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蕴情的土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蕴情的土地》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5 09: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蕴情的土地》的读后感大全

  《蕴情的土地》是一本由帕蒂古丽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1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蕴情的土地》读后感(一):少数民族移居,在文化大融合之下的写照

  今天读的是散文集《蕴情的土地》。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作者帕蒂古丽,因为帕蒂古丽是一位维吉尔族作家。而且该作者的作品不少,比如有《百年血脉》《思念的重量》《模仿者的生活》等等,很多都曾获得过大奖。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内容本身,因为本书的内容都是以少数民族移居为主题,反映各民族团结生活的一部纪实的散文。

  《蕴情的土地》共有8篇散文组成,书为16开,尺寸为710*1000。

  在《打开被折叠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生活在其他城市的维吾尔族的人。

  浙江绍兴柯桥区,一座南方城市。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有的开了布料铺子,除了挂着维吾尔文字的招牌,表面看起来跟浙江商人差不多。其实只不过他们离开了家乡,折叠了他们的习惯。只有在维吾尔族饭店,才会打开折叠。

  而柯桥想要把轻纺生意做大,留住更多的生意人,那就需要让他们在这里打开折叠,展示自己的文化,展示自己的习俗。

  故乡是每一个人心中永恒的坐标。正如诗中所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故乡有我们最为亲的人。

  在《在聚居的空气中》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视线,去看看新疆的美食。

  新疆的馕坑是给新疆来客准备的,因为维回新村没有人会打馕。而烤肉炉子是从新疆运过来的。其实这两样只不过是摆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用途。新疆拌面,被他们叫做西域拉条子;新疆红枣,空挂在南疆成千上万亩的枣树枝头,沙打霜落,新疆红枣的厚厚的枣泥有种黏劲。

  故乡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是独特的。正如诗中所言“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因为故乡有我们最惦记的味道。

  在《蕴情的土地》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里的人,都是现实生活里一个小小的缩影,正是这些小小的缩影构成我们的祖国。

  故乡是牵引着离乡人的那根线,一头是故乡,一头是离愁“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哪怕再远,看到的月亮,都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通过这些文章,让我们看到维吾尔族人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的景象。这里有来到浙江绍兴柯桥做布生意的人,有几代定居于湖南桃源枫树乡的人,这里有他们努力融入新环境,融入新工作的影子,有他们思念家乡,一份思乡情挂心头,有他们奋斗,有他们拼搏,因为新时代,迈着脚步走出来,因为有新机会,那就一起创造新发展。

  《蕴情的土地》读后感(二):我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

  这话一出口,仿佛立即让人联系到了那哲学灵魂三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今天我不想谈哲学,因为这个命题太过于宏大。

  我想问的“从哪里来”?就是字面意思:我在哪儿出生,祖辈、父辈们又是自哪里出生。

  这个溯源的问题,其实在农耕社会中表现得非常普遍。君不见过去和族谱堆得有多高,过去的“香火”执念有多深(现在也还有)。

  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传承有序。

  苍茫大地,渺渺众生,现代人常常嘲讽:你的基因是有多优秀?你的血脉是有多高贵?非得要传承下去?

  嘲讽归嘲讽,执着还是归执着。同一个姓的五湖四海聚到一起,还要论个班辈,找个前后,认个祠堂,追根先祖,从而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却无端地亲热起来。

  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这些寻根问祖、血脉维护受到一定冲击,究其原因,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族人之间团结协作、维护核心利益的模式已逐渐失去主要地们。

  就占据我国人口比例最大的汉族而言,彼此之间各方面生活习惯趋同,文化一致,在工业文明中,在寻根问祖上面更是越来越清淡。

  那么少数民族呢?他们因为人数较少,习惯独特,是不是在这方面需求急切一些?

  也许是的。

  维吾尔族女作家帕蒂古丽所著《蕴情的土地》里面,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维族同胞,他们在努力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对于远方天下脚下的家,念念不忘。

  在浙江绍兴做布匹生意的玉素甫,汉语水平突飞猛进,却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母语生疏,有意识地跟维族朋友交流巩固,他在积极张罗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他还想搞一个有民族特色的新疆大厦。

  玉素甫从事的工作,也许是在重走丝绸之路,但他更在想,不论时空如何转变,仍然要将传统保留,仍然要将特色传承,仍然要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读到《蕴情的土地》这本书,也许是特别的缘份。帕蒂古丽寻访到了我的家乡——湖南桃源。她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鄙县两个回维乡镇。

  湖南地处内陆,如何会有回维同胞?

