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决定命运!
每天我们都在跟细节打交道,每天我们都要拿捏事情的分寸。有的细节和分寸不重要,有的决定了你的一生。
分寸感的缺失,逐渐成为了我们成长中的一大困扰。
中国青年报曾对不同年龄段的1967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分寸感的调查,结果显示:
89.1%的受访者会注意朋友间相处的分寸感。
93%的受访者坦言与朋友相处时遇到过没有分寸感的情况。
不管你在不在乎,大数据面前,分寸感显得不可或缺,而缺乏分寸的人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分寸感的人?
- 01 -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会说
说话恰到好处,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相反,不洞察所处环境,就口无遮拦,惹祸上身的往往是那张嘴。
过年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久别重逢,饭局肯定少不了。
说到饭局,当然离不开酒。
同学郭峰为人热情,说话从来都是大大咧咧,很多时候会忽略别人的感受。
饭局上,郭峰热情地“劝”酒,拿着酒到李洋同学旁边坐下。
郭峰:“今晚不醉不归,喝通宵。”一边说一边给李洋倒酒。
李洋说:“我不能喝,而且晚点回去我还有开车。”
郭峰说:“不喝就是不给脸!喝一点也好啊!”
李洋难为情,只好硬着头皮喝了半杯。
其实在高中时,大伙早就知道李洋是“滴酒不沾”的,不擅长喝酒,一喝酒就脸红耳赤。
但这还没完,郭峰接着说:“你这就不够兄弟了,是爷们就把这杯喝完!”
李洋终于忍无可忍,一把推开郭峰,狠狠地怼了一句:“喝不喝关你啥事,跟我做兄弟,你不配!”
本来好好的一个饭局,就因为郭峰缺乏分寸,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虽然郭峰和李洋曾经是一对哥们,可是这种无界限的豪爽放言,最终很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莫过于此。
说话不拿捏好分寸,只会引发矛盾。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推己及人,不卑不亢,淡定从容。
娱乐圈的黄渤就是一个有分寸感的人。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黄渤被问到能否取代葛优的问题。
这个话题很“坑”人,回答“能”,会显得自己狂妄自大,回答“不能”,又显得妄自菲薄,相信很多人都会拒绝回答。
但黄渤却回答了:
ldquo;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
因为人家曾是开天辟地的,在中国电影低迷的时候,还坚持创作电影。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对这个不敢造次。”
黄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堪称教科书式。在赞扬葛优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自己,谈吐间,就让人深感敬佩。
说话是一门学问。一个真正有分寸的人,逢人只说三分话,不会肆无忌惮地口出狂言,毕竟言多必失。
- 02 -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会做
《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意思是做事要有分寸感,不要超越界限。
前段时间,咪蒙旗下的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因为发布一篇不实文章,贩卖焦虑,陷入了封号风波。
作为千万级粉丝的公众号大V,咪蒙的文章缺乏敬畏之心,超越界限,这个教训应当被铭记。
可是,尽管有了咪蒙的前车之鉴,但还是有不少媒体人没有悬崖勒马,做事缺乏分寸感,依然我行我素。
这不,那些跟风、以流量为主的公众号,还为咪蒙高举大旗博取眼球,最终连号都没了。
做事没有分寸感,早晚会受到惩罚。
而做事有分寸感的人,正被这个世界狠狠地奖励着。
刘德华就是那个被奖励的人。
在一次演唱会的发布会,刘德华在走过通道的时候,不小心踩了一记者的脚,他不是随便说一句“对不起”就继续走,而是礼貌地马上弯下腰,用手不断地拍着那位记者鞋上的灰尘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还有,近段时间,刘德华在香港举行的演唱会,因为喉咙发炎唱不了,他没有摆架子一走了之,相反,他悲伤落泪中,也不忘记向现场的观众鞠躬道歉。
这种风度,无疑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刘德华出道三十多年,为什么一直都这么红,我想,做事有分寸感,就是最好的答案。
做事有分寸感,会让一个人发光,而做事没有分寸感,就会让人觉得你俗不可耐,选择远离你。
- 03 -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知进退
知名作家亦舒在《此一时彼一时》中说:
ldquo;进同退,对成年人来说,是江湖秘诀,所谓敌退我进,都要练熟练妥,否则,不知进退,不晓得知难而退,都会沦为丑生,万劫不复。”
面对功名利禄,进退无度,吃亏必不可少。
真正有分寸感的人,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楚汉之争,刘邦器重韩信的统兵大才,在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后,有人劝韩信,放弃功名利禄。
可军事上聪明一世的韩信,在政治上,却分寸大乱,不懂功成身退,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想比于韩信的不知进退,同样作为建国大功臣的范蠡就聪明得多了。
范蠡帮助赵王勾践灭吴复国后,通过对勾践人品和性格的研究,他预感到了潜在的危机,趁着勾践刚刚吞并下吴国,众人沉湎在胜利喜悦的时候,范蠡果断放弃功名利禄,出走他乡,最后保全了性命,成了富可敌国的商人。
知进退,大舍才有大得。范蠡懂得适时退出,大智若愚,做事有分寸感的他最终功成身退,功德圆满。
相反,范蠡的同僚文仲就缺乏范蠡这种分寸感了。范蠡在走的时候,给文仲留了封信提醒他,里面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仲看到信后,也察觉到了这个潜在的危机,但他性格贪婪,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禄,不明察进退的道理,结果遭到同僚诽谤,命丧黄泉。
成于有度,败于无度,拿捏分寸的“度”往往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一个真正有分寸感的人:
能善言,晓人心,谈吐一言值千金。
行诸事,明界限,不亢不卑赢人心。
知进退,懂舍取,方得人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