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捣蛋鬼的英雄冒险》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02 00:1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经典读后感有感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是一本由[英] 昂加利·Q.劳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读后感(一):霸凌少年回头是岸

  长久以来校园霸凌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本书的主人公赫克托一出场正是一个坏到家的霸凌者。十岁的他在校园里已经是坏事做尽,令人闻风丧胆。他会在食堂里伸出脚绊倒正端着盘子的同学,看他们出丑,会向低年级小孩子收取保护费,抢夺他们的零食。家长和老师们也早就对他失去耐心,教育的方法就只是消极惩罚:禁足或者罚站。

  赫克托的家庭不算是问题家庭,父母都有着自己的事业,姐姐和弟弟都很懂事。非要挑毛病,那可能就是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对赫克托疏于管教。但是就本书来说无法分析出赫克托成为霸凌者的客观原因。

  让赫克托发生转变的是一位流浪汉托马斯。原本赫克托想要偷走托马斯的帽子捉弄他,遭到反抗后赫克托将他随身携带的手推车推到了湖里。然而赫克托后来才知道那个手推车里装着托马斯已经去世的妻女的相册。

  再后来城市里发生了盗窃案,许多雕像被趁着夜色偷走。赫克托无意中看到了小偷的相貌,他觉得那是托马斯。但是托马斯坚决否认。为了洗清嫌疑,托马斯决定与赫克托一起查清这件事。于是他们趁着夜色出发了……

  在查案的过程中,赫克托了解到了城市里的流浪汉群体以及帮扶流浪汉的公益组织,他也听说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让他的心慢慢融化了。而查案的过程更是让他过剩的精力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不再想着如何捉弄别人。

  最后捣蛋鬼居然成了大英雄,得到了政府的表扬和奖金。回过头来再看赫克托之所以霸凌同学的原因,是不是他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实现自己心中的英雄梦,所以就以欺负别人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关注。本书中多次曾经提到有位老师注意到了赫克托的绘画天赋,但是却最终因为赫克托的行为习惯而放弃对他的重视。

  所以说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要靠父母的引导。父母应当通过对孩子的密切观察,帮助孩子发现其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投入精力的机会。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样孩子就不会去以欺负人为乐,从而成为霸凌者了。所以对于这种有“恶”的苗头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是所有霸凌者都有赫克托这样的机遇可以回头是岸,成为英雄。家长们还是要及时引导,以免孩子进入社会后成为更大的祸害。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读后感(二):发现,引导与陪伴,让每个孩子都灿若星辰

  爱搞恶作剧,欺负弱小的同学,甚至向同学敲诈勒索,顶撞老师,搅扰得老师没法上课,把家里的小弟弟小妹妹吓得哇哇大哭,不懂礼貌,缺乏教养,在大街上肆意打闹,完全不顾及是否会影响到别人,爱说谎话,以至于人人避之不及……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让人头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的熊孩子,甚至坏孩子?他们或者是你的子女,或者是你的学生,或者是擦肩而过的陌生小孩。

  可能,你会忧心忡忡地点点头,然后开始絮絮叨叨地诉说起他们的“罪状”和“恶行”。

  别沮丧,英国作家昂加利.Q.劳夫创作的小说《捣蛋鬼的英雄冒险》(The Night Bus Hero)里的父母和老师,与你有着同样的遭遇。故事里的小捣蛋鬼名叫赫克托,名字取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也许因为父母希望他能成为英雄,可他从来不是英雄,而是一个人见人厌的小捣蛋鬼!

  赫克托与另外两个熊孩子常常威胁低年级的同学,从而获得零食;他们搞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比如绊倒同学,给老师画搞笑漫画,犯错后嫁祸给其他人;他们嘲笑他人,排挤那些听老师话的学生……他们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人,常常被惩罚和禁足,但是这些并没能影响他们从中获得乐趣。没错,他们以此为乐!直到赫克托无意之中撞破了一次盗窃案,小偷竟然是个流浪者……

  劳夫擅长讲故事,就像她之前的小说《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和《追星星的孩子》一样,《捣蛋鬼的英雄冒险》同样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富有启发。

  劳夫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小男孩从不招人喜欢的调皮捣蛋者成长为人人敬佩的大英雄。曾经的捣蛋鬼有多坏,后来的大英雄就有多好,这种二元对立的矛盾变化能给读者以巨大的思想冲击,从而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希望是人群的焦点,是别人艳羡的对象,是闪闪发光的星辰。小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们不具备成年人相对成熟的心智和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所以,小孩子会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特别希望得到关心与重视,特别期待得到倾听与理解。

