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精选

2021-12-11 00:3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精选

  《DK飞行器大百科》是一本由[英] R. G. 格兰特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4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一):82岁老太想到太空飞一圈,世界首富帮她圆梦,飞完变成第二富翁

  2021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登月52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一架名为“新谢泼德号”的飞船,以超过3700公里/小时的速度,朝着太空飞驰而去。

  这艘飞船上的四位乘客身份可不一般,他们分别是亚马逊公司创始人、世界首富杰夫·贝佐斯,贝佐斯的弟弟马克·贝佐斯,世界上最年轻的太空旅客、来自荷兰的18岁高中生奥利弗·戴曼,以及世界上最年长的太空旅客、82岁女飞行员沃利·芬克。

  其中,沃利·芬克曾是首批接受美国宇航局太空飞行训练的13位女宇航员之一,并在“水星13号”项目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但由于性别原因,她最终被剥夺了进入太空的机会。

  尽管沃利·芬克后来一路升任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第一位女督察,以及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第一位女性航空安全调查员,但那场未曾绽放就凋落了的太空旅行,始终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而18岁的奥利弗·戴曼能成为这艘飞船上的第四位乘客,纯属运气好“捡了个漏”。当时,贝佐斯曾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知名影星汤姆·汉克斯出售席位,但汉克斯觉得太贵,拒绝了这一邀请,而戴曼的父亲爱子心切,斥重金为儿子抢到了这个宝贵的太空旅行机会。

  有趣的是,就在“新谢泼德号”向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另一位“太空狂人”埃隆·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股价猛涨,这使得马斯克名下的资产大幅增长,当贝佐斯从太空归来的时候,他的首富宝座已经被马斯克抢走,自己只能暂时屈居第二了。

  当然,身家2000多亿美元的贝佐斯,显然并不在意这些虚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本次太空飞行的任务,是“为下一代人建造一条通往太空的道路,让他们在那里做令人惊叹的事情,而这些令人惊叹的事情将解决地球上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如贝佐斯、马斯克这样的富豪,还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对蔚蓝天空的向往、对自由飞行的梦想,都是与生俱来的。

  数千年来,人类始终以崇拜和羡慕的眼光,看着鸟儿在空中飞翔。直到1782年,人类才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热气球载人飞行。自此,人类在“像鸟儿一样飞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03年12月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号试飞成功,实现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动力飞行,也拉开了人类大规模征服天空的壮丽序幕;

  “一战”期间,以布里斯托F.2B型战斗机为标志,飞机开始应用于军事侦察和作战,开启了空中战争时代;

  “二战”后,飞机也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如道格拉斯DC-3、福特5-AT三发飞机、波音247,到巨型喷气式飞机波音747,以及空中客车A380等民用客机,它们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让人们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世界各地,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流、发展与融合;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人类正式进入太空时代,开始追寻亘古以来令无数代人魂牵梦萦的壮丽梦想——飞向群星!

  以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而闻名世界的DK公司,最新推出的这本《DK飞行器大百科》,便向我们讲述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飞行的百年故事,并带着我们开启一段人类历史上的精彩天空之旅。

  如果你曾一直梦想能有一本书,可以一下子赋予自己关于飞行器的有趣知识,它最好具备这样的特点:

  1、用清晰的知识结构+触类旁通的梳理,一秒建立对飞行器的认知和理解

  2、信息要全,图要多!有图有真相,读起来才不累!

  3、图要权威、精准、有趣!这样才能轻轻松松涨知识!

  现在,这本《DK飞行器大百科》真的来了——

  这本书以上千幅精美珍贵的图片,对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飞行器进行了梳理,包含早期飞行先驱时代、战争时代、黄金时代、空中争夺战时代、高科技战争时代、太空旅行时代以及现代世界等七大主题;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征服天空和探索太空背后的迷人故事,包括频破纪录的飞行、男女实验者的壮举、惨烈的空战、民用客机的普及,以及载人航天的实现、外太空的激烈竞赛等;

  这本书带着我们探索人类飞行的每一个震撼瞬间,探视飞行器的每一处精美构造,并向百年来促进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无数梦想家、思想家、发明家、实验家、科学家与先锋集体所具备的智慧、勇气和奉献致敬;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真实体现了人类内心深处那种永恒的渴望:摆脱地球的束缚,踏入那片无人涉足的纯净高空!

