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考个秀才很难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考个秀才很难

2021-06-21 06:18:18 作者:南山之鸣 来源: 百家鸣放 阅读:载入中…

考个秀才很难

  在明清之际,科举考试把官学的学生考试,即俗称所谓秀才考试,也囊括进去,考中了生员(秀才),才有资格考举人,举人才有资格考进士。除非,你家是贵胄之家,可以由门荫,得一监生,或者花钱捐一个监生,才可以跳过考秀才这一关。

  别把秀才不当回事,当年考秀才,可是挺难的。三年一次秀才考试,由朝廷派来的学政主持,学政官不大,但例由翰林担任,放到哪个省,都是钦差,可以跟督府平起平坐,就因为人家干的是学务的买卖,清要之职,到任之时,督府以下所有省府大员,都得到接官亭去迎接。秀才考试,得连过三关,县试、府试和院试,哪怕县试府试都考得不错,但学政主持的院试这关没过去,就都白费了。反过来,如果县试和府试都考得不怎么样,只要院试过关,就是秀才了。

  秀才难考,关键是名额太少,三年一试,大省(主要看科名)不过四十个,小省才二十个。像江苏浙江这样的科举大省,每次考生都乌泱乌泱的多,仅仅四十个名额,竞争那可是相当的激烈。但是,像贵州这样,充斥少数民族,读书人不多的省份,即便二十个名额,如果考官较真的话,合格的人也每每填不满。所以,自打明朝开始,就有“高考移民”现象,江浙之人,借口军籍,跑到贵州这样的省份去应考,当然一考一个准。只是,这个捷径,在清朝被堵死了,所以,江浙考生,只能在省内拼杀。这样的“高考大省”,谁上谁下,并无严格的客观标准,考上考不上,往往得看命了。

  竞争过于激烈,考不上的人,势必有诸多抱怨。但凡能抓住考官的一丝半点纰漏,考生就一定会闹事。不是说学者贿赂卖题,就是说州县营私舞弊,江浙有好几次,考官都栽了,但深究起来,无非捕风捉影,并无实据。有的时候,实在抓不到人家的把柄,学政的私德问题,也可以拿来做文章。

  道光年间的状元孙如仪,聪明绝顶,读书一目十行。外放做江苏学政,到任之后,在衙门口挂出牌子,上写“本部堂目视十行,诸生童但有佳文,断无屈抑。”但是,此公有一个毛病,有寡人之疾,比较好色,上任之时,带了四个小妾。按说,女人多,做爱次数多,跟衡文没有直接关系,不见得女人多了,就没有心思看考卷了。

  可是,江苏考生多,优秀考生也多,名额有限,还是只能录取四十名。落榜者,说自己不行的少,大半埋怨考官无眼。所以,听说学者带了四个小妾,就纷纷嘲骂。当年考生,都是八 股 好 手,写对子做打油诗一绝。有人说学政:“两对蛮腰,日取轮流之乐;一双瞎眼,大开侥幸之门。”也有人说:“四个小婆娘,围住状元郎。只图真快活,哪管好文章。”把个孙如仪,骂了个狗血淋头。孙就是听到了,也无可奈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考个秀才很难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