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算了【外二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算了【外二篇】

2022-03-09 01:51:23 作者:立新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 阅读:载入中…

算了【外二篇】

  人的很多决定、心态,都跟算了有关:放下个人得失是算了,放弃提升也是算了;不斤斤计较是算了,不精益求精也是算了;不盲目遵循是算了,不坚守原则也是算了……

  是否应当算了,关键看是什么事。

  在名利面前,应常有算了之心,这些身外之物,不值得我们耿耿于懷。

  但在追求真理和干工作上,则不能有算了之念。一旦有算了之念,便会让我们无法获得更大进步,无法实现更多的可能。

  (摘自《今晚报》 立新/文)

  只买基本款

  作者:王烁

  人跟人不一样。同一件衣服,愿意花1000元买的人有一个,愿意花500元买的人有两个。如果按500元定价,可以卖出3件,但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卖法吗?

  不是。

  最好是按1000元的价格卖给第一个人,500元的价格卖给另外两个人。可是,一物二价做得这么赤裸裸,会激怒买家

  但买的没有卖的精,卖家至少有两个办法。

  第一,分出基本款、豪华款,或者簡装、精装,以及低配、顶配,将本来一样的东西包装得不一样,给愿意出1000元的买家和只能出500元的买家各自一个理由。

  第二,错期销售。新品先卖给愿出1000元的买家;过一阵换季打折再卖给愿出500元的买家。等换季时间太长?没关系,遇上节日就打折。节日不够用了?没关系,发明11月11日这种“光棍节”,以及电商发明的其他节日。表面上是降价复降价,其实是商家分时展开的阶梯定价策略,早已设计好的营销方法。

  买家怎么办?

  如果你明了一切之后,仍然愿意出1000元,那是真爱。对于剩下的人,了解这点定价经济学就会明白,一般不要买顶配、精装和豪华版。

  (摘自《在耶鲁精进》 王烁/文)

  鸡蛋理论和宜家效应

  作者:刘润

  有一次,没忍住馋,我在网上订购了几盒朋友推荐的小龙虾球。本以为放進微波炉热一下就行了。没想到人家叫“啤酒麻辣小龙虾”,说,你去买一罐啤酒,把小龙虾球倒入炒锅加热后,再倒入啤酒,翻炒出锅。

  我真的照做了,不知为什么,居然真的特别好吃,秒杀全国各地的大店。

  真是因为这个小龙虾特别的好吃吗?当然,这是基础。但是,这背后是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鸡蛋理论。

  20世纪50年代,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得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账。这问题难倒了食品公司。

  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发现,蛋糕粉的滞销,真正原因是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损失了“亲手做的”那种感觉。

  于是欧内特斯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作“鸡蛋理论”。虽然这为烘培增加了难度,但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嘛。蛋糕粉的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

  后来一位叫桑德拉的美国大婶,根据鸡蛋理论,提出了一个“70/30法则”。就是说,如果你使用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个人添加物(比如鸡蛋),你就能用最少的劳动,把工业化的“食品”变成个性化的“美食”。

  鸡蛋理论,是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认为,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宜家的身上。人们热衷于买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组装。鸡蛋理论,也被很多人称为“宜家效应”。

  运用这套理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用户参与感,可以利用投票、选择、搭配等;让用户付出劳动,留30%的工作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他心中镀上光环。

  (摘自《5分钟商学院》 刘润/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算了【外二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