  有时,人类的想象不如科技创新开阔。比如说,莱特兄弟时代的航空先驱们坚信,飞机必须体型很小,而A380肯定会令他们大吃一惊。飞行在千一百年取得的成就,也远远超出了人们在20世纪初的想象。纵观百年历史,人类一步步实现了探索天空的梦想,而这一切瑰丽的景象,全都源于人类祖先那个最朴素的梦想,正如莱昂纳多·达·芬奇所言:

  “一旦尝试过飞行的滋味,以后每次在陆地上行走时,你都会把视线投向天空!”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二):航空、航天、航宇

  小时候总希望能有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或者一套《百科全书》,但这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太奢侈了。

  如今入了一本《DK飞行器大百科》,虽然离全套还有距离,但好歹是圆梦童年的开始。

  封面

  这是一本关于飞行器——不仅是飞机,还有火箭——的大百科,讲述了人类从最初触摸天空的探索,到走向星辰的太空旅行,这一百多年来的飞行器发展历史与知识介绍。整本书全彩精装,图文并茂,可以给年纪小的孩子作图画书阅读,也可以给大人增长知识见闻,是特别值得收藏传承的好书。

  这本书按历史的发展,共分为七个章节,从最初的先驱时代开始,飞行器经历了走向战争、黄金时代、空中争夺战、冷热空中对抗,再由太空旅行搭桥,慢慢走到了现在的日益缩小的世界。

  而我想,我更希望以钱学森先生定下的标准——航空、航天、航宇——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觉。

  人类对于天空的探索,其实源于我们最原始的欲望,我们羡慕能摆脱地心引力束缚的鸟儿,能在太空自由地飞翔。于是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了热气球。而直到19世纪,人类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动力飞行。

  最初的飞行

  飞行的历史中,不得不提到“动力飞行第一人”莱特兄弟。尽管读书的时候学到莱特兄弟知道他们是自行车贸易者,却没有想到,飞机的发明某种程度上是源于自行车原理——你很难想象,操控一个在天上飞的家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踩单车,是同样的思路。

  莱特兄弟

  而在他们成功之后,飞行由好奇转变为了狂热,先驱时代开始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尽管这个时代飞机的安全性不高,飞行能力也有限,我却觉得这段时间是整本书里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人类依旧沉浸于飞行最初的浪漫情怀中,尽管各国飞行员有着高涨的爱国情怀,飞行似乎依旧是消除国界、性别与种族嫌隙的活动。

  飞行装备

  可是,事情并不一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一战开始,飞行器开始走向战争。首先是侦察任务,再演变成空中作战。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过短暂的黄金时代,但整个飞行器历史中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人类一直处于战争之中(热的或冷的)。

  直升飞机

  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战争爆发带来的军事需求是推动飞行器发展的最大力量之一,但我依旧讨厌这个时代。在与闺女一起看这部分书的时候,她一直问我很多我无法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飞行员开着飞机要互相攻击?”

  “为什么飞机要丢下炸弹?”

  “为什么他们要弄坏别人的家?他们不难过么?”

  战争是无法向孩子们解释理由的存在,面对他们单纯的问题,我实在给不出能让她理解的答案。而这个阶段,让她一度不喜欢这本书(因为飞机和飞行员做了很多让人难过的事情)。我想,如果那些政要在面临战争可能的时候,能多像孩子一样思考,或者世界会和平得多。

  航空的最后一段是关于商用飞机的,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从以前科幻80天环游地球,到现在的几天,已经超出了凡尔纳所能想象的范围。

  波音747

  乘坐飞机,再也不是先驱时代的高危活动,而是一种很普遍很安全的出行方式。可能因为飞机失事通常没几个人能成为幸存者,现在都还有很多人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实际从数据上来看,飞机是事故率最小的交通方式。

  大型客机变得平民化,而富贵人家则选择更豪华与机动的私人飞机——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身份象征。另外,怀有与先驱时代飞行员一样浪漫情怀人的,也开始寻求个人飞行的极限挑战。加上无人机步入舞台,航空发送飞行走向了更多元的发展历史。

  书中对航天之父、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介绍并不多,而我有幸读过他的科幻作品《在地球之外》,而他的生平,更是比小说精彩。

