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干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干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7-05 09: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干法》经典读后感有感

  《干法》是一本由稻盛和夫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9.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干法》读后感(一):《干法》:将努力变成持续力量,让平凡变为非凡

  俗话说:“滴水能穿石,铁杵也能磨成针。”

  这就是持续力量的非凡之处。

  在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中,作者指出,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非凡”。

  稻盛和夫曾经认识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这位工人十分听话,每当上司教他如何工作时,他总是一一记下,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

  多年来,他在工厂里一直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只知埋头苦干,持续做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

  然而,过了20年,当稻盛和夫再次见到这位曾经毫不起眼的普通工人时,他已成长为一位颇有人格魅力、很有见识的优秀领导者了。

  持续的坚持,让平凡的普通工人,变成了非凡的领导者。

  如何通过持续努力的工作,将平凡变成非凡呢?

  1.比昨天更进一步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行动来实现的。

  开学第一天的大课间,班上的插班生小曾问我:“老师,我想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调皮鬼小标就抢着回答了:“这还用问。多读多记,多看课外书,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起来,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成绩就提高了呗。〞

  这正是小标的经验,他之前语文成绩就挺差,这些话曾经是我跟他说过多次的,现在他很自豪地分享他的“经验〞呢。

  我补充了几句话:“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行哦。学习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标能有明显的改变,他可是天天都坚持看上一小时的课外书呢,真正做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可是,没几天,小曾便在“坚持”面前败下阵来了,他竟然连课堂作业也偷工减料,看课外书简直是在装样子给人看:一直在图书角挑书,就是挑不中一本他想看的。

  两个孩子,一个选择了坚持,一个选择了应付,结果必然不一样。

  2.全力过好今天

  我们中国在长远规划上的宏观调控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诸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等。通过这些中、长期规划的实现,在短短的四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干法》一书中指出,在他创办的京瓷公司里,他们从来没有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

  稻盛和夫认为,能够预见到久远的将来,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以“谎言”为结局的。

  这是因为,在实现长久计划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就要改变原来的计划。计划反复变更,会让员工轻视计划,不把它当回事,就降低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其实,国家制定长期规划与企业不制定长期规划,并不矛盾。

  作为一个大国,制定宏观的长远计划,是必需的;作为一家企业,计划定得太远,变数会很多,因此以短期的年度计划为主,这也是切合实际情况的。

  不管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计划落实到每一天,然后千方百计去努力达成既定的目标

  所以,想要持续努力地工作,让平凡变非凡,就要每天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达成目标。

  比如,我想要在阅读写作上取得突破,成为自由撰稿人,就要切实从每天坚持阅读、写笔记做起,而不能只定下三年五年的长期计划而已。

  聚焦于每一天,今日事今日毕,持之以恒,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3.拒绝感性烦恼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心情是不是很郁闷呢?是不是一直在为此事而耿耿于怀呢?

  这种郁闷的心情,就是一种感性的烦恼。

  有着感性烦恼的人,常常会想一些无用的事,想得太多,就会影响你工作的积极性。

  这个学期,我们的工作量不减反增。增加的工作,在老师们看来,几乎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比如备课,要在教本上写上密密麻麻的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连最简单的习题答案,也要老师们写上去。

  另外,还要在纸质教案、电子教案上修改别人写的教案……

  面对这样的教学管理,说实话,我曾经也感到无所适从,感到很郁闷:每天忙到晕头转向,但付出的辛苦,却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没有任何的帮助。我无力改变现状,我该何去何从……

  慢慢地,我明白了,郁闷、烦恼没有任何作用,我得想办法既按领导要求完成任务,又要有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尽管自己辛苦一点,但自已心里好受了许多。

  其实,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可以在适度发泄情绪之后,理性分析原因,诚恳地反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沉溺于苦闷之中更有益处。

  另外,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看到未来的可能性。越是面临困境,越不要丧失信心。

  只要我们全力过好每一天,踏实勤奋地工作,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不沉溺于无端的烦恼中,像攀登高山一样,信心满满地向上努力,就一定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登上非凡的人生巅峰。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干法》读后感(二):《干法》:定下高目标,激发奋斗的动力

  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小马问骆驼:你是怎么穿越沙漠的?

