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2022-05-27 09:59: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血与胆:疾病医学的故事》是一本由【英】罗伊·波特(Roy Porter)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一):战争对医学的贡献

  西方医学也被称为现代医学,一直以精湛手术技术而闻名,这在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火器技术造成的巨大杀伤力。在中世纪时,进行手术的外科医生几乎都是业余的,他们的正式职业或许是屠夫、理发师之类。

  在英文中,“外科医学(surgery)”源自希腊文handwork,本是“手艺”的意思。军事革命之后,军队走向专业化,军队中也就有了专门的军医和战地医院。

  许多外科医生的手艺完全是在军队中练出来的,而战场就是最好的外科学校。在这里,子弹穿透肌肉,炮弹撞碎骨头,或者异物深入体内,各种各样的伤病都有。医生只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办法来拯救生命,并对重伤和轻伤进行分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手术技术和治疗经验逐渐被系统性地总结出来,比如开刀、止血、截肢、开颅、包扎、麻醉、消炎等等。

  16世纪的法国医生帕雷号称“外科大师”,他早年跟一位理发师学艺,后来成为军医。他在意大利战场上见识了火炮创造出来的各种外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7世纪的英国医生怀斯曼在战场上做过无数截肢和开颅手术,被誉为“英格兰外科之父”。

  在杀死生命的战争中取得拯救生命的经验,这或许是战争带给人类不多的几种好处之一。

  《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二):挺有启发的医学历史书

  主要讲了西方医学的历史。应该是译者加上了中国朝代时间的对比。也挺有意思的,想象一下西方古代其实也有很多草药、偏方。为什么中医就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要从古代看,我们的中医也不乏存在着科学根据的偏方,只不过人们并没有挖掘出其中的科学原理,只是照抄古方、缺乏思辨。如果有更多屠呦呦这样的人,中医也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

  更大的感受是,这是医学的进步,其实也是技术的进步,没有显微镜、没有x光,哪怕没有电,医学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是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在医院的部分,从古代的穷人收容所到现代医院,全民医疗应该是什么样?到底像NHS一样,还是像美国一样,有钱人买医疗保险,穷人就看不起病?NHS也同样有缺点。第一层家庭医生如果都是不能开刀,仅仅是开点内科药的话,真的会在医学技术上慢慢落后,大家又都不会那么相信家庭医生了。**不也想搞签约医生吗?其实本质不是想限制大家随便跑**,可是这本就是资源的竞争不是吗?

  在读这本书的最后一天,我突然食物过敏,20分钟内就发了好多疹子,好在有经验,一粒开瑞坦,马上就好。不得不感叹现代医学的力量,如果没有现代药物,不知道要难受到什么时候。可是现在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哪怕是抽脂这样看上去成熟的技术,还经常有新闻报道说出了事故造成伤亡,在自然面前,人毕竟还是渺小的,还有太多未知的秘密。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血与胆:疾病与医学的故事》读后感(三):礼失而求诸野

  语出孔子,意指正统礼仪失传,则可至民间寻访遗踪。现代医学体系高度发展,医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非正规医学却再度登上舞台,隐隐有与现代正规医学分庭抗礼之势。这与医学向专门化、精细化发展,却触发了更多的盲区不无关系。此外医疗体系发展却进一步加剧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差距,无法享受现代医疗体系的阶层自然回到了非正规医疗的怀抱。种种是否意味着现代医学也走到了“求诸野”的境地?

