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旧事的读后感大全
《京都旧事》是一本由夏目漱石 / 芥川龙之介 / 福泽谕吉 / 柳宗悦 / 上村松园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旧事》读后感(一):谁会拒绝与文豪同游京都呢?——《京都旧事》
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读到这本描写京都风情的书,有一种被文豪带着进行一次云旅行的感觉。
《京都旧事:古都尘封的日与夜》收录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宫本百合子、北大路鲁山人、柳宗悦等13位作家的18篇作品,这些文章以京都为背景,记录古都之美从四季风貌到市井生活,从祇园风光到冲突始末……画卷铺展眼前,浪漫而又迷人。
正如序言所说:
“京都见证了文豪们,抑或说是文豪们见证了京都”
一直以来,都会在日本作家的写作中感受到一股忧伤,这种感觉,是在合上书后还会又上心头的触动。
物哀,这是谈及日本文学绕不开的词语。
这本书也不例外,在极美的动人旅程中,感受到的是牵绊与哀伤。
京都见证了历史,孕育着新生,四季皆美,古今无差,即使变动如潮水一般,依旧在这座古都中得觅永恒。
我很喜欢芥川龙之介的《阿忍》
故事发生在安土桃山时代,外来基督教与日本本土的信仰产生冲突。阿忍为救治儿子的病来到南蛮寺寻找神父,却在对话中体现出基督教信仰与武士道精神的矛盾。在基督教堂中,阿忍用日本的方式双手合十,平静地仰望窗户,她对神父有关基督的讲述冷冷回击发问。故事在对话碰撞的火花中结束,关于信仰矛盾与调和的思考淡去,而我却突然想起,可是阿忍生病的儿子,他怎么样了呢?
书中还有很多精美的插画
作为吃货,想必很难不喜欢北大路鲁山人《香鱼胜地》《京都的石伏鱼茶泡饭》和《夏日小点》三篇文章吧。
他当真是位美食艺术家!食物在他笔下也是极其生动和富有灵性的:
“锅子里的味增汤刚煮滚的时候,立刻捞去表面浮末,盛进碗里。再滴入两三滴姜泥挤的汁,风味更佳。碗里可以放一些白萝卜丝调味。”
即使不能品尝到这些精致料理,透过他的文字,也可以想象一番。
我突然想到花森安治,他担任《生活手贴》主编三十年,可以说是重塑了二战后日本生活美学。他似乎并不像鲁山人一样在食物器物上多加修饰,但同样认为:“倘若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动手的乐趣,那就是做菜。做菜这件事里蕴藏着诗心。”
用心生活即为美学。
此外,还有画家上村松园笔下的夏日京都和昔日怀想,哲学家九鬼周造的春樱,菊池宽回溯鸟羽伏见之战,福泽谕吉记录的京都学校……
这本书具象化了我们对京都的许多幻想,同时又大大拓展了想象的边界.
品美食、遇美人、赏美景,与文豪同行谁能拒绝这一次跨越时空的京都之旅呢!
