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创意落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1000字

2022-04-27 00: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1000字

  《让创意落地》是一本由[美] 斯科特·贝尔斯基(Scott Belsky) / [美]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一):看到这本书,我终于对《海上钢琴师》的结局释怀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豆瓣评分9.3的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该片讲述了钢琴天才1900的传奇一生。说实话,我一直对这部电影的结局耿耿于怀,我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就不能下船了?那么厉害的一个人宁愿被炸死,都不能踏上陆地开始新生活吗?

  直到我看到《让创意落地》这本书,我才慢慢接受了这种剧情设定的合理之处。

  在具体展开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让创意落地》。该书的作者是斯科特·贝尔斯基(以下简称斯科特),美国人,曾被评为“商业界最具创造力的100人”之一。

  2006年创立彼罕思,该公司致力于创新界的组织改进,不仅是全球专业创新人士的网络交流平台,还是苹果、迪士尼、谷歌等公司的合作伙伴。他把在工作中碰到的优秀组织和高效能人士执行创意的秘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写到了《让创意落地》这本书中。

  该书用丰富的实际案例表明,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意,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的影响力,并不是因为创意本身有多卓绝,而在于高明的创意管理能力。

  一、创意之谜:需要自由还是限制?这是个问题……

  《让创意落地》在论述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表述:“所谓自由,就是为每一项任务设定狭窄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范围内自由活动。”有了框架,才能直面困难,范围越具体,自由就越多,力量就越大。

  这让我想到了1900死前说的那番话:“诺大的城市,看不到尽头。并非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拿钢琴来说,你确切地知道一定有88个琴键,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琴键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

  斯科特认为,组织性是效率的火车头,想要让创意成真,就必须遵循相应的程序。但如果外来的程序是强加于人,就会令人身心俱疲,尤其是对于创新人士来说,创新意识越强,越难以忍受各种流程、制约和程序,只有根据自己喜好定制的程序才最有效。

  1900的创新意识已经达到顶峰,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是独一无二的即兴创作,在属于他的世界里,他看到一个人的表情,就能创作一段代表那个人的音乐。

  可惜,陆地上的规则是他不能接受的。正如他所言:“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长的旅程。无限大的键盘怎么弹奏得出音乐?那是给上帝准备的。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自由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

  从电影导演张艺谋,变成国家级晚会导演张艺谋,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需要各种上报、审批,隐形的镣铐无处不在。但正是在这些限制之下,还能保留自己的特色,呈现令自己、令世界满意的作品,他才成为“一代国师”。带着镣铐跳舞的张艺谋,最终也成为了“舞蹈家”。

  二、创意要想落地,需要“扫兴的人”。

  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筹备过程中,有些排练了半年以上的节目说撤就撤。张艺谋安慰他的团队:“这不是你们的问题,也不是训练的问题,真的是我们创作过程中,存在让人家拿出来说的东西,这是我们创意上的失误。”

  斯科特指出,某些令项目偏离轨道的创意,若能在早期行动中暴露出缺陷,才能让创新团队运行得更高效。创意也需要去芜存菁,这就需要“扫兴的人”,也可以说要引入质疑精神。

  影响全球娱乐业的华特迪士尼公司,在电影创作中推行“三个房间”的做法。一号房间允许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任意生长。二号房间的人负责把这些疯狂的创意进行组织,最终产生符合事件发生顺序的脚本或一些人物角色。三号房间则负责对这些初步项目进行审查和批判。

  由于个人创意已在二号房间得到整合、处理,所以三号房间的批评则只针对项目,而不会针对到某个想到具体点子的个人。大家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扼杀那些认定行不通的创意,给头脑发热的梦想家浇盆冷静的凉水。

  斯科特说,每个创新人士和创新团队都需要一个三号房间。创意需要在一号房间“手舞足蹈”,也需要在三号房间“尸横遍野”。创意的产生是一头野兽,在恰当的时候,需要驯兽师无情地注入一剂质疑的针剂,它才不会发狂。

  写到最后:

  除了上述的加以限制和引入质疑,斯科特在书中还写了很多有趣的创意管理方法。比如TED聚光灯的作用、美捷步的幸福感管理、在组织中寻找“热点人物”、如何避免把爱好当工作后产生厌恶心理……

  创意简单,落地困难。如果你的好点子总是转瞬即逝,如果你的团队正在创新的路上步履蹒跚,那么建议你好好读读这本书,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启示,为你赋能。

  写到这里,内心突然有些隐隐的难受,如果电影里的1900能够读到这本书,或者在陆地上有一个能承载他创意之才的团队,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孤单,他是不是就不用死了?

