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精选

2022-06-17 09: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精选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是一本由[英]约翰· 伯格 / 约翰·伯格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227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5-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一):读《一个街头故事》后

  约翰·伯格于1926年 11 月 5 日出生于伦敦,于 2017 年 1 月 2日去世。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散文家、小说家、编剧、剧作家和艺术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不过我想,他被人熟知,似乎主要还是因为他开创性的电视节目《观看的方式》。

  1977年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观看动物”,他让我们接触到他的批判性镜头,即他如何看待非人类动物所代表的边缘化群体。作为系列产出的一部分,关于寻找,这篇文章探讨了人类与动物的凝视以及其他概念。一直以来伯格都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社会良知,而他的大部分小说也都是他传达这一特定信息的媒介。

  来到《国王:一个街头故事》,伯格直接将视线拉到,一个无家可归者的营地,靠近一座未命名的城市,靠近高速公路。他借狗之口,标题中的“国王”,King,讲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故事,一天的故事,它守卫着摇摇欲坠的小屋,它和它的主人维柯和维卡住在一起,这一对老夫妇曾经有过另一种生活,充满欢笑和书籍,还有足够的钱来阻止“第一次绝望”,可是现在呢?

  不同于普遍的,伯格颠覆了动物故事的惯例。大多数这样的故事都讲述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残忍,而伯格则讲述了对人类的残忍。他刻画了几幅很好的个人肖像,并展示他们生活的复杂性,他将时间压缩在一天之内,他避免了太多直截了当的感伤,可故事依旧很感人。他试图向读者展示那种被剥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尽管这一切或许还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但试想当人受到完全被剥夺的威胁时,他们的世界,在字面上被抹去的时候,又会怀抱一种怎样的心情。试问在现在,是什么让我们放弃了最低限度的身体舒适的生活?我们还有扎根的时候吗?我们属于过某个地方?属于过这座城市吗?这一切仅仅是这个世界的残酷吗?

  而当一切被摧毁,哪怕是脆弱的停摆也被剥夺,大家开始吠叫,被边缘化的他们——人与King——在社区中是孤独的,也终将是孤独的。

  再当我们细读这本书中的一些段落时,我们或许能够详细体味出伯格对那些被排除在外的或者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的处理,并将其与普遍性的概念联系起来。那时King所说的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天,任何地方。到头来我们都是社会的狗,生活在“狗的时代”,无情的述说一切,日子漫长而单调,慢慢开始变得疯狂,我们便学着抵抗,抵抗这么一个已经无法弥补的文明。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二):一条街狗的观看之道

  .

