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放假的同时莫让文明也放了假
“端午”放假的同时莫让文明也放了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在日常生活层面,端午节是一个表达亲情、进行社交的机会,其节日氛围的主调是热情和团聚,因此随着节日的临近,相信会有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时节带上家人外出探亲或旅游,而随着外出人数的增加,各种不文明行为在以往的小长假期间也给传统佳节画上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驾车需文明出行
随着家用汽车逐渐普及,节假日期间很多家庭会选择自驾车出行,人多车多,再加上个别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行车、在高速路占用应急车道,堵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此外,在城区一些路段,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时常发生,这样的行为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舌尖浪费”不可取
中国人招待亲友讲究体面,感觉需要点上满满一桌菜才能体现出主人的好客,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餐桌上,殊不知这样也时常会造成舌尖上的浪费。
出游行为待提高
节假日携亲带友外出游玩本是件很惬意的事,但乱扔垃圾、随意插队、大呼小叫、乱写乱画、缺乏礼让等陋习给本应愉快轻松的旅途留下了不和谐的音符。尤其随着出境游的大热,中国游客在泰国景区洗手池中洗脚、大闹曼谷机场等不文明行为让国人脸上无光。出门在外,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个人的形象;出国在外,一举一动更是代表国家的形象。
针对国人不文明出游现象,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引导。2013年10月1日,新《旅游法》正式实施,其中对诸多“旅游乱象”如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措施作出规定;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宣布施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工作。从实际效果来看,各地旅游不文明现象有所减少,不过,陋习的改变非朝夕之功,还需要继续加强宣传、管理、引导。最为重要的是,每位游客都要增强文明出游意识,做到身心放假,文明意识不放假。
奔流不息、永不停滞,百川方可归海。坚持如一、善始善终,永不“休假”,文明才能如窖藏老酒,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