  可能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过了很多年,还是让人牵挂。

  遗憾,本就是人间常态。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二):目标落空,问题出在哪?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想做行动的巨人,不想做思想的矮子。 但是,你知道吗?在我们一生中会产生很多好点子,比如,你想开家店,想读100本书,想做个商业项目等等。结果,这些好点子最终都没有落地,半途夭折了。 你虽然不甘心,但是英雄气短,因为你真的无法让好的创意落地,到底问题出在哪? 《让创意落地》这本书告诉我们好创意要落地,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充满活力的团队;执行力强的领导。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斯科特.贝尔斯基,是彼罕思和99U的创始人,Adobe首席产品官企业家,创意项目管理大师,他被Fast company评为“商业界最具创造力的100人”之一。 本书揭示了苹果公司、埃迪欧、迪士尼、谷歌等顶级公司和成功个人的创意是如何落地的。 01、好创意是虚的,具体方案才是实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年初给自己制定新目标,一年过去了这些目标便成了空目标。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在一年读完100本书,我们也确实努力去读,但,最终也没读完几本,甚至一本都没读完,原因到底出在哪? 原来,我们只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并没有给自己具体的行动步骤,也就是说,我们只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知道怎样做。 其实,我们大部分目标根本没有可执行性,最终目标才会半途夭折。 针对这种状况,《让创意落地》书中分享了几种好方法。 方法一: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步骤。 以读书为例,我们要计划到每天在哪个时间段读,几分钟,否则我们很容易,让其他工作占用了我们的读书时间。把读书的时间固定下来,哪怕再忙,我们也能保证读书目标向前推进。 方法二: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人的精力有限,并且,我们的精力在每一天都会呈递减的趋势,我们要留足精力做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比如读书,剩余的精力分配做其他的事,我们不能等到忙完所有工作后,才想起要读书的事,因为这时我们的经历已经被耗尽,想要拿起书本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但是如果我们每天,早起半小时拿来读书,效果将会很不同。 方法三:用喜欢的风格做高效的事。 一说到目标的实施,很多人会下意识的想到自律,其实真正的高效,不是,看你用了多少时间来做事,而是看你做这件事取得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结果导向,而不是用过程导向,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仍然以读书为例,不一定要端正地坐在书桌前读,我们可以换个地点在图书室,在咖啡厅,甚至在某棵大树下。 用喜欢的方式来做,既不累又高效,自己还舒服,舒服的方式才具有可持续性。 可见,我们不能光制定目标,还要有相应的行动步骤配套,目标才具有可执行性。 02、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有些人一开始信誓旦旦,要做某些事,他也确实够努力,够自律,行动力有了,但是,做着做着就半途而废了。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坚持写作发文,一开始看阅读量很不错,自己写作的动力就很高,过一段时间看阅读量不怎么样,心里不免打起了退堂鼓,有些写不下去。 还算幸运,自己有好几个写作社群,每天看社群里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作品,每每此时,我就会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冲动,再次拿出笔。 也许这就是群体的力量,可以相互赋能,互相督促。 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书中分享了利用团体的好处。 首先,要乐于在群体里分享,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在群里吸引同频共振的人,同时也让群体能够督促见证我们进步。 其次,在群里分享可以获得反馈。有时我们自己看自己的作品觉得没什么问题,当作品发出去后,好的作品会受到很多点赞,不好的作品别人还会给我们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非常难得,可以让我们及时作出调整。 再者,群里可以吸收到各种营养。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认知的盲点,或者自己的短板,在群体中,很多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分享更多资源,让我们的社群充满活力。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的成功,除了乔布斯,还有另外两位合伙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功劳,但是由于三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最终才创造了苹果手机的辉煌。 总之,一个人不能做到的事,一个团体会做得更好,很多人做得好就是他善于利用群体的力量。 03、好领导更懂得用人之道。 据统计,很多公司人才流失非常严重,流失的原因,不是因为酬劳少,而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建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公司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确实如此,很多公司的领导喜欢自己说了算,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要比员工好得多,如此一来,他们更喜欢安排员工做事,而不是倾听他们的创意和看法。 在普通的小公司,这种做法的弊端还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世界上顶级的大公司,他们更懂得善用人才,管理人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人擅长踏踏实实做事,有人喜欢应酬交际,把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岗位,才是一个好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领导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于员工,毕竟他们的经验更足,认知更深更广,但是如果领导能把所有员工的优势加在一起,那么团体的价值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克说,管理就是让别人自愿去做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好领导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事,更要懂得管理人激发人的潜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做事,不仅如此,好领导还能让员工时时刻刻为公司着想,为公司尽力。 