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红薯情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红薯情

2022-06-15 11:27:04 作者:程世平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红薯情

  我的红薯

  程世平

  红薯,这一地球大自然献给人类的食物,年轻人可能对它不足为奇,然而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红薯却是饥荒年月充饥的一道食物,或许他们每个人都可能与它有过一段甜蜜的记忆。

  我们渝东北老家那一带的叫红苕,也有叫番薯的,北方叫地瓜,还有地方叫甘薯、番芋等等,虽然不同地区叫法不一,但是都属于同一物种。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它的学名叫红薯,属旋花科,管状花目,一年生草本植物。薯藤多分枝,平卧地面匍匐生长,薯叶在藤上呈螺旋状交互排列,颜色分绿、紫两种。薯根生长于泥土下,缔结的块根有圆形、圆筒形、纺锤形。薯皮有白、黄、红、紫等几种色,薯肉分红、黄、白三色。

  因地域气候不同,各地栽培红薯的时间节点也不一样。我们老家那一带,一般在农历3月间就开始育苗,大人们将薯种挨个并排插入一垄垄培土,洒水、施肥后,还要在每垄培土上面搭起塑料薄膜棚,以防寒受潮,确保在恒温条件下育苗。端午节前后进行移裁,从苗圃选出粗壮的薯苗,按每段长4个疙瘩的规格剪断,按30cm左右的株距,用锄头在土壤上挖一小坑,将薯苗下半节放入,抓一把泥土用手压实即可。

  在我们老家那一带,一般在坡下的包谷地栽红心薯,在坡顶上薄地栽白心地瓜薯。雨后栽的薯苗转活快,晴天栽的薯苗,下雨就活过来。红薯生长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其间要多次翻藤,有条件下的话,还要给坡地瘦土施一些草木灰或农家肥,促使红薯块根健壮生长。红薯喜温怕冷,气温25℃以上的夏季最适宜它生长。在我记忆里,每年农历6月下旬,掰包谷锄梗后,满坡遍地露出一片片逢勃生长的红薯藤,坡上坡下郁郁葱葱,满眼翠绿。

  夏去秋来,农历9月下旬到位10月初,到了挖红薯的农忙时节,中小学都得放农忙假,正在公社上初中的我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劳作一天可得3个工分。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分晴日雨天地抢收。妇女们在前面手持镰刀割薯藤,男人们在后面挥锄挖红薯。时而有人一锄挖出一串红薯,时而又有人一锄挖出一个特大红薯,丰收捷报频传,欢声笑语不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社员们的脸上和眼睛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生产队的水稻、小麦、玉米亩产量都不高,上交公粮后,分到每个社员头上的稻谷人均只有130多斤,玉米、小麦各分几十斤。红薯却年年高产,人均分得红薯两百多斤。我家6口人,每年分得红薯一千多斤。为此母亲年年都得腾出半间屋来堆放,还要在地面铺上一层稻草,将红薯堆放上去后,再铺上一层稻草。用这个土办法堆放红薯可以几个月不腐烂。红薯藤更是估堆分配,挖红薯那十多天,几乎每天家家都要分一大堆薯藤。算半个劳力的我和母亲一起,把每天分给我家的薯藤,不是就地搭挂在一根根桐树的树枝上,就是背挑回家挂在房前屋后的屋檐竹杆上,等日晒风吹干后喂猪。

  那些年,家家分得粮食少,我们队里每年都有几家到开春后的二三月间青黄不接时就闹粮荒了。我们家人口多,弟妹尚小,比那些人少劳力强的家庭,日子要好过一些。然而,我母亲向来省吃俭用,她过日子的诀窍就是粮不够,红薯凑。她不断变换花样,把红薯用来煮、蒸、烤,让我和弟妹们喜欢吃。她用柴火灶微火慢烘的红薯,苕皮上仿佛裹了一层油,苕肉如鸡蛋黄,吃起来又香又甜又面,弟妹们都抢着吃;她用柴火灶煮饭时,丢几个红薯埋在柴火灰里,饭煮熟了,红薯也烤熟了,用火钳夹出来,放在地下凉一凉,拍拍灰,趁热吃,那才叫香甜可口。尤其是母亲用柴火灶烘孔的红薯糯米饭,颜色红白交错,吃进嘴里咸中带甜,香糯无比,那真是一道绝美佳肴。