  如果老师们能给予更多的欣赏和鼓励,如果家长们能给予更多的倾听和陪伴,如果朋友们能给予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小捣蛋鬼们才会有更多健康成长的可能。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看见,就是爱”,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去追逐梦想,引导孩子积极向善,始终陪伴,不错过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哪怕你没有精深的学历和渊博的知识,你同样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紧贴社会热点,引人思考,不仅聚焦熊孩子问题,还探讨了学校霸凌、家庭教育、贫富差距、流浪者的生存和社会救助等,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读后感(三):突然长大的契机是你遇到了一个圣诞老人,或者是一个流浪汉

  不是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环境里,有些孩子拥有着特殊的才能,却被身边的大人所误解,进而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最终成了众人眼中的“熊孩子”。创造一个理解的环境,首先应做到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一个熊孩子如何能够意识到曾经捣蛋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他们需要遇到一个能够改变他们的人。这个人可能是童话里的圣诞老人,也可能是脏兮兮的流浪汉,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拥有着闪光之处,能够照亮迷途的孩子找回自己。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是英国作家昂加利·Q·劳夫所著,她还有《追星星的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男孩》等作品。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她的作品中不仅展现了对女性和儿童的关怀,更是对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加以关注,紧贴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出善良带给人们的温暖。

  赫克托是一个问题男孩,他有着古希腊英雄的名字,却偏偏喜欢挑战学校和社会,这种不安分恰恰是老师和家人的误解所引起的。如果没有流浪汉托马斯的出现,赫克托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不会成为追捕盗匪的小英雄。

  捣蛋鬼赫克托不仅在学校招惹老师生气,更是在损友的怂恿下,去招惹公园里的流浪汉托马斯。在弄丢了托马斯唯一的财产小推车之后,赫克托感到了一丝慌乱和无助。正在这时,赫克托亲眼目睹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行窃过程,这个落魄的老人,竟然是多起雕像被盗案的小偷。

  然而,在同班同学美丽的证明和赫克托的认真回忆后,证实了托马斯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匪徒想要利用连续的作案,制造社会舆论,完成对流浪汉群体的构陷。于是,赫克托与托马斯一道,踏上了夜车去追寻盗匪的道路,最终将盗匪一网打尽。最终,托马斯与赫克托达成和解,赫克托也从冒险中成长起来。

  在这个温馨动人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问题儿童的关怀,也体会到她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尊重流浪汉之类的弱势群体。学校对孩子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资本家对流浪汉的鄙视和迫害,这些都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如果想要避免这种错误,就必须找寻到一个互相尊重的沟通方法,少一些无法管教的熊孩子,少一些相互之间的不尊重。

  书中包括托马斯在内的每一个流浪汉,都是一本伤痕累累的故事集,而那些不被人理解的孩子们,则是一本不曾打开的空白画册。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守护和帮助,爱和尊重和理解中传递,这份温暖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读后感(四):我们都在期待被“点亮”的瞬间。

  你小时候被大人误解过吗?

  明明只是自己想叠好被子,却被妈妈问到你做错什么事了;明明自己真的忘记带作业了,却被老师说没写;明明自己是真的不小心摔了水杯,却被爸爸质问为什么这么不省心……那时,我们很弱小以至于只能眼睁睁“受委屈”。我们学会了人生第一课:沉默。

  如果,有那么一个契机让你成为大人们争相表扬的孩子,从此不被误解,你会变得不一样吗?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我想给所有“小孩”以及“曾经的小孩”讲一个故事:

  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叫赫克托,他是父母以及老师眼中的捣蛋鬼,他会把玩具蛇扔到学校的汤里、会欺负弱小同学,抢他们的糖果,甚至将流浪汉的推车不小心推到了湖中。赫克托调皮,但并不“坏”,流浪汉的推车沉入湖底后,他不是没后悔,只是出于小朋友的虚荣心绝口不提而已。与此同时,市中雕塑失窃案一起接一起出现,赫克托这个调皮的孩子无意间发现了“凶手”,最终,与流浪汉托马斯一起勇敢地抓住“凶手”,这个捣蛋鬼从此成了大家眼中的“小英雄”。

  图片来自美剧《小谢尔顿》

  故事非常简单,但却值得每个家长阅读,毕竟每个“赫克托”,都在期待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式,不是吗?