  河流远处的地平线,传来几声狗吠。(洛尔迦)

  ~~~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

  作者:约翰·伯格

  出品方: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

  .

  king是一条街狗,一条能说人话的、相当文艺的狗。

  .

  遇见维柯之前,他没有名字,维柯叫他king,从此他就是国王,与维柯、维柯的妻子维卡,还有这块地方的人们一起生活。

  .

  没谁在意国王从哪里来,这里的人们不问过去,因为他们忙着活下去,与每年的雨季周.旋,为了从附近的公厕接水,从店里偷取肉块,或者街头卖唱,而绞尽脑汁。

  .

  国王喜欢他们,尤其维柯和维卡。

  遇见维柯时,他觉得维柯的声音既轻柔又脆弱,它栖在句子上就像蝴蝶栖在花朵上,翅膀竖直、翩翩扇动,当维柯报出一串单词时,蝴蝶翅膀在他的声音中扇动。

  他爱着维卡。维卡每天早晨都在轮胎后解手,国王觉得一个女人拥有的隐私如此之少,如果能用话语给她编织一个小帘子也是好的,他就给她讲故事。

  . 国王、维柯、维卡,他们是一家人,一起布置小屋,一起试图卖掉无人问津的小萝卜,一起回忆往事,一起守护不多的生活资源,还有邻居们,尽管大家都不干涉别人,国王的特殊身份让他无障碍地成了所有人的朋友,他们一起抱团取暖,维护这块地方的存在。

  .

  一部忧伤美丽的诗意小说,它是那样地使人温柔起来,而它的内核又是强硬的战斗精神。

  这种矛盾又契合的气质,也许只有约翰·伯格才能做到。

  .

  苏珊·桑塔格评价伯格:“对感官世界密切关注,且听从内心的召唤。”

  杰夫·戴尔指出:“在伯格的生活和工作中,他最关心的占主导地位的两个问题是:伟大艺术的永恒神秘性,以及被压迫者的生活体验。”

  .

  两段评价,来自于传记《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熟悉伯格的生平,就能发现,伯格一生都在思考艺术与政治、变革与传承的辩证法,他始终站在受害者的一边,他所有的写作包括小说,都是从深刻的人文精神中衍生出来的,他的角色们总是他们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

  想起《观看之道》和《为什么观看动物》。观看作为一种自然的行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文化意义,这一次被颠倒了,这是从动物眼里看出去的世界。自然是力量和抗争,可见性是一种生长的形式,直至逝世,伯格都坚定地相信我们的世俗和共同生活当中的救赎政治价值观。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读后感(三):故人故土,我所审视的世界

  记忆中的约翰•伯格是一位能够将文字化为神奇的灵魂长者,二十多岁的时候看他的作品,总会带有些许青涩的感觉,仿佛自己没有熟透却偏要品尝陈年的老酒,看得到他激进张扬的一面,却没有认清一个真正的灵魂。如今再去品味伯格留下的作品,已是将阅历与思考进行了碎片化的掺杂,他的一部部小说、每一本评论都是这位长者一生不屈的真实写照,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既没有将你贬低的一无是处,也没有将你抬高至无人之巅,在注定以平凡判定人生与世事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约翰•伯格的伟大与从容。

  《国王:一个街头故事》是伯格众多作品中不算出名的那一本,但这本薄薄的小说仍旧寄予着伯格对于当下社会人类生存与精神世界的探讨、关注。本书的叙事方式以国王(KING)一只狗的视角进行,整个篇幅压缩在了以时间为轴线的24小时范围内,虽然“表面”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文本之内所彰显的内容要远远超过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这就好比一个人短暂经历过的一生,既可以用早中晚一天的时间可以充分浓缩,也可以在每一个节点的陈述中不置可否的融入那些曾经过去的种种经历,简单但又复杂,宏大但又微小,狗的时间也是人的时间,两类时间的重叠缔造出了一种巧妙思考的框架结构,“国王”狗与形形色色的人在相对平等的时间面前看待彼此,在各自眼中呈现出对方清晰的模样,仿佛站在了一个对立又融合的层面,从而共同缔造出了一个真实却又独立的世界。

  下面我想谈一下个人的阅读感受,抛开本书的简介,在阅读开始的时候我没有把国王当成一条狗(原谅我下意识的单纯),直到偷肉情节的出现,我知道了这是一部以狗看待世界的故事,可以说伯格的与众不同将视角架构在了人类之外的层面上,但即便是如此,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仍旧没有放弃把国王看成是人的努力,这里可以称之为第一次异化,即从真实的人异化为狗。对我来说,在1000号高速公路旁的圣瓦莱里荒地上,有着一众流浪者生存在这里,他们与国王息息相关,或者说彼此都沾染和影响着对方,国王也如他们中的一员,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在圣瓦莱里,有着像是主事人一样的杰克、唱歌且随性的阿方索、喜爱读《圣经》的索尔、爱晒太阳的马尔塞洛等等人物,这些行为方式独特的流浪者们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国”,在这里虽然有着时时刻刻贫穷艰难的生活气息,但丝毫不影响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的权利,即便是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日子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他们而言,那些值得珍藏和珍惜的物件、追求是要远胜于一切的宝贵财富。