  太空旅行

  催生航天发展的,也是战争。冷战中,苏美不断刷新航空历史以期在太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苏联率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紧接着“斯普特尼克2号”又将一只狗送上了太空。随后,苏联又领先美国实现在人类太空之旅,甚至还实现了太空漫步。直到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迈出了“人类的一小步”,美国开始挽回局面。

  由于火箭的一次性使用,人们开始寻求航天飞机的新出路,然而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由于在 “挑战者”号爆炸事故,NASA航天任务被推迟,那是NASA最黑暗的日子。

  之后苏联建立了“和平”号空间站,并且之后迎来了两个太空大国之间的首次合作。后由于被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各国开始展开国际合作,启动了国际空间站项目。

  到了这个时候,至少表面上看,人类又因为对天空星辰最原始的向往走到了一起。太空是我和闺女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另一是先驱时代),她又开始了希望自己成为宇航员的梦想(我得花更多时间解释,我们中国人应该做航天员)。

  《DK飞行大百科》里,其实没有航宇,因为我们还未走出太阳系。

  但我们从地上行走,到航空,再到航天,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那我们对未来,还有什么不敢期望的呢?

  航空是前辈们创造的历史奇迹,航天是我们现在不断见证的奇迹,而航宇是属于我们下一代以及子孙后代的奇迹。

  人类经历过特别黑暗的时期,对于航宇时代的到来,我只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做得更好一些,多一点人类最初的浪漫情怀而少一些赢输之争的戾气,不要把太空奇迹演变成太空战争。有时,人类的想象不如科技创新开阔。比如说,莱特兄弟时代的航空先驱们坚信飞机必须体型很小,而A380肯定会令他们大吃一惊。飞行在前一百年取得的成就也远远超出了人在20世纪初的想象。一路走来,早期飞行梦想的预期无疑是美好的。1894年,美国航空先驱基奥克塔夫・夏尼特描述未来的飞行,请读者想象“成功飞行器的问世……只会给世界带来美好;它会缩短距离,让人们畅通无阻地到达世界各地,让人际关系更加亲密,推动文明发展让充满和平友善的时代更快到来”。飞行实现了其中一些目标,却遗漏了最积极的部分。即便如此,人类飞行仍然是奇迹般的成就,想象力和科技水平和谐相处,就像最出色的飞机设计中美学和功能的完美碰撞。 飞机成为一种商业和战争工具,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航空者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永恒的渴望一一如同诗人飞行员约・麦基(John Magee)的著名叙述一一挣脱“地球险恶的羁绊”,踏入“神圣不可侵犯的纯净天空”。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三):登陆火星了!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飞上蓝天走向太空

  2021年5月15日,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预选着陆区,这也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崭新的里程碑。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由于火星大气十分稀薄,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表面大气压的0.628%,因此这稀薄的大气成了登陆火星的梦魇,登陆火星面临着九死一生的挑战,整个过程凶险无比。要知道,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率只有大约50%。目前,火星有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发射的四艘在轨环绕探测器,并且表面有多个美国的火星车,如好奇号、洞察号,以及结束任务的火星探路者号、凤凰号、勇气号和机遇号等等。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影像

  然而,即使条件再困难,人类关于太空探索的梦想也从未停止。尤其是半个世纪来,人类太空旅行从几位梦想家的痴念,发展成超级大国间激烈的竞赛。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挣脱“地球险恶的羁绊”,踏入“神圣不可侵犯的纯净天空”的呢?

  梦想的开始

  就在1903年莱特兄弟于基蒂霍克即将成功之际,一位籍籍无名的俄罗斯教师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一份发行量很小的科学报纸上发表了题为《利用喷气式器械探测宇宙空间》(The Exploration of Space with Reaction Propelled Devices)的论文。尽管几乎无人关注,齐奥尔科夫斯基却从理论上解决了人类翱翔太空的基本难题——如何在保全生命的情况下将人类送出地球大气层。

  太空旅行的幻想历史悠久。17世纪,人们刚认识到月亮和星球是太空中的移动天体,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就在首批问世的科幻故事之一的《梦境》(Somnium)里幻想过月球旅行。到了19世纪,月球旅行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的常见素材。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作品最具影响力,他幻想宇航员被一门强大到能突破地球万有引力的大炮发射到月球上。

