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为什么越来越善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人类为什么越来越善良

2019-08-29 02:59:00 来源:湖北特别关注 阅读:载入中…

人类为什么越来越善良

  ldquo;战争日渐减少,人类正变得越来越善良。”这样的命题,许多人不以为然。毕竟,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一般认为,那是史上最残忍的两次战争。我们把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称为“悲伤的20世纪”。

  1

  自“二战”后,世界相对和平了几十年。但前提是现有核武器足以消灭人类上百次,一旦脆弱的“恐怖平衡”被打破,当下的和平又有多大意义?人们宁愿相信: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凶险,暂时的平静不过是在为下次战争积攒能量而已。

  几乎所有民族都将过去视为天堂。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神话:先民既淳朴又善良,所以持久和平,没有战争。

  这个神话得不到考古学证据的支持。以距今5300年的“奥茨冰人”为例。他身上带有4个人的血迹。显然,他生前经历混战,最终因后脑中箭和肩部重创而死。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证明,先民们自相残杀,并吃掉对方。在已发现的原始文明遗迹中,无一例外布满暴力痕迹。

  2

  统计表明,原始社会因战争造成的年均死亡数,占人口总数的10万分之524。即使遭遇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德国、日本、苏联年均因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有10万分之144、27和135;如将全人类都算进来,则只有10万分之60。

  不论是来自考古学的、人类学的、文化学、统计学的证据,都证明:人类本性是很凶残的。但是在文明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正变得越来越好。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斯蒂芬·平克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个暴力行为明显下降的阶段,即:国家的诞生、人道主义革命和权力革命。

  国家诞生的价值在于通过国家垄断暴力的行为,杜绝了日常暴力的泛滥。中世纪欧洲凶杀率高达10万分之4到10万分之100;而到1950年,则下降到10万分之0.8。从13世纪到20世纪,英国各地凶杀下降49%。

  15世纪,欧洲有5000多个独立的政治单元;17世纪早期变成了500多个;到1953年,只剩下不到30个。操纵暴力之手越少,则暴力行为亦不断减少。

  但反例是,美国作为最成熟的现代国家,其犯罪率却居高不下。这岂不是证明了:国家无法有效减少暴力。加拿大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的解释是,美国由三部分组成,即东部、南部和西部。新英格兰文化浸染的东部地区犯罪率、凶杀率等接近欧洲;而西部、南部低收入地区基本处于无国家状态,穷人们依赖“荣誉文化”(即以牙还牙)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国家法律。换言之,要减少暴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家作用。

  国家垄断大大减少了暴力。

  但由此引发的问题是

  谁来约束国家滥施暴力?

  3

  在人道主义革命前,道德家们认为,只有严厉的刑罚才能抵抗人天性中的堕落。由于当时国家能力有限,为维持秩序,管理者倾向于用酷刑来震慑犯罪。通过重建道德理性,人类懂得了刑罚不是要讨还神秘的宇宙正义,而是为了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道德理性的最大成果是将权力置于笼中,从而有效控制暴力:古罗马49个皇帝中,34人被杀死。而从中世纪到1800年,欧洲弑君率降至原来的1/5。权力越来越慎重地使用暴力,人民也越来越倾向于“不流血的革命”。权力革命的价值在于:要让非暴力成为我们生活的自觉。

  斯蒂芬·平克通过上述足够扎实的统计数据,证明暴力正在减少,我们可能永远告别大规模战争。但自“二战”后,人类对这种理性推论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无法回避这样的追问:在经历惨痛的“一战”后,为什么我们又掉入更惨痛的“二战”中?为什么理性没能制止悲剧的发生?

  斯蒂芬·平克的回应是:只要将以往战争完全罗列出来,就会发现其爆发时间并无规律可言。战争是概率事件,而非规律事件。20世纪爆发两次世界大战是概率决定的,用规律思维根本无法解释它。即使如此,也并不影响人类暴力不断下降的事实。以更长的视角去看,20世纪战争总数显着减少,战争造成的死亡率亦显着降低。

  历史如长江大河,终将奔流到海,从这个意义说,多一个明白人,就会少一分苦痛,少一点代价。读史方知天地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