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句佛号圆摄五宗八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句佛号圆摄五宗八教

2021-12-30 09:06:43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真如妙心推荐 阅读:载入中…

一句佛号圆摄五宗八教

  一句佛号圆摄五宗八教

  《首楞严经卷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即念佛三昧,则“花开见佛悟无生”。而烦恼顿断,打破无明桶底,了却我人之大事因缘。明见心性,是为【禅宗】。

  故一句佛号,即是“无上甚深微妙禅”。

  一句佛号,心念耳闻,则口不妄言,口密也;意不妄驰,意密也;手结弥陀定印,身密也。如是身口意三密相应,必能得证一心。若唯有佛号,而无他念,则名事一心,正如观相成就,本尊刹那显现,清明不动,而绝他想;若佛号消亡,能所双忘,则为理一心,正是将有相化空,直入无相,即证《大日经》所云“如实知自心”之境界,是为【密宗】。

  一句佛号,念念不断,绵绵密密,是为止,耳闻清爽,是为观;摄心在佛,是为止,念来即觉,念佛化空,是为观。如是止观双运,自证不二中道,而起空假之用,是为【天台宗】。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则知我人本来是佛,本具真如佛性,是为理法界;一句佛号,坚持到底,举凡一切事相皆为念佛,是为事法界;由念佛而证一心,解行相应,以理合事,以事证理,是为理事无碍法界。一心功深,再无走作,入于不二之境,我与弥陀不二,娑婆极乐不二,处处西方,在在净土,是为事事无碍法界。如是念佛,圆融四法界,而归理事不二,一心圆现万法,万法同源一心,妙用恒沙,重重无尽,是为【华严宗】。

  一句佛号,摄持身口意相应一体,是身心两不犯也。如是身心不犯,渐为身心一体,至于身心两忘,无作无不作,无止无不止。便证本具无作戒体,无漏戒法,无量善法,应时具足,圆满持戒波罗蜜,是为【律宗】。

  一句佛号,恒无间断,决定念佛见佛,唯心所造故,则明“是心作佛”,我今念佛,正为“声声唤醒主人公”,即为自性弥陀,“转识成智,舍染归净”。或曰断我法二执,而显证真如,正应常寂光土,是为【唯识宗】。

  “万法唯识”,“识”应现秽土,分别心相而变现故;“识”转为“智”,正应净土,无分别心妙用而显现故。

  如是念佛一法,洞彻心源,妙摄百千法门,万法同归自心,可谓一门通,门门通,即一门普门,纵横开阖,无挂无碍,是为圆融各宗,任何一宗亦如是圆融各宗也。

  故释迦文佛不待启请而自宣说《阿弥陀经》,智慧心中大悲妙演念佛法门,俾使人人信愿持名,得蒙阿弥陀佛加被,上根之人明证自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上品上生;或功夫差等,上品中下而生;中根之人明理念佛,上品、中品或下品而生,全视其念佛功夫之境界而定;下根之人理虽未明而凭老实信愿念佛,上品、中品或下品而生,亦视其念佛功夫之境界而定。

  古德云:“往生与否,全看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看持名之深浅。”谛实之语也。念佛可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斯诚释迦牟尼佛度生之最后殊胜方便,若犹不能信解愿行,则千佛出世亦无可奈何矣。

  故佛陀五叹“难信”,非释迦牟尼佛之“难信”,实众生福薄慧浅而“难信”也。亦故净土法门名为“易行难信”之法,深入之难在于“难信”,“难信”能信,则生西决定不难,而称之为“易行道”。

  至此,念佛横超三界之殊胜,可以明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