  第一次人类太空旅行

  第一次人类太空旅行呈现给世人的是苏联技术顺利可靠的胜利,但实际上,他们使用的设备险些酿成大祸。

  1961年4月12日清晨,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i Alexeyevich Gagarin)爬上发射塔顶部“东方”号宇宙飞船狭小而简易的太空舱。他在里面听着歌曲,50分钟后发射工作才准备就绪。接着,引擎轰鸣,加加林感觉到随着飞船向上加速,过载也在增加。几分钟后,火箭脱离,他进入了轨道,在失重环境下泰然自若,欣赏着壮观景象。向东飞过太平洋时,他陷入突如其来的黑暗中,穿过南美洲来到大西洋上空时又迎来破晓。

  地球照片

  飞行1小时15分钟后,加加林听到也感觉到制动火箭点燃,开始返回了。但返回舱没能脱离飞船。加加林感觉自己滚动着进入了大气层。“先是头,再是脚,快速地滚动。”这种情况持续了10分钟,直到一根电缆烧断了,返回舱终获自由。

  穿过大气层时,加加林听到防热罩在高温中碎裂的声音,感到过载增强。不过一切还算顺利。按计划,返回舱舱门在7000米的空中打开,加加林的弹射座椅发射。他跳伞降落到萨拉托夫市附近的耕地上。

  “这种声音……很像飞机发出的声音。接着,火箭顺畅轻松地升空……”尤里·加加林如此描述他的第一次太空飞行。

  宇航员加加林

  人类的一小步

  NASA本来计划在“阿波罗7号”发射后再在地球轨道中执行一次任务,以检测登月舱和对接步骤。然后将“阿波罗9号”送入月球轨道,为最终进行月球着陆的任务做好一切准备。但不想被苏联拔去头筹的欲望促成了计划的改变。“阿波罗8号”的登月舱不可用,因此NASA直接开展了月球轨道载人飞行。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发射升空。在为时3天、航程40万千米的月球之旅中,第一批离开地球轨道的人看着母亲星球在身后逐渐缩小。他们的太空飞行航线正确,和地面的通信良好,直到飞船消失在月球后面。飞船助推火箭突然发力,把飞船送入月球轨道,飞船要在月球轨道停留20个小时。

  “阿波罗”飞船于12月27日安全返回,并带回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蓝色地球从月球黯淡的地平线升起,与漆黑一片的太空形成鲜明对比。NASA欢欣鼓舞,准备进行载人月球着陆计划了。1969年3月,“阿波罗9 号”任务成功把登月舱按计划送入地球轨道。同年5月,“阿波罗10号”在月球轨道中完成相同操作。

  在地球轨道上的“阿波罗9号”

  人类登陆月球已经是万事俱备了。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的飞行人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从肯尼迪角的39A发射台起飞。在飞向月球轨道的3天旅行中,他们在“哥伦比亚”指挥舱中有大把时间欣赏壮观景色。阿姆斯特朗觉得,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通过月球阴影时,太阳隐没,从地球折射的光将月球照成蓝灰色。靠近月球时,科林斯被它的荒芜深深震惊了——他形容月球是“单调的石头堆”,与宇航员们身后星球的“葱翠山谷”形成鲜明对比。

  着陆月球发生在7月20日,对欧洲、非洲和亚洲来说,阿姆斯特朗是在7月21日才登陆月球的。着陆很顺利。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进“鹰”号登月舱,科林斯独自留在指挥舱里,在距月球表面100千米的空中环月飞行。他们下降到13千米的轨道。从轨道到月球表面的最后动力降落是整个任务中最紧张的阶段。

  登陆月球

  距离阿姆斯特朗打开舱门、走下梯子踏上月球还有6个小时。他原本计划要说“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但他没记清楚,说成了“人类的一小步”,让整个句子变得毫无意义了。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有一个人正站在月球上,大约6亿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可以说,“阿波罗计划”不仅是科技创新和组织得当的展示,更是一次探险,证明人类的探求永远向前,永不止步。

