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孝”字当头,铭记家风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孝”字当头,铭记家风

2022-05-23 16:15:57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孝”字当头,铭记家风

  如果不是给学生布置写以家风为主题的作文,我可能不会思考自己的家风。因为家风这个词不像校风、班风有人专门提出来,作为一种准则来共同约束大家的行为。而我的家庭似乎没有专门的规定。如果非要总结一个的话,我想应该是“孝”,而且一定是“孝”。

  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说我的曾祖父是一个大孝子,到地里干活也要把自己年老的父亲背到田间。我的祖父弟兄两个,祖父生了我父亲一个儿子,我的二爷一直没有孩子,因此我的父母一共赡养了四位老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一对中年夫妇既要养活自己的六个孩子又要赡养四个老人确实不易!

  听父亲说,我的祖母在四十多岁时苦胆烂了,做了手术让静养。可能因为当时医术有限,也可能是没有休养好就干重活的缘故。当时祖母一个人要做一大家子几十口人的饭,端锅时一用劲就把刀口撑开了。一股脑的内脏从刀口憋出来,祖母就用白布使劲往里勒,最终还是凸了出来,像个大瘤子。到了六十岁又加上严重的驼背,行动极为不便。所以从我记事起,我的祖母吃喝拉撒都是在床上。记得很清楚,冬天的早晨,母亲总会把一个热乎乎的毛巾团成一团塞到我手里让我给祖母送去。我怕外面冷跑了热气,总是把毛巾双手捂着抱在怀里,飞一样从厨房跑到堂屋。母亲做好饭,第一碗总是盛给祖母,姐姐总是负责送饭,我曾多次看见她送饭的路上偷偷把什么东西塞到嘴里。当时我多么羡慕她送饭,而我只能送毛巾。奶奶60多岁卧床不起到84岁去世,都说床前无百天的孝子,我的父亲母亲一做就是二十来年。

  祖母在世时,母亲常给我们几个姊妹念叨祖母的好,说祖母照顾我们几个多么尽心,多么不容易。祖母去世后,母亲也常常念叨,只要提及祖母,母亲总有一箩筐的话要说。我们知道母亲是怕我们嫌照顾祖母麻烦,也怕我们把祖母遗忘了。

  父母照顾祖父、祖母天经地义,而父母的伟大则在于他又赡养了他们的叔叔、婶婶,我们喊他二爷、二奶。印象中他们家总有白馍吃,还会有撒上辣椒面的臭豆腐。我和姐姐总是馋地流口水。当时二奶二爷准备过继一个我本家的伯伯,自然对那个伯伯家很好。他们没有打算过继我父亲,很大原因是我家孩子太多,怕沾上了我家就揭不下了穷。因此,二奶常常防着我们姊妹几个,总把没吃完的饭放到高高的吊篮里,因为我们总是吃不饱,总会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吃饭。

  当那个伯伯最终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赡养的情况下,二爷二奶彻底没有了希望。于是找了村里的干部让说说事。所谓说是就是要过继我的父亲。说白了就是让我的父母赡养他们。母亲内心自然不乐意,母亲说我们小时候摔倒在他们面前,他们都扶都不扶,更别提帮衬我们了。“他们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他们现在年龄大了,我们不养谁养呢?”就是这样的二奶、二爷,父母不计前嫌决定要赡养他们。这一决定一做就是十几年。父亲要上班(村上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几个姐姐也陆续出嫁,我还要上学,于是地里、家里繁重的活就都搁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再苦、再累、再难,我都从未听说过一句埋怨的话。尽管邻居那里不是这家婆媳吵架了,就是那家闹分家了。我家从来平安无事。二爷临终前,屋里聚满了人,二爷尽了最大的力气说“咱朱大汉村有两个大孝子,一个就是朱新平,另一个就是朱凤英。”(当然朱新平是我父亲,朱凤英是我母亲)说完就断了气。

  后来我长大了,上班了,结婚了,婆婆要给我带孩子。母亲常常叮嘱我说一定要对老人好一些。说老人不容易把大的养大了,还得再管小的一辈儿,不容易啊,无论如何都不能惹老人生气。

  婆婆还要赡养她的婆婆就是我婆家奶奶,于是就跟我们一起住。74平方的房子里住了我们一家六口人,也算是四世同堂了。90多,60多,30多,10岁、两岁,不同年龄段的六个人就在这个小屋内奏响了欢乐的家庭交响曲。母亲怕我嫌照顾婆家奶奶有意见,总会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叮嘱我要多给奶奶买点好吃的,跟奶奶说话要和气,每次回老家看父母时,他们总会让我带回很多自家种的红薯啊,南瓜啊,说是老人吃了好消化。

  母亲心里总是装了所有人。“孝敬老人”四个字从没有从母亲口中说出来过,却一直都在践行着。她的言行早已融在了我的眼里,根植在了我的心里。我给女儿讲姥姥的故事,女儿也常常看到我给老奶洗澡剪指甲。我想,有些话不说,它已存在,而且将永远存在,生生不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