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礼拜五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礼拜五读后感精选

2022-05-19 09: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礼拜五读后感精选

  《礼拜五》是一本由[法] 米歇尔·图尼埃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礼拜五》读后感(一):你我都是鲁滨逊,等待“礼拜五”的到来

  一个世人皆知的旧故事,仅有的出场人物(全书主要是鲁滨逊一人,篇幅过半后礼拜五才出场),作者却构建出一份前所未有的“荒岛体验” -- 谁能想到曾经鲁滨逊征服自然的种种开拓之举,在这个新故事版本里,只花了寥寥几个段落就“竣工”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篇幅对鲁滨逊内心活动的探索,他的逃避现实,他对自然的敬爱(忍不住赋予一切自然现象以神性),对“文明”的归属顺从(当生存不是问题时,他用建立社会文明来安定内心),像极了一个内心向往诗歌田园却又“熟练地令人心疼”的社会人(可能是你我他)。

  而当这一切人造的“文明”无意中被毁尽之后,在礼拜五无意的指引下,鲁滨逊却得以探索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体验到了更崇高的精神,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内心秩序 - “令人心疼”的社会人也由此得到慰藉,激动无比。 另外,余中先老师的翻译也精彩不断!非常推荐此书。

  《礼拜五》读后感(二):认识另一个鲁滨孙,另一座岛

  丹尼尔·笛福于1719出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曾为年轻人提供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为他们提供了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典范。而今日在米歇尔·图尼埃的笔下,这一故事将经历“重大更新”。

  这也是我经历他那关于Nazi时代的反常杰作《桤木王》之后,再一次为其书写所迷醉。

  当远离弗吉尼亚的鲁滨孙在荒岛上醒来,面对自己的处境,绝望的他等待着帮助,沉迷于过去,就这样在岛上度过了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在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毫无用处之时,他开始展望未来并决定管理岛屿。可礼拜五的到来,一个年轻的阿劳干人,打破了他僵化的日常生活的平静。

  鲁滨孙怀着极大的兴趣观察礼拜五的一举一动,以及它们对他自己的影响,这一切也似乎导致了其惊人的蜕变——书中通过他的心理和身体进化逐渐揭示其寻找生存的理由的具体变化。

  试想在面对希望岛的孤独和大自然时,他努力寻找一个可以过上新生活的真理,从一开始拒绝他在岛上的存在(起初他本能地将其称之为“荒凉岛”)——他被困的岛屿在他看来就像一个存在的监狱,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逃离,他的生活的第一个特点是拒绝承担他无法接受的情况,并选择了一种动物生活,这将他带入了洞穴,在那里他沉迷于试图通过使用童年记忆抹去不快乐的现在的意识——又为何在最后,在对娱乐的渴望之后——希望一艘船的到来亦或乘木筏逃跑——做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决定——鲁滨孙最终接受了他的生存状况和他作为一个孤独的漂流者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促使这个最后的决定达成,还是由于礼拜五加入后的调解引发心灵上的变化,鲁滨孙在希望岛的逗留逐渐使他能够与外部宇宙建立新的关系,并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定位自己。此中当笛福的小说传达了第一人称叙述的强度,变成第一人称航海日志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相融合,并上升至哲学,便是让我所迷醉之处——一种我认为的以儿童读物的清晰感性来书写哲学的魅力。

  由此可见,米歇尔·图尼埃可谓是一位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家,致力于为那些与他们所代表的真理失去联系的读者复兴神话和传说。

  特别是以鲁滨孙给我们传达着一种持续的情绪,虽常常令人费解,却从不令人感到乏味,那对孤独的有害影响的洞察,以及从别人不愉快的故事中寻找意义的诱人体验,让人重新审视了文学传递的力量。在这一刻,作者就将借由人物经历的事件,来批评一个真实的社会。

  当回首再看见鲁滨孙带着礼拜四面对岛屿时,不禁想起西西弗斯面对着他的岩石——但鲁滨孙在称其为“荒凉岛”后,最终又将其命名为“希望岛”——一个只重复荒谬时,另一个却在强调希望。我想活着还是应该坚持完成一段记忆,在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

