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端碗”
这两天中午在学校用餐,我自己端着碗走到教学楼外面、大家整好队之后,我总会麻烦浩浩把我的碗先放到一楼的签到室,可别小看这个任务,这是多少孩子期待的,孩子们对于老师的事情热情总是很高,而且本身选了谁就是对谁的莫大信任。
记得前天中午放学时,路队长在下面整好队、大家安静下来之后,我故意问道:“谁愿意帮张老师把这个碗先放到签到室?”我的话音刚落,下面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喊着:“老师老师,我。”手都要举到天上去了,我专门瞄了眼浩浩,他也举了手,并不是那么高,但就是他了,我说:“浩浩,你来帮我一下吧。”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浩浩骄傲地、郑重地接过了碗,脸上有种说不出的得意。他送过去之后,归队之前,给我说,已经送过去了,我热情地向他道了声谢谢。其实第四节上课的时候我刚批评过他,偌大一个小伙子了,课堂上光知道玩光知道和别人在那嘻嘻地说笑,内心被空虚无聊给填满了,所谓“无事生非”,一个空虚无聊的人会干些什么呢?所以他在别人背后贴便利贴骂别人,他当着一个孩子的面笑嘻嘻地喊他丑八怪;他把彩泥弄到前面女生的头发上……他做这些事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凡他稍微有点儿同理心他就不会用这种最无聊最残忍的方式来伤害别人的自尊,有时候一句恶意的不经过大脑的话就足以把人伤得遍体鳞伤,被他喊“丑八怪的”的那个男孩儿是后来转到我们学校的,他在日记中写到就是因为这句话,他想转学的念头都有了。这个孩子有时候真让人恨得牙痒痒,但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他现在这样无所事事、处处惹人厌,他本身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他的生活中没有或很少有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这个观点我到现在还理解得不透彻,我觉得还是有抽象的学生的,甚至每位学生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都有抽象的阶段。而出现这些抽象学生的根源就在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任何一个问题孩子都能从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家庭教育失败是一个孩子的硬伤,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我经常想起这句话,因而也就对抽象的学生多了几分理解和尊重,即使他们犯了多么不可理喻的错误我也会选择原谅和支持,其实越是困难重重的孩子就越需要帮助。而浩浩便是一个在家庭里不被父母关注的角色,他的父母对他精神的成长关注很少,甚至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是有他的爷爷奶奶来提供的的,而爷爷奶奶所能提供给他的也只是养而已,他告诉我,他平时吃住都在爷爷奶奶家,爸爸妈妈是基本见不着面的,他甚至都不希望看到爸爸回来,因为爸爸一回来就知道玩游戏,他闯了祸爸爸只是一味地打他,所以浩浩的家庭教育基本是缺失的如果有也是简单粗暴的打和骂,这反而阻碍了他的健康发展,所以这个孩子有多么得“可厌”就有多么得可怜和不幸,我也经常给孩子们讲越是毛病多、不那么可爱的学生越需要帮助、越需要爱,在我们班,这个氛围还是不错的,起码大家对抽象学生不会特别反感很多时候反而很友好,甚至有很多同学都愿意热心地帮助他们。
对于浩浩,他在教室里、在课堂上暂时找不到或是很难找到成就感,那就先从其他方面下手吧,毕竟成就感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最强有力的力量,其实我觉得这个孩子对我还是很不错的,有时候下课他会主动跑到办公室问我有没有什么要帮忙,虽然很多时候是没有的,但孩子那么绅士地照顾着你,心里还是暖暖的,而且孩子主动找你,其实就是心里愿意亲近你的一种体现,学生愿意亲近老师,下面的工作就更容易开展一些,每次他帮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总会不失时机地热情地表扬他,不止对他一个人说更要当着全班同学说。所以偶尔当我在学校用餐时我会让他帮我端一下碗,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努力营造一些环境和气氛,让他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进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希望这些成就感和自豪感能成为他不断进步的春风,催醒他心中沉睡的向上、向善的种子。
醉翁之意不在“端碗”,而在于那小小的碗、短短的路背后的希冀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