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号夜壶,也是个夜壶
1.
胡雪岩,一个徽州府的放牛娃。
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一生,堪称屌丝逆袭的典范,令人一唱三叹。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的皖南徽州,此地人多田少,生活艰难,因此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说法。
那时,许多徽州人家里的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必须出外当学徒谋生。
沿着徽杭古道,一个个瘦小的、怯弱的徽州山里娃,来到人间天堂的杭州讨生活。
“西湖美景三月天”,别人的天堂,对于出门讨生活的徽州娃来说,或是炼狱。
2
然而,很多年后有个叫雷布斯的人说: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胡雪岩这个放牛娃的忠厚木讷,很快历练成了杭州大码头上跑业务小伙计的圆滑世故。
由于人情练达,办事能力卓绝,胡雪岩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钱庄主人。
钱庄主人特别赏识这个小伙计,给予了他丰厚的馈赠,胡雪岩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随后的岁月里,胡雪岩又先后抱住了王有龄和左宗棠这两条粗腿。
自此,他一步步打造自己的金融帝国,将人生和事业终于置于了风口之上。
这样迅捷成功的人生,比两块钱搏五百万更难吧?可是,胡雪岩做到了。
原生家庭贫寒困窘,13岁孤身外出闯荡。
从当学徒开始,到资金最高时曾达到二千万两白银,一跃成为当时的“大清首富”……
彼时,这个来自徽州穷乡僻壤的山里娃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3
够传奇吧?更传奇的是,短短几年内迅速发迹的胡雪岩,突然又在一夜之间破产。
胡雪岩积累的巨额财富,忽喇喇似大厦倾似雪花尽……最后在一贫如洗中死去。
人生如逆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路人甲、路人乙。即便一不小心闯入舞台中央成为主角,也不过是诡谲的人生给你开个玩笑罢了。
这一生,你最妥当的角色还是:路人。
农本商末,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在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制中,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胡雪岩作为一个末端的商人,为什么可以大红大紫,直至成为二品顶戴的“红顶官商”?
很简单,因为胡雪岩上面有人。
这人,像一方天似的罩着他,他才可以呼风唤雨。这片天,就是封疆大吏左宗棠。
4
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和左宗棠。
就像盛宣怀是李鸿章的白手套一样,胡雪岩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
他助左大人募捐,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又帮左大人建设南洋水师……
晚年,左宗棠西征去新疆,筹款的还是他。
他之所以能成为左宗棠的心腹,原因有二:
一、能解决国库危机。
二、是左宗棠在朝廷说话的最大资本。
胡雪岩的生意,重头就是依附左大人的“特殊”生意,例如为朝廷采购军火、机器、筹措外资贷款等。
还有其牢牢掌控的生丝市场、药材市场,同时又插手漕运,盐铁,火器……
这些,都是最来钱的产业。所以,胡雪岩的发迹,注定是有“原罪的”。
胡雪岩的核心产业“阜康钱庄”,也与一般钱庄不同,它拥有两大特殊资金来源。
其中一个就是数额巨大的“委托理财”,说白了,就是为台上某些人进行利益输送服务的。
5
对李鸿章而言,左宗棠是自己的对手,而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
那,打击胡雪岩,就是对左宗棠的釜底抽薪。
盛宣怀给予胡雪岩的致命打击,不说是李鸿章授意的,至少是默许的。
而且,在胡雪岩尚有一线生机之时,李又利用手中权利,拒绝救援,并乘机打压。
短时间暴富、红顶商人,又有黄马褂和左大人加持……胡雪岩想不膨胀都不可能。
可惜,山里娃而首富,格局还是太小,他不知道在大清,经济其实还是政治。
台上大人操弄商人如耍猴,猴儿爬得越高,红屁股就越赤裸裸的遮不住。
像胡雪岩这样生意做得很大很高调的人,漏洞和把柄必然比大清洞开的国门还大。
命门在人家手里攥着,啥时候收拾他,就看李鸿章大人的心情了。
机会很快来了。
一场生丝大战,决定了胡雪岩最终的命运。
当胡雪岩把手里的银子大把大把变成生丝的时候,他的退路几乎已经没有了。
6
被利欲冲昏了头脑的胡雪岩,几乎押上全部身家,吃进生丝屯了起来。
中途,他也有机会出手给洋人,就因为想多赚200万两银子,硬是按兵不动……
唯一逃出生天的机会也错失了。
这时候,盛宣怀出现。
盛宣怀帮洋人搞到了生丝。
当胡雪岩意识到有人在帮洋人找生丝商户的时候,为时已晚。
生丝卖不出去,而胡雪岩阜康钱庄里面的很多银子都已经垫支变成了生丝。
资金链断裂。
更急的是,以自己名义替左宗棠向外国人借的债务马上到期,朝廷的钱是必须按时还的。
这时候,假如从阜康钱庄凑齐银子还外债是没问题的,但就怕市面上出现不利于阜康钱庄的谣言。
一旦出现针对阜康钱庄的挤兑潮,那就完了。
人生就是这样,怕啥来啥。
很快,谣言四起,阜康钱庄的挤兑潮来了!
7
墙倒众人推,原本称兄道弟,“胡总”叫得山响的好哥们也不例外。
有人举报刑部尚书文煜在阜康钱庄中所存银两来历不明……后经查,其中有十万两是为前江西布政使文辉代存的。
最后,朝廷下令“即由顺天府向该号商按照定款如数追出,以充公用”。
文煜捐银十万两了事。
以前将银子存放在阜康钱庄、得过胡雪岩许多好处的官员们,此时拼命撇清关系。
明里暗里,他们一个个恨不得将胡雪岩撕巴撕巴吃了……胡雪岩还能活?
李鸿章和左宗棠这对晚清重臣,一瑜一亮。
在这场瑜亮之争中,胡雪岩成了牺牲品。
有人曾如此总结胡雪岩们的命运:
他们无疑具备相当的商业天赋,然而,在官府控制一切资源的时代,要发大财,只有取悦权力,与权力结成同盟。
且一旦如此,他们必然财富剧增,并极易被更大的权力以正当名义剥夺。
胡雪岩当然也要“取悦权力,与权力结成同盟”,他捐了个江西候补道,二品顶戴。
朝廷赐予他的黄马褂,竟然是有清三百年唯一一件赏赐给商人的黄马褂。
这就是红顶商人。
红顶商人之所以倒塌,不是因为自己不够能干,而是因为罩着他的那片天,还不够红。
左宗棠左大人也不是真正的“天”,真正的“天”,是朝廷。
朝廷会允许大商人无限发展?不会的。
哪怕胡雪岩一时炙手可热,风光无两,又怎样?在朝廷眼中,不过就是一头猪。
一头肥猪的宿命就是砧板……二千年套路,谁都逃不过。
百多年后,同样立足杭州成为首富的杰克马对前辈如是评价:
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胡雪岩也给我们树立了很坏的榜样。
旧上海风云人物杜月笙看惯世间薄凉,亦曾如此说: “不是政俯人士,永远不要去做政俯的吹鼓手。”
“因为吹鼓手在政俯眼里永远只值一个夜壶铜钿,尿急了拿出来用一下,用完了将夜壶放到最角落地方;”
“你吹得越起劲,不仅公众看不起你,政俯更看不起你,所以吹鼓手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