱买等等。或许在当时,他们拉的也是“公开透明”的大旗;但事实上,却应该是在黑幕笼罩下的所有谓“公开透明”。而这,也绝对不能允许。

  总书记的话虽然很短,但却字字句句点在要害上。如果我们反思一下,在之前的国企改革中,有多少人挖了国家的墙脚,因而赚取了“第一桶金”,并用“暴利”跻身“富豪”行列?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惨痛?正因为如此,所有参与国资改革的同志,是不是首先应该读懂其中的“警告”意味?是不是应该坚守阵地,不让国有资本有一点点流失?是不是应该擦亮眼睛,坚决不让那些企图“把国资改革变谋暴利机会”的人阴谋得逞?如果有人做不到,不成了帮凶甚至罪人?但如果能做到这所有的一切,国资改革不就能顺利的进行?如果顺利进行了,那些盯着“暴利”的人不就无计可施了?为此我们是不是可以问:

  总书记这番话断了多少人的后路?(文/)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李克强“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核心是啥?下一篇:贪官逃不了王岐山法眼竟因为这?

  评论(8) | 阅读(51450) | 推荐(2) | 打印 | 举报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2014-03-10 01:57

  资讯

  我

  关注

  1976年9月,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时刻要来了

  燕关注

  昨天11:17大图模式

  孟锦云作为他的贴身护士,更是早早地就守候在他的床边,生怕毛主席醒过来的第一时间没有人发现。毛主席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连接着各种仪器,医生们竭尽全力想要让这个伟大的老人在这世间多留一段时间。

  一直忙碌到晚上七点多钟,孟锦云突然听到毛主席说话了,他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读后感:孟锦云先生忠心耿耿,敬佩。

  2021-10-21 5:3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