  ——题记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说,以体液解释生理与病理,首尾两液分别是血液和胆汁。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四液说早已退出医学舞台,但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始终伴随着一代代医生的成长。本书以专题为切入,实为医学简史,以《血与胆》为名,再合适不过了。与此前阅读的医学专题史(例如《打开一颗心》、《当死亡化作生命》)相比,《血与胆》关注医学发展全貌,关注医学思想的演变而不拘泥于具体技术手段的更新,关心医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变化的互动。全书篇幅不长,但对于医学史特别是通史方向的医学史入门可谓非常合适。

  全书始于疾病,终于医学与现代社会。诊疗疾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因,消灭疾病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目的。但讽刺的是,这一动因肇始的医学发展并没有消灭疾病,反倒“创造”了更多疾病。医学发展延长了人类寿命,许多源于衰老的疾病成为了21世纪以来的主流。除了尚且年轻的非洲大陆,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进入了与慢性病抗争的时代,这究竟是医学的进步还是不幸,实在难以断言。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病人与疾病开始逐步分离。医学服务的对象开始由病人逐渐转向了病人所患疾病。这一同样讽刺的变化与医学的进一步分化密切相关。

  探究引起疾病的因素是医学研究最初的重要动因。不同于典型的自然科学,医学至今也仍然保有循证科学的特征,定量化的分析在临床领域运用其实有限。在医学发展之初更是如此。了解疾病从何而来就是对人类身体的理解。于是诞生了从“身体”出发的医学研究之路,医学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科学但是具有典型自然科学的特征,这一基石在理解何为身体这个问题时体现的十分突出。人究竟是什么,这既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步从思想性转向实战派,从盖伦转向哈维。这一系列研究与认识既是对机械哲学观的扬弃同时也是医学研究清晰化的必然过程。正是有赖于哈维等人的研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更为清晰,同时机械地认识人体各部件但是无法厘清其用途的困扰才激发了更进一步对功能性的研究。

  在认识人类身体的同时,医学仍沿着什么引起了疾病进行研究。究竟是身体本身的器质性病变、传说中的瘴气还是更为微小的生物。医学由此走向了实验室,进入了更为具体的科学医学领域。在科学医学中,科学和医学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犹如我们都熟悉的科学与技术。如果此前的医学仅是单纯的经验总结,致力于关注人,这一阶段的医学则逐步转向了对“病”的研究。最终又以研究结果反哺医学治疗本身。正是在实验室中国,现代医学体系逐步构建。这个体系形成了两块不同的领域,一块是依赖于机械、技术的对病以及治病方法的定量分析研究;另一领域则是遵循古老誓言,继续关注病人本身,关注对病痛的缓解。但是这两个领域并非截然分开的,医院同时也具有医学院的特征,医生此刻已经被赋予了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等多重身份。也正是仰赖于科学医学的发展,医学本身的含义日趋丰富,出现了更多更专业化的分支。既是科学研究中的免疫学、药学、生物化学等,同样也是现实中全科医生向专科医疗的转变。

  科学医学的发展对医学最初的目的即治愈疾病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体现在治疗上。究竟是全科还是专科,究竟是内科还是外科。这一系列的疑问以及日趋丰富的治疗手段正是基于此出现的,。在强大医学研究的支持下,治疗本身开始向精细化和个性化转变。人类寿命的提高也正是源于此。从第一颗魔弹青霉素问世以来,抗菌素成为了人类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从麻醉和消毒的普遍化开始,外科手术成为了治疗的新方向。至今,人类已经不仅能治愈疾病,更能预防疾病,抵抗未知。甚至可以回归机械思想,对器官进行替换、修补。人类的医学手段已经非常丰富,但是也绝对的匮乏。

  医学的匮乏一方面是体现在治疗手段的举步不前。无论是新药、新器械甚至新方法都鲜少出现。人类甚至还以新药培育了新的细菌新的疾病。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医学发展,医疗制度的缺乏活力越发明显。无论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旨在帮助第三世界国家降低死亡率的种种努力,或是以欧洲福利国家为代表的全民医保制度,又或者以美国商业保险模式为主的医疗体系,表现都不尽令人满意。庞大的医疗体系开销既是国家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抓手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的包袱。医疗制度既吞噬了医生的个人努力又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个人在医疗体系中感受到的似乎不再是总是安慰而是诸多不满。于是,非正规医疗卷土重来。科学医疗体系和神秘学的斗争竟然在数个世纪后再次点燃。

  这就是医疗的故事,是一个循环的圈,却更希望是一个有希望的螺旋上升的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