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锦集

2022-06-29 09: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锦集

  《戏很多的医学史》是一本由吴京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一):评《戏很多的医学史》

  这本书是我近期的快乐源泉。不论是自己看还是围观读者的评论都很快乐。有惊悚派的,例如:“我的妈!用鸽子粪抹脚底也能治病啊!”“把病人一棒子敲晕然后开刀做手术?!”。竟然还有人发明了新词:传统西医!还有感人派:“真想不到青蒿素是这样发现的,真不容易但技术已经公开了。”“原来我们医学手段仅仅只治好了天花一种病毒……”“那个规范医生做手术前认真洗手的大夫好惨,被贬低去了乡下的小医院,但经过他手的产妇基本上都母子健康。” ,“感谢我生在21世纪!”

  在漫长的5000年医疗历史上,惊悚的、搞笑的、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书真的太逗了。每中不足是书里的配图再多点就好了,或者图文的搭配再创新一下可能会更有意思!

  《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二):医学史上的“热帖”

  翻开吴京平的《戏很多的医学史》,处处都是吸睛的标题:《恐怖手术室:300%的死亡率》、《准妈妈的鬼门关:保大人还是保小孩》、《正常与不正常:飞越疯人院》、《在健康人脸上动刀:医疗整形》……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医学史上的重大进展也的确是“戏很多”。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吴京平深挖医学史背后能引起热议的话题,以说书式的热情将始末娓娓道来,让人听着听着就入了心。 医学史上的“热帖”不仅在当时广受关注,在今天同样“脸熟”,比如经常出现在狗血剧中的“保大人还是保小孩”。在古代,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确定:保小孩。因为古代女性都是自己生小孩,倘若到了请医生的地步,通常是母亲已回天乏术,剖腹取子赌一把孩子还有救。女性分娩是鬼门关,上过医学院的医生接手了接生婆的工作,试图应对各种困难的情况。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产钳曾是发明者张伯伦家族的大机密,为了不被同行窥见,他们接生时赶走外人不说,还要制造大量干扰声,就这样保密了100年。过去的剖宫产手术也极不安全,麻醉和抗生素普及之前,这样的手术是致命的。随着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主动选择剖宫产,但这未必是对母婴最好的选择。 关于美食的话题永不过时,医学史上也有许多故事是跟吃有关的。最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得了坏血病的船员和维生素C的关系。找出疾病的真正病因,这里面用到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对照实验:分组投喂不同食物,来比较发病率。19世纪的日本水兵头疼的却是脚气病,当兵前,他们在家乡只能吃糙米饭,能在船上吃到白米饭是相当知足了,哪知,正是打磨过的精米失掉了宝贵的B族维生素,是致病的罪魁,食不厌精对于健康未必适用。还有最最可怜的糖尿病患儿,当时的医生认为,既然肥胖容易得糖尿病,节食减肥就解决问题了。于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被折腾得越发面黄肌瘦。直到胰岛素的发现,才让青少年糖尿病患重获新生。 展望医学的未来,我们和过去的人类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我们在设想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技术、AI工具的应用前景,他们在设想在脑子和心脏上动刀、透视身体内部病灶、定制特效药,在所处的时代,都是困难重重的高精尖技术。像是心脏手术,仅仅一百年前,提出这一构想的医生还在苦苦寻找敢于下刀的人。心脏不能停跳,那要如何做手术呢?挑战技术的极限,突破性的尝试颇具想象力:低温手术、人工心肺机,更有堪比科幻电影的名场面:连接患者和健康人的血管,让后者充当活体心肺机。愿意尝试的“活体心肺机”何尝不是救人心切!当然,其中也有伦理争议。当下的医学发展,同样伴随健康的愿景、勇气和想象力、以及伦理探讨。至今还无法攻克的疾病、事关公众健康的难题、普通人对于健康和长寿的期许,都让医学史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领域的闭门造车。我们希望了解的“热帖”,科普推广、共享信息、参与探讨的“加戏”,或也是科学进步的助推。 ——壬寅年读吴京平《戏很多的医学史》