  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登陆火星

  NASA曾计划在2018年前后重返月球,一段时间后再建立一座永久性月球基地,并可能会开发这个贫瘠荒凉的卫星上的仅有资源,比如冷冻水。

  随后的登陆火星计划并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新型宇宙飞船应该能用甲烷作燃料,这样的话,如果能抵达火星,飞船就能从富含甲烷的火星大气中补充燃料了。2004年的“火星漫游车”计划对火星表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被称作“火星漫游车”的机器人装置探索火星表面,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这个星球的了解。这种机器能降落火星,预示着载人宇宙飞船着陆是完全可行的。在《DK飞行器大百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4年1月降落在火星上的“机遇”号火星漫游车传回的照片中,漫游车的隔热层在降落时脱离,其冲击力在火星红色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大坑。火星地表荒凉贫瘠,人类在上面长期定居的前景黯淡。

  火星漫游车

  在《DK飞行器大百科》一书中,我们不仅能够阅览20世纪初这一百年来人类飞行发展的历史,而且能够太空探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人类的飞行历史进行了纵向梳理,包括先驱时代、黄金时代、空域争夺战时代、太空旅行时代以及现代世界,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读者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且系统的了解。每种飞行器配有型号、技术参数与历史背景介绍,具有代表意义的飞机还有单独的跨页图,详细展示内部构造。除了各个年代的飞行器,书中还有单独的栏目,讲述飞行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历史事件,本书堪称“一座收藏在家的飞行历史博物馆”。

  无论是早期的滑翔机,还是近代的战斗机、现代的客机、高科技时代的航天飞机,探索太空从来就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梦想,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

  《DK飞行器大百科》

  《DK飞行器大百科》读后感(四):人类虽无羽翼,依然征战青云

  嫦娥奔月

  自古以来,身处地面的人类对天空充满向往。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用羽毛和蜡制作翅膀的代达罗斯,又或者在爆炸声中粉身碎骨的万户,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向天上探索的脚步。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终于凭借飞行器,实现了直上青云的梦想。《DK飞行器百科》这部绘本,就为读者收录了飞行器的前世今生。

  DK飞行器大百科

  1、人类触摸到了天空

  在人类真正触摸天空之前,许多先驱做过尝试,比如达·芬奇的诸多草图、克莱蒙特·阿代尔的蝙蝠机等。在当时,科技还不够发达,导致这些设计并不可行。

  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不靠谱”设计:利用真空球体将飞艇带起。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真空球体的设计虽然不可行,却启发了后人。

  达·芬奇的扑翼机

  1783年,蒙特哥菲尔兄弟成功进行了氢气球实验,先是将一只鸭、一头羊、一只公鸡送上天空,接着又成功进行了载人飞行实验。

  至此,人类探索出了一条飞天的正确途径:利用空气浮力。同时,人类也终于真正触摸到了天空。

  后来人类又探索出了另一条道路:利用流体动力学,主动使空气为飞行器提供升力,而非像热气球那样被动被推着走,这就是动力飞行。

  这一设想由乔治·凯利提出,直到蒸汽机得以广泛应用,蒸汽驱动的飞机才得以逐步尝试。归功于科技的进步,扑翼机、蝙蝠机等设想得以成为现实。

  莱特兄弟与他们的飞行者号

  真正实现首次动力飞行的是大名鼎鼎的莱特兄弟,以及他们的“飞行者号”。最初,他们设计的飞行器采用俯卧方式飞行,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后来改为坐姿操纵飞机。

  除了以上轻于空气与重于空气的两条途径,还有一些人独辟蹊径,他们制造出无动力滑翔的机器,即悬挂式滑翔机。

  这其中,奥托·李林塔尔是先驱人物,他不仅从科学角度进行严谨研究,也勇敢进行亲身尝试,而且,利用表演技巧吸引公众注意,推动事业发展。

  虽然李林塔尔最终因滑翔机坠毁身亡,但他的精神也鼓舞后来的人们对无动力飞行进行不懈探索。

  李林塔尔的滑翔翼

  2、天空之上起硝烟

  自从莱特兄弟之后,动力飞行获得了长足发展。飞行比赛、特技表演,或者是飞越海峡、水上着陆等突破性发展,让飞机一代更比一代强。

  与此同时,飞机制造业也欣欣向荣,同时,也有人尝试将飞行器其投入运输业,比如维多利亚·露易丝号的载客飞行尝试。

  但是,出于欧洲动荡的局势,在航空旅客运输的时代来临之前,飞行器首先被运用到了战争中。

  威尔斯当时写过一部《空中战争》,这部科幻小说设想了德国飞艇越过大西洋袭击纽约的情节,在当时产生广泛的影响。而六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威尔斯这一作品很有先见之明。

