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Project Hail Mary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Project Hail Mary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01 00:06: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Project Hail Mary的读后感大全

  《Project Hail Mary》是一本由Andy Weir著作,Penguin Random House出版的2021-5-4图书,本书定价:Ebook,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roject Hail Mary》读后感(一):圣母到底和Happy Happy Happy

  从一开始我就纳闷为什么叫Hail Mary, 总感觉不只是圣母保佑的意思,如果是那样有很多词可以替代,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表达。偶然间搜到五月作者在reddit上答读者问。

  ========== 以下有剧透 ==========

  基本就是当其他队员都死掉后,Hail Mary只剩下主人公Grace 一个人时,双关显现

  故事方面挺好的,尤其是没去触碰同一时间地球上发生了什么,虽然我很感兴趣会发生什么,但一笔带过的方式很好,一来不是作者强项,二来也偏离违背主题,三来也给了读者想象空间。

  主要在外星人的设定上,我是没想到外星文明可能还在某些方面落后人类的可能。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性本善论过于坚定,不只主人公,把外星人都想的太美好了(但造型一般,这个搬上大荧幕感觉不会很讨喜),总的来说很棒的体验,看完就Happy Happy Happy!

  《Project Hail Mary》读后感(二):我感觉到,全都回来了

  熬到凌晨2点多看完,预订年度科幻最佳。

  老实说,并不太喜欢作者的第二本书Artemis,给人的感觉太像是一部专门为好莱坞写的剧本,但是在Project Hail Mary里,细节硬核、剧情紧凑、节奏完美,而且The Martian曾经带来的趣味与感动全都回来了。

  本书中主角因为失忆,必须靠逐渐唤醒的记忆片段来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和任务,把读者和主角放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仅增添了很多悬念,还设置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让主角崩溃的大反转。

  整个故事在叙述上非常集中,所有的情节都围绕着关系人类存亡的任务进行。

  为了达到这份集中,作者创作了Stratt这个人物帮助主角和整个故事排除所有的干扰。Stratt能招徕所有需要的人才,Stratt能获得所有需要的资源,Stratt能拥有所有需要的权限……这个人物设定和她的行事作风一样简单粗暴。

  当然,这不是一件坏事,Stratt正是保持故事集中的合格工具人,完美避免了描写无穷无尽的国际争论和勾心斗角,同时也让整个故事保持了浪漫与乐观的风格。

  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不安排主角回到地球的原因吧,这个故事是关于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朋友的,主角也许有一天会回去,但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Project Hail Mary》读后感(三):年度最佳预定!让人手不释卷的科幻小说

  这本书读完有几天了,还时不时会想到书中的一些情节,然后感叹:设计得真好啊。

  全书沿袭Andy Weir在the Martians 《火星救援》中所展示的硬科幻,整本书就像是一个基因工程,在加入了一段基因之后,剩下的一切按照既有的科学准则展开,至少在我有限的天文/生物学知识中显得十分合情合理,而且有一种被知识的魅力所征服的乐趣。

  但是这本书又不仅仅是他的硬科幻。里面的情节设计,对人性的刻画,也让我拍案叫绝,忍不住在这里罗列几个:

  1. 徐徐展开的Dr. Grace登船真相

  Dr.Grace登船始末可以说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悬念,而且埋藏的非常精妙。这个线索的作用几经变换,从起初主人公失忆需要回忆起自己的名字,到后期解释主人公为何失忆,最后揭开谜团:原来“ 我”不是想象中的英雄,原来“我”是一个怕死的胆小鬼,原来“我”是被迫上船。更精彩的是在那一刻,“我”已经按照Stratt的剧本努力解开了astrophage的谜团,做好了为人类命运牺牲自己生命的准备,甚至在最后,为了外星人朋友,放弃了自己回到地球的可能。这之中的人性转换,刻画的合乎情理,又精彩得让人想了又想。英雄,从来都是一个又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转折点,站了出来。

  2. Rocky

  可以说我在刚看到外星人“Rocky"的身份被揭开时是有点小失望和忐忑的,“原来搞了半天这是一本写外星人的小说”。那一刻我已经脑补了很多《三体》中和外星人斗智斗勇的情节。但是Andy Weir对Rocky的设计很巧妙:一颗29倍重力的母星,体格强壮,发展了足够的科技开启星际旅行,却缺乏量子力学等重要科学知识。刚开始接触时的忐忑,后来一同前往Adrian行星探索astrophage的秘密,再后来互相为对方冒生命危险,一切都显得可爱,美好,又富有戏剧性。很多好书给人这样的感觉:作者精心设计了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然后大幕拉开,好戏上演,一切好像不再是由作者编撰的故事,而是一幕幕合情合理的,活生生的剧情。关于Rocky的一切,就给人这样的感觉。

