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齐凤池:抚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齐凤池:抚琴

2022-06-17 07:55:21 作者:齐凤池 来源:爱好者推荐 阅读:载入中…

齐凤池:抚琴

  我曾經寫過一篇《訴說箜篌》的隨筆,發表後引起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質疑。他們說我把古琴和箜篌弄混了。因為,我對古琴的概念沒有說清。有一位叫喵喵的朋友給我介紹了許多關於古琴和箜篌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 之後我查了一些資料,我國最早的弦樂有兩種,一種叫琴,一種叫瑟。其實我對樂器不懂,知道的一點,也是毛皮。

  以前我聽過一些古琴曲,象《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龍翔操》、《仙翁操》等曲子。後來又陸續讀了一些關於古琴方面的書籍,使我對中國的古琴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明代的屠隆在論琴時說:“琴為書室中雅樂,不可一日不對清音。居士談古,若無古琴,新者亦須壁懸一床,無論能操。縱不善操,亦當有琴。”就是說,會彈琴者和不會彈琴者室內必須有張琴。過去我還常聽文化人說,琴、棋、書、畫是一個文人必備的修養和素質。而現代的詩人作家畫家有幾個真正懂得音樂的。大多數是一條腿走路。晉代的陶淵明也說:“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吾輩業琴,不在記博,惟知琴趣,貴得其真。若亞聖操懷古吟,志懷賢也;古交行,雪窗夜話,思尚友也。猗蘭、陽春,鼓之宣暢布和;風入松,禦風行,操致涼□解慍。瀟湘水雲、雁過衡陽,起我興薄秋穹;梅花三弄、白雪操,逸我神遊玄圃。樵歌、漁歌,鳴山水之閒心;谷口引、扣角歌,抱煙霞之雅趣,詞賦若歸去來、赤壁賦亦可咏懷寄興。清夜月明,操弄一二,養性修身之道,不外是矣。豈徒以絲桐為悅耳計哉。”由此可見,歷代的文人騷客是何等的愛琴哪。讀了這些書使我知道了古人對於琴的重視,明白了“操弄一二,養性修身之道”的道理。文人的“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發善念。”是做人之本。古代的文人騷客君子都是撫琴高手。歷史記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李清照、嵇康等都是著名的琴家。我記得《詩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好的詩句。

  古琴在中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哲人曾說:古琴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古琴還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琴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數不勝數,古琴也是文人墨客騷人君子辦學的重要六藝之一。

  據史料記載:古琴身長三尺六寸五分,它代表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十三個徽,代表著一年有十二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因此,使古琴本身充滿了傳奇的象徵色彩。

  我知道二胡、小提琴有泛音,技法很難,操作發出的聲音非常好聽。我也學過使用這種技法,效果很好。但古琴有一百多個泛音,它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 說起古琴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古年代,據《琴操》中記載:在伏羲之時,已制有各種樂器。不過定名定制,始自伏羲。《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武王改為七弦,直至現在仍如之。”這種琴的製作,雖然始於伏羲,可是今日的古琴,實際上始自虞舜,完成于武王。因為古人體高肢長,愈進而愈短。所以琴的長度,也日益減短。今日的古琴,長三尺六寸三分,損益它,各為徽識,裝飾以金玉的圓點,稱為徽全弦。十三徽,以指按而彈之,即十三音也。

  上古伏羲作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為樂弦,足以和人意氣。《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發善念。”所以古代的騷人墨客君子古琴是不離身的。古琴可以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我查過一些資料,也聽業內人士說,古琴是按照《周易》製作的。比如:桐屬陽,為琴面。梓屬陰,為琴底。取其陰陽相配,以召和也。面圓象徵天,底方象徵地,廣六寸,象徵六合也。長三尺六寸,象徵三百六十日周天度也。徽十有三,以應律呂,象徵十二月余。中徽之一以象徵閏也。弦有三節,聲自尾至中徽為濁聲,自中徽至第四徽為中聲,上至第一徽為清聲。始黃鐘而終應鐘也。文上曰池,池者水也,言其平。下曰濱,濱者服也。前廣後狹,象徵尊卑。龍池八寸,象徵八風。鳳池四寸,象徵四氣。腰腹四寸,法四時也,舜作五弦以象徵五行,而應五音也。第一弦為宮中央土,次弦為商西方金,次為金北方水,次為羽東方木,次為征南方火,以遞相生,合四序也。弦大為君,弦小為臣,以合君臣之就。文王加一弦為少宮,武王加一弦為少商,象七星也。至其各部命名,亦均有含義。有龍池者,以龍潛於此,其出則興雲雨以潤澤物。象徵人君的仁慈。有鳳池,以南方之禽,其浴則歸,潔其身。象徵人君的品德。有軫池的也稱軫柸,以其急於發令,切須以成禮也。池側有鳧掌二所,有護軫之動,而合製也。鳳額下有鳳嗉一所,接喉舌,而申令者也。琴底有鳳足,用黃楊木,表其足色木黃也。臨岳若山嶽峻極。用棗木,表其赤心也。人肩,顧于臣有俯就隨肩之象也。鳳翅,左右翼之,有副貳人主之象也。龍唇,聲所出也。龍齦,吟所由生也。龍口所以受弦,而其鬢又所以飾之也。鳳額所以制嗉,而其臆又所以承之也。這些文字把古琴說得不僅神秘、傳奇而且更具有象徵色彩了。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騷人君子都視古琴為人格品行修養素質的象徵。而且把它定為琴棋書畫之首。可見古琴在古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多麼的重要啊。