  《红色警戒》中的基洛夫飞艇

  在《红色警戒》中,苏军的基洛夫飞艇动作迟缓,但厚实的血量和超高的杀伤力给敌人以强烈的压迫感,玩家看见直呼“你不要过来呀”,正是当时应用于军事的飞艇的写照。

  而飞机第一次应用于实战是在1911年,意大利组建了杂牌飞行队随军出征,其中上尉朱利奥·加伏蒂向土耳其军营投了四枚炸弹,这是世界上首例炸弹空袭。

  到了一战,战争迫使航空业迅猛发展,飞机从之前上百架制造变为成千上万架制造。同时,飞机的制造技术也不断进步,马力增强、机身加固,飞机从脆弱不堪,逐渐变得攻守兼备。

  空中侦察

  这期间,用于作战的飞机也分化出各种类型,一战期间,飞机最重要的功能是侦查,后来逐渐分化出运输、作战等功能。

  从此,制空权也成了战斗双方争夺的内容。为了争夺制空权,人们对飞机投入大量力量进行研发。一战时的斯塔肯、二战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以及苏联的SU战斗机、乃至后来美国的F16、如今中国的J20等,用于战争的飞机不断更新,空中战争也朝着高科技发展。

  3、天空下的世界越来越小

  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进步并不只是服务于战争,更多地,它服务于造福人类的事业。飞行器也是如此,虽然飞行器将杀戮带到了天空,但战争总会过去,和平发展才是主题。相应得,飞行器也投入到民用当中。

  齐柏林飞艇

  在飞行器正式运用到战争中,已经有民用的案例。齐柏林飞艇创造了搭载数万乘客的记录。而飞行器真正进入民用,则是在一战之后。那时,因为空军规模大幅缩减,制造商勉强支撑,而这促进了飞行器的转型。

  这个时期航空业非但没有像经济危机那样萧条,反而成为了“黄金时代”。在这期间,飞行员成了香饽饽,特技表演、载人飞行、空中邮件,航空业逐渐面向民众。

  飞行员们还不断挑战极限,刷新飞行记录。飞跃大西洋,环球飞行,一项项记录被创造,天空被飞行员们彻底征服,世界因此而逐渐连为一体。

  首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

  现在的航班,一口气从中国飞半个地球到美国不在话下,而在当时,从英国飞到澳洲要飞上一个月,而这,当然归功于科技的进步。而且,各类仪表的运用也为飞行提供了越来越可靠的保障,如今驾驶舱内眼花缭乱的仪表,正是从那时开始装配。

  如今,乘飞机出行已经是人们常用的出行方式,四通八达的空中和航线让人们随心所欲去想去的地方,空中运输也助力邮政,让人们足不出户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快递。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飞行已经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活动。根据统计,航空事故的概率比人走在平坦的路上摔倒的概率还低。

  历史上,有一些不可挽回的惨剧,也有川航U8633这样的奇迹,可以确定的是,航空安全在将来还会继续提高,让人们的出行更安全,我们可以放心得将足迹踏遍每个角落。

  《中国机长》海报

  4、潜力无限的未来

  飞行器已经不再局限于航空,它的触手已经伸向了航天领域。直指云霄的火箭,将一枚枚卫星送上太空。踏上月球,飞向火星,飞出太阳系,将人类文明带向深空。

  先进的航天飞机更是刷新了航天的理念,直接冲破大气层,将卫星一步送到位,再优哉游哉飞回来。

  发射卫星的航天飞机

  小型的飞行器也不断进入民间,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人飞机,也许有一天,每个人都能亲自驾驶飞行器飞向天空。

  而空中力量也成为国家的一大中流砥柱,无论是用于战争,还是用于救援,都显露出重要的战略意义,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空中主权。无人机、全天候、定点打击,先进的技术让人类在长空中也成为霸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许人类有朝一日上太空也和闲庭漫步一般。飞行器让世界变小了,它也应该将人类带向更辽远的宇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