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鸫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鸫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09 22: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鸫经典读后感10篇

  《鸫》是一本由(日)吉本芭娜娜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鸫》读后感(一):书摘

第77页
因为,他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患得患失、唠叨个没完。自己怯懦软弱,却总是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
第92页
当你不经意间回眸那些日复一日平凡日子时,会发现它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些什么。就像沙子一样,纯净温暖
第132页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快乐感觉——我们能成为好朋友。那种能谈得来的同伴,很容易就能够感应到。说上几句话,这种感觉马上就能成为大家的共识。那种能够成为长年好友的人,最初的相遇大概都是这样吧。
第313页
突然想问一个问题,还记得你的初恋吗?
那时候,只要和心爱的人走在一起,都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美好。那时的感情和能量是那么纯净透明。
这本小说就是以那个时候的世界观、宇宙观写成的。那是很难留住的一种独特美丽风景孩子们在初恋时,傲慢的内心才会开始被眼前的“自然”生生地触动。山啊、海啊、自己走过的柏油路啊,还有周围形形色色的人们。
新鲜故事听上去带着一股香甜的味道。

  《鸫》读后感(二):青瓷一样澄静淡丽的文笔

在此,我并不想夸耀文章的故事多么的精彩跌宕,因为本身作者吉本芭娜娜也不是擅长于写那样故事的人,我个人本身也不喜欢这个故事,所以标题也只是飘扬一下作者的文笔澄静淡丽。

文章的第一人称玛利亚是一个婚外生子,说难听点就是私生女,个人对于这样的出生有强烈的偏见,所以一度想要弃文……

  《鸫》读后感(三):年少時光里的故事

(《鶇》讀後感)
這本字數不多的小書,只消靜靜坐上一個下午,便可讀完。與之前讀的芭娜娜不同,它帶來了相異的感受和小小的驚喜。
故事中的“我”叫白河瑪利亞,在東京上大學,這以前住在一個海濱小鎮。鶇,是瑪利亞的表妹,身體羸弱卻長得十分美麗的女孩,曾被醫生診斷將短命,她也是這本小說的名字。
瑪利亞講鶇的故事,講鶇與自己的故事,卻更像是一段段對少女青春時光的追述,是一顆顆透明玻璃珠串出的埋藏在心底的日記。
1。童年
瑪利亞和鶇玩過一個叫“妖怪信箱”遊戲的,鶇假設這個信箱可以通往靈界。外公剛剛過世不久,瑪利亞便從妖怪信箱收到外公寫著毛筆行書的信件。但是芭娜娜並沒有寫通靈,她只是筆鋒一轉,讓瑪利亞在蛛絲馬跡中發現那封信不過是鶇的惡作劇。也正是這個惡作劇,瑪利亞和鶇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少年或者童年,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好朋友,放學的路好像那麼長,卻也總嫌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夏至什麼時候是冬至,天光明亮,小夥伴同行。經過同桌的家突然口渴,就跑進去喝掉一茶壺水;沿途中,人行道台階下剛剛過膝高的小樹能變成可以冒險的叢林,必須在腳步后留下點樹葉的痕跡,才能保證返程不會迷路;繪聲繪色告訴小同學自己的秘密,一個自出生就是外星來客的自己,只有在生活中隱瞞身份,才能不被發現,小同學信以為真還信誓旦旦會保守秘密,越說越神似竟令自己也將信將疑;去立交橋下的花園看人偶猩猩,生生編出奇幻故事的劇本,相互飾演……
曾經任何看似荒唐的年少故事,都或多或少有惺惺相惜的陪伴與心照不宣。在往後的歲月里,人與人也許不再擁有相遇的機會,也許心與心漸行漸遠,遺落在這路途上的玻璃球卻從未像滴落在沙地里的水珠,轉瞬消逝不見。
2。情誼
鶇因為體質的異常而產生了稍顯乖戾的性格姐姐陽子、媽媽的溫柔相待就像是包裹在辣醬巧克力外的棉花糖,軟軟的、糯糯的、暖暖的。鶇對瑪利亞、對喜歡她的恭一也時常傲慢無禮。與最親近的人相處,好像什麼鏡像虛影都沒有,赤裸相對,真實本我。至親是一隻巨大的手掌,厚實有力,包容著你的一切,任憑小脾氣的偶爾爆發,那時而沉默時而相峙的回應是寂靜無聲從不言說的愛;兩小無猜的年輕戀人好像永遠都處於久別重逢的狀態,相遇顯得那樣侷促,越怕表現得不好不能旗鼓相當,越是可能偶作跋扈的姿態;摯友間,永遠都不會有矯揉的奉承,一便是一,絕不會說二,稍有吵吵鬧鬧般略顯辛辣的挖苦,也不過是好朋友才特有的調情。如果有一天,彼此之間只剩下恭敬的禮讓,那遺失的深情將多叫人沮喪。
3。故鄉
瑪利亞和媽媽要與東京的爸爸永遠團聚,就不得不離開出生長大的海邊小鎮。清涼帶著點腥味的海風是故鄉的味道,回不去的地方叫做故鄉。不管那地方多棒,如果沒有故鄉的熟悉的氣息,心中好像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小小地方,怎麼也填不滿,仿佛腳踩的地面、身體躺著的床,都如此臨時,似乎馬上就可以背起行囊離開。
在那生活了許久的地方,可能是某座城市、某個鄉村、某條街道、某間房屋,每一處都有可以敘述很長的故事。外祖父親手栽種的葡萄藤在夏秋漾蕩森森綠綠的葉子和紫亮剔透的果實;五角錢一隻一隻買來的小黃鴨,已經長成英俊的大鴨,毛色都漸漸變淺;和好朋友橫躺在天藍色的鐵床上,雙腳靠在粉紅色墻紙的墻壁上,傾訴衷腸;三兩成群,沿著學校的條條道路漫步在點綴晚星的蒼穹下,說玩笑,講講興趣愛好……
正是因為美好,才害怕丟失;正是因為丟失,才更覺美好。
故鄉便是如此,在可以稱之為故鄉裡的那些人與事,也是如此。於是愈發珍貴。
在後記里,芭娜娜說,每個夏季,全家人都會去西伊豆度過。那在空空海邊的每一個夏季,都讓她感到那裡如同故鄉一般,也正是這些夏季的經歷,讓這本小書誕生。
果然如此,也許帶著虛構的小說,正是作者對不復回的年少時光的淡淡追憶,有意思的、憂傷的,友情的、親情的,純純愛戀的,探討生死的,說成長的,什麼都有一點。看故事的人也或許隱隱約約看到自己的影子,於是那麼親切。
2015年5月4日 凌晨 家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f85270102vi2f.html