(读完后才发现这是和风录系列中的一本书,另外三本分别是与《诡计集成》、《红豆年糕汤》和《田中怪谈》。推理、古都、料理与妖怪,日本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全部覆盖,值得关注。
《京都旧事》读后感(二):京都——传统与包容的城市
比起东京,京都似乎更会让人产生“这就是日本”的感觉。因为展现在外人面前的,往往是古寺、艺妓这些与日本传统深度绑定的元素。
2013-2014年,我在京都留学一年。去之前,我以为和西安一样,京都也是一个被时现代化的古都,除了那些名胜古迹之类的旅游景点之外,再也感受不到古都的气息。没想到时间在京都好像停止了一样,很多地方如果不是路上穿着现代装的人,甚至会模糊了时代。
稻荷大社
现代与古代在这里交融,传承一词仿佛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这里没有东京的极致现代,也没有奈良的极致传统,介于二者之间的气质让京都仿佛自成一个世界。
清晨的清水坂,没有游客的街道
雪后的清水寺附近,仿佛穿越了时间
不仅是时间,连这里的空间都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采。我跟着京都大学的学姐去参观过著名的吉田寮,走廊里堆满了各种干净或者脏兮兮的衣服,不知道还能不能骑的自行车,最叹为观止的是院子里竟然还有一只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京都是高贵排外的,甚至连日本人都会嘲笑京都的口音带着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感觉。
可是看过吉田寮的景色之后,我发现京都的包容性极强。任何人都能在京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表面的精致高贵之下,是无限延伸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我很喜欢鹫田清一在《京都的正常体温》里使用的一种说法,社会的孔隙。“社会系统健全之后,孔隙便消失了。单个组织内部的网络变得紧密,但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交通变得艰难。”
京都就是因为保留了一部分非现代性,所以保留了一部分野性,留下了很多孔隙,能够让各种各样的人自由地在孔隙中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
附近小城的夜樱
这本书里收录了13名作家的18篇作品,我会感觉京都的人和非京都的人写出的作品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外人总会带着审视的眼光,而土生土长的京都人看到的都是细节,因为对他们来说,京都不是客体,而是生活本身。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京都出身,或者至少是在京都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作家的作品,因为能看到更多的孔隙。
还有一些我很喜欢的关于京都的作品。
《京都的正常体温》鹫田清一 沿着206逛京都,看到京都人也觉得京都塔丑,我就放心了。
森见登美彦:四叠半系列 有顶天家族 森见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孔隙中的京都人。
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 这一部就不用说了吧,简直是京都印象的入门作品。
《京都旧事》读后感(三):《京都旧事》:随日本文豪领略千年古都风貌
近日,登陆中国图书市场的《京都旧事》是一部收录了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13位日本文坛著名作家的,18篇以古城京都为背景的作品合集。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跟随日本文豪走进古韵京都,与这些文人雅士一道赏美景、品文化、尝美食、观历史。
【日本】夏目漱石等13位作家 著《京都旧事》
《京都旧事》中娓娓道来的是日本文豪各自对京都的记忆。有的故事讲述了作者再游京都时的触景伤情;有的故事再现了作者回忆中的京都独特景色;有的故事描绘了作者赞许的京都美味料理;有的故事还原了京都爆发武装冲突的惨烈历史……每位作家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不同,有的是散文随笔;有的是历史纪实;有的是在称颂京都的美好;有的是在吐槽京都的文化遭到破坏。
在《京都旧事》的18篇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夏目漱石的《抵京之夕》、柳宗悦的《京都晨市》、北大路鲁山人的《香鱼胜地》和《京都的石伏鱼茶泡饭》、以及芥川龙之介的《阿忍》。这几篇中,夏目漱石和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都更显他们的文学魅力,而柳宗悦和北大路鲁山人的作品则充分展现了他们各自在收藏和美食领域的文化底蕴。
《抵京之夕》明明是在写夏目漱石自己的亲身感受,却又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在他小说《心》中看到过的那种孤独感。再次来到京都的漱石,看到红色的善哉大灯笼,回想起十五六年前,与已故挚友正冈子规参观京都夜景时的情景。少了挚友的相伴,尽管泡完澡裹着棉被,他仍总感觉冷。不管是京都不生产有袖睡衣的缘由,还是半夜座钟的响声,甚至是乌鸦的啼叫,都令他感觉更加寒冷。而这份寒冷,恐怕是缘于失去挚友后,他发自内心的孤寂产生的寒意吧?