  当孩子长大一点,家长是否还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家长一直就没有耐心)自以为足够了解孩子,其实不过是用过往经验在偷懒而已。因为小朋友做错过一件事、调皮捣蛋过,家长就把这个认识当成全部:他是个调皮、不省心的孩子,没什么优点。

  图片来自电影《小淘气尼古拉》

  故事中的赫克托非常调皮,父母、老师、邻居都会先入为主地这么看他,很少看到他的优点。比如:他画画不错,可以去参加比赛,但教学主任却认为画不是他画的(画的确不是他画的);他虽然调皮捣蛋,但诚实、不说谎,但老师却并不相信他说的……这样的认识让他生气,以至于他会更加调皮捣蛋。

  父母的爱总是简单、粗暴乃至专治,他们对待孩子的原则简单地很:以是非对错,正确与否的结果直接给反馈,基本上没有什么判断与沟通过程。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该赞扬父母把孩子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认知水平去处理问题,还是该赞扬父母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那么大的自信。

  图片来自电视剧《小舍得》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理解那些不想要孩子的朋友,因为他们看到了教、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这不比完成学业简单,甚至更难。养育孩子没有捷径,只有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挑战接一个挑战的完成,孩子从0岁开始长大,大人也要从0岁父母开始成长。

  当一个孩子“不那么好”时,先别着急下结论,花时间去多了解一些吧,也许,他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认识不充分,就会产生偏见,而越是有偏见,言辞就越理直气壮、自以为是。

  故事中那些不喜欢赫克托的大人们,毫无例外都会这样。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赫克托为了找托马斯去施粥点帮忙,女孩告诉她不要说自己是赫克托,那样的话他爸爸会把他赶出去的(女孩的爸爸知道赫克托把托马斯推车推到湖里的事情),用一个“虚假”的名字,赫克托竟然得到了施粥点人们的表扬。

  图片来自电影《银河补习班》

  你看,当我们去掉偏见,我们能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纵使这个人是我们印象中的“坏孩子”。

  图片来自电影《如父如子》

  故事中,赫克托最后与托马斯深夜去抓捕偷窃雕塑的贼,回来的时候可怜兮兮地问托马斯能不能送他回去,和他父母解释一下深夜外出的原因,他怕父母会惩罚他,可当他回到家,父母并没有惩罚他并夸赞他勇敢。可见,一件事情是否对错和目的、最终结果有关,既然这样,父母就不能单纯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妄下结论。

  偏见,是一个人的认知局限、是一个带有敌意的态度、是一种无形的伤人行为,他可以存在在任何人身上,但父母不可以。

  我反对一味地将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但我又不得不承认,父母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所占的分量,父母的态度、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孩子的成长。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缺失可能会抹杀掉孩子的很多可能。

  赫克托在与朋友玩滑板的那一天意外之中发现了偷窃雕塑的盗贼。他原本以为是托马斯,情急之下协助警察把画像画了出来,最后却发现自己有一处描述错误,为了改正错误,寻找托马斯,与托马斯一起去抓盗贼,这个过程他很害怕,但这也是他的机会,一次证明自己,点亮自己的机会,现实之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去哪里找这样的机会呢?

  图片来自电影《小贵当家》

  这个责任最先落到父母身上,别觉得对父母要求太高了,她给你带来喜悦时你从来没觉得喜悦太多了不是吗?

  其实说创造机会,不如说父母敞开心扉、蹲下与孩子一同成长,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支持,父母也需要孩子更好地长大以此反馈,更好地成长循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这里说的努力不是说给孩子买什么东西、吃什么好吃的,是从心底没有条件的关爱、耐心以及支持。

  图片来自电影《叫我第一名》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呢,就是英国BBC蓝彼得童书奖获得者昂加利·Q.劳夫的《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这本书入围2022年伯克希尔童书奖、2021年独立图书奖,并获选水石书店年度优秀儿童图书。

  这本书的整个阅读过程非常舒适,就好像在看一部轻松的儿童电影一样,不仅能教育小朋友,更能温暖治愈大朋友,如果你曾经也是个被人“误解”过的调皮孩子,那这本书就是写给你的书。愿你今后再也不被误解,勇敢向前点亮自己的生活!

  图片来自电影《叫我第一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