  骆驼:“一直走!”

  小马问:“还有呢?”

  骆驼说:“一直走。”

  小马很费解:“就这么简单吗?”

  骆驼解释:“是的,朝着目标一直走……”

  因为有了走出沙漠的目标,骆驼产生了“一直走”的动力。

  这段有趣的对话,来自我正在阅读的《干法》一书。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

  作为动物界的“老大”一一人类,更应该像骆驼一样,定下自己奋斗的目标,以激发自己朝着目标奋斗的动力。

  01.目标与动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那么,目标和动力,有怎样的关系呢?

  稻盛和夫认为,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越是高目标,越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

  稻盛和夫就是一个善于制定高目标,并能充满斗志去完成目标的人。

  在创办京瓷品牌时,稻盛和夫常常对员工说:“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达到后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一。”

  尽管当时稻盛和夫的公司地处偏僻,设备落后,员工也只有28人,但他始终坚信,总有一日可以达成预定的奋斗目标。

  这个高目标,对老板和员工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不断强调的过程中,稻盛和夫和他的团队,都朝着既定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的目标是远大的,动力是惊人的。经过多年拼搏,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最后竟然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不断树立高目标,就会增强潜意识。增强的潜意识,就会成为持续的动力。一旦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就能走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

  这样看来,我之所以半辈子都过得很平庸,大概就是自己很少制定较高的人生目标,缺乏为之奋斗的动力的原因吧。

  甘于平庸,就只能一辈子过得很平庸。

  02.如何让高目标激发你的动力?

  既然不断地树立高目标,可以增强潜意识,并随之成为持续的动力,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稻盛和夫为我们介绍了几个做法。

  首先,必须得想。

  早在十年以前,我就已经达到了申请高级教师职称的条件,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申请。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许多比我年轻的教师,经过努力,都已经获得了高级职称。

  一天,曾经跟我搭档过的黄副校长与我聊起了申请职称的问题。她对我说:“你怎么还不申请职称呢?以你的条件,十年前就应该申请得了。〞

  那时,黄副校长一再叮嘱我:“今年你一定要主动去申请了,不要浪费了你所获得的各种教学成果。”

  当年,我便定下了要完成申报高级职称的目标,这是之前我从未敢想的目标。

  对于一个年已半百的电脑盲来说,我这个目标也够高的了。

  有了奋斗的目标,我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申报的材料。电脑操作上遇到问题,我主动向年轻人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一次性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的评审。

  申报高级职称,原来我连想都不想,成功当然轮不到我了。

  其次,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要坚信,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就是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这样做!”

  人只要有了这种坚强的意愿,愿望就会变成行动,人就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能做到“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整日里只想着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什么是“潜意识”呢?

  所谓“潜意识”,是指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

  “潜意识”平时它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它就会闪亮登场,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因为我们学校已经隔了四年,都没有人申报职称,镇主管职称的领导又是年年换人,根本没有人为我做指导。所以,一切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都必须我自己摸索来完成。

  为了完成这项自己以前不敢想的目标,我把所有的有关文件、申报材料等装在两个资料袋里,每天上下班都带着。有时间就反复阅读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按文件要求逐项完善申报材料。

  晚上,一吃完饭,我就泡在电脑上把准备好的材料,填写或上传到电子档上。有时因晚上系统繁忙,电脑不好操作,我就在人们休息后的凌晨两三点,爬起来填写申报表。

  正是这种在睡觉时也会起作用的意识,让我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最后,要持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们一家人,经常到小区对面的山上去散步。上山途中,会看见一棵奇特的大松树,它竟然长在一块大石头上面。

  松树的根伸出许多根系,伸向石块四周的泥土里,把三分之二的石块都包裹着,枝叶长得郁郁葱葱的。每个上山散步的人见到此树,莫不称奇。

  为了生存,松树在拼命地把根伸向石块下面的泥土,以吸取土壤中的养料。

  作为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工作。只要你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定下的高目标,就能实现。

  正如稻盛和夫一样,即使当初很平凡,敢于制定高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最后也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看来,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适时定下一些有意义的目标,以激发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太平庸。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干法》读后感(三):稻盛和夫《干法》: 实打实干才是最好的成功学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想问读者两个问题:

  1、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和你所学的专业相关吗?