日本京都善哉大灯笼(图片源自网络)
《京都晨市》中,柳宗悦生动描绘了在晨市淘宝的乐趣。作为“民艺之父”,柳宗悦对于所谓“下手物”中隐藏的工艺特色直觉敏锐,因此他总能在晨市中以低廉的价格淘到宝贝。其中尤以一个直径两尺的大揉面盆为最令人记忆深刻。由于揉面盆形状不方便拿取,分量又重,还不便携上电车,如果乘计程车车费比盆都贵,柳宗悦费了好大功夫才把它带回家。累得精疲力尽的柳宗悦把它放在地板上欣赏时表示,“它的美好足以让我忘记一切辛苦。”这种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劲儿,着实令人感叹!而柳宗悦逛晨市时的体验,也带给读者一种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有文化价值藏品的独特情趣。
日本京都晨市(图片源自网络)
《香鱼胜地》中,北大路鲁山人毫不留情地指责了乡下人如井底之蛙,没见过真正的珍馐美馔,总是声称自家的农作物好。如此严苛的一个人,能被他盛赞的菜品,想来即使不是凤髓龙肝,也必是八珍玉食,令人垂涎三尺。《京都的石伏鱼茶泡饭》中,他把这道京都的淡水鱼料理称为天下一品。据他介绍,由于活的石伏鱼本就贵,因此制成茶泡饭更是成为了十分昂贵、极尽奢华的一道菜,饕客称之为茶泡饭之王。
看完《京都的石伏鱼茶泡饭》这篇文章后,我想到家中有些好茶,不如也做一次茶泡饭。就算没有石伏鱼,至少可以吃到普通的茶泡饭。结果在网上搜了一下茶泡饭的制作方法,需要准备的材料至少要有木鱼花、海苔、白芝麻、香松。像木鱼花这种在日本常见的食材,在中国就没那么容易可以随处买到了。我的茶泡饭暂时都吃不上,更别提石伏鱼了。
《阿忍》这个故事光名字就让我感到很疑惑。我在网上搜到的只有关于《京都旧事》这本书的内容提到这个故事,其它任何涉及芥川龙之介的文章都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描述。后来通过书中标注的创作时间我才发现,原来其它关于芥川龙之介的著作中也曾收录这篇故事,但被译为《阿筱》,其实只是主角的名字翻译不同。这是一篇极具芥川特色的“切支丹物”。我此前曾看过他的《烟草与魔鬼》,而《阿忍》比之更具讽刺意味。此番,原本可以留下一段妙手回春佳话的基督教神父,被一个年轻妇人气得瞠目结舌。
《阿忍》具体讲述的是一个叫阿忍的武士之妻,听闻神父可以治病,跑到教堂求神父为他生病的儿子看看病。原本神父已经答应去她家中为她儿子看病,并且已经听她描述大概猜到她儿子生的是什么病。阿忍插话只要神父愿意去帮她儿子看看,她就没有遗憾了,接下来她会请求观世音菩萨保佑。神父一听顿时怒了,说她信的那只是偶像,孩子的生命怎么能向偶像祈求呢?然后,神父向她讲述了耶稣一生遭受的苦难与折磨。当听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的遗言竟然是在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听完这句话后,阿忍的态度变了。在讲出一段慷慨陈词后,她竟然含着泪转身走了。原来她觉得耶稣是个胆小鬼,让她向一个胆小鬼求药,有辱儿子武士后人的身份。
《阿忍》这个故事通过阿忍这个年轻妇人,充分展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与基督教观念的冲突。基督教把耶稣受难视为“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救赎全人类”,但阿忍却不是这样理解的。原本在阿忍看来,耶稣也不过就是南蛮如来。她并未对基督教的神父抱什么希望,只是求人办事秉持着基本的恭敬心。但在听闻耶稣的遗言后,却很瞧不起神父信奉的这位南蛮如来了。阿忍的丈夫是一位勇猛的武士,崇尚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在她看来,耶稣的表现有违武士道精神。因此,她才会说出,与其让儿子服用胆小鬼的药方,不如让他切腹算了。
或许《阿忍》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证实了基督教在芥川心目中的变化。据我了解,芥川也曾试图通过相信基督教获得精神解脱。但基督教那些虚幻的向往,与他敏锐理性的性格完全不符,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无法从中获得救赎和解脱,转而对基督教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了。
总之,《京都旧事》中收录的18篇以古城京都为背景的故事都各具特色,不同的读者能在其中领略到各种京都独有的文化。或许这本书不足以帮读者全面了解京都的历史变迁,却可以让读者借文毫的笔触,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地感受京都的古韵。(作者:李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