  当然,在那缺粮少油的年月,象红薯糯米饭这类美食,只当“打牙祭”,偶尔来一次,平常吃的还是以煮蒸红薯居多。有的邻居用红薯喂猪,母亲却舍不得,只把削下的薯皮用来喂猪,薯肉给人吃。为节省大米,每顿开饭时,她都让我和弟妹们先吃两碗红薯垫底,最后才能吃一碗米饭填饱肚子,几乎天天如此,从红薯出土一直吃到冬去春来的二三月,才把屋角那一大堆红薯吃光。尽管母亲想方设法把红薯做得可口一些,让我们喜欢吃,但是任何一种食物久吃必生厌。刚开始还觉得可以,吃久了我和弟妹们都吃厌烦了,见到红薯就条件反射似的腹胀打饱嗝。以至后来每到开饭时,当母亲揭开锅盖,弟妹们看见煮的又是一锅红薯,不悦之色溢于脸上。

  红薯,在那个饥荒年代,是许多农民家庭一个冬春的主打食物。它填饱了一家大小的肚子,补充了孩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让成千上万农家平安度过了那个饥荒年月。曾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老家那一带闹粮荒,国家一声号召,北方几个省很快运来一车车爱心红薯干,我家人均分得20多斤。母亲将这些红薯干,用石磨碾成粉,用水搅拌后煮成红薯粑来吃,吃着这道来自北方的食物,我们既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大家庭互助友爱的温暖,更感受到了北方农民兄弟的深情厚谊。想起当年那一碗一碗用北方红薯干做的红薯粑,至今让我回味无穷,感激涕零!

  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缺粮少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追求时尚,讲究生活质量,更注重饮食健康。当年充饥的红薯,现在却成了许多城市人的养生美食。“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良药。”经养生专家这么一说,红薯倍受城里人亲睐。你看那超市、农贸集市里,常常有许多大爷大妈在抢购红薯;许多市民早餐都喜欢喝红薯粥,许多城市家庭的餐桌摆有煮蒸的红薯或红薯米饭。以红薯为原料制成的各种食品点心,老少皆宜,堂而皇之地摆上大商场、大超市货架,成为抢手货。还让人费解的是,当年农民用来喂猪的红薯藤,如今也时来运转,吃香走红。许多饭店的厨师将红薯尖、红薯嫩叶,或配以姜蒜用热油清炒,或配以辣椒花椒用热油炝炒,一盆颜色青翠、味道鲜美的炝炒红薯尖,就这样登上大之堂,常常成为贵宾桌上的一道时鲜蔬菜。

  吃红薯长大的我,尽管进城居家多年,仍然割舍不掉红薯情结。到农贸集市上买菜也时常采购几斤红薯回来,或煮红薯稀饭当早餐吃,或蒸米饭时放几个红薯,以饱口福。特别是农家传统手法制作的一张张又薄又透明的红薯凉粉皮,将其切成条块,配以泡姜、泡辣椒,热锅加菜油炒出的红薯凉粉皮,那才是我最爱吃的一道美食。这种红薯凉粉皮在主城区是买不到的,只有老家农贸市场才有卖的,因此我每次回老家探亲,母亲和小妹都晓得我喜好那一口,特意到农贸市场买回来几张,专门炒出一盆泡椒红薯粉,让我解馋过瘾。回主城时我顺带买回几斤存放在冰箱,不时拿出一张炒出一盆让儿孙们品尝,赢得一片叫好声。

  更令我得意的是,有一年春夏之交,我把购回没有吃完的两个红薯插入花盆里,不久竟然发芽长出若干嫩苗,我掐下翠嫩的薯尖薯叶,清洗后配以姜蒜热油清炒,一盆清炒红薯尖端上桌,转眼前就被儿孙们抢吃一空。打那以后,我每年腾出两个花盘,按时令插入几个红薯,每隔几天浇洒点淘米水,长出的薯苗青翠欲滴,既装点美化了阳台风景,又不时为餐桌上增添一道时鲜蔬菜,博得家人的点赞,真是其乐无穷!

  红薯,不象瓜果那样,将缔结的瓜果不是显摆于地面吸引人们眼球,就是将缔结的果实高挂于树枝上招蜂引蝶,红薯却藏于土地下悄悄生根结果。它既是饥荒年月人们充饥裹腹的食物,又是小康时代人们健康养生的美食。尤其是匍匐生长在地面上那一根根薯藤,把家乡的坡坡坎坎打扮得郁郁葱葱,满眼翠绿,美丽如画。

  啊,当年养育我的红薯,我与你有一段不了情,我要赞美你,更要为你歌功颂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的红薯情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