书中认为好领导一定要能欣赏员工,认可员工。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公司工作,不仅是奔着报酬去的,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在公司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生活。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我们才会发挥的更好。从这个方面来说,领导就要能够激发人的最大潜能。 当然,好领导也要具备管理好自身的能力,让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保持一致。 04、写在最后。 好创意,要有行动力去执行,否则再好的点子也是空想。 哪怕能力再强,别小看了群体的力量,与其自己一人独行,不如带动一群人一起向前。 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能量,社群就能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跟着社群一起成长才能走得更远。 遇到好领导是我们的幸运,如果遇不到我们要做自己最好的领导,带领自己朝着目标不断迈进。 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行动吧,别让目标落空,而要让它真正落地。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三):《让创意落地》:不做空想家,做个实干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想写一本书,想搞个商业项目,想开个店? 当时,这些好点子在大脑中灵光一现,整个人激动不已,巴不得立马甩开膀子干。 可是过了激动期,真正要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临着一箩筐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乎,这些好点子就像流星划过天空,一闪而过,没了下文。 我们不禁感叹,再好的创意,不能落地还真的一文不值。 那么,到底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创意落地? 《让创意落地》这本书,会让你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斯科特.贝尔斯基,是彼罕思和99U的创始人,Adobe首席产品官企业家,创意项目管理大师,他被Fast company评为“商业界最具创造力的100人”之一。 作者在研究了苹果公司、埃迪欧、迪士尼、谷歌等公司团队的成功后,把创意落地的三个核心要素总结成了一个公式: 创意落地=(创意)+组织与执行+群体力量+领导能力 事实上,创意在整个过程中只占了大约1%。 可见,那些高产作家,成功的企业家,并不见得有多少奇思妙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的执行能力远远高于成人罢。 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看看这些杰出人士和成功的公司,是怎样做的。 01、不要总盯着大饼,而要用行动步骤来约束自己。 电影《极速蜗牛》中有句台词说得很好:“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求梦想的人再小也不嫌小。 正是由于这句台词的启发,有人竟然想要去环球旅行,这个人就是时间管理品牌易效能的创始人叶武滨。 在儿子小时候,叶武滨答应带他去环游世界。这样的梦想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但是作为父亲,叶武斌还是决定说到做到,兑现自己对儿子的诺言。 叶武斌没有头脑发热,马上就带儿子去环游世界,他的做法很靠谱,先在朋友圈发起要约,组织几个人先在国内做旅行,等他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去国外。虽然到国外旅行时,也遇到一些意外,但是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经验,好几次被他化险为夷,他也因此把国外旅游成功做成了项目。 从叶武斌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成功的做成一件事,需要把创意转化为行动步骤,然后,有组织有条理的去实施,不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一步到位。 行动步骤越具体,我们就能减少左右摇摆的时间,朝着我们的目标逐渐迈进。 就像《音乐诗学六讲》中说的,“所谓自由就是为每一项任务设定狭窄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范围内自由活动。具体而言,为自己设定的活动范围越狭窄,越充分的直面困难,自由就越多,也越有意义。制约越少,力量越小,制约越多,思想的禁锢就越少。” 对于团队来说,为了提高行动力,书中分享了以下一些建议。 建议一: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步骤。 建议二:把行动步骤落实到个人。 建议三:不要浪费时间做记录或整理笔记。 建议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风格做事。 建议五: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做事的时间地点或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要提高行动力,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保证把最充足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其余时间可做些无足轻重的事。 为了做好精力管理,书中分享了以下方法。 方法一:使用两张清单。一张清单写紧急事项,另一张写重要事项,两张清单不能发生冲突。 方法二:选择5个最重要的项目。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自己把精力放在清单之外的事上。 方法三,设置每日“关注区”。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当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清空关注区,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当日事当日毕”。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沉湎于消极情绪,不要大包大揽,设定职责边界,给自己一个无干扰的时间段。 其次,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保证每天用在创意目标上的时间。比如你计划写一本书,就要保证每天拿出效率最高的1~2个小时用在写作上。 