当然,能够坦然面对绝望、饥寒交迫的状况,也印证了人物本身精神世界的强大之处,即已摆脱了传统物质条件的制约与影响,上升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理想,这也恰恰是约翰•伯格所关注的人本思想,而这一点恰恰是透过“国王”的思想传递给我们的,所以在这一刻,你是否还认为“国王”仅仅只是一条狗而已吗?另外,伯格对于上述人物群像的塑造是相当娴熟的,并不是简单的将人物带出三言两语的涂抹,而是基于人物性格与动机,真实地呈现出一个立体且饱满的人物形象,在将人物与环境的融合处理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你可以看到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感情与反应,在被人物触动的同时又能站在人物的角度上去引发思考。

  书里面的主角是“国王”以及他的主人维柯、维卡夫妇。我们最容易的察觉的是动物与人类交流相处下的脉脉温情,在一个注定成为悲剧的故事中,这样的情节处理无疑是真挚富有深意的,如果说在狗的眼中,维柯、维卡夫妇相依相存的生活在方寸之地,忍受着饥寒交迫,那么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这种情况下所承受的苦难是更加复杂甚至沉重的,伯格采取狗的视角进入到了维柯、维卡夫妇的生活中,内心是带有一份人性的怜悯和善意,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思想丰富的作家还能拥有这样细腻动人的感情,这就是约翰•伯格的魅力。透过全书我们能够透过关于维柯、维卡过去细节的碎片记忆,还原出两人动人美好的过往与曾经,从年轻时期相知相识、怀有理想的结合,到老年黄昏相陪相伴、隐忍克制的坚守,冥冥之中有一种寄予苦难之下的力量与勇气,书中第34页上方的产品名称是对于他们这类边缘人的“物化”,在丧失身份地位的情况下,当代人就像是产品一样被现代社会这样的庞大机器所碾压,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和附着物。这一页下方的公式则是这一类人所面对的真实境况和预测结果,只能悲惨归结为自杀这样的方式。书中那些曾经美好的过往,与现实冷酷的映照,二者呈现出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书中第41页当维卡抚摸女学生的脸颊时,在岁月面前抵挡不住的青春美好涌上了年迈维卡的心头,仅仅一处细节就能让我们无比动容。为什么还要活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因为对于过去美好的铭记,是没有放弃心中理想的追求,是不折服于现实困顿的勇气,这些都成为了支持国王与维柯、维卡夫妇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是悲剧性的故事,但却折射出了一种乐观理性的希望与光辉,映照出了人类内心孜孜追求的真善美。

  在最后的篇章中,当面对瓦斯和“爬行者”这样工业文明的产物侵略时,这群流浪者们所赖以生存的“净土”最终土崩瓦解,成为了现代文明车轮下的牺牲品,不得不说是相当残酷的。然而就在最后的情节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第二次异化,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所依存的空间被限制和毁灭,物质生存的土壤荡然无存,人类瞬间成为了没有着落与归宿的灵魂,跟随着“国王”的带领,他们逃出了原有的家园,踏上了流浪的旅途,杰克、科丽娜、维柯、维卡等等虽然还存在,但透过“国王”的视角却变成了和“国王”一样身份的犬类,从人类到犬类,身份上的巨大转变代表的是思想上的转折,是何种原因导致这样的认知?是要与前面种种与现代社会相处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密不可分,是注定弱肉强食的环境下的必然结果,是在折服与压迫面前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方式。在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毛猿》中也有着类似的结尾,主人公杨克在大猩猩的怀中死去寄予着对于人类文明的失望,道出了在主流社会中身份认同的危机感,放在《国王》这本书中,这样的理解也同样适用,只是伯格最终选择了单独逃离的方式,相对于理解为逃避而言,更为准确的还是一种奔向新生的希望,为全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要理解约翰•伯格的作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阅读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需要反复思考,又需要在文本中倾听作者心声,这无关乎作品长短,几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折射出了他内心强大的精神世界。在伯格离开的世界后,我们依旧面对着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遵从于内心的选择,对于人性报以希望,不失为一种妥当的处理方式。在此也请记住《国王:一个街头故事》这样的好书,希望你能从中读到你想要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