  古琴之所以可貴,也在於它的製造艱難。而製造之難,是因為尋找良才很難。因為古琴的製造,在原則上必須以桐為面,梓為底。桐梓雖然多,但適於作琴的並不多。因此古琴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就北京琴韻閣製作的古琴來說吧,一架在一萬九千元,北京覓子店東升樂器廠製作的最賤的還得一千二百元呢。要是古人用過的那就是天價了。我國古琴演奏家龔一有一架李清照親手撫操過的古琴,它的價格就不是金錢所定的了。龔一,江蘇南京15歲登臺演出。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員。師從12位琴家,繼承積累了大量古曲,在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次舉行過古琴獨奏音樂會。有人說古琴家龔一的書齋是琴的“世界”。雅室不大,滿屋多琴,所以取名“五琴堂”。古琴家絕不是附庸風雅,而是齋中藏有宋、元、明、清五架珍寶。其中一架還是李清照親手撫操過的古琴。

  走進琴家的書齋,好似久行沙漠後忽然見到一片綠洲,瞬間又回復到人類古文明時期。 2000年中國農曆除夕夜,龔一攜一架有著近千年曆史的宋琴,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他撫琴奏響一曲《流水》,首次將中國春秋時期俞伯牙鐘子期知音相遇的故事,告訴西方藝術之都的維也納人聽。曲中,“涓涓細流,遠浪漸來,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樂曲把多種流水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之後又演奏了《平沙落雁》、《漁歌》等等,這些古曲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裏縈繞著,給那些大鼻子藍眼睛黃頭髮的洋人聽傻了。以前聽外國人說,中國沒有音樂,就一個《梁祝》專利還被賣了。其實外國人根本不了解中國。就一曲《流水》就夠老外聽一輩子的。龔一大師撫琴奏響的《流水》,一下就把世界折服了。 幾千年來,很多文人墨客、騷人、君子一直在為古琴少知音而困惑。

  古琴家龔一說:“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 電影《知音》中的小鳳仙和蔡鄂的故事也是在覓知音!為“知音” 他們走在了一起。電影中的主題歌至今還在我心頭縈繞。而音樂的清泉,卻依然潺潺汩汩流淌在歲月的長河上,幽幽古琴穿透歲月呀!

  严妮:生命的启示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秋虫也不见了往日喧闹的呢喃,我寂寞的行走在无声的小道上,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片白杨林。风儿吹过,带来阵阵寒意,枯黄的叶子在林中纷纷飞舞,满满的落了一地,深深的吸了口气,落叶腐烂的气味和夹带着泥土的气息一阵阵扑面而来,一片树叶在不经意间落在了我的肩上。 我的思绪随着树叶的飞扬,关于它们生命的片断不停的浮现在眼前…….

  当寒风凛冽雪花飞扬的时候,透过光秃的杨树枝,一个个幼小而坚强的小生命在逆境中不断的打造自己,默默的积蓄着养料,积蓄着力量,等到来年料峭的春风中,冲破重重阻力,为这寒意尚未消尽的早春增添一份绿色,一份生机。 一枚枚小小的嫩芽,传递着太阳,吸吮着雨露,迅速的成长着,不几天时间便枝枝覆盖,叶叶交通,形成一片翠绿,一片浓荫。形成一个天然氧吧。用自己的身躯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休闲的好去处。

  而当秋季来临的时候,树叶又义无反顾的离开树枝,纷纷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我仿佛看到它们的身躯正在慢慢的消融,没有艾怨,没有伤感。有的只是那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和。看吧,一有机会,它们又可以再生力量,化作养料,欢笑着迎来一个又一个希望的春的到来,枝上的绿叶不正是落叶的再造吗?树下的那些污土,不正是绿色生命的源泉吗? 多么顽强而高尚的小生命啊! 我明白了,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盎然生机,茫茫世间,又何止这片片的杨树叶,我望着远处的近处的多的叫不上名的植物,为了来年的希望,而牺牲自己,变黄变枯,最后消融在土地之中,人常说秋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只有准备奉献才会有收获,准备今天,才能收获明天。

  人生一世,何不像这大自然的树枯树荣一样,从嫩绿到枯黄,从诞生到消亡,不正是人生四季的写照么? 这时,我不由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就像萤火虫一样,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齐凤池:抚琴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