总之,为了提高行动力,我们既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还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02、三个臭皮匠也能合成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们知道苹果手机的成功,除了乔布斯,还有另外两位合伙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功劳,三人各有所长,三剑合璧,最终才创造了苹果手机的辉煌。 其中,乔布斯主要负责的是电子工程和市场营销,沃兹尼亚克主要负责电子工程的执行,韦恩负责机械工程以及文书工作。 生活中,没有哪个人十全十美,通才很少见,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但是,如果我们能调动一群人的力量,那么,其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出一个人单打独斗。 特别是在创意落地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梦想家和实干家结合成渐进主义者,那叫一个绝,苹果手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更好的发挥团体的力量,书中分享了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要乐于分享。也许你会认为分享创意就意味着好点子被公开,那岂不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事实上恰好相反,畅销书《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如果我的某个项目无法吸引到一个团队,那么我大概会认为这个项目有什么问题。” 其二,我们要利用反馈。好的反馈意味着我们的创意行得通,不好的反馈能提醒我们适时调整,或者及时止损,将行动按下暂停键。 惠普公司领导力开发副总裁斯蒂芬.兰道尔,分享了让团队变得高效的诀窍,他鼓励成员向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并要求对方恢复反馈,在邮件信头标注“开始”“停止”“继续”。 其三,我们还应该将信息做透明化处理。信息透明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或自己的进度向外界展示,这样做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和我们链接,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还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反馈,建立更多的人脉。 除此之外,建立圈子;寻求竞争;全身心投入,以身作则;聚光灯压力;共享工作空间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借助团体的力量。 03、领导力决定事业高度。 说到格力,我们马上想到董明珠;提到小米,我们立马想到雷军;任正非代表的是华为,每个公司的领导都是这个公司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力往往决定着公司的发展。 怎样提高领导力? 书中分享的以下方法。 方法一:让员工获得幸福感。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状况让很多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大大下降。 据统计,很多员工之所以会选择离职,并不是因为报酬不高,而是因为幸福感太低。 然而,很多公司或单位通常会采用短期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事实上短期的奖励,很容易让我们急功近利,看不到工作的长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期奖励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研究表明,获得幸福感本身就是回报。这里的幸福感包括成就感、乐趣、认可度。 方法二:让团队默契配合。 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单打独斗已经成不了气候,这就非常考验一个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其中包括团队的合作能力,人才的广度和深度,管理的灵活度等等。 很多公司用人选人,看的不是这个人的履历,而是考察这个人与他人合作能力,公司宁愿选积极主动的人,而不是仅仅拥有技能的人。 为什么呢,如果公司的人都各自为营,那么整个公司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一个真正高明的人领导看重的是团体的协同作战能力,正如书中所说,“构建一个满怀热情且才华横溢的团队,是领导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事实上,杰出的领导者除了考虑人员的专业深度,还要考虑人才的广度,说白了公司需要多种人才。人才的搭配组合,更能体现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要提高团队的默契,我们还要给员工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自由发挥特长,而不是让员工完全按照自己的具体步骤去做,否则效率也上不去。 方法三:管理好创新团队。 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克说,管理就是让别人自愿去做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据统计,在很多公司创新人才流失得非常快,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出走的原因,大部分不是为了追求更丰厚的薪水,而是感觉自己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其实这样的状况很常见,很多领导经常好大喜功,把团队的奋成果看成是自己个人的,如此一来,员工就没有主人翁的感觉,这种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就断送了企业的生命力。 作者认为,公司领导者应该把创意所有权交出去,谁有能力谁有热情谁来做。 除此之外,要让所有员工展示自己的创意,领导就得先倾听再发言,而不是先说自己的观点,让员工举手赞成。 总之,好领导是让员工看到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中表现自己最大的潜力,然后赞赏他们,而不是压抑他们。 当然,领导除了要带领管理好团队,更要自我引领,管理好自己。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好点子不可多得,但是,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落地,结果也会一文不值。 要让好创意落地,我们需要往前再进一步,把创意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团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如果我们的创意能够带动一群人,我们将会在前进的路上多一些动力,少一些坎坷。 好创意一定要让它落地,学会管理团队,也学会管理自己,愿你的每一个好创意都能梦想成真!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四):《让创意落地》:如何让梦想生根发芽,就看这里