  《鸫》读后感(四):goodbye tsugumi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只是和书有关的回忆
阅读日本文学是从高中开始的,一个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一个吉本芭娜娜(banana yoshimoto), 填满了那些岁月里的空白,细碎的时光我喜欢的是他们书里都会有的,魔幻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非常细腻的笔触。芭娜娜姐姐的文字非常的纤细温润,如同少女的心。我很庆幸在自己17,18岁的年龄结识这样的文字,结识和我一样喜欢他们的朋友。
高中的时候很不开心,在紧张压抑的环境里,内心总是低靡,彷徨情绪焦虑。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能因为读书的爱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心心相惜。不管课业多么繁忙,压力多么大,两个人总是可以各自抱一摞图书馆的书,在学校的不同角落庄重地进行交换。不只是书,还有信件,信件里也都是讨论书的内容,铺天盖地得抄那些书里动人的句子。这都是我们两个女生默契和秘密。
所有零碎的时间,我都在读书,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充斥我的脑袋,吃饭时也想着它们,走路时也想着他们。这让我平静,让我好像可以跳脱现实的捆绑。
记得很清楚的是,在高考完的一个下午读了“鸫”。鸫是一个虽然身体疾病孱弱,但灵魂火热,桀骜不羁的存在。她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庞大的生命力毫无保留地释放。于是她总是做出惊人的事情,令人怜惜又无能为力的事。然而她有青春,有关爱她的朋友们。有夏天夜晚的烟花会,和伙伴们一起吃的西瓜。即便这一切终将是会过去,朋友们会离开海边的小镇,而她的生命也将燃烧殆尽。
那些对于时间流逝的感觉,关于离别失去的感觉,都一下子涌上心头。当下合上书,我很动容,写了好长的信告诉朋友。后来她在大学期间去了日本买了这本书当生日礼物送给我。
我非常珍惜这本书和书里的故事,它对我来说有很多寓意,和回忆。送书的人已经光荣地成为taxpayer了,为了生活庸碌着。再过一阵子我也会加入她的行列。只是我想,我们心中要继续住着“鸫” ,像她那样热烈地生活,还要像玛利亚一样细腻的感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鸫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