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古人遗嘱中见为官之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从古人遗嘱中见为官之品

2022-03-28 03:05:36 作者:士心 来源:领导文摘 阅读:载入中…

从古人遗嘱中见为官之品

  古代官员非常注意官德的塑造。一方面,他们对自己要求很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做出很大的政绩。官德与政绩相得益彰,互相映衬。他们等到自己年老身弱时,在临终前遗嘱遗言遗书中总结自己的为官之道、为官之品、为官之清、为官之得,旨在告诫后辈如何做一个好官员。

  北魏名臣裴佗出身仕宦之家,自幼喜好读书,擅于研究。他走上仕途后,对自己要求很高,十分注重官德塑造和培养。在地方为官的时候,“所得俸禄,分恤贫穷”“郡民恋仰”。裴佗俭朴自持,“宅不过三十步”,而且能够做到“暑不张盖,寒不衣裘”。他每到一个地方为官,总是想方设法做出政绩。在他临终之前,裴佗给家中后辈留下遗嘱,“遗令不听请赠,不受赙禭(送给丧家钱财衣物)”。他的几个儿子都遵照这个遗嘱执行。

  再如南朝名臣孙谦历仕宋、齐、梁三朝,在不同岗位上,颇有政声。他博闻强记,“出为句容令”后,条分缕析地解决百姓难题,当地百姓“号为神明”;担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后,“布恩惠之化”,当地百姓被感怀,“郡境翕然”,他由此“威信大著”。孙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居身俭素”。在他92岁高龄的时候,自知身体不健,给孩子们写下了遗嘱,遗嘱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应有的职位和官声,告诫后代子孙一定要从俭下葬,棺材可以藏身,墓穴能够置柩就可以了。在他死后,他的后代遵照他的遗嘱俭朴地办理了丧事,实现了他生前廉洁、死后节俭的意愿。

  还如北宋名臣包拯,在考中进士后,辞官回家孝顺父母。“后数年,亲继亡”,包拯才选择出来做官。他在朝中“立朝刚毅”,惩贪除弊,颇有政名。临终前,他在遗嘱中强调:“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要求将这条遗训刻在石头上,砌在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摘自《学习时报》)

  ◇ 李修文

  在我读过的绝命诗里,恰是两个无名氏留下的句子最让人不忍再读。一个是过去时代的死囚,在断头前的一瞬,他既知无力回天,便只得喃喃自语:“黄泉路上无驿站,今夜投宿在何方?”另一个,是古罗马时代的妓女,闭目之前,她捧出呼告,并且嘱咐姐妹们将这呼告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生前已遭蹂躏,行旅至此的人啊,勿要再践踏我。”

  果然是——你是什么人,你便有什么样的命;你是什么命,你便被埋葬在什么样的句子里。

  (摘自《山河袈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