  关于梦的阐述,英国加地夫大学的社会与环境心理学高级讲师内塔·温斯坦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多的挑战性,那么它就会以梦的形式一再表现出来。” 梦想若是一粒种子,那么开花之后就是创意。

  一念起,一念灭。我们每天头脑里会有成千上万念头,如果把这些有价值的念头加以生根发芽,那么就会是很好的创意。如果只有三分钟热血,没有执行力,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那么如何让自己有价值的“创意”落地呢?当然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让创意落地》就是帮助创意人士把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现实,解决创意者关心的组织力、群体力和领导力。

  本书作者是斯科特·贝尔斯基,他是创意项目服务平台Behance创始人,Adobe首席产品官,是苹果、迪斯尼、谷歌等公司的创意项目合作伙伴。可以说,他是集企业家和创意项目管理大师于一身,被Fast Company 评为“商业界最具创造力的100人”之一。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创意落地的核心要素:组织团队、群体支持和领导能力。

  01 独木不成林,组织的力量,让创意得以落地

  创意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二是创意者自身思维的局限。

  外面环境趋向于稳定,一旦有新的创意,就容易造成对权威稳定系统的挑战,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的就是那时权威传统的“地心说”。要打破外部环境的制约,颠覆人们的认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是可想而知的。

  一念起,三分钟热血;一念灭,归于沉寂。如果自身没有对创意想法的坚持,没有合理执行,那么创意就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组织恰好弥补不足,消除创意项目的诸多不利因素。借助组织的力量让创造力爆发力量,出奇制胜。

  作者书中提到极具天赋的编剧查德,每天笔耕不辍,但作品成功的少,经纪人也是换了又换,每周才看一次邮件。他被创意的洪流裹挟,无法掌控自己的想法,尽管有些是具有开发潜力的。

  在朋友的提醒下,他引入了一个组织系统,让自己的行动方法井然有序,自己专攻重要项目的关键之处,同时也确保了自己的创作。

  对于创新人士而言,比起创意,推动事物的进展就乏味了。所以,要借助组织的价值,让一切变得有序。

  02 群体的力量,让创意更完美

  作者发现,高效又成功的人,都会利用群体的力量,来推动创意的发展。群体力量可以提供宝贵的反馈,帮助改进创意,建立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和灵感交融的联系网。

  心理学家凯斯·索耶所著创造力经典《心流:当下的幸福》一书中提到: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源于灵感的火花。尽管一开始的想法不完美,但是经过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就会重新诠释这个想法,最后诞生惊人的创新之作。

  瑞莎热爱哲学和思考,还在攻读人类行为学专业。她的几百页笔记,记录了各种零散的观点。她习惯了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新观点,却不会回顾自己写了什么,别人又有什么样的反馈。所以,她的很多课题都是半成品。她也不清楚自己的设想为什么不能获得进展。

  瑞莎建了一个博客,邀请挚友做自己导师,又加入了一个哲学论坛。每周她都会在论坛里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逐渐形成一系列具有清晰目标的项目。她多年的研究终于获得成功。这充分体现了群体点石成金的力量。

  群体的力量属于“引力”,让众人参与创意过程,也会让创意日趋完美。

  03 发挥领头羊的创新和激励作用,让创意项目达成

  作者在书中说:“历史是由那些富有激情和创新力的人与组织所创造,他们在领导他人和自我管理上出类拔萃。”

  创意落地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领导力。

  在创新产业中,人员流失、管理疏漏、人际冲突、工作乏味等问题屡屡发生。而领导能力是确保创意推进,实施进展,并最终成功的关键。

  领导力既指领导他人的能力,也指领导自己的能力。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乔纳森·哈里斯是一位互联网人类学家,更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28岁之前,他就发布了多个创业项目,并斩获多项网络产品大奖。源源不断的创意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归结起来,在乔纳森看来,无非就是灵感乍现,放手一搏,然后转变思维方式,让创意更有条理和逻辑,整合相关信息,提取观点,让创意在构思和执行之间自由切换。