  《礼拜五》读后感(三):等待了28年,鲁滨孙为什么选择留在了孤岛

  鲁滨孙在丹尼尔·笛福笔下,是一个为了生存克服重重困难,只为脱离孤岛重返文明社会的人。他身上有现代文明留下的烙印,他会打猎、捕鱼、圈养动物,他也会建造住所,打造船只,他所作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生活下去,当有机会出现,他选择了回归文明社会。

  《鲁滨孙漂流记》的确精彩,它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如此巨著想必早已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却选择改写这样一部小说作为他的处女作,并且他成功了。于是,《礼拜五》诞生了。

  《礼拜五》中,同样的鲁滨孙,经历了同样的海难,被困在孤岛上,也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在孤岛上种植、养殖,甚至形成了他创造的独有的人类文明秩序。然而不同的是,礼拜五的出现,打破了鲁滨孙原先维系的秩序,尤其是礼拜五无意中引起爆炸,摧毁了一切,鲁滨孙在孤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意外的爆炸,将他营造的一切摧毁,他不再受困于文明的限制,由此变得纯真开朗、不受拘束。他跟随礼拜五一起制作羽毛飞箭、羊皮风筝、风吹响的竖琴,在礼拜五的影响下,他身上“文明”的印记渐渐消失,然而此时的鲁滨孙却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28年后,当白鸟号出现,鲁滨孙意外的选择了留在希望岛。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令人费解的选择?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鲁滨孙的心理路程。海难发生后,鲁滨孙被困孤岛,最初他做的事情是等待救援,离开孤岛。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被救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意识到想要离开孤岛,只能依靠自己,于是他的做法是:“建造一直有足够吨位的船,渡过海去到智力的西海岸。”他为这只船取名“越狱号”。可惜的是,试水失败,这个计划也宣告结束。

  无法离开的鲁滨孙只能选择留下,于是他心态渐渐平和,他开始在岛上真正的生活,并将其命名为“希望岛”。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播种,养动物,建造房屋,拟定他一个人的宪法,写航海日志,似乎只有这样他才不会脱离文明社会。

  也是在被困孤岛,他才去思考存在的意义,思考一些哲学问题。虽然此时的鲁滨孙还想回到文明社会,但是他的思想其实已经渐渐脱离文明社会,只不过他还意识不到。

  礼拜五的出现,不过是促进了他走向太阳的脚步而已。礼拜五虽然跟随鲁滨孙学习了一些语言、农活等等,但他的个性没有完全被磨灭。这也是为何礼拜五会无意中制造出爆炸之事。这一事件的出现,彻底摧毁了鲁滨孙建造的家园,也彻底摧毁了鲁滨孙想要维系人类社会文明的可能性。

  于是,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鲁滨孙的天性得以释放,这是真正灵魂的飞扬。他跟随礼拜五锻炼身体,洗涤灵魂,渐渐与最为原始的希望岛融为一体,自由自在而又担惊受怕的在孤岛漂泊。而在失去人类文明标签的鲁滨孙,俨然与礼拜五无异,他们之间真正达到了一种平等的地位,这也意味着人类所谓的阶级从鲁滨孙这里消失了。

  白鸟号出现,船上人们的行为无不彰显着人类的粗暴、仇恨、自私、贪婪,若是在曾经鲁滨孙眼中,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在希望岛生活后的鲁滨孙对此很是反感,他打心底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尔虞我诈的社会。留在希望岛,过着简单却快乐的生活,即使时间过去28年,他的心还处于青春阶段。

  意识到这一切,鲁滨孙留下来,他原本希望与礼拜五一直就这样生活下去。令人唏嘘的是,礼拜五却随白鸟号离开了。

  一瞬间,鲁滨孙觉得自己老了,似乎死去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惊喜又再次降临,这一次,“礼拜四”来了……

  读《礼拜五》,读的是鲁滨孙的心理路程,仿佛跟随他的经历,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究竟存在有什么意义,一切都在故事之中。书中对于鲁滨孙心理描写十分精细与独到,他的《航海日志》也很多次写到人的心坎里。当然,这些都是作者米歇尔.图尼埃带给我们伟大的礼物,我想这部书完全可以作为有生之年必读书目。

  据说,不同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读出来不同的意义。你,读出来什么了?

  PS:米歇尔.图尼埃的《桤木王》同样令人震撼呢!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礼拜五读后感精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