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越没格局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越没格局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2021-02-26 09:29:27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不论一个人多么厉害,也无法避免身边出现更胜一筹的人。

  如果看到别人突然发达,望尘莫及,你就愤愤不平,以为别人抢占了你的位置,这是对别人的坏,更是和自己过不去。

  古人云:“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也许,嫉贤妒能的人,或者幸灾乐祸者,会大有人在。

  但是,生而为人,做不到成人之美不要紧,要是恶意重伤,终究是逃不出因果报应。

  人生在世,还是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嫉妒,这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人性中最大的善。

  

越没格局的人,越见不得别人好

  1嫉妒是友情的最大宿敌

  人们常说,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有了朋友,路好走。

  可是有一种友情,叫“你可以好,但不能比我好”。

  所以,友情一旦被嫉妒裹挟,就会像一列失控的列车,朝着最坏的方向开去。

  一如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讲的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年少时和好朋友庞涓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共同学习兵法韬略。

  按理说,孙庞二人应该友爱互助、共同进步才对。然而,师弟庞涓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孙膑才能远胜于自己,怕抢夺自己的风头,心中总是对这个同门师兄充满着嫉妒,无比怨恨。

  庞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故意设计陷害,说孙膑私通齐国,借机砍断了他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害得孙膑无法施展才华。

  后来,孙膑投奔了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并在齐国与魏国对战时,两次击败庞涓。

  庞涓自知智尽兵败,难逃一死,遂拔剑自杀于大树之下,但至死他都不愿服气,自刎前还狠狠地说:“想不到竟使孙膑小子成名!”

  多么可怕!有了嫉妒之心,连好朋友都会被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记得《东邪西毒》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印象深刻: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的确。人性的恶很多种,而最致命的一个就是嫉妒,它好比毒品,吸了就会让人丧心病狂。侵蚀他人的同时,最终也会导致自己走向末路。

  试想孙庞二人和睦相处,彼此促进,也许他们的友谊会被世人传颂为一段佳话,历史也会改写。

  可是人性就是这样复杂,就像 东野圭吾《白夜行》里所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所以不管什么关系,不嫉妒才是保证彼此舒服长久的品格。

  2承认别人优秀,本身就是一种优秀

  《左传》中讲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彼此依存,总会遇到灵光乍现的能人。

  只有不嫉妒人优秀,方能近朱者赤,从而走上向好之路。

  而小肚鸡肠,见不得人好,不但会反其道而行,还经常陷在糟糕情绪中无法自拔。

  正如王小波所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其实,嫉妒的本质何尝不是无能和贪婪?

  那些喜欢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无非就三个原因:没达到你的层次;你有的东西他没有;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未遂。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必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优秀而妄自尊大,他们眼光长远,内心豁达,为人处世睿智良善。

  因此,正确的认知自己,客观的看待他人,承认别人的优秀,才能摒弃嫉妒的心魔,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都知道,晚清名臣左宗棠虽学富五车却为人狂妄自大,他一直瞧不起更胜于他的同僚曾国藩,有过几次接触,就说曾国藩:才具平平,难成大事。

  而且每当有人提起曾国藩,他就心中莫名怨气十足。

  究其原因,是在年少时左宗棠已考中了举人,曾国藩却多次考秀才不中。后来剧情有了反转,左宗棠屡考不中进士,曾国藩却顺利考中。

  因此左宗棠一直愤懑。甚至在评价曾国藩的一幅投湖自杀情景的《铜官感旧图》时说:有人认为曾国藩如果当时死了,洪秀全肯定难以被消灭,其实我认为不然。

  左宗棠诟病曾国藩,而曾却概不回应。

  直到后来左宗棠率兵出征新疆急需军饷,很快得到了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的足额发放,有忙必帮。

  这时左宗棠为此深受感动,才意识到是自己曾犯了红眼病,并悟出人生常理:“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只有放下了嫉妒,你才会收获真正的认知和领悟,戒掉心浮气躁。

  

  3与其嫉妒别人,不如正视自己

  网上有个螃蟹效应:

  当螃蟹放到不高的篓子里时,单个螃蟹凭着自己的本事可以爬出来。

  如果篓子里放进几只螃蟹,一旦有螃蟹想爬出去,底下螃蟹就会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而上面那个也拼命踩着下面那个往上爬,结果谁也没办法爬出去。

  人也是如此。想方设法阻挡别人,或者绞尽脑汁踩踏别人,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将拖拽别人的“聪明”,用在拔尖自我上,才是真正的聪明。

  其实每一种人生,都有精彩,也都有灰暗,与其将激情挥洒在外,不如省点力气,想想如何让自己变好。

  作家张小娴说:“生命太短,没时间自怜,也没时间嫉妒。”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审时度势,正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充盈。

  陶渊明年少时有着“鸿鹄之志”,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在他为官从政的时候,以为自己才是那个最有才华的人,处处彰显骄傲清高。

  于是他写下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副不得志的态势。

  殊不知生逢乱世,理想和现实隔着天堑,而且他的确也是高估了自己,人际关系一塌糊涂。

  直至后来他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当时的彭泽县令一职,从此过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民生活。

  田园生活也终于让陶渊明悟透人生,接受了自己只适合当个平凡人的事实。

  在《归去来兮辞》的小赋里他这样写道:“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

  诚然你才高八斗,有了不起的地方,但别人也会有光芒四射的时候。

  不正视自己,总是愤世嫉俗,即使再有抱负心,也很难施展才华。

  你我皆是凡人,很多时候,你的梦想也正是别人的初心。

  4

  生命不是一场非此即彼的竞赛。

  我们不必因为别人领先而丧气,去掉人性中恶的杂质,和情绪中悲观的成分,这样你就不会因一时落后而慌乱,而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在从容地走完这一程。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不嫉妒,你才做得到眼望辽阔,心有磅礴。余生愿你收敛人性中的恶,释放人性中的善,坦然过好每一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