  3. 结局

  我是很喜欢the Martian最后的结局的——不同于电影最后再次回归个人英雄故事,书的末尾说的是人类耗费大量资源,跨国界合作救助火星上的一个人,所展示出的one species核心——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很期待Project Hail Mary的结局。从起初明白自己无法回地球,到后来认识了Rocky后发现自己有足够的燃料回地球,再到最后决定帮助Rocky,放弃回地球,在外星安安稳稳地住下。几经波折。我不能说很喜欢这个结局,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完整的句号。Andy通过the Martian和Project Hail Mary展示出的都是对太空探索很美好的愿景:救助困在火星上的宇航员,友善可爱的外星人。这样的背景下,有这样的结局,也就合理了。

  Project Hail Mary是大概率要电影化的一本书。和the Martian一样,电影很难展现出书非常闪光的”硬科幻”,也就是那一系列推理,但是电影应该还是可以保留Rocky的可爱,“我”对自己登船经历的几次不同认知,和最后决定帮助Rocky里所展现出的善良。很期待电影化,也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今年读的最佳小说,多半就是它了!

  《Project Hail Mary》读后感(四):全面超越作者自我的纯正硬科幻

  “Hail Mary”是美式橄榄球里的俗语,特指在比赛最后一刻的放手一博(试图扭转战局的长传)。这个名字在本书的设定下是再准确不过了——不过作者也承认这个名字会给译者带来很大的麻烦。

  从 The Martian 到 Artemis,Andy Weir毫不妥协地高举硬科幻大旗,用他特有的扎实的nerd态度、严谨的geek精神,打造复兴黄金时代风格、又融入最新科技和述事手法的小说。这所有的一切,在他这本新书里得到了完美的延续,同时又有新的突破。

  本书的开头时,主角和我们读者一样是一片空白,任何新的信息都是逐渐慢漫展开的,所以关于情节的任何描述几乎都是剧透。所以不建议在读完书之前去看书本描述(它剧透了半本书)或者GR上的那个访谈(它几乎把底都透光了)。

  随便聊几个无关大局的细节吧:

  * 对于我来说,The Martian的第一个精彩包袱是“在火星上宇航服被锐物戳破会给宇航员带来何种危险?”(你还记得那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吗——富氧中毒!),而本书的第一个则包含著名的 “(部分人认为的)最优美方程”——欧拉方程,B格进一步上升了!

  * 为了拯救Mark,中国牺牲了一枚本要用来探测水星(还是金星)的重型火箭。可能是Andy觉得光是在 Aries 2 里的一个座位还不够补偿,在这本书里又追加了好大一笔——参看工程的徽章。

  * 个人觉得,本书与地球往事系列有很多有趣的对应和对照。有点象是压缩掉了三体的铺垫、再把黑森和死永浓缩合并的产物。

  本书的现实与flashback双线交织的结构也组织得相当好。这个结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人难以猜测结局在哪里,把悬念留到最后。在The Martian里,Mark发射他的魔改帐篷之后,书还剩不少页数(电子书的话则还差一些百分比),读者就知道后面还有转折;等瓦力飞行之后就没剩几页了,读者就知道要结束了。而本书中,我读电子书到90%时,觉得这不就是大结局了嘛,后面还有什么可写的,难道强行狗尾?结果flashback里爆料了……

  在为本书发售前的GR访谈中,Andy从人物的角度回顾了他的前两部科幻。他认为,The Martian的主角是一个理想化版本的他自己,没有任何character development(其实我觉得科幻小说里不一定需要有人物发展和成长);Artemis的主角则是青春期的他自己,她身上浓缩了他当时的缺点,他希望把他的青春期成长映射到她在书中的成长但并不完全成功。在本书中,他尝试写出一个与他自己完全无关的主角,并且给主角足够的厚度和充分的成长。我个人觉得,这个成长做得不是很成功,then again,硬科幻里的人物成长不是必须的,不太成功的人物成长也不太影响书的成功,顶多只是有片刻尴尬而已,瑕不掩瑜。

  goodread访谈在这里:The Science (and Math) of Andy Weir's Sci-Fi Success - 再次提醒,读完书之前绝对别点,严重剧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