  他带领自己的创新团队,以自律和简洁为重,有条不紊地地运行创意项目“我们感觉不错”“叶序”“猎鲸”等。他的作品登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和《连线》杂志,并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和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作为创意者,乔纳森条理清晰;作为领导者,乔纳森激励自己,引领他人。

  创意,离不开组织结构带来的竞争优势;需要借助群体的力量,让创意更加完善;更需要发挥领导力,让创意项目持续推进,直至落地完成。

  正如苹果前首席宣传官盖伊·川崎推荐这本书所说:创意简单,落地困难。本书将彻底帮助你解决这个难题。

  《让创意落地》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呈现创意项目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值得品读和借鉴。毕竟,不能落地,再好的创意也是一文不值。

  《让创意落地》读后感(五):《让创意落地》:不做空想家,做个实干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想写一本书,想搞个商业项目,想开个店? 当时,这些好点子在大脑中灵光一现,整个人激动不已,巴不得立马甩开膀子干。 可是过了激动期,真正要干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临着一箩筐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乎,这些好点子就像流星划过天空,一闪而过,没了下文。 我们不禁感叹,再好的创意,不能落地还真的一文不值。 那么,到底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创意落地? 《让创意落地》这本书,会让你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的斯科特.贝尔斯基,是彼罕思和99U的创始人,Adobe首席产品官企业家,创意项目管理大师,他被Fast company评为“商业界最具创造力的100人”之一。 作者在研究了苹果公司、埃迪欧、迪士尼、谷歌等公司团队的成功后,把创意落地的三个核心要素总结成了一个公式: 创意落地=(创意)+组织与执行+群体力量+领导能力 事实上,创意在整个过程中只占了大约1%。 可见,那些高产作家,成功的企业家,并不见得有多少奇思妙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的执行能力远远高于成人罢。 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看看这些杰出人士和成功的公司,是怎样做的。 01、不要总盯着大饼,而要用行动步骤来约束自己。 电影《极速蜗牛》中有句台词说得很好:“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求梦想的人再小也不嫌小。 正是由于这句台词的启发,有人竟然想要去环球旅行,这个人就是时间管理品牌易效能的创始人叶武滨。 在儿子小时候,叶武滨答应带他去环游世界。这样的梦想说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但是作为父亲,叶武斌还是决定说到做到,兑现自己对儿子的诺言。 叶武斌没有头脑发热,马上就带儿子去环游世界,他的做法很靠谱,先在朋友圈发起要约,组织几个人先在国内做旅行,等他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去国外。虽然到国外旅行时,也遇到一些意外,但是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经验,好几次被他化险为夷,他也因此把国外旅游成功做成了项目。 从叶武斌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成功的做成一件事,需要把创意转化为行动步骤,然后,有组织有条理的去实施,不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一步到位。 行动步骤越具体,我们就能减少左右摇摆的时间,朝着我们的目标逐渐迈进。 就像《音乐诗学六讲》中说的,“所谓自由就是为每一项任务设定狭窄的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范围内自由活动。具体而言,为自己设定的活动范围越狭窄,越充分的直面困难,自由就越多,也越有意义。制约越少,力量越小,制约越多,思想的禁锢就越少。” 对于团队来说,为了提高行动力,书中分享了以下一些建议。 建议一: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步骤。 建议二:把行动步骤落实到个人。 建议三:不要浪费时间做记录或整理笔记。 建议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风格做事。 建议五: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做事的时间地点或方式。 对于个人来说要提高行动力,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保证把最充足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其余时间可做些无足轻重的事。 为了做好精力管理,书中分享了以下方法。 方法一:使用两张清单。一张清单写紧急事项,另一张写重要事项,两张清单不能发生冲突。 方法二:选择5个最重要的项目。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自己把精力放在清单之外的事上。 方法三,设置每日“关注区”。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当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清空关注区,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当日事当日毕”。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沉湎于消极情绪,不要大包大揽,设定职责边界,给自己一个无干扰的时间段。 其次,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保证每天用在创意目标上的时间。比如你计划写一本书,就要保证每天拿出效率最高的1~2个小时用在写作上。 总之,为了提高行动力,我们既要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还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02、三个臭皮匠也能合成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我们知道苹果手机的成功,除了乔布斯,还有另外两位合伙人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功劳,三人各有所长,三剑合璧,最终才创造了苹果手机的辉煌。 