  2、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所热爱的吗?

  如果再延续上面两个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无论您心中的答案是怎么样,去读一读稻盛先生的《干法》相信一定能给您新的启发。

  一个成功人士给人的标签最起码也是名校毕业、社会精英、家庭资源丰富等等。稻盛先生的成功经验却与之背驰。

  一个贫困家庭出生,大学也是普普通通的鹿儿岛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一个倒霉的不能再倒霉的倒霉人,最后能成为世界企业500强之一(京瓷)的创始人,读完他的《干法》,我找到了答案。

  1932年到2022年,90年的时间,日本经历了一战二战、社会动乱,见证了经济的大繁荣,也目睹了经济衰退后的萧条。而道盛先生把自己的经营哲学融入《干法》中,最终京瓷集团在他的带领下闯进世界企业500强。

  在此,稻盛先生在《干法》中总结了六条经验:

  1、磨练灵魂,提升心智:为什么要工作

  2、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3、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4、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5、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6、“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1、磨练灵魂,提升心智:为什么要工作

  为什么要工作?因为我们要生存,但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只是为了生存,而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灵魂能比来的时候更高尚一些。

  《干法》阐释的第一要义,便是生存问题,教会我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生存在这个世界。干法就是工作方法。而正确的工作方法,与心态密切相关。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分为+100分与-100分,热情和能力都各为+1-100分和——1-100分。但思维方式如果是负的,那么正的热情和能力都会跟着思维方式而反向作用,换句话说:思维方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长达三年的疫情,企业倒闭,失业潮来了一批又一批。在疫情期间,社会运转的齿轮已经停了很多次,我们开始居家办公,无论我们多么努力,但失业率还是在上升……这三年,关于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的话题一直在我们的身边轮播出演。仿佛都是因疫情大环境而导致的问题,我们开始怨天尤人,把所有不幸的问题归结于大环境。

  论述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这个话题将十分广泛,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好,一家企业也好,如果面对“灰犀牛”的冲击,我们如果不能绝处求生,那就只能被淘汰。

  如何破局?稻盛先生讲:就是拼命努力工作。老板要拼命努力工作,员工也要拼命努力工作。

  因为再差的大环境,总有一批人能在逆境中浴火重生,而这一批人就是那些拼命努力工作的人。

  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因为工作能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激发我们的创造性,能为我们积蓄能量,能强大我们的实力,能磨练我们的心志,能造就我们的人格。在逆境中,这便是一家企业和个人生存的底气,也能让我们的人生过的更加幸福的砝码。

  2、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工作,对有的人而言,是因为热爱而踏入,这种人是很幸福的,会自觉的投入工作,创造价值。

  但对于更多的人而言,工作是一份赚钱的活,只要能赚到钱,不管工作做的怎么样;还有的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一个跳板等等,但不管进入这个行业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必须投入工作。

  对于第二种人,如果对这份工作没有热爱,我们该如何投入工作?讲个小故事:

  “我朋友大学学的是纺织类专业,毕业后也不想在这个专业内工作,后面去了一家装修公司当了行政。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听见她在抱怨,原来她想当会计。行政的事务繁琐,材料又多,一天到晚做不完的表格,总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在工作,工作质量很差,业余也没有时间学习。

  过了一年后她却考到了会计证,去了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问她原因,她说那段时间太忙了,根本容不得她懈怠,有一个月,她不得不被迫接受这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加之后面经理给她的提点,工作效率变高了。那段时间忙完后,她也觉得与其浑浑噩噩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如踏踏实实把活干好,效率高了,也有时间学习会计专业的知识。”

  这样的改变,来自于她的心态,要想热爱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得从心态上改变。

  3、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工作上要想有新的突破,就必须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潜意识才会帮助我们深度思考,进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保持我们在工作中能有一种敏锐的思维。

  要想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先生给我们分享了几条他的经验:

  只有沉浸于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孩子,“抱着产品睡觉”、倾听“产品的哭泣声”、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

  说到这里,对很多人而言,在老板和打工人眼中其实是很对立的,在老板眼中,大家能每天都那么拼命工作自然再好不够;而对于一般的打工人,公司又不是我家的,为什么同样的薪水我要付出那么多的劳动时间?最终的受益人还不是老板?