  说来话长,六百多年前,《湖南维吾尔族》中翦伯赞曾经感慨:

  “当我的远祖住在塔里木盆地的时候,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东徙中国本部。但是十三世纪初鞑靼人的世界征服,正像一陈狂风暴雨,横扫世界而过:我的远祖哈勒,就在这暴风雨的时代中,不自主地离开他的故乡,徙向中国内地……”

  在历史洪流中,这一部分维族人就此聚居在湖南桃源,其始祖哈勒.八士官拜京都总兵,因剪除敌对势力有功,得赐姓翦。

  帕蒂古丽寻访期间,凑巧住在我前同事家,她在那里观察到,维族同胞翦象党在他的“回味农家乐”院子里有新疆馕坑和烤肉炉子,他介绍道,维回新村已经没有人会打馕了,这是给新疆来客准备的。

  馕坑和烤肉炉是桃源维族同胞深恐忘却的凭证,也是获得发源地来客认同的信物。

  他们希望保持传承,因为他们机缘巧合之下,离开了他们出生的地方,来到了一个与发源地完全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追根溯源?也许是为了弄清、记牢“我从哪里来”。

  而许多人又为什么不想问“我们哪里来”?是因为即使四处散落,毕竟与家乡大同小异。譬如汉族。

  《蕴情的土地》读后感(三):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总是上演着动人的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大多进城务工经商 。从农村牧区到大中城市,从西部边疆到东部沿海地区,各族群众流动和交往不断加强。

  少数民族群众大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既利于解决部分内地城市的劳动力短缺,也利于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缓解民族地区的就业压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发展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更加紧密的经济文化关系,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蕴情的土地》对融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居住、饮食、子女教育等各方面进行自白式的呈现。

  作者帕蒂古丽是维吾尔族人,所以她以融入城市的维吾尔族人为蓝本,呈现了他们的生活、饮食、居住、子女教育尤其是思想的改变。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大家庭之中,为了交流方便,他们在白天会折叠起自己的语言,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他们也会折叠起一些比较繁琐的习俗。但是他们并未因此抛弃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他们在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打开白天折叠起来的文化、语言和习俗。

  在柯桥这个南方城市的布料市场里,有很多挂着维吾尔文字的招牌批发商,这些人的行囊里大都折叠着礼拜毯,他们参与着“新丝绸”路上的商业贸易。

  玉素甫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有自己打开自身折叠部分的方式。

  在大面积的汉语环境中,玉素甫一家穿着出门的“外套”便是汉语,玉素甫甚至用汉语演讲并且获了奖,在平时维吾尔语像叠被子、叠衣服一样,被折叠起来;在全民奔跑的生活方式下,孩子就医也是哪一种方便快捷就用哪一种。

  但是折叠不是忘记,折叠是为了在合适的场合下,更加优雅、更加自如的打开,就像蹲下是为了更好的起跳一样。

  玉素甫打开的方式是偶尔带朋友家人去维吾尔饭店,在这里有大量使用母语的机会,还有那些熟悉的家乡味道,这样的环境里,母语和味觉一样,丝毫没有被移动和损毁,这仿佛成为了一种打开和回归的仪式。

  维吾尔饭店内景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折叠起一些东西,折叠的过程有时是为了收敛自己多余部分的过程,折叠也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就像电脑文件多了需要建一个文件夹,家里衣服多了需要放到压缩袋里一样。

  折叠有时也是一种谦让的姿态,一种美好的品德,一种含蓄的表达,就像折扇一样,平时折起来只能看见扇骨和扇柄,但是一旦打开,里面精美的图案或者文字就能瞬间抓住人们的眼球,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所以,折叠和打开其实是自信的人收放自如的一种心境和内心轨迹。

  人类作为地球万物的主宰,却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死,不能主宰自己生于何地,死于何方。这让很多想要落叶归根的人徒留很多遗憾。

  帕蒂古丽在山东德州看到了菲律宾苏禄东王的坟墓,而苏禄东王的次子及王妃皆留下守墓,经过一代又一代,和当地的回族人融为一体,成为了合法的中国公民。

  由此帕蒂古丽叹息人的身不由己,一个高高在上的王也同样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死归处,她觉得苏禄东王临死的执念一定是回这个字,回不去的故土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苏禄东王墓

  但是,苏禄东王的后代从明朝永乐时的王子王妃到如今一个庞大的村镇,再到四面八方,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自己的祖先祖籍了,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让他们有着美好的归宿感。还有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基因和血统稀释,他们其实和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联结,这里才是他们的实际意义上的故乡。

  所以说,回不去的遗憾大抵只在苏禄东王和他的儿孙们,当基因和血统随着时间的稀释,所谓的后代们早已“面目全非”,他们的祖先还是苏禄东王么?没人能够确定,或许他们的血统更接近当地人,他们已经是当地人,当地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故乡。

  叶落归根是一种念想,更是对小时候熟悉的环境的一种向往。对于不熟悉的土地甚至从未踏足过的土地,即使有一丝期待也是祖父辈的期待。

  人啊,有时候其实和落叶一样,飘到哪里哪里就是最终的归宿,绝不会有同样一阵风将其吹回到它原本的那棵树下。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时光如何流淌,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都会留下动人的故事,和自己联结最深的土地才会成为那个人魂牵梦绕的故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