其中,乔布斯主要负责的是电子工程和市场营销,沃兹尼亚克主要负责电子工程的执行,韦恩负责机械工程以及文书工作。 生活中,没有哪个人十全十美,通才很少见,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但是,如果我们能调动一群人的力量,那么,其创造的价值,将远远超出一个人单打独斗。 特别是在创意落地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梦想家和实干家结合成渐进主义者,那叫一个绝,苹果手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更好的发挥团体的力量,书中分享了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要乐于分享。也许你会认为分享创意就意味着好点子被公开,那岂不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事实上恰好相反,畅销书《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如果我的某个项目无法吸引到一个团队,那么我大概会认为这个项目有什么问题。” 其二,我们要利用反馈。好的反馈意味着我们的创意行得通,不好的反馈能提醒我们适时调整,或者及时止损,将行动按下暂停键。 惠普公司领导力开发副总裁斯蒂芬.兰道尔,分享了让团队变得高效的诀窍,他鼓励成员向客户发送电子邮件并要求对方恢复反馈,在邮件信头标注“开始”“停止”“继续”。 其三,我们还应该将信息做透明化处理。信息透明意味着我们将自己或自己的进度向外界展示,这样做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和我们链接,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还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信息反馈,建立更多的人脉。 除此之外,建立圈子;寻求竞争;全身心投入,以身作则;聚光灯压力;共享工作空间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借助团体的力量。 03、领导力决定事业高度。 说到格力,我们马上想到董明珠;提到小米,我们立马想到雷军;任正非代表的是华为,每个公司的领导都是这个公司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力往往决定着公司的发展。 怎样提高领导力? 书中分享的以下方法。 方法一:让员工获得幸福感。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状况让很多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大大下降。 据统计,很多员工之所以会选择离职,并不是因为报酬不高,而是因为幸福感太低。 然而,很多公司或单位通常会采用短期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事实上短期的奖励,很容易让我们急功近利,看不到工作的长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期奖励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研究表明,获得幸福感本身就是回报。这里的幸福感包括成就感、乐趣、认可度。 方法二:让团队默契配合。 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单打独斗已经成不了气候,这就非常考验一个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其中包括团队的合作能力,人才的广度和深度,管理的灵活度等等。 很多公司用人选人,看的不是这个人的履历,而是考察这个人与他人合作能力,公司宁愿选积极主动的人,而不是仅仅拥有技能的人。 为什么呢,如果公司的人都各自为营,那么整个公司就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一个真正高明的人领导看重的是团体的协同作战能力,正如书中所说,“构建一个满怀热情且才华横溢的团队,是领导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事实上,杰出的领导者除了考虑人员的专业深度,还要考虑人才的广度,说白了公司需要多种人才。人才的搭配组合,更能体现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要提高团队的默契,我们还要给员工一定的灵活性,让他们自由发挥特长,而不是让员工完全按照自己的具体步骤去做,否则效率也上不去。 方法三:管理好创新团队。 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克说,管理就是让别人自愿去做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据统计,在很多公司创新人才流失得非常快,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出走的原因,大部分不是为了追求更丰厚的薪水,而是感觉自己的创意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其实这样的状况很常见,很多领导经常好大喜功,把团队的奋成果看成是自己个人的,如此一来,员工就没有主人翁的感觉,这种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就断送了企业的生命力。 作者认为,公司领导者应该把创意所有权交出去,谁有能力谁有热情谁来做。 除此之外,要让所有员工展示自己的创意,领导就得先倾听再发言,而不是先说自己的观点,让员工举手赞成。 总之,好领导是让员工看到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中表现自己最大的潜力,然后赞赏他们,而不是压抑他们。 当然,领导除了要带领管理好团队,更要自我引领,管理好自己。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好点子不可多得,但是,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落地,结果也会一文不值。 要让好创意落地,我们需要往前再进一步,把创意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团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如果我们的创意能够带动一群人,我们将会在前进的路上多一些动力,少一些坎坷。 好创意一定要让它落地,学会管理团队,也学会管理自己,愿你的每一个好创意都能梦想成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