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的读后感大全

2021-11-27 0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的读后感大全

  《孩子,我们对人体认识真的错了!》是一本由[美] 凯思琳·V.库德林斯基 / [美] 黛比·蒂莉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一):孩子,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把吧!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这套绘本应用搞怪幽默的绘画风格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从而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人体,不仅仅停留在我们错误的观念里。绘本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探索的人体的过程,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验得到的真理。

  人类一直是向前进步的。 过去古埃及人不了解人体的构造,当国王去世时会制成木乃伊,以求救世,国王死去身体会被掏空,把重要器官放在罐子里保存,只有心脏会留在国王身体里,因为古埃及人们认为思想和个性秘密来自心脏!到现今对人体了解过后才发现古埃及人们错的真的很离谱。

  身体对每个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 通过阅读绘本让我用有力证据推翻了古埃及人们的认知。大脑才是思想和行动的指挥中心,而并非心脏!心脏对于人身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通过数千米长的血管向全身泵血。人类大脑是用来思考和探索的,人类取得今天的成果全靠大脑在思索。

  古代医生猜测,瘀斑和肿块是因为充血太多,他们用小刀割破患处放血,更离谱的还有用饥饿的水蛭把血吸出来。肿块便会消退,或许这一招是行之有效的。过去的人们以为放血会包治百病,遇见任何病情都会采用放血。这真是一个愚蠢的方法,幸好今天的科学发达否则会害死很多人啊。

  通过科学的证明,得知血液是给身体输送营养、氧气、抗体以及其他更多物质的,过量的放血只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血对人体来说是非常保贵的物质,没有血液或失血过多的人就会死亡。就像车祸现场和意外失血过多的人进医院,医生第一时间会进行输血抢救,他得到的这些血液是健康人贡献的。

  读到关于血液这部分突然想起父亲经常会献血。父亲献血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血的浓稠度,在父亲的意识里,血脂高就是血液浓度太稠,献血可排出体内过浓的血液。我想父亲这一认识是错误的,上文刚提到血液是向身体输送营养、氧气、抗体的其他物质,如果把血液过多的贡献出去,自身身体营养得不到有效补充可能会影响健康。如果要献血可以选择自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适当献血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本书中除心脏、大脑、血液外还有骨胳的形成,眼晴是通过什么来看东西的,人体液体的存在,人体解剖学,人体神经学,遗传学等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去论证与解说。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是一本丰富的人体学,通过阅读这些有趣可探索的科谱知识绘本会让孩子们更专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科学界培养更多人才。亲子阅读不可错过的一套绘本,边阅读边让探索共同进步。相信读完本套绘本孩子们对今后人生规划又多了一分笃定。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二):孩子,让我们一起了解人体把吧!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这套绘本应用搞怪幽默的绘画风格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从而让孩子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人体,不仅仅停留在我们错误的观念里。绘本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探索的人体的过程,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验得到的真理。

  人类一直是向前进步的。 过去古埃及人不了解人体的构造,当国王去世时会制成木乃伊,以求救世,国王死去身体会被掏空,把重要器官放在罐子里保存,只有心脏会留在国王身体里,因为古埃及人们认为思想和个性秘密来自心脏!到现今对人体了解过后才发现古埃及人们错的真的很离谱。

  身体对每个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 通过阅读绘本让我用有力证据推翻了古埃及人们的认知。大脑才是思想和行动的指挥中心,而并非心脏!心脏对于人身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通过数千米长的血管向全身泵血。人类大脑是用来思考和探索的,人类取得今天的成果全靠大脑在思索。

  古代医生猜测,瘀斑和肿块是因为充血太多,他们用小刀割破患处放血,更离谱的还有用饥饿的水蛭把血吸出来。肿块便会消退,或许这一招是行之有效的。过去的人们以为放血会包治百病,遇见任何病情都会采用放血。这真是一个愚蠢的方法,幸好今天的科学发达否则会害死很多人啊。

  通过科学的证明,得知血液是给身体输送营养、氧气、抗体以及其他更多物质的,过量的放血只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血对人体来说是非常保贵的物质,没有血液或失血过多的人就会死亡。就像车祸现场和意外失血过多的人进医院,医生第一时间会进行输血抢救,他得到的这些血液是健康人贡献的。

  读到关于血液这部分突然想起父亲经常会献血。父亲献血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血的浓稠度,在父亲的意识里,血脂高就是血液浓度太稠,献血可排出体内过浓的血液。我想父亲这一认识是错误的,上文刚提到血液是向身体输送营养、氧气、抗体的其他物质,如果把血液过多的贡献出去,自身身体营养得不到有效补充可能会影响健康。如果要献血可以选择自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适当献血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本书中除心脏、大脑、血液外还有骨胳的形成,眼晴是通过什么来看东西的,人体液体的存在,人体解剖学,人体神经学,遗传学等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一切都可以用科学去论证与解说。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是一本丰富的人体学,通过阅读这些有趣可探索的科谱知识绘本会让孩子们更专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科学界培养更多人才。亲子阅读不可错过的一套绘本,边阅读边让探索共同进步。相信读完本套绘本孩子们对今后人生规划又多了一分笃定。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三):错得很开心

