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这样学
今天批改到本班的作文,我觉得孩子们的习作仍处于需要提高的地步。很多人都会困惑写作到底该怎么写才能上升到高水平,作文的方向到底该往哪里走,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得上好的作文。我认为小学阶段的优秀作文应该有以下特征:
很多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自己要表述什么,写出来的文章味同嚼蜡、晦涩难懂。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知道主旨是什么的表现。写文章只有有了主旨才能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怎么样才能表述展现这个主旨,如何把事情叙述完整。我认为这些都是写作前学生必须弄清楚的。因此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让孩子明白我准备做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主旨写文章,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极有可能偏离主旨,文章更是没有灵魂可言的。
二、用发现的眼睛看待生活,让生活富有诗意化。
写作就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只要求学生可以写出源于生活的东西就已经足够。因此习作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看生活,观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让思考融入到生活中才能发现习作的素材来源。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不仅不接地气,读起来也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味。孩子需要训练的是在生活中让生活诗意化。让孩子丰富生活体验,在鸟语花香的季节真的看到了姹紫嫣红,真心想到了花海,真的通过文字闻到了荷塘边淡淡的花香是基础。生活本没有诗意,只有多角度的去观察去想象才能让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三、多角度描写让文章读起来更生动形象。
从孩子的习作中可以看出许多孩子已经开始关注生活了。可是写出来的文章依然很生硬,依然缺少生活的气息,缺乏生活应有的生动模样。这就要求孩子习作中一定要多种感官都参与到习作中,对待身边的事情要全方位多思考。如:写到自己的意志很坚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简单概括了自己的经历过的艰难事情后不放弃。这样的文章选材很精美,可是在描写过程中缺少了对失败后失落情绪的描述,缺乏当时自己难过的心理描写,缺少自己面对困难时誓死不向困难低头的风貌。这样文章写起来就没有生活感,文章自然也就缺少了生动性、真实性。文章读起来也就没有了如临其境感。
四、文章的结构合理化。
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的条理必须清晰可见。文章的条理必须前后一致,文章的思想才能浑然一体。如果文章的条理不清晰,东扯一句西扯一句,那么整篇文章表述不仅是是而非,有时候还会造成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如:有的孩子在写自己的外貌时,前段提到自己的个子不高。可是后文却来了一句“我有一双大长腿。”这样就造成文章杂乱化,无条理化。文章条理清晰是文章读起来圆润的关键。我们常说“凤头、猪肚、豹尾。”是文章应有的结构。实际上低下头细想。文章的段落结构就如同一个正常的人一模一样。如果把过多的文字堆砌在第一段,那文章就是一个巨头的畸形儿,如果中间段落描写的过于简单不充实,那文章就是一个躺在病床上永远也站不起来的病人;如果文章的结尾堆砌太多,那文章就成了有一双大脚病的人。文章只有结构合理了表达的意思才能更清晰,文章看起来才有独特的美。
五、修改习作是提高习作水平的捷径。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习作完成后,修改习作是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才会发现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只有读过后闭幕深思才能明白自己是否让读者读后可以如临其境,才能发现自己的正确性,逻辑性是否合理。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一气呵成的文章在文学史中只是凤毛麟角,少之甚少。文章要想有质量的飞跃,只有亲身融入文章中去读,去感悟才能让习作突飞猛进。
让写作融入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美好,才能在文学树上开出绚烂花,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