  在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中,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的效益好了,员工的福利待遇才能跟得上。

  之所以要以“高目标”为愿景,因为我们不能用我们当下的能力去衡量未来的你,要想成为区域第一、行业第一、国家第一、世界第一,显然,我们现有的能力是绝对不够得上,但我们依然要有远大的目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情。

  不妨去看看哪些伟人的足迹,他们都是在竭尽全力的时候,最终才有奇迹发生,将不可能变为现实。尤其是当下行业竞争激烈,自然的生存法则便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亡。

  4、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这是对第3点的一种诠释,昨天的成绩干的好,那今天也要持续的付出,做的比昨天更好,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持续地努力才能做的更好。

  远大的目标只能是一个目标,所谓的长期计划不过是一个虚妄。一个5年、10年的发展经营计划,其中需要遭遇的变化太多了,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未来的发展,本就是不科学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当下,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当下的工作,全力以赴过好当下,天天前进,天天积累,所遇到的困难我们都要全身心的去投入解决,如果我们所面对的困难高于我们的能力,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解决,并且每一天都如此,那么从1个月、2个月,到5年、10年,其成就将不可想象。

  俞洪敏就是最好的例子:

  “俞洪敏曾说,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办一个培训班,而且一办就是二十多年,把最后从一个培训班成为中国教培行业的第一,新东方的发展都在不可预料和自我选择中交替发展,既有外在推动力,又有内在驱动力。

  在创立新东方的二十多年来,俞洪敏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艰辛,面对失败,不断复盘总结,全力专注于当下,现在人至中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企业家。”

  艰难困苦都是机会,这个曲折的过程,教会了他如何把苦难化解为成功的经验。我们的能力也将随着面对更困难的工作和挑战而提升。

  5、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做完了、做好了、做到最佳、做到完美这四个阶段,做到完美的工作才是出色的工作。

  ”我是从事装修行业的,业主有问题我们就要去工地上解决问题。有一次,一名电工在安装线路的时候把墙体的一个小角打掉了,补墙工艺可以解决,但补上去后岩板的整体线条会不一致,影响整体美观,而业主当初看重的就是岩板花纹的整体感。

  电工刚开始以为没多大事,但业主要求正面墙都重新安装岩板,这样才不影响整体感观。如果同意这个要求,那么电工的工资得拿来买一面新岩板,说不定还不够。

  后面我们仔细跟业主沟通,其实业主的要求是只要能让岩板花纹一致就好。

  接下来我们和材料商对接,通过岩板的制作工艺,复刻了一块相似度很高的岩板,在破损的花纹处测量裁割,安装好后,业主表示很满意。“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完美。这怎么不是?积极解决问题,最终的结果让业主也很满意,难道一定要让那位电工把一个月的工资全掏出来新买一块岩板才算完美?

  能用心对待工作,积极解决问题,协调多方得出最优解,怎么不是完美?如果根据业主的要求,那么大一块岩板是不是要浪费?工人工资也要扣,会影响工人对下一步电路安装的积极性;为了拆岩板可能会对墙体等其他地方有别的损害等等,岂不是也是一种不完美?

  橡皮擦擦不掉错误,勇于面对错误,把实际情况通过各方的最优解解决掉,让大家都满意,就是完美。

  6、“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创造性”工作并非文学艺术行业所特有,制造业、服务业等许多行业都可以进行“创造性”工作。

  创造,强调的是新。稻盛先生觉得,如果收集到了很多想法,就把它们一一列下来,觉得哪个最好,就一定要去执行,一定要实现。

  第6点与以上的第3、4、5点很相似,但是高于以上三点。只有日复一日的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断思考、总结,心怀强烈的成功的愿望,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价值,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贯穿稻盛先生《干法》全书,其实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就是:正确的工作方式+实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