  这个绘本是四本一套,分别涉及到人体、天气、恐龙、太阳系。 侄儿问:“姑妈,我们怎么都错了呢?这是不是在批评我们呢?我们哪里错了?”我不禁微笑,这题目,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平常要小朋友看书,总要抓他过来,这会儿倒好,一看题目,小朋友自己就搬着凳子过来了,要好好看看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

  小朋友首先选择了《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问他为什么要从这一本开始,他的理由是里面讲到什么的话,他可以到镜子前面去看一看。好吧,小家伙还是有一点科学研究的精神的。按照我们家看绘本的惯例,他先是仔细地观看了一下封面,从这小家伙开始会看绘本,我就已经告诉这个小家伙,封面上的内容一定是一本书最精彩的内容,否则的话,编书的人不会迫不及待得瑟给你看。小朋友从封面上猜了猜里面的内容,他觉得里面应该有眼睛和骨头。

  为了验证科普绘本的科普性,我拿到这套绘本之后,也刻意地没有提前备课,我就想看看小家伙能不能第一时间看懂。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脑子和心脏。古埃及人不太了解人体,每当国王去世就会被制成木乃伊,可是他的心脏会被保留在身体里面,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是一个保存着思想和个性的器官。我一边念一边暗自思忖,这个知识连我也不知道,我也跟着长见识了,以前真的只知道木乃伊是把人的尸体做成干尸,但是具体把什么东西留下,还真的没有注意过。我在走神,小家伙也在走神儿,我念完这一页他都没有让我翻页,我忍不住说了他一句:“你好好听,用心点儿。”小家伙简直开心坏了:“姑妈,你也错了。”原来小家伙在我的“用心”一词里面发现了问题,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也是把“心”当成是一个思考的器官的,小家伙已经一连声地说出了几个词:“用心”、“当心”、“长点心”“放心”……古埃及人不是孤例啊,我们的古人和古埃及人一样,对心脏的认知也是一样的错误。这应该是那个时期古老文明中常见的错误了,绘本选择这个知识作为开篇,估计在很多国家的孩童那里都能引起共鸣。 第一个话题就已经引起了小孩子浓厚的兴趣,并且成功地让孩子说出了书名的那句话:我们对人体的认知真的错了。

  除了关于心脏和脑子的知识之外,绘本还涉及到放血疗法、穴位疗法、眼睛看东西的原理(果然有眼睛啊)、骨头的常识(封面的骨头也出现了)、体液的构成、细菌的知识、人体的编码本DNA…… 每一个话题,绘本都会先把错误的观点告诉我们,然后认真分析这个观点的形成原因,在历史上曾经起到的作用,现代科学证明它已经出现的错误,最后再推出正确的认知。虽然书的题目是你对什么什么的认知错了,但是作者作为已经手握正确知识的后人,并没有把认知有局限的前人的观点一棍子打死,作者努力地在这个绘本里面培养着孩子们的正确的科学观:前人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对这个世界只能做出符合他们认知的解释,也许有一天,等我们也成为了“前人”,我们的后人也会说,我们对某某事物的认知也错了。世界不就是这样进步的么。

  错,错得很开心。

  《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读后感(四):认识人体从不断突破而来---评《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

  最近我在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时间里看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有关于破解认知错误的绘本读物、它以四个分册,四个不同主题的形式,逐一探索着已知认真下可能有错误的科学资讯。这其中主要围绕着恐龙,人体,太阳系和天气这四个版块话题展开。

  乍然看到《孩子,我们对人体的认识真的错了!》这个书名,我们其实早已经显而易见地知晓着这本书将要向我们探究的主题内容了。那就是这本分册将会主要围绕着人体医学展开。

  虽然我们生而为人,但是我们却并非对自身的身体有着更多深入的了解。现今我们已知的人体医学知识其实往往都是建立在以往人们通过医疗手段,类似通过解剖,借助仪器,经验总结等多种手段途径得以获知。站在先辈的肩膀上看待人体科学知识,我们不得不说还是收获满满,大有裨益的。但是虽然医疗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我们在人体医学的认知其实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借由着这本书册的阅读,我们见证了古代医学基于对人体知识了解度而采用的一系列医疗手段和措施。但是我们同样也经由着这本书册的阅读学习知晓着曾经过往中某些方面对人体知识认识度不足而造成的错误医疗判断。知晓古代医疗技术手段原理的同时,更明白着今时今日同样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选用原因。正是这种不断建立在推敲尝试,再推敲再研究的循环进程中,我们的医疗技术手段不断得以提升,而我们对人体的认知程度也有了更加大的质一样的飞跃。

  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采用夸张手法描绘下的人体图片。类似骷髅,也类似于木乃伊,还或者类似于身体内部器官等等。经由着这种夸张诙谐的绘画解说,我们对人体的了解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感官影响。这比之于纯文字形式的表述又增添了不少的阅读亮点。

  事实上,本书最后一页还精心地配上了人体发现大事年表。借助着这张年表,小读者们可以对人体科学知识的认识有着纵向的解读。 承认以往对人体认识知识层面上的不足,便是更好地推进着未来对此主题内容的深入学习了解。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将会对人体有着更深层面的了解突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