  《戏很多的医学史》读后感(三):医学史之医学创举

  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戏很多的医学史》这本书。这是一本讲述医学史发展历程的一本书。其实,早在2020年,因为疫情,我也读了很多关于医学史的书籍,所以,让我对医学史这个话题并不陌生。

  这本书适合专业医学领域的人和非专业——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起阅读。书中弥漫的理性精神和济世情怀,呈现的科学探索、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和理论,对任何行业都不无裨益。

  我们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培养的: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这还仅仅只是完成了理论上的付出。当他们毕业走向临床岗位的时候,又需要3年的规范化培训(业内人士称为“规培”)。这十多年还仅仅是一名主治医师,如果再想升职提副高和正高,又得需要个小十年的光景甚至更久。

  医学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医学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发展的如此之好、人类如此健康和长寿。这里面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医学慢慢发展的步伐和疫苗的研制和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他一直和大自然是抗衡的,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大自然不在乎你是不是痛苦,大自然不在你活多长。大自然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说到医学史,有几个比较有意思故事。一个是,我们可以在很多医院一生的白大褂上看到一个一条蛇盘绕在一根棍子上的造型,这就是早期的蛇杖。蛇代表治病,手杖代表人的脊椎骨,也可以代表游方远行。渐渐地,蛇杖就成了医学的代名词。

  蛇杖

  第二个就是,在古代,人一旦生病,哪怕是伤风感冒的这种小病,都有可能导致死亡。那个时候,还没有医院这个概念。在中世纪,“医院”这个词基本等于是收容所,是个寻求心理安慰的地方,不是个治病的地方。有医院这个概念,那都是后来的事儿了。

  还一个就是,在过去,很多外壳的手术是从理发师开始的。因为给人剃头不小心划个口子是家常便饭。所以,剃头的都需要对伤口做处理,用棉花按在伤口上止血,或者简单地缝几针,伤者就不用去医院缝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462年爱德华四世成立了第一个理发师公会,树立了一个标杆,授予公会成员在伦敦拥有理发和外科手术的垄断权。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外科医生的情绪,他们是学习过解刨学的,他们对于理发师拥有外科手术的垄断权嗤之以鼻。到后来,不再负责外科手术了。但唯一遗存下来的大概就是现在大家在各理发店门口常见的红白蓝三色筒灯。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

  发廊的红白蓝筒灯

  在进一步的阅读中,书中通过几个医学大家以及对社会甚至是全人类医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是所有人的救命恩人,薪尽火传奠基现代医学基础,前赴后继攻克顽症痼疾。

  在书中,主要介绍过的一些大神们,从黑死病到血液循环、牛痘的种植、外科手术和麻醉、胰岛素、青霉素和青蒿素,无不说明,无论是病理学的进步,还是从药物疫苗研发的突破,每位大神迈出的每一步都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如果说他们做的是劈山开路的事业,那么,现代学者绝大多数时候做的是添砖加瓦的工作,但这样的默默耕耘,其实才是现在科研的常态。

  通过对这本医学史的阅读,你会慢慢了解到现代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怎们成长起来的,你也会理解为什么传统医学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必然;你会对医者仁心有更为充分的认识,也会知道这些大神并非完人,他们也总有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这些医学大神传递给我们的批判、求真的科学精神,甚至可以用来质疑他们自己。

  人类的健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的前辈在于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谈到某种疾病的时候,不再是“谈病色变”。

  敬畏医学吧,是医学,使得生命有了延续;是医学,使得人类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医学从一片黑暗的领域走向光明,一步步探索前人不敢尝试的道路。医学的理想是彻底征服疾病,尽管我们离这一目标依然遥远,甚至永远都难以达到,但在科学与理性的引导下,柳叶刀和尖端的科技会向更加未知的领域探索,医学本身就是且永远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怀抱着对生命的